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试题及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5815899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试题及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气象学试题及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学试题及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试题及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第一章 大气一、名词解释题: 2. 下垫面:指及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氮、氧、氩与二氧化碳。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 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 ,夏天比冬天低。 5. 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温度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2、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平流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

3、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与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四、 问答题: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与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与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 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 平均每上升100米, 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与乱流运动

4、,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与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第二章 辐射一、名词解释题: 1.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10.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及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二、 填空题: 1. 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W/m2 。 2. 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及反射率之与为 1 。 3. 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 当绝对温度升高一倍时,绝对黑

5、体的总辐射能力将增大15 倍。 5. 如果把太阳与地面都视为黑体,太阳表面绝对温度为6000K,地面温度为300K,则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密度是地表面的 160000 倍。 6. 绝对黑体温度升高一倍时,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7. 太阳赤纬在春秋分时为0 ,冬至时为2327 。 8. 上午8时的时角为 60,下午15时的时角为 45 。 9. 武汉(30N)在夏至、冬至与春秋分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分别为 8327, 3633 与 60 。 10. 冬半年,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减小。 11. 湖北省在立夏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偏北。 12. 在六月份,北

6、京的可照时间比武汉的长。 13. 在太阳直射北纬10时,北半球纬度高于 80 的北极地区就出现极昼。 14. 由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可照时间逐渐延长。 15. 光照时间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发育速度就会减慢。 16. 在干洁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辐射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辐射传播距离短。 17. 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直接辐射中长波光的比增加。 18.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向外辐射的能量越多。 19. 地面有效辐射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地面及空气温度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20. 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及地面有效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三、选择题:(说明:在四个答案中,只能选一个正确

7、答案填入空格内。) 1. 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将A。 A. 延长; B.缩短; C. 不变; D.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2. 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蓝紫色光B较多的结果。 A. 吸收; B. 散射; C. 反射; D.透射。 3. 对光合作用有效的辐射包含在C中。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长波辐射。 4. 在大气中放射辐射能力最强的物质是D。 A. 氧; B. 臭氧; C. 氮; D. 水汽、水滴与二氧化碳。 5. 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A。 A. 加快; B. 减慢; C. 不变; D. 取决于气温。四、 判断题: 1.

8、 对绝对黑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 2.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地理纬度等于太阳赤纬。 3. 时角表示太阳的方位,太阳在正西方时,时角为90。 4. 北半球某一纬度出现极昼时,南半球同样的纬度上必然出现极夜。 5.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6. 光合有效辐射只是生理辐射的一部分。 7. 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大气逆辐射之与称为总辐射。 8. 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9. 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的气体,对地面辐射也必然很少吸收。 10. 北半球热带地区辐射差额昼夜均为正值,所以气温较高。六、 问答题: 1. 太阳

9、辐射及地面辐射的异同是什么?答:二者都是以电磁波方式放射能量;二者波长波不同,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在0.154微米,包括紫外线、可见光与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为0.48微米。地面辐射能量主要在380微米,为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在10微米附近。二者温度不同,太阳表面温度为地面的20倍,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为地面的204倍。2. 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与季节的变化规律。答: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可知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时h最大,为90;越远离直射点,正午h越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随纬度的变化: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大,正午h逐渐减小;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随

10、的增大,正午h逐渐增大。随季节()的变化:对任何一定的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接近,正午h逐渐增大;随直射点的远离,正午h逐渐减小。例如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从冬至到夏至,正午h逐渐增大;从夏至到冬至,正午h逐渐减小。在90的地区(极圈内),为极夜区,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下。3. 可照时间长短随纬度与季节是如何变化的?答:随纬度的变化:在北半球为夏半年时,全球随纬度值的增大(在南半球由南极向赤道增大),可照时间延长;在北半球为冬半年时,全球随纬度值的增大可照时间缩短。随季节()的变化: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随增大(冬至到夏至),可照时间逐渐延长;随减小(夏至到冬至),可照时间逐渐缩短;南半球及

