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1) -2023年对标高考语文新题型解析宝鉴(教师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5816940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1) -2023年对标高考语文新题型解析宝鉴(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1) -2023年对标高考语文新题型解析宝鉴(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1) -2023年对标高考语文新题型解析宝鉴(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1) -2023年对标高考语文新题型解析宝鉴(教师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2 2022高考新题型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试题专训(1)(教师版)时间:45分钟分值:48分得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微雨李商隐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州a雨李商隐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注释: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 白玉楼撰写记文。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 理自己头发的神情。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分别如何写雨。(6分)答案:【答案】微雨从侧面(1分)借助周围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四句诗写出 了从黄昏

2、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久落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帖。 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事物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 受,侧重于写实。(2分)细雨则运用了比喻和想象(1分)的手法。细雨由天上洒落,像白玉堂前 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还像楚女披拂在两肩的茂密的长发。整首诗 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有“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有“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有“萧 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谪幻、瑰丽多彩的画面。(2分)【解析】从题干“表现手法” “如何”等关键词语可以断定

3、答题角度,即描写方法,描写角度,修辞方 法等。答题思路:方法+方法的体现+效果。【赏析】微雨,“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 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夜间 情于景、托物言志、以景结情等。答题思路:景情关系+内容+情感。【赏析】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曾作为诗词鉴赏材料编入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江苏卷。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

4、入眠。诗歌表面 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送别魏二的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 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 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 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诗中不仅写了江雨入舟,然而“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 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引”字与“入”字 呼应

5、,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以“忆” 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 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 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 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

6、别 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有水经注三峡中描写猿声的意境:“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述诗人与裴郎中同时被贬吉州, 在两人分开途中所见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又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的感叹。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 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777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 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此诗当作于第二次遭贬谪之时。此时刘裴二人

7、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 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在作此诗之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送裴郎中贬吉州,因此 此诗题曰重送”。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荆州记载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 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

8、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 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 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三四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 “更”字,自己被 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 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 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 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

9、,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鹏鹃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为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晞:晒干。8.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6分)答案:【答案】苏词通过梦

10、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 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 难与共之情。【赏析】鸥坞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宋代词人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是一首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 生死两茫茫相媲美的悼亡词。作者曾退居苏州,与其妻居住在今江苏苏州城的西门,也即古时吴城西门。 后来其妻在此谢世,作者重回故地,写下此词以悼亡妻。,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词中通过旧 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在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全词触景生情,出语 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人肺腑。上片起二句用赋,直抒

11、胸臆。“阊门”是苏州城西门。词人回到苏州,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 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重过阊门万事非”。接以“同来何 事不同归” 一问,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 情”之语。以下两句,以梧桐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拟自己的丧偶。“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 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李 商隐石城:“鸳鸯两白头”),而词人此时已届五十,也到了满头青丝渐成雪的年龄。这两句形象地 刻画出了作者本人的孤独的凄凉。下片开头“原上草,露初晞” 一

12、句,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本自汉乐府丧歌萩露:“萩上露,何 易晞! ”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紧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同时, 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导夫先路,下文“新珑”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旧栖”句至结尾复用赋体。因言“新珑”,顺势化用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四“徘徊丘拢间, 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 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 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

13、慨万千。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 摇不定的灯火上。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 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 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 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用字也极有分寸,“初 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细雨这首诗大约作于大和三年(829),当时作者获得了考取进

14、士的资格,但因其没有什么背景, 初试失败,同年,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治郛州,今山东东平县),赘赏他的文才,请他到幕府里去做巡 官,一场细雨后而作此诗。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蔚蓝清澈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 象为好像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 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盈灵姿。 接下来,诗人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 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情态,那茂密的长

15、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达凉意, 如同作者眼前洒落的细雨。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引人遐想。 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 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情态的虚拟想象,合成了一幅神奇谪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于这 首诗主题相似的微雨偏于写实作风,而此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

16、堤。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2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答案:【答案】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韦庄诗:通篇 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 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解析】注意“主要” 一词,是对整首诗来说的。先提出艺术手法,再具体分析这种艺术手法的体现 及作用。【赏析】刘禹锡诗:首句总写台城,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六代竞豪华”,乍看只

17、是叙事,但前面冠以“台 城”,便立刻使人联想到当年金陵王气,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豪华”之前,着一 “竞”字,直 贯六朝三百多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竞”当然不是直观形象,但用它来点化“豪华”,使之 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它比单幅图画提供的形象更为丰满。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还应包括另一座“望仙阁”在内)。“事最奢”是承上 “豪华”而发的议论,“最”字接“竞”字,其奢为六朝之“最”,可说登峰造极,那么陈后主的下场就不 言而喻了。这一句看起来写两座高楼,而议论融化在形象中了。这两座高楼,虽然只是静止的形象,但诗 句却能引起读者对楼台中人

