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5810674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T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JGJ-T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GJ-T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T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pdf(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DC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履 J J GJ/T1 9 3 一 2 0()9 备案号J95 7 一 2 0 0 9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S t a n d ar d fo r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c o n c re t e d ur a b i l i t y2 009 一1 1 一0 9 发布2 0 1 0 一 0 7 一0 1 实施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住房 和城 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S t a n d a r d fo r i n s P e c

2、t io n and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c o n c rete d u ra b i l i tyJ GJ/T1 9 3 一 2 0 0 9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0 年7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9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S t a n d a r d fo r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c o n c r e t e d u r a b i l i t y J GJ/T 1 9 3一2 0 0 9中国 建筑

3、工业出 版社出版、发行(北 京 西 郊 百 万 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 公司制版 廊坊市海涛印 刷有限 公司印 刷开本:8 5 0 x 1 1 6 8毫米 2 0 1 0 年 2 月第一版11 3 2 印张:1 婉 字数:32千 字2019年11月第十三次印 刷 定 价:1 0.00元 统一书号:1 5 1 1 2 1 7 7 7 8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由 瞰 编 码1(X 刃 3 7)本社网 址:h t tp:/w w w.c a b p.c o m c n网 上书店:h t tp:/w w w.c h i n a 一 b u i l

4、 d i n g.c o m.c 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第 4 3 0 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J/T1 9 3 一2 0 0 9,自2 0 1 0 年7 月1日 起实施。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2 0 0 9 年 1 1 月 9日前 .一 一 曰 根据原建设部 关于印发 的通知(建标 2。5 84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研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

5、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4检验;5 评定。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标准编制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编:1 0 0 0 1 3;电子邮件:c a b r c o n c r e t e v i p.1 6 3.c o m)。本标 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南

6、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武汉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深圳大学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耐恒检测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安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研建材有限公司冷发光 张仁瑜 丁 威 周永祥谢永江 田冠飞 王 元 郝挺宇杜 雷 陈永根 傅国君 张燕迟刘数华 李听成 李章建 王林枫王新祥 杨再富 王志刚 李景芳王 玲 邢 锋 王植槐 黄素平何更新 纪宪坤 王 晶 韦庆东鲍克蒙 田凯赵铁军 石云兴 陈改新 闻德荣朋改非 惠云玲 赵顺增 蔡亚宁张国

7、志 王 军 封孝信目次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 34 检验 5 4.1 检验批及试验组数 5 4.2 取样 。5 4.3试件 制 作 与 养 护 6 4.4 检验结果 65 评定 。7本标准用词说明 。.8引用标准名录 。.9附:条文说明 .nCo n t e n t s1 Ge n eral P r o visi o n s 12 B asicR equi rem ents 23 P e r f o r m a n c e G r a d in ga n dT e s t Me t h o d s 34 InsPecti o n 5 4.1 Bat c h f

8、 o r I n s p e c t io n a n d E x p e r im e n t a l G r o u p N u mb e r 5 4.2 S a n l p ling 5 4.3 SPec imens Pr叩 a ra tion a ll d C ur in g 6 4.4 Results ofIn sP ec tion 65 Asse ssme n t 7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o r d in g i n T h i s S t a n d a r d 8No r ma tiv e S tan d a r d s 9E x Pla nat

9、i o n of P rovisi o ns n71 总则1。0。11。0。2评定。1。0。3为规范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检验评定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与市政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与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标准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0.4 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律L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基 本 规 定2.0.1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的项目可包括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早期抗裂性能。当混凝土需要进行耐久性检验评定时,检验评定的项

10、目 及其等级或限值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2.0.2 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 0 2 0 4 的规定。2.0.3 对于需要进行耐久性检验评定的混凝土,其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 BJ 107 的规定。2.0.4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J 55 中关于耐久性的规定。2.0.5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 5 0 1 6 4 的规定

11、。3 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3.0.1 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 的规定。表3.0.1 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抗冻等级(快冻法)抗 冻 标 号 慢 冻 法,一 抗 渗 等 级 抗 硫 酸 盐 等 级F5 0F 25 0 D S。一 P 4 K 二。FI O OF3 0 0一 D。一 P 6 1 K S 6。F1 5 0F3 5 0一 D 1 5。p s 一 K S g oF2 0 0F4 0 0一 D Z o 0 P I。!K S 2。F4 0 0一 一1 P 12 K S 5。一 P 12 K S 5。3.

