《2023年教师竞聘考试试题大全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竞聘考试试题大全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doc(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2023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教育学部分大全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抱负重要体现的是(C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2.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连续发展规定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3.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白孔子很强调( B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 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 西方教育史上,首倡“
2、从做中学”的是(C ) A 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5.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B )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D) A 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7.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8.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线区别在于( B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崇高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9.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
3、就是违反了学生的(C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陷私权 10.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 A 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11.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D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2.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D)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 课外活动 D教学 13.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这体现了教学的( B) A 直观性原则 B启
4、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14.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D ) A 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15. 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 A 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D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规定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D)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析施教原则 18.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B ) A 认
5、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9.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对的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C ) A 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的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 A 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对的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 正规教育的重要标志是近代以_学校系统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2.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
6、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23.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_精神文化 的统一体。 24.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质量标准和总的 规格规定,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25.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重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 和_受教育权。 26. 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互相促进关系。 27. 教学大纲一般由_说明部分和_本文部分组成。 28.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 和_讲演三种方式。 29.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30. 我
7、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涉及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 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3. 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如何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奔腾提供了平台。34.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
8、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5.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1) 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2) 内容对的; (3 )方法得当; (4) 表达清楚,组织严密; (5) 课堂气氛热烈。 36. 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37. 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当如何带领同学们
9、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1)拟定班集体的发展目的。目的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同的目的,才干使班级成员在结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干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的。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边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的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与和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
10、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已的才干。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经常性工作之一。 (5) 培养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对的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对的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至对的的方向。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D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
11、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明精神和( C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发明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定向学生提出问题,规定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B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规定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
12、力,还规定具有一定的( A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D) 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C )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奔腾提供了平台?( C )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B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测和报告,对被测验
13、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 ) A.判断 B.诊断 C.评估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重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结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结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C) A.有差异性的结识 B.有个性的结识 C.有领导的结识 D.有基本的结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B )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 A.评价作
14、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性的学生观。这就规定教师对的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B) A.智力发展与发明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C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
15、教师不得由于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B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性及重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主线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所有队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个体身心发展。 23教
16、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解决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教师人格特性。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 行。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道德两难。 29班级管理的重要模式有常规管理、民主管理、平等管理、和目的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高中阶段。 32.
17、 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苏格拉底。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抱负,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略知识,涉及使学生_.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规定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
18、值,并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教学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
19、格的发展与完善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本题共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成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规定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对的解决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育心理学一、单
20、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 A. 2岁 B. 岁 C. 岁 D. 岁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B)A. 岁 B. 岁 C. 岁 D. 岁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规定成功地完毕以下多少比例的教学评价项目,才干进入新单元的学习?(D)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4.人格的核心是 (C)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
21、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映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映,称为 ( C )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7.在儿童初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B)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B)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
22、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本地运用了(D)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重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C)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12.研究者认为发明性思维的核心是(A)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C)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1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B)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15.观测者因看到楷模受到强化而
23、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同样,这称为(D)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D)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D)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D) A.4 2 B.5 2 C.6 2 D.7 2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故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B)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