11、此相反。在北半球为夏半年(0)时,北极圈内纬度为(90-)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同样纬度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在北半球冬半年(0)时,北极圈90+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同样纬度以南出现极昼。4. 光照时间长短对不同纬度之间植物的引种有什么影响?答:光照长短对植物的发育,特别是对开花有显著的影响。有些植物要求经过一段较短的白天与较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称短日照植物;有些植物又要求经过一段较长的白天与较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称长日照植物。前者发育速度随生育期内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后者则相反。对植物的主要生育期(夏半年)来说,随纬度升高光照时间延长,因而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由于光照时间延

12、长,发育速度将减慢,生育期延长;北种南引,发育速度因光照时间缩短而加快,生育期将缩短。长日照植物的情况及此相反。而另一方面,对一般作物来说,温度升高都会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使发育速度减慢。因此,对长日照植物来说,南种北引,光照时间延长将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又使发育速度减慢,光照及温度的影响互相补偿,使生育期变化不大;北种南引也有类似的光温互相补偿的作用。所以长日照植物不同纬度间引种较易成功。而对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光照与温度的改变都使发育速度减慢,光照影响互相叠加,使生育期大大延长;而北种南引,光温的变化都使发育速度加快,光温影响也是互相叠加,使生育期大大缩短,所以短日照植物南北引种

13、一般不易成功。但纬度相近且海拔高度相近的地区间引种,不论对长日照植物与短日照植物,一般都容易成功。5. 为什么大气中部分气体成分对地面具有“温室效应”?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而到达地面,使地面在白天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而升温。但大气中的部分气体成分,如水汽、二氧化碳等,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辐射能不致于大量逸出太空而散热过多,同时使地面接收的辐射能增大(大气逆辐射)。因而对地面有增温或保暖效应,及玻璃温室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又阻止散热的保温效应相似,所以这种保暖效应被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6. 什么是地面有效辐射

14、?它的强弱受哪些因子的影响?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答: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及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它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热量越多,夜晚降温越快。 影响因子有:(1)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越高,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大。(2)大气温度:大气温度越高,向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小。(3)云与空气湿度:由于大气中水汽是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所以水汽、云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就越大,有效辐射越小。(4)天气状况: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大气逆辐射减小,地面有效辐射增大。(5)地表性质:地表越粗糙,颜色越深,越潮湿,地面有效辐射越强。(6

15、)海拔高度:高度增高,大气密度减小,水汽含量降低,使大气逆辐射减小,有效辐射增大。(7)风速:风速增大能使高层与低层空气混合,在夜间带走近地层冷空气,而代之以温度较高的空气,地面就能从较暖的空气中得到较多的大气逆辐射,因而使有效辐射减小;而在白天风速增大可使有效辐射转向增大。 举例:因为夜间地面温度变化决定于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所以早春或晚秋季节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很强时,引起地面及近地气层急剧降温,可出现霜冻。7. 试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段对植物生育的作用。答:太阳辐射三个光谱段是紫外线(0.150.4微米)、可见光(0.40.76微米)与红外线(0.764微米)。紫外线对植物生长发育主要起

16、生化效应,对植物有刺激作用,能促进种子发芽、果树果实的色素形成,提高蛋白质与维生素含量以及抑制植物徒长与杀菌作用等。可见光主要起光效应,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能,主要吸收红橙光区(0.60.7微米)与蓝紫光区(0.40.5微米)。红外线主要起热效应,提供植物生长的热量,主要吸收波长为2.03.0微米的红外线。第三章 温度一、名词解释题: 15. 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与最适温度。二、 填空题: 1. 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日出前后时。年变化是最热月在 7月,最冷月在1月。 2. 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极值(即

17、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推迟。 3. 水的热容量大比空气的热容量大。水的导热率()比空气大。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大,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大。 4. 干松土壤及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C紧湿土 ;干松土 紧湿土 土壤的春季增温与秋季的降温比较:沙土春季升温比粘土快,秋季降温,沙土比粘土快,沙土温度日较差比粘土要大。 5. 土壤温度的日铅直分布的基本型有:白天为受热型;夜间为放热型;上午为上午转换型;傍晚为傍晚转换型。 6. 在对流层中,若1000米的温度为16.5,气温铅直梯度是0.65/百米,到2000米处,温度应是10。 7. 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天气突变及大规模冷暖