12、0.2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R C M法)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3.0.2 一 1 的规定,且混凝土测试龄期应为s 4 d。表3.0.2 一 1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R C M法)等级氯离子迁移系数 D。(R C M法)(X1 0 一 1 2 m Z/5)R C M I R C M 一 11 1 R C M 一 111 1 R C M 一 IV 1 R C M-VDF 期妻4.53 5 簇 D RcM 一2 5蕊 D RC M I 5 毛 D RC M I o R(、1.5 4.5 3.51 2 2 当采用

13、电通量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3.0.2 一 2 的规定,且混凝土测试龄期宜为2 8d。当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时,测试龄期可为5 6d。表3.0.2 一 2 混 凝土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电 通量法)一 飞 巍 刃而 几 Q 一 i Q 场 1 三 一,二Q 一 v电通量 Q,(C)Qs)4 0 0 02 0 0 0 镇Q s 4 0 0 01 0 0 0 镇Q s 2 0 0 05 0 0 簇Q s 1 0 0 0Qs 5 0 03.0.3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 等

14、级划分等级T-1T 一 11T-m子 WT V碳化深度d (ll l n l)d)3 02 0 镇d 3 01 0 簇d 2 0 0.1 簇d 10d 0.13.0.4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3.0.4的规定。表3.0.4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 等级划分等级卜 工L-ll1 二111L-WL-V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mm Z/耐)c)1 0 0 07 0 0 簇c 1 0 0 04 0 0 镇c 7 0 01 0 0 镇 c 4 0 0c 1 0 03.0.5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项目的 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15、 8 2的规定。4 检验4.1 检验批及试验组数4.1.1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龄期、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应相同。4.1.2 对于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检验批不应少于一个。4.1.3 对于同一检验批,设计要求的各个检验项目应至少完成一组试验。4.2 取样4.2.1 取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 0 的规定。4.2.2 取样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应随机从同一车(盘)中取样,并不宜在首车(盘)混凝土中取样。从车中取样时,应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应在卸料量的1/4一3/4之间取样。4.2.3 取样数量应至少为计算试验用量的1.5 倍。计

16、算试验用量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 2的规定计算。4.2.4 每次取样应进行记录,取样记录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1 耐久性检验项目;2 取样日期、时间和取样人;3 取样地点(实验室名称或工程名称、结构部位等);4 混凝土强度等级;5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6 取样方法;7 试样编号;8 试样数量;9 环境温度及取样的混凝土温度(现场取样还应记录取样时的天气状况);10取样后的样品保存方法、运输方法以及从取样到制作成型的时间。4.3 试件制作与养护4.3.1 试件制作应在现场取样后30min内进行。4.3.2 试件制作和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

17、标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1和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 2的有关规定。4.4 检 验 结 果4.4.1 对于同一检验批只进行一组试验的检验项目,应将试验结果作为检验结果。对于抗冻试验、抗水渗透试验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当同一检验批进行一组以上试验时,应取所有组试验结果中的最小值作为检验结果。当检验结果介于本标准表 3.0.1 中所列的相邻两个等级之间时,应取等级较低者作为检验结果。4.4.2 对于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碳化试验、早期抗裂试验,当同一检验批进行一组以上试验时,应取所有组试验结果中的最大值作为检验结果。5 评

18、定5.0.1 混凝土的耐久性应根据混凝土的各耐久性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分项进行评定。符合设计规定的检验项目,可评定为合格。5.0.2 同 一检验批全部耐久性项目 检验合格者,该检验批混凝土耐久性可评定为合格。5.0.3 对于某一检验批被评定为不合格的耐久性检验项目,应进行专项评审并对该检验批的混凝土提出处理意见。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

19、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 “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 BJ 107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 B/Ts o o s o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 B/T 5 0 0 81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 B/T5 0 0 8 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 B 5 0 1 6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 B 5 0 2 0 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 GJ 55,1 2 345

20、孟U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 Q/T1 9 3 一 2 0 0 9条 文 说 明制 订 说 明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 GJ/T1 9 3 一 2 0 0 9,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0 9 年n月9日以第 4 30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取得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的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

21、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在使用中如果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标准编制组。目次1 总则 142 基本规定 一 153 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 164 检验。23 4,1 检验批及试验组数 。2 3 4.2 取样 。2 3 4.3 试件制作与养护 2 3 4.4 检验结果 。2 35 评定 251 总则1.0.1 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 2

