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溶肥项目融资报告参考模板.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812541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2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水溶肥项目融资报告参考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安徽水溶肥项目融资报告参考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水溶肥项目融资报告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水溶肥项目融资报告参考模板.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MACRO.泓域咨询 /安徽水溶肥项目融资报告安徽水溶肥项目融资报告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9一、 不利因素9二、 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0三、 行业竞争概况13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4第二章 绪论15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5二、 项目建设地点15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5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6五、 建设背景、规模17六、 项目建设进度18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19八、 环境影响19九、 建设投资估算19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0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22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23一、 项目选址原则23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3三、 创新

2、驱动发展28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9五、 产业发展方向30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4第四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3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5二、 建设方案35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7第五章 运营模式38一、 公司经营宗旨38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38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39四、 财务会计制度42第六章 SWOT分析50一、 优势分析(S)50二、 劣势分析(W)52三、 机会分析(O)52四、 威胁分析(T)53第七章 技术方案61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1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4三、 质量管理65四、 项目技术流程66五、 设备选型方案67主要设备购置一

3、览表68第八章 项目节能说明69一、 项目节能概述69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0能耗分析一览表71三、 项目节能措施71四、 节能综合评价73第九章 进度计划方案74一、 项目进度安排7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4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5第十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76一、 人力资源配置76劳动定员一览表76二、 员工技能培训76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79一、 编制依据79二、 防范措施81三、 预期效果评价87第十二章 投资方案88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8二、 建设投资估算89建设投资估算表91三、 建设期利息9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1四、 流动资金92流动资金估算表93五

4、、 总投资9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5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分析97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1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4三、 偿债能力分析10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6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108一、 项目风险分析108二、 项目风险对策110第十五章 项目总结分析113第十六章 附表附件11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4建设投资估算表11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

5、17流动资金估算表11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4报告说明随着水溶肥市场的发展,2010年我国水溶性肥料的施用量达16万吨,占复混肥施用量的0.3%,到2013年,水溶肥施用量已达到246万吨,占总化肥用量的4.16%。据中国化肥信息中心数据,2009年至2014年间,我国水溶肥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0%,2015年中国水溶性肥料的产量为400-450万吨(包括商品名称为水溶性肥料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水溶肥土地使用量已达一

6、亿多亩。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溶肥产量将保持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产量将增至479万吨,与2015年相比仍有100%的市场空间。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5338.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006.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62%;建设期利息951.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流动资金7381.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28%。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7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4076.09万元,净利润9942.7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09%,财务净现值3385.7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

7、资回收期合理。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不利因素1、水溶肥产品价格高昂水溶肥作为新型肥料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超微研磨技术、酶解、抗硬水化等生产工艺,对设备精确度和稳定性要求

8、高,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产品原料成分复杂,辅助添加剂包括氨基酸、腐植酸、助剂、大中微量元素等,配比要求严格,部分原材料依然进口,故原材料成本高于普通的化肥,导致水溶肥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阻碍了水溶肥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另外,高端水溶肥料主要潜在客户为高附加值作物(水果、蔬菜、马铃薯等)大型种植基地。这些基地由于资金实力雄厚,产品利润率高,对高端水溶肥的需求比普通个体种植户更强烈。然而与整体农业种植业相比,这一细分市场较小的容量也限制了水溶肥市场的整体快速发展。2、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水溶肥产品品类繁多,不同于普通的化肥,产品真假辨识度低。因此存在不法厂商以硫酸镁、硫酸锌等低价肥料添加剂经过染色后冒充水

9、溶性肥料,或者以硫酸镁、硫酸锌等低价肥料替代部分生产原料以牟取高额利润。另外,水溶肥产品的生产设备投资较大,产品技术要求较高,很多厂商无法满足生产能力,但受制于产品较高的价格诱惑,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产品成本,产品质量水平不达标。最后,我国虽然以建立了肥料登记制度,并配套进行产品质量抽查检测,但是对于水溶肥市场的管理依然处于摸索阶段,相关检测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严重影响市场声誉,阻碍水溶肥市场的发展。二、 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为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国,我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左右,化肥为农作物生产提供必要的元素,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抵抗性。据国家

10、统计局相关数据,2013年我国化肥生产总量达7,037万吨,农用化肥施用量达5,912万吨,十八大以来化肥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2015年我国共生产化肥7627.36万吨(折纯量,下同),比2014年增长7.3%,为近年来最大增幅。主要原因是新增化肥产能较多,同时在2015年上半年时价格相对较高,企业维持了较高开工率,使得化肥产量增幅较大。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我国化肥行业的整体产量,近年来已经接近峰值,化肥行业面临转型机遇期。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逐步深入,以及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滴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农业环保和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了