18、空气入侵而造成。多发生在春夏与秋冬之交季节。 8. 当rd =1/100米,r =0.9/100米,则此时的大气层结对干空气是稳定的。 9. 我国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大,低纬度地区小,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大。 10. 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温最大,气温其次,水温最小。 11. 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0持续日期,称为农耕期。 12. 某地某月16日的日均温分别是10.2,10.1,9.9,10.5,10.0,10.2,若某一生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则其活动积温为51,有效积温为 1。三、 判断题: 1.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 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

19、都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3.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4. 紧湿土壤,春季升温与秋季降温均比干松土壤要慢。 5. 干绝热直减率:rd =0.5/100米;湿绝热直减率:rm=1.0/100米。 6. 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要稍后。 7. 日平均气温大于5的日期越长,表示农耕期越长。 8.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9.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0.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1. 地面辐射差额最大时,地面温度最高。 答案: 1. 错;

20、2.对;3.对;4. 对;5. 错;6. 错;7. 错;8. 对;9 错;10. 错;11. 错四、 选择题: 1. 某时刻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它属于() 。 清晨转换型 正午受热(日射)型 夜间放热(辐射)型 傍晚转换型 2. 地面温度最高时,则是()时。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等于零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小于零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大于零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不等于零 3. 由于水的热容量、导热率均大,所以灌溉后的潮湿土壤,白天与夜间的温度变化是()。 白天升高慢,夜间降温快 白天升高快,夜间降温慢 白天与夜间,升温、降温都快 白天升高慢,夜间降温慢 4. 我国温度的日较差与年较差随着

21、纬度的升高是( )。 日较差,年较差均减小 日较差、年较差均增大 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日较差增大,年较差减小五、问答题: 1. 地面最高温度为什么出现在午后(13时左右)? 答:正午时虽然太阳辐射强度最强,但地面得热仍多于失热,地面热量贮存量继续增加,因此,温度仍不断升高,直到午后13时左右,地面热收入量及支出量相等,热贮存量不再增加,此时地面热贮存量才达到最大值,相应地温度才出现最高值。2. 试述什么是逆温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答: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的类型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与锋面逆温。农业生产中,常利用逆温层内气流铅直运动弱的特

22、点,选择上午喷洒农药与进行叶面施肥以提高药效及肥效。逆温层对熏烟防霜冻也有利。特别是晴天逆温更显著,贴近地面温度,可比2米上的气温低35,故冬季对甘薯、萝卜等晒干加工时,为防冻应将晒制品搁放在稍高处。3.试述我国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随纬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海陆对它的影响。 答:在我国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均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且我国气温的年较差比其它同纬度地区要大,因为我国的大陆性强。另外,由海洋面上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气温的日、年较差均依次增大,这是因为水、陆热特性差异而造成的。4. 试比较沙土与粘土、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温度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答:沙土与干松土在白天或增温季节,升温比粘土、紧湿土壤要

23、快;在夜间或降温季节沙土与干松土降温比粘土与紧湿土也快。结果沙土与干松土的温度日较差比粘土与紧湿土的日较差大。这是因为沙土与干松土中空气较多,粘土与紧湿土中水分较多,而空气的热容量与导热率比水的要小的缘故。5. 试述气温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及主要季节答:主要是由于大规模冷暖空气的入侵引起天气的突变所造成,如晴天突然转阴或阴天骤然转晴。主要发生在过渡季节,如春夏或秋冬之交最为显著。6. 空气块在作上升运动时会降温的原因是什么? 空气块作上升运动是绝热过程。当上升运动时,因周围气压降低,气块体积膨胀,以维持及外界平衡,对外作功,消耗能量。因为是绝热过程,所消耗的能量只能取自气块本身,所以温度降低。第

24、四章 水分一、名词解释题: 7.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及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二、 填空题: 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少。 2. 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水层厚度。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及温度的日变化相反。 4. 使水汽达到过饱与的主要冷却方式有辐射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与绝热冷却。 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高。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与时,则相对湿度是100。三、 判断题: 1.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与差则等于零。 2. 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3. 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4. 形成露时的露

25、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5. 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四、 选择题: 1. 当饱与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 2. 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 气温高于露点,饱与差=0; 气温=露点,饱与差大于零; 气温=露点,饱与差=0; 气温低于露点,饱与差小于零。 3. 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e增大,E不变;E比e更快增大E减小,e更快减小;蒸发量增大,E降低。五、 简答题: 2. 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 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及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年变化一般是冬季最