24、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性?(D)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分)二、填空题(本大题有13个小题,20个空,每空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21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的特性,在教学中应遵循_因材施教 2最近发展区原则22自我意识涉及自我结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23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过程。2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逃避条件作用。25通过一定的楷模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25、称为替代性强化。26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助于辨别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助于、概括的信息。27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28各种发明发明都可以看做是发明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29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具有给定的条件、要达成的目的、存在的限制或障碍和三个基本成分。3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知识、,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评价 。31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限度和鉴别能力,称为区分度。3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涉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行为 和道德健康。33皮
26、亚杰的研究表白,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重要处在他律道德发展阶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4意【要点】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自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自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从主观条件来看,一方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可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积极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谁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积极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互相
27、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故意义的学习。义学习需要具有哪些条件?35 在学习时间管理中如何高效运用最佳时间?【要点】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36 教学中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要点】(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37 教学上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要点】(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专家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
28、)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38 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四、论述题(本题小题,共10分)39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一、复述策略的定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有b、c、
29、e。 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生产力因素 e.社会因素 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b、c、d。 a.国家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e.问题课程 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e。 a.教材 b.教学辅导书 c.综合练习册 d.教学目的 e.教学指导书 4课程计划的重要内容及顺序a、b、c、d、e。 a.课程设立 b.课时分派 c.规定培养目的 d.学科顺序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拔苗助长”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
30、则 6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d。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实验法 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问题教学 d.个别教学 e.分组教学 8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重要有a、b、d。 a.投影器 b.录音机 c.模型 d.录像机 e.挂图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狭义): 广义的课程: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它涉及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 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2
31、.学科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3.活动课程: 它是指从儿童的爱好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4.教学大纲: 它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的规定。 5.教学: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环节地引导学生积极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32、6.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定。 7.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结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 8.启发式: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毕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作悲观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规定死记硬背。 三、简答题 1.活动课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区别。 答:活动课是指从儿童的爱好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它与课外活动
33、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 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活动课程是学校正规课程的一种类型,课外活动不是正式课程。 对教育效果的规定限度不同。活动课程有自身的目的体系,对课外活动所作的规定则笼统、模糊。 管理力度不同。活动课的管理较严格,课外活动的管理较宽松、随意。 对参与者的规定不同。活动课规定全体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是自愿参与。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形式多样化;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答: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学只是在
34、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尚有课外活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能把两者等同。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之一,它与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相并列。智育重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除教学外,智育还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干全面实现。教学既要完毕智育任务,同时也要完毕其他各育的任务。 4.教学实质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环节地引导学生积极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的实质: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共同
35、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德,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6.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答: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定。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
36、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联系是: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区别是: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各因素间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结果;教学原则是人们主观制定的,是反映人们对教学工作的规定。 7.全面发展方向性原则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规定 答:全面发展方向性原则就是规定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全面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规定是:教学中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教学要把身心的发展统一起来。 8.循序渐进原则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规定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结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规定是:要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生结识能力发展的顺序;
37、要坚持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工作;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良好习惯。 9.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答: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与学生心理特性、知识水平相适应; 与教师特点相符合;教学条件。 10.课内外学法指导的内容 答:预习;其基本规定是:提出预习规定,反复阅读新教材;查阅必要的参考书、工具书;对预习时碰到的不懂问题记录等。听课;其规定是:明确听课目的;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听课;勤于思考,多思多问;复习。其规定是:及时复习,合理分派复习时间;明确复习重点和范围;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11.班级授课的优缺陷 答: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
38、年龄与知识限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能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以课为单位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以充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陷是:由于使用统一的教材,面向全班学生教学,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 五、论述题 1.试论执行教学大纲的意义 答:教学大纲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的规定。执行教学大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9、一方面,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学校教学领导的重要文献。这是国家对某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规定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直接领导的重要工具。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能统一各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大纲为教材规划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编排的顺序,也为教师指明所都课程的目的、规定以及教学的进度和方法等。因此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以及方法等符合国家统一规定,必须先全面透彻地领略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2.试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呈现出以下五种趋势:课程结构日
40、趋合理化。这重要体现在:以科学基础知识为主干;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内容由分化类向综合是当代课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种趋势是由当代科学的综合化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决定的。课程形式多样化。以学科课程为主,多种课程类型并存;注重差异化,加强地方化。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后的课程,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健全合理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定。重视个别差异。课程要提高弹性。除课程计划中增设选修课外,许多教材的内容也将分出必学和选修两部分。加强个别指导。 3.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答
41、: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结识事物,掌握知识时的观测、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由于: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因素,并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依赖于智力因素的活动。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同时非智力因素又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另一方面,要按照教学需要调节非智力因素的活动,这样才干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毕教学任务,从而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提高教学效率。 4.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答: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要对的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代表社会利益和规定,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懂得如何帮助、引导学生以简捷、有效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