18、和事的联翩浮想。似见帘幕重重之内,香雾缥缈之中,舞影翩翩,轻歌阵阵, 陈后主与妖姬艳女们正在纵情作乐。诗的容量就因“结绮临春”引起的联想而更加扩展了。第三句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 比。一个“成”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其中极富深意。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营造了 一种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的氛围。这乐曲引人联想到当年翠袖红毡,缓歌曼舞的场 面,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叹。怀古诗往往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

19、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 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这样就避免了以枯燥的议论讥评古人古事,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韦庄诗:“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表面上看似不相属。 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 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 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 败覆亡,变幻之速,

20、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 “六朝如梦”的感慨。“台 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 空啼”的“空二 即“隔叶黄鹉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 托出“梦”字,寓慨很深。“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 荣之感,容易使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 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 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

21、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 人来说,是十分令人触目惊心的。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 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 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 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诗人运用了移情 的修辞手法,将自己对古迹的怀念与心痛转移到春柳之上。“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 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

22、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 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 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此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 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3 .“柳”是传统意象之一。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

23、迥异,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分别分析。(6分)答案:【答案】郑诗: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作者借景抒情 (或衬托、以乐衬哀),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3分)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 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作者以物喻人(或象征),讽刺了得势猖狂的邪恶势力。(3分)【解析】答题思路:画风+方式+情感【赏析】初读郑谷的柳,觉得清丽自然,淡雅质朴。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副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春景 图。诗人用美景来衬托离别之情。这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并无出奇之处。但细细品味,这首七绝却是 “别有伤心处,尽在不言中”。先看题目,题目只一 “柳”字,

24、“柳”即“留”。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古典 诗歌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主题鲜明。然而,描 写对象为柳,诗中却无一个“柳”字。其实,诗歌句句写柳,句句含情。试看: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戋多姿。“江桥畔”是离别的地点,而柳却偏偏生长于 此,不免触动离人的满怀愁绪。“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一个阴雨天。四周烟雾飘渺笼罩,给人 一种朦胧之感。此处诗人用意精妙:一是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的离愁别绪。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愁”比喻 成“梅

25、子黄时雨”,言愁绪繁多缠绵。郑诗虽未用喻,但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此为暗淡之景,衬托出旅 人前途的渺茫。路在何方,飘向何处?愁绪之浓烈,如同迷茫的烟雾,划也划不开。正因为这浓情撩人, 所以离人竟分不清是烟是雨,只能说“半烟半雨” 了。第二句紧承第一句写景,诗人把写作的镜头拉远,视角转向山路。山路乃旅人前行之路。可想而知, 阴雨天气,道路泥泞而漫长,暗示前路艰难。再加上烟雨迷蒙,不禁勾起羁旅漂泊之感,离人愁绪更浓。 柳永的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我报路长嗟日暮”都谓前路漫长,但郑诗更显清新小巧。“映杏映桃”写柳树与山路中杏桃相互映衬。好 一幅春

26、意盎然的图景。颜色的对比,让人眼前一亮,然而离别之人愁绪满怀,怎会有心情欣赏这美丽春景? 所以“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如棉,徒增烦恼而已。再者,虽然阴雨天气,花落草折,但毕竟柳 树有烟雨相随,杏桃相伴。而离人却只能独自孑然一身、凄苦寂寞了。物与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柳色也 就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了。纵观一、二句,写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绪绵绵。用语复沓回环,节奏舒缓,平仄声调起伏,与离人步 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如此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泪”,一语点破离情,奔涌而至,并迅 速弥漫,令人窒息。“会”作“领会,体会”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

27、情,可见 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观情感融 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显现出来”(黑格尔美学)的效果。 “离人无限泪”又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离人“执手相看泪眼”,纵有千言万语,也无言以对。 “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无边的愁绪萦绕。真是“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至此,主题突显,情意浓烈,诗歌已及高潮,但诗人并未结束,而是轻柔一转,妙笔生花。“千丝万 絮惹春风”言春风中柳条婀娜,柳絮飘飞,一个“惹”字尽得其妙。柳丝轻拂,依依袅袅,似在挽留什么, 亦如牵曳着离人的裙带,缠绵多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

28、,惹动着彼此缭乱的离绪。此情此景,用晏几道 清平乐中“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再看“千丝万絮”即“千思万绪”, 一语双关。明写柳树妩媚多姿,暗写春风撩拨离人心弦,思绪深永。又与上句“无限”相得益彰,真是处 处含玄藏意,令人回味无穷。此处如换成春风惹柳,便平淡无奇了。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诗的前 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 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 为,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