26、大,夏季最小。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及气温相一致。 3. 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是什么? 答:有三方面:(1)气象因子。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与风等; (2)植物因子。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 (3)土壤因子。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第五章 气压与风一、名词解释题: 地转风:当地转偏向力及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达到平衡时,空气沿等压线作直线运动所形成的风。二、填空题: 1. 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四个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三个风带。 2. 季风以

27、年为周期,海陆风以日为周期,且海风强于陆风。 3. 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惯性离心力;其中在高层大气中,摩擦力力可以忽略;而空气作直线运动时,惯性离心力力可以忽略。 4. 白天,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是谷风,夜晚,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是陆风。 5. 风向规定为风的来向,由南向北运动的空气,风向为南。三、 判断题: 1. 在赤道与极地都存在有地转偏向力,但赤道上没有惯性离心力。 2.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3. 高大山体的迎风坡,云雾往往比背风坡多。 4. 当空气作绝热上升运动时,气温要逐渐升高,气流越过山后,在山的背风坡下沉

28、,气温将下降。 5. 在山区的山谷风,夜间由山坡吹向山谷。 6.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7. 海陆风以日为周期,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相反。 8. 夏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太平洋高压与阿留申低压。四、 简答题:1. 海平面气压场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自所对应的天气如何?答:按照气压的分布,海平面气压场有五种基本类型:低气压,即等压线封闭的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区域,常常带来阴雨天气。高气压,即等压线封闭的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区域,常常对应晴好天气。低压槽,即由低气压向高气压延伸的狭长区域,它的天气及低压天气类似。高压脊,即由高气压向低气压延伸的

29、狭长区域,天气及高气压天气类似。鞍形气压区,即两个高压与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这个区域的天气一般无明显规律,常常取决于是偏于高压还是低压,从而具有相应的天气。2. 海陆风的成因。答: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使陆地上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气流上升,近地形成低压区;海洋上空气温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形成高压区。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陆地,使空气自海洋流向陆地,即海风。夜间陆地降温比海洋快。于是情况及白天相反,空气自陆地流向海洋,即陆风。3. 为什么高大山体的迎风坡多云雨?答:由于空气受高大山体阻碍,沿着迎风坡绝热上升,按干绝热规律降温;到一定高度(凝结高度)时,空气达到饱与状态,然后

30、按湿绝热规律上升降温,空气中水汽凝结,成云致雨。故迎风坡多云雨。4. 比较季风及海陆风的异同。答:季风及海陆风的比较可从下表中得到明显反映。季风海陆风成因冬夏海陆热特性的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日夜海陆热特性的差异范围距沿海几百至上千公里仅距沿海几十公里周期年日强度东亚季风是冬季风强于夏季风海风强于陆风关系夏季风类似于海风冬季风类似于陆风5. 分析焚风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答:焚风是由于气流遇到高大山脉阻挡被迫爬坡时,在山的迎风坡水汽凝结成云与雨,而在背风坡绝热下沉,温度升高,湿度下降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初春的焚风可使积雪融化,利于灌溉,也可提早春耕,有利作物生长。夏末秋季的焚风可使谷物

31、与水果早熟,提早收获。另一方面,焚风出现时,由于短时间内气温急剧升高,相对湿度迅速下降,使作物蒸腾加快,引起作物脱水枯萎,甚至死亡,造成作物减产或无收。强大的焚风还能引起森林火灾、旱灾、高山雪崩等。6. 何谓大气活动中心?影响我国的有哪些?答:由三圈环流模式所导出的地球表面的气压带与行星风带的分布均未考虑地表物理状况的影响。由于地球表面海陆性质的差异,气压带与风带发生断裂,形成性质各异的一个个气压中心,这些中心统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影响我国的大气活动中心夏半年有北太平洋高压与印度低压,冬半年有蒙古高压与阿留申低压。第六章 天气一、名词解释题: 3. 气团:大范围内水平方向上各种物理属性比较均匀,