22、 提出了若干混凝土耐久性的 标准试验方法,但不包括对试验结果等级的评定,更不包括对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检验结果的评定,而本标准则对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作出规定。1.0.2 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中的“混凝土”指“普通混凝土”,即干表观密度为Z 0 0 0 k g/m 3 一2 8 0 0 k g/m 3 的水泥混凝土,定义见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J 55。1.0.4 本标准的有关内容还应与相应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相协调,并避免与相关标准有不必要 的重复。2 基 本 规 定2.0.1 用于不同工程的混凝土所需要的耐久性能不同,根据实际情况或设计要求来确定哪些混凝土耐久性项目 需要

23、进行检验评定。同时,即使同一检验批的混凝土,不同检验项目的等级或限值可能处于不同的级别,例如某混凝土样品,其抗氯离子渗透性处于111级,而其早期抗裂性可能处于W级。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评定的混凝土耐久性项目,是当今工程中最主 要的混 凝土耐 久性项目,可以 满足工程对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些与耐久性相关的特殊项目,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2.0.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环节,与原材料有关的现行标准有:通用硅酸盐水泥G B 1 7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 B/T 1 5 9 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 B/T 1 8 0 4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

24、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 GJ 52、混凝土用水标准J GJ 63、混凝土外加剂G B 8 0 7 6 以及 聚梭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 G/T 223 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 5 0 2 0 4 一 2 0 0 2 第7.2 节对原材料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了规定。2.0.3 混凝土的耐久性检验评定应与强度检验评定结合,强度符合要求是耐久性检验评定的前提条件。2.0.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环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J 55 中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相关技术规定有: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等。2.0.5 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是保证结构中混凝土耐久性

25、的重要环节。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按本标准进行的耐久性检验评定与实际结构中混凝土的耐久性相当,除了对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等提出要求外,还必须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3 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3.0.1 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决冻法)、抗冻标号(慢冻法)、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的试验方法已包含等级划分,同时,这些耐久性指标多数在国内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并已体现在相关的标准中,因此,本标准将它们单独列出,以便符合目前的工程设计习惯,且能与相关标准相协调。1)抗冻等级的划分 美国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方法标准(S t and ar d T estMe t h o d f o r R e s i s t

26、 a n c e o f C o n c r e t e t o R a P i d F r e e z i n g a n d T h a-wing)A S T M C 666 确定的 快速冻融法以耐久性指数D F 来表征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D F的计算以预设的总循环次数(最大为300 次)为基础,实质上体现了混凝土试件耐受冻融循环的次数。我国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 2 以 抗冻等级综合反映混凝土的 抗冻性能。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 L/T 5 0 8 2 一 1 9 9 8 将按快冻法测试的抗冻等级分为F 4 0 0、F 3 0 0、F Z

27、 o o、F 1 5 o、F l o o、F s o六级。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 TJ 269 一 96对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进行了规定,针对海水环境、淡水环境分别采用的混凝土抗冻等级有F l o o、F 1 5 o、F Z o o、F 2 5 o、F 3 0 0、F 35O 六个等级。抗冻等级的适用范围可参考该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选用。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 TJ 2 6 9 一 9 6 对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进行了规定,见表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 T G D 6 2 一 2 0 0 4 对水位变动区混凝土抗冻等级的要求与表1 一致。表 1

28、 水位变动区混凝土抗冻等级选定标准建筑所在地区海水环境淡水环境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严重受冻地区(最冷月平均 气温低于一8)F3 5 0F3 0 0F2 5 0F2 0 0 受冻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8 一一4 之间)F3 0 0F2 5 0F2 0 0F1 5 0微冻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4 一0 之间)F2 5 0F2 0 0F1 5 0FI O O注:1 试验过程中 试件所 接触的 介质应与建筑物实际 接触的 介质相近;2 开敞式码头和防波堤等建筑物混凝土应选用比同一地区高一级的抗冻 等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对冻融环境进行了分类

29、,并根据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作用等级,规定设计使用年限分别为 1 00 年、60年和 30年的混凝土抗冻等级(5 6d龄期)分别为)F 3 0 0、)F 2 5 O 和)F Z O O。对于有抗冻要求的结构,应根据气候分区、环境条件、结构构件的重要性以及用途等情况提出相应的抗冻等级要求,具体要求可参见相关标准。2)抗冻标号的等级划分 根据目 前结构混凝土慢冻法的研究结果,D 25的混凝土抗冻性能很差,一般不能满足有抗冻要求的工程需要,因此本标准将D S O 作为抗冻标号的最低等级。考虑到慢冻法试验周期较长的实际情况,且D 2 00也足以反映混凝土在慢冻条件下良 好的耐久性能,D 2 00