29、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实 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 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 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 一句为全诗的画龙 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耳贵,促人警醒。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 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曾

30、诗却把它当作那些不屑一顾的喽罗们得以逞强施威的主子后台,罪魁祸首。言在此而意在彼,借诗 讲出一种道理,指出一种社会现象:奸佞专权、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乱而黑暗的局势是不会长久的,得志 一时的小人尽管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他们必将得到应有的可耻下场。曾诗这种借物 说理的写法,正表现了宋诗的特点。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唐】李商隐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怪,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其二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体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注】程梦星云:“此二首留别女校书也。”惨(liao):依赖。争:怎,怎么。4 .这两首诗都写离别,

31、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第一首充满悲伤的情调,写离别之愁。(2分)前两句写尽了离别之愁,后两句表达离别的 痛苦。(1分)第二首富有乐观气息,对未来再次相见充满希望。(2分)最后两句写杨柳折掉一半,送 人离去;留下一半,待人归来。给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同题诗诗风不同侧重点不 同,情感不同,这是比较鉴赏的重点。【赏析】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各别。离亭指分别时 所在之地,亭即驿站。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诗人在即将分

32、 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 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 ” 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第三句是一句惊心动魄的话。除 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这句话是判断,是议论,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紧承第三句, 针对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风有情,不能因

33、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 的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这一句的“惜”字,与第二句的“损”字互相呼照。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 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比喻。莫损 也有莫折之意在内。第二首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 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送行诚可 悲,而迎归则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损愁眉与细腰”那句双关语。就人来说,去了,还是可 能回来的,不必过于伤感以至于损了愁眉与细腰;就柳来说,既然管送

34、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将它一齐 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殿前欢夏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注冰壶:指月亮。5 .宋代词人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通怎)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与薛昂夫曲中“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都有表现留连忘返,乐而迷路的相 似之处,但在表达这种感情的写法上有所不同。试简要说明这种写法的不同。(4分)答案:【答案】李词运用了反复手法。“争渡、争渡”的运用表现出的是“误入藕

35、花深处”的担心和“惊 起一滩鸥鹭”的惊喜。薛曲则运用了拟人方法。“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把西湖当做恋人来写, 描绘了夏日西湖的美丽风光,表现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解析】题干关键词“感情的写法上有所不同”,所以答案中要体现“手法”“情感”。先谈手法(1 分)然后谈感情(2分)。【赏析】殿前欢夏是元曲作家薛昂夫创作的一首散曲。这支小令抒写的是杭州西湖的夏日风光,表达了 作者对杭州西湖的喜爱之情。此词开头两句:“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起笔便是夏日风光:柳枝披拂,碧水万顷月影沉璧。 西湖苏堤、白堤上的杨柳一向是最引人注目的。玻璃,形容湖面的明净、平滑。这是晚归的时分,升起的 月轮倒映在朝中,

36、比喻为玻璃、冰壶,还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真叫人身心俱适。“流莺声里笙歌度,士 女相呼。”在婉哦的黄莺声中,游艇上的游人一片欢歌笑语,青年男女互相呼唤嘻戏。流莺的啼鸣常用来 比喻歌女歌喉的宛转、动听,这里是实写,与笙歌相伴,益发动人了。西湖夏日风光如此美好,已令人赏 心说目;更有鸟语歌声、土女相呼,真使人神迷心醉。画只能表现出静态的有限的空间和色彩,而不能表 现这五音繁会的声音,真是有彩笔也画不出来的。下面写归途中的趣事。“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因为留连忘返,乐而迷路,这样的趣事当年女词人李清照也经历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如梦

37、令常记溪亭日暮)有趣的是,曲的作者在这里没有去担心争(怎)渡,争渡”而 是沉入了美妙的想象:“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不知是西湖恋我,它有意摆迷魂阵让我留连,还 是我恋西湖,因我太受它了而不愿离开。看来两种情况都有,正如辛弃疾所写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 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易山为湖,是再合适不过了。曲的最后通过这样奇妙的移 情,把曲家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更为新鲜活脱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6 .两首

38、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6分)答案:【答案】王诗写猿声重在“虚写”。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 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写猿声重在“实写”。实写送别分手时的情景:黄 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解析】内容:对猿声的写法。关键词:猿声,写法。答题思路:写法(虚写、实写)+内容+情感。7 .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 别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答案】王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送友人下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渲染 了凄苦悲伤的离别氛围,寄托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从“弓I”的拟人手法角度亦可,该角度的景情关系 是寄情于景)刘诗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以“青山万里”与“孤舟”的景象做结,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 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解析】题干“景中有情”四字很关键,实际上考查的是“景”与“情”的关系,即:借景抒情、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