32、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二、 填空题: 1. 一气团移往某地后,本身温度逐渐升高,这个气团被称为冷气团。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夏季除此之外还有热带大陆气团、赤道气团。 2. 在高压系统长期稳定控制下易发生干旱。按季节划分,长江中下游的干旱主要有伏旱与秋旱。 3. 我国寒潮的标准是:一次冷空气入侵,使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在5以下。寒潮的主要特点是大风与降温。 4. 按成因,霜冻分为辐射霜冻、平流霜冻与混合霜冻三类,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末次霜冻。 5. 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主要取西移路径、西北路径与抛物线路径。 6. 长江中下游

33、(或湖北省)梅雨出现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7月上旬,副高脊线位于 (22) N附近,梅雨区出现在副高的25 。 7. 干热风的主要特征是西北侧,高温并伴有低湿的大气干旱。危害华中地区的主要是一定风力,危害华北的是盛夏干热风。 8. 静止锋的形成是因初夏干热风与暖气团相遇时势均力敌,或受冷气团阻滞,而使锋面在原地少动或来回摆动,产生降水的时间地形,范围长。 9.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槽前脊后盛吹西南风,附近有上升气流,天气多阴雨。 10. 台风的天气区由台风眼区,涡旋区,外围大风区三部分组成,其中涡旋区天气最恶劣。三、 判断题: 1. 在北半球,高气压系统中的气流是逆

34、时针辐散的,对应为晴好天气。 2.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3. 低压及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4. 气团是在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5. 切变线是指在850hPa或700hPa高空,温度出现的不连续线。四、 选择题: 1. 霜期是指C这一阶段之间的日期。 A.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到年内的最后一次出现霜, 2. 冬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气压系统是B。 A. 蒙古高压与印度低压 B. 蒙古高压与阿留申低压; C.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阿留申低压; D.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印度低压; 3. 下列地区中,D是既多秋雨又多梅雨的地区。 A. 四川盆地 B

35、. 华南沿海 C. 两湖地区 D. 长江下游 4. 湖北省秋季出现秋高气爽天气时,地面与高空分别受B控制。 A. 极地大陆气团与热带大陆气团 B. 极地大陆气团与热带海洋气团 C. 赤道海洋气团与热带海洋气团 D. 热带海洋气团与极地大陆气团 5. D的天气有利于夜间辐射霜冻的形成。 A. 晴朗、大风 B.微风、多云 C. 土壤潮湿、多云 D.晴朗、微风 6. B这组农业天气影响我省的中稻、晚稻生产。 A. 倒春寒、盛夏干热风 B.南洋风、寒露风 C. 寒潮、寒露风 D.梅雨、倒春寒五、 简答题: 1. 为什么锋面附近常常是阴雨天气?答:(1)锋面两侧是不同的气团,温、湿、压、风等气象要素水平

36、差异较大,锋面过境时常引起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2)锋面移动时,暖空气沿锋面向上爬升,绝热冷却,水汽达饱与后,易凝结成云,产生降水,因而锋面附近常常是大风、降水天气。 2. 何谓天气、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彼此有什么关系?答:天气是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况,而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称之为天气系统。天气系统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过程,称为天气过程。因此三者的关系是:天气系统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制造者与携带者,它的有规律的移动,造成一定地区一系列的天气过程,反映在每个时刻就是天气的变化。 3. 为何“槽前脊后”是阴雨天气,而“槽后脊前”是晴好天气?答

37、: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自西向东移动,槽前脊后盛行西南气流,引导暖湿空气北上。由于暖空气轻,因此作上升运动,在地面对应为一暖低压,常常是阴雨天气。槽后脊前盛行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由于冷空气重,作下沉运动,对应地面为一冷高压,常常是晴好的天气。 5. 简述副高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答:副高(全称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内部与其外围南北侧的天气是不同的。在副高内部有强烈的下沉气流,气压梯度很小,多是晴朗少云,炎热微风的天气。若长期控制,会造成严重干旱与高温酷署。副高外围的西北侧,盛行西南暖湿气流,又及西风带相邻,水汽充沛,上升气温强烈,在地面上常是一条东西向的宽广雨带所在地,梅雨就出现

38、在这个区域。副高南侧及赤道低压带相邻,盛行东风,多台风与热带低压活动,时有大风、暴雨天气。 7. 暴雨形成的条件答:形成暴雨需具备三个条件: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一来提供足够水汽,二来提供能量; 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以维持暴雨的强度; 要有湿空气的不稳定层存在,以促使与维持对流的发展。 8. 台风的结构及无气特征答:台风结构:从内向外为台风眼区、涡旋区与外围大风区。天气特征:台风眼区,中心有下沉气流,产生逆温,层结稳定,风平浪静,为晴好天气。涡旋区,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狂风暴雨,为最恶劣的天气区;外围大风区,以大风为主的天气。第七章 气候一、解释: 1. 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