11、进一步加快建设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现代化农业,我国大力倡导推广水肥一体化,发展水溶肥技术。“十三五”期间党和政府提出侧向结构性改革政策,农业部配套落实相关措施,先后出台多项规范性指导文件,包括: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报告(2014年)、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报告(2015年)等。其中,2013年农业部出台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指出: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推广总面积达到8,000万亩,新增推广面积5,000万亩,带动水溶肥需求增长500万吨,最终实现节水50%,节肥30%,粮食作物增产20%的目标3。2015年,农业部出台到2020

12、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1000万hm2,增加533万hm2。机械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提高10个百分点;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5亿亩、增加8,000万亩。我国水溶肥产业起步较晚,先后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1)2005-2010年起步阶段,国外水溶肥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业界传统化肥企业开始逐步涉足水溶肥行业,建立水溶肥研发和生产线,生产技术及产品外观处于起步探索阶段。2009年国家开始出台水溶肥行业政策性管理规范文件,水溶肥登记标准初步构建。(2)2010-2013年发展阶段。水溶肥市场快速发张,相继涌现了近200家大小各异的

13、水溶肥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升,产品向差异化方向发展。企业与院校建立全方位的水溶肥系列产品研发,形成了氨基酸系类、腐植酸系类、大中微量元素系类等多个产品类型。另外,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得以进一步推广,水溶肥产品市场认可度空前高涨。(3)2014年至今,中国水溶肥产业进入繁盛阶段。经过近10年的水溶肥市场发展,企业水溶肥生产研发工艺日臻完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为行业主导趋势,行业内部竞争激烈。随着水溶肥市场的发展,2010年我国水溶性肥料的施用量达16万吨,占复混肥施用量的0.3%,到2013年,水溶肥施用量已达到246万吨,占总化肥用量的4.16%。据中国化肥信息中心数据,2009年至2

14、014年间,我国水溶肥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0%,2015年中国水溶性肥料的产量为400-450万吨(包括商品名称为水溶性肥料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水溶肥土地使用量已达一亿多亩。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溶肥产量将保持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产量将增至479万吨,与2015年相比仍有100%的市场空间。从全球化角度来看,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依然处于领先水平,国际水溶肥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球喷灌和微灌面积占灌溉总面积的比例已达到24.3%,美国的滴灌和微喷灌占其灌溉总面积的比例为5%,以色列这一比例为80%,而我国仅为0.13%;美国的灌溉施肥在微喷灌中的比例为65%,以色列

15、为90%,而中国仅有40.8%。据全球第二大市场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咨询公司的研究分析,4年后全球水溶肥市场总产值将达到153亿美元,2015-202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6%;按销量预测,全球水溶肥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将保持在4.4%,如果该假设成立,则全球水溶肥销量将从2014年的1,308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699万吨,存在30%左右的市场空间。作为水溶肥市场的后起之秀,我国水溶肥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水溶肥产量逐年提升,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严重隐患。首先,传统化肥生产厂家转型进入水溶肥行业,依然秉承传统化肥生产模式工艺升级缓慢,

16、停留在传统固体化肥通过精加工液体化现象,存在鱼目混珠、龙蛇混杂、以次充好的市场乱象;其次,相关市场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市场调研不充分,相关配套监管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目前我国市场上推广的高端水溶肥,缺乏适合于配套设备和区域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农田灌溉设施发展滞后、灌溉与施肥相互分割,水肥一体化技术存在严重桎梏。三、 行业竞争概况根据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6月1日,获准农业部肥料登记证的各种肥料产品达到6,731个,其中水溶肥多达6,545个,占登记产品的97.2%。在水溶肥类别中,有机水溶肥97个,占1.5%;其他类别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占25.5%,含

17、氨基酸水溶肥占24.9%,含腐植酸水溶肥占23.3%,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占21%,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占3.7%。全国生产水溶肥厂家有900余家,并未出现优势垄断品牌,行业竞争激烈。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安徽水溶肥项目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

18、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8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

19、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

20、的工作成果及文件;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二)技术原则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

21、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溶肥行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产品的生产工艺噩待成熟及进一步开发完善,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研发成为桎梏行业发展和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因素。同时,国家逐渐开始重视农业环境保护,不断出台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推进水溶肥行业的研发进程。然而,现阶段水溶肥行业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的生产阶段,凭借价格和产量进行竞争,研发人才严重匮乏。另外,水溶肥的生产还需要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某些关键工艺岗位需要经验

22、丰富的优秀技术工人。水溶肥生产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而整个技术工程人员的培训和锻炼需要经历将近一年左右的周期,新进入的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实力和品牌效应,一般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人才短缺问题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形成了巨大的人才壁垒。(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8667.00(折合约88.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19914.98。其中:生产工程74202.04,仓储工程28698.7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1863.73,公共工程5150.49。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吨水溶肥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