30、以上不再进行更详细的划分。3)抗渗等级的划分 采用逐级加压法测得的抗水渗透等级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 5 0 1 6 4 一 92将混凝土抗渗等级划分为54、56、58、5 10、5 12五个等级 各个标准中抗(水)渗等级的表示符号不同,应注意区分,有关标准中的5、W与本标准中的P含义相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J 55-2 0 0 0 将抗渗混凝土(im p e r m e a b l e c o n c r e t e)定义为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 6 级的混凝土。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 B 5 0 0 6 9 一2 0 0 2 根据最大作用水头与混

31、凝土壁、板厚度之比值iw来设计抗渗等级:iw小于 10 时,抗渗等级为 54;i w 大于 30时,抗渗等级为58;介于二者之间的抗渗等级为5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 L/T 5 0 5 7 一1 9 9 6 将混凝土抗渗等级分为WZ、W4、W6、WS、WI O、W1 2 六级。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 TJ 2 6 8 一1 9 9 6以及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 TJ 2 6 9 一 9 6 按照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对抗(水)渗等级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见表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 T G D 6 2 一 2 0 0 4 对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的要求与

32、表2 一致。表 2 混凝土抗渗等级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 2 0抗渗等级W 4W 6W 8W 1 0W 1 2 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结构,应根据所承受的水头、水力梯度、水质条件和渗透水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确定,具体要求可参见相关标准。4)抗硫酸盐等级划分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评定指标为抗硫酸盐等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 2 规定:当抗压强度耐蚀系数低于75%,或者达到规定的干湿循环次数即可停止试验,此时记录的干湿循环次数即为抗硫酸盐等级。抗硫酸盐侵蚀试验一般只有当工程环境中有较强的硫酸盐侵蚀时才进行该试验,因此,为保证此类工程具有足够的抗硫酸盐侵蚀

33、性能,将下限值设为K S 30。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能够经历1 50次以上抗硫酸盐干湿循环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故将K S150定为分级的上限值。3.0.2 按照氯离子迁移系数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用 R C M-1、R C M一 11、R C M 一 111、R C M-IV和R C M-V来表示。从工 级到V级,表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来越高。与工 一V级对应的混凝土耐久性水平推荐意见见表3,该表定性地描述了等级代号所代表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高低。同样,用 Q-工 一Q-V来代表按电通量划分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用T 一 1 一T 一 V代表

34、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等级,用L-工 一L-V代表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等级。从 工 级到V级的代号含义,均可参照表3 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定性评价仅对混凝土材料本身而言,至于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则需要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确定。表 3 等级代号与混凝土耐久性水平推荐意见 等 级 代 号一 工 一 11 。w 一 V 一混凝土耐久性水平 推荐意见差 较差 较好1好很好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 2 规定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R C M法)的试验龄期可以为28d、56d 或84d,这是为了照顾到所有的混凝土种类,并尽可能缩短试验周期。但是,测试混凝土氯离子

35、迁移系数往往是针对海洋等氯离子侵蚀环境,而此类工程的混凝土中一般都需要掺人较多的矿物掺合料,若以2 8d龄期作为测试时间,则不够合理,而在84d 龄期测试相对比较合理。因此,8 4d 龄期的测试指标多为跨海桥梁等工程设计所采用,例如我国杭州湾大桥,以8 4d龄期的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作为控制要求,不同结构部位的控制阂值 分别为:1.s x l o 一 Z m,/5、2.s xl o 一 2 m 2/5、3.0 又 1 0 一,2 m 2/5和3.5 只10一 12 m Z/s。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也以8 4d 龄期抗氯离子迁移系数作为设计指标。试验研究表明,如果8 4d龄期的混凝土氯离子迁

36、移系数小于2.5 又1。一 2 m 2/s,则表明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因此,本标准以8 4 d 龄期的试验值进行评定。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 2 规定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电通量法)的试验龄期可以为2 8 d 或5 6d。为缩短试验周期,对于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的混凝土,一般试验龄期为28d。但是对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28d 的试验结果可能不能准确反映混凝土真实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故允许采用5 6d 的测试值进行评定。本标准明确了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指: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其中,胶凝