39、水温度大范围、长时间、不同断的异常增温现象。2. 拉尼娜: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与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二、填空题: 1. 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是辐射因素、下垫面因素、大气环流。2. 我国年辐射总量的地理分布是自沿海向内陆增加。3. 我国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4. 我国降水变率自沿海向内陆增大;全国而言,降水变率冬季最大。5. 400毫米年平均等雨量线将我国划分东南半壁湿润区与西北半壁干旱区。6. 1月份平均温度的0、3与8等温线分别通过我国的秦岭(淮河)、长江流域与南岭(桂林)等地区。7. 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季风性显著与大陆性强。8. 农业气候资源中

40、最主要的有太阳辐射、温度、降水。9. 高山气候特点之一,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10. 立夏与芒种之间是小满,日期是5月21日。三、 判断题 1. 我国年辐射差额高值区分布在四川、云南一带。2. 我国温度年较差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3. 山地气温高于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温度。4. 我国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的地区小。5. 我国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西部多于东部。6. 海南岛东北部是我国年雨量最多的地区。7. 典型季风气候区在亚洲大陆东岸的副热带与暖温带地区。8.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9. 鄂东南与鄂西南之所以年雨量较多是因受地形影响的缘故。1

41、0. 24节气中,惊蛰在3月21日。四、填空题 1. 我国大陆高低纬度地区,春季增温与秋季降温的快慢不同,其特点是D。 A. 高纬度地区慢, 低纬度地区快 B. 高纬度地区慢, 低纬度地区慢 C. 高纬度地区快, 低纬度地区快 D. 高纬度地区快, 低纬度地区慢 2. 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特点之一是B。 A. 变率大,集中在春季 B. 变率大,集中在夏季 C. 变率小,集中在秋季 D. 变率小,集中在冬季 3. 海陆的热力差异是产生季风的原因之一,夏季风的形成是因为A。 A. 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低; 海洋温度低,气压高 B. 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高; 海洋温度低,气压低 C. 夏季大陆温度低,气

42、压高; 海洋温度高,气压低 D. 夏季大陆温度低,气压低; 海洋温度高,气压高 4.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受限制的主要原因是C。 A. 太阳辐射年总量小 B. 生长季热量不足 C. 年降水量稀少 D. 地形复杂 5. 24节气中既反映降水,又反映温度的节气有B。 A. 清明、白露、霜降 B.白露、寒露、霜降 C. 谷雨、寒露、霜降 D.惊蛰、白露、寒露五、简答题: 1. 气候异常及气候变迁有何不同?答:是两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气候异常是指某些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常年平均而出现的极端值。而气候变迁则是指在较长的年代中,一个或几个气候要素值在时间的变化上具有某种规律性。2. 大陆性气候及海洋性气

43、候的差异。答: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春季增温快,秋季降温也快,春温高于秋温;7月最热,1月最冷,温度日、年较差大;日照丰富,空气相对湿度小,云雾少;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变率大,多对流性雨。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与;春季增温慢,秋季降温也慢,春温低于秋温;最热月与最冷月分别是8月与2月,温度日、年较差小;云雾多,日照少且强度弱,相对湿度大; 降水量大,季节分配较均匀,变率小,多气旋雨。3. 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典型区域。答: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具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典型气候区在副热带与暖温带的大陆东岸,尤以亚洲东南部为显著。4. 垂直气候及其农业特征。答:又称立体气候。在高大山体的垂直方向上,气候分带明显。其垂直分布状况好比水平方向上,由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出现各种气候类型。如地处热带的山地,由谷地到山顶,先后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与寒带等。及各种气候带相适应的农业,自下而上依次为热带作物、亚热带作物、温带作物、寒带农业等。5. 我国夏季为何南坡为多雨坡?答:我国夏季盛行偏南季风,属海洋暖湿气流,不稳定,湿度大,受山体南坡的阻碍作用,被迫沿山坡抬升,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