23、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糖蜜发酵液、氨基酸液、腐殖质液、硝酸铵钙溶液、水、硫酸铵、黄腐酸钾、腐植酸钾、磷酸一铵、尿素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硫酸锌、硼酸钠、螯合微量元素、硫酸镁。(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搅拌机、分装机、封箱机、称重机、输送机。八、 环境影响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规定,建设项目须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

24、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应执行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批复的标准。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5338.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006.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62%;建设期利息951.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流动资金7381.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28%。(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7006.2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3036.2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127.02万元,预备费842.93万元。十、

25、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77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4076.09万元,纳税总额6738.89万元,净利润9942.7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09%,财务净现值3385.7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7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8667.00约88.00亩1.1总建筑面积119914.981.2基底面积36373.541.3投资强度万元/亩420.542总投资万元45338.502.1建设投资万元37006.212.1.1工程费用万元33036.262.1.2其他费用万元

26、3127.022.1.3预备费万元842.932.2建设期利息万元951.042.3流动资金万元7381.253资金筹措万元45338.503.1自筹资金万元25929.653.2银行贷款万元19408.854营业收入万元77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4076.096利润总额万元13256.997净利润万元9942.748所得税万元3314.259增值税万元3057.7210税金及附加万元366.9211纳税总额万元6738.8912工业增加值万元23696.0313盈亏平衡点万元32500.94产值14回收期年6.4715内部收益率16.0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38

27、5.78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

28、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安徽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

29、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20年7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有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发有为推进全省各项事业发展,预计二二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四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六万元左右,发展格局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提升为“总量靠前

30、、人均居中”,经济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创新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立柱架梁,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以托卡马克、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形成,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快速涌现,安徽创新馆等“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启动建设,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以新型“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融会观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协调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31、”,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一圈五区”区域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百分之五十七,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路二桥等标志性工程顺利实施,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省份。绿色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合肥骆岗生态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全省域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范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合作事项破题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

32、验区获批建设,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举办,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影响力扩大。共享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33项民生工程精准实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三百万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平安安徽建设连续九年进入全国前列,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历史性进步,生态补偿、林长制、编制周转池、“放管服”、“全创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

33、得新突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历史性进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主导作用充分彰显,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效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法治安徽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历史性进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十届省委以来先后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和“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个以案”系列警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中央巡视、中央专项巡视及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

34、治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一体推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完善。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安徽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我省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省发展面临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35、格局,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腹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激发内需潜力,打造商品和要素循环畅通的巨大引力场;面临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新机遇,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有利于我省发挥左右逢源双优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新机遇,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塑造新的经济形态,有利于我省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世界科技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新机遇,全球生产网络更为倚重供应链

36、基地和大规模消费市场中心,有利于我省依托多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兴产业布局,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投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面临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持续彰显的新机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我省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改革创新平台,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工业“四基”水平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

37、心城市和城市群竞争力总体不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短板较多,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方位新机遇,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安徽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二二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八个中心区城市人均地区生

38、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省份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创新型文化强省和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安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机制高效运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

39、基本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安徽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美好生活谱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是解决安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

40、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涌现更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市、区)。五、 产业发展方向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实验室为内核、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石、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载体、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外延,以全面

41、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为网络,打造“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升级版,加快建设“高原”“高峰”相得益彰、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强省。(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量子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等战略性前沿基础研究,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资助机制,形成更多“高峰技术”。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创新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机制,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建立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为提升国家科技基础能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当好开路先锋。支持建设量子信息创新

42、成果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在技术源头、技术溢出和产业孵化、产业扩增等环节加快形成量子信息产业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巩固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在皖设立分支机构,争创一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构建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等重点领域,瞄准工业“四基”瓶颈制

43、约,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大创新工程攻关等计划,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方式,打造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试验田”。加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的扶持。组建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支持合肥、芜湖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设

44、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制定实施新阶段江淮人才政策,深入推进江淮英才计划,深化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基金等制度建设,制定海外引才工作新机制,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对顶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建立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留住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深

45、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江淮工匠”,支持有条件的大学发展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第三方科技项目选择和评价机制,试点推行科研管理“绿色通道”、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财务报销责任告知和信用承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

46、建立完善高校院所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政策和机制。引导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健全基础前沿研究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依托安徽创新馆等建设科技大市场,培养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构建重大科研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支持合芜蚌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持保险机构拓展科技保险险种范围,引导省级种子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集中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金融资本要素对接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企业生命全周期、产业形成全链条。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项目生产所需原料、辅助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项目选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自然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项目选址具备良好的原料供应、供水、供电条件,生产、生活用水全部由项目建设地提供,完全可以保障供应。第四章 建筑工程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