37、材料用量包括水泥用量与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对氯盐环境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作用等级,规定了混凝土的电通量(5 6 d)等级(见表4)。另外,该标准还规定氯盐环境和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一般不超过1 5 0 0 C,有的则需要小于s o o C 或1 0 0 0 C。表4 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 0 0 年)二(6 0 年)、三(3 0 年)电通量(C)(5 6 d)C3 0 2 0 0 0 2 5 0 0C3 0 C4 5 1 5 0 0 2 0 0 0)C5 0 1 0 0 0 1 5 0 0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

38、术规范 J TJ 2 7 5 一 2 0 0 0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电通量要求不超过 I O 00C。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对电通量的测试龄期要求是:标准条件下养护 2 8d,试验应在35d内完成;对掺加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混凝土,可按9 o d 龄期的试验结果评定。本标准电通量的等级划分部分参照了美国 用电通量法测试混凝土的 抗氯离子侵人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tand ar d T es t Met h-o d f o r E l e c t r ic a l I n d i c a t i o n o f C o n c r e t e 5 A b i l i t y t o R e s i

39、s t C h l o-r i d e I o n P e n e t r a t io n)A S T M C 1 2 0 2 的规定(表5)。我国其他有关标准也是参考该标准制订。表 5 基于电通量的氯离子渗透性 电通量(C)氯离子渗透性评价臀 一一翌 翼 孕 丫 气 鲤 半.一器别 篇瀑3.0.3 系统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快速碳化试验中,碳化深度小于Z O mm的混凝土,其抗碳化性能较好,一般认为可满足大气环境下50年的耐久性要求。在工程实际中,碳化的发展规律也基本与此相近。在其他腐蚀介质的共同侵蚀下,混凝土的碳化会发展得更快。一般公认的是,碳化深度小于 10m m的混凝土,其抗碳化性能良

40、好。许多强度等级高、密实性好的混凝土,在碳化试验中会出现测不出碳化的情况。目前,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 GJ 5 1 一 2 0 0 2 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对砂轻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进行了规定(表 6)。在抗碳化性能方面,有些种类的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近,有些种类则比普通混凝土略差一些。表6 砂轻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等级使用条件碳化深度(Tnm)1正常湿度,室内镇4 02正常 湿度,室外(3 53潮湿,室外簇3 04干湿交替(2 5 注:1 正常湿度系指相对湿度为 55%一65%;2 潮湿系指相对湿度为 65%80%,3 碳化深度值相当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即C()2 的体积浓度为。.03%、温

41、度 为20士3 环境条件下,自 然 碳化50年时 混凝土的 碳化深度。3.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采用刀口法试验对混凝土早期的抗裂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抗裂性能好的混凝土,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很小,通常在 100 m澎/m“以内;当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超过 I 0 0 0 mm Z/耐时,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差;而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在 7 00m 澎/mZ 左右时,混凝土抗裂性能也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据此,将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进行了等级划分。3.0.5 本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均出自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 2。4 检验4.1 检

42、验批及试验组数4。1.1 本条为检验批的划分提供了明确的依据。4.1.2 本条规定与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 5 0 2 0 4 协调。4.1.3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项目的确定见本标准第3.0.1 条的规定。例如,某一检验批按照设计要求需要对抗碳化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检验评定时,需要各做不少于一组的抗碳化试验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4.2 取样4.2.2 从同 一盘或同 一车混凝土中取样以保证试件制作的匀质性。由于搅拌设备、运输设备首次启用可能造成混凝土的组分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不宜在首盘或首车混凝土中取样。4.2.4 取样记录包含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结果的因素,有时对解释检验结

43、果有用。因此,取样记录包含了多种信息。4.3 试件制作与养护4.3.1 本条规定了 取样与试件制作的时间要求。4.3.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1 规定了一般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 2 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试验方法进行 了更为详细的规定。4.4 检 验 结 果4.4.1 按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 5 0 0 8 2 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为试验结果。如果检验批只进行了一组试验,试验结果即为检验结果。对于一组以上的试验结果,取偏于安全者作为检验结果,如:快冻法试验进行了2 组,其试验结果分别为F 1 25和F 1 50,取最小值F 125,但F 125 介于本标准表3.0.1 所规定的F l oo 和F 巧。之间,此时取 F 1 00 作为检验结果。4.4.2 本条规定取偏于安全的试验结果作为检验结果。5 评定5.0.1 本条规定了对混凝土耐久性先进行分项评定。5.0.2 在分项评定的基础上,对检验批的耐久性进行总体评定。5.0.3 对于存在不合格检验项目的检验批,由 专家进行评审并提出处理意见为妥。!一一一11一J一1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