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eries集散型控制系统维护检修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ASeries集散型控制系统维护检修规程.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A Series 集散型控制系统维护检修规程1.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I/A Series集散型控制系统的维护、检修、投运及其安全注意事项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本规程适用于氧化铝生产中在线使用的I/A Series集散型控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本系统的更新产品亦应参照使用。1.2 基本工作原理该系统采用硬件上独立的处理机组件。各处理机以独自的微处理器为核心,把先进的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CRT技术与过程联接的模拟仪表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采用节点总线,实现各处理机之间的相互通讯,可实现分级分布控制,采用软件透明的硬件冗余,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与管理计算机联
2、接,可进行高级控制和管理。1.3 构成及功能该系统基本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节点总线:系统中站与站之间的通讯电缆。应用处理机:处理来自文件服务站本身或其他系统站的请求,与大容量存贮设备相连,完成大量计算,执行各种应用功能,支持过程控制以及图象、文字显示,进行系统和应用软件包组态,执行用户应用程序。操作站处理机:支持一台CRT及与CRT相关的人机接口设备,完成各种组态、操作、显示等功能。通讯处理机:为终端和标准外设提供通讯接口。控制处理机:通过现场总线组件从传感器采集数据和控制现场执行机构,实现用户所需的连续控制、梯形逻辑和顺序控制。网间连接器:是系统到外部计算机的接口,允许SPECTRUM系统
3、用I/A Series节点来扩展。它提供两个系统所需要的数据转换和通讯功能。载波带接口:把节点联接到与MAP相容的载波带局部区域网上,其他厂商的MAP节点可与I/A Series节点在局域网上进行通讯。1.4 主要技术性能及规格1.4.1 性能指标操作系统:与UNIX兼容的VENIX及Solaris数据库软件:INFORMIX关系数据库。系统可用的编程语言:C、BASIC、FORTRAN、PASCAL。字长:16/32位1.4.2 规格 供电电压:198242VAC频率范围:4763Hz接地电阻:5可选的冗余配置:1:1(载波带、节点总线、应用处理机、控制处理机,PLC网间连接器,载波带接口组
4、件)节点总线类型:同轴电缆可连站的数量:64个(包括所用的节点总线扩展组件、载波带接口组件)节点总线最大距离:30m(若使用扩展组件为300m)节点总线特性阻抗:50节点总线终端电阻:50载波带类型:光缆10km1.4.3 环境 最佳环境温度:205允许温度变化率:0.25/min最佳相对湿度:4080允许振动幅值(峰峰值):频率14Hz时,振幅0.5mm;频率14Hz,加速度0.2g时AG/F2500式中A振幅(峰峰值),mm;G加速度,m/S2;F频率,Hz。交流磁场:2.5AT/m直流磁场:8AT/m电场:0.5V/m(14kHz1GHz)室内尘埃量:0.2mg/m3(其中铁粉、碳粉等导
5、电性尘埃必须非常少)室内腐蚀性气体含量:H2S0.01ppm,SO20.05ppm1.5 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维修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a.熟悉本规程及产品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b.了解有关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该系统在其中的作用;c.掌握计算机技术、数字电路技术、模拟电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d.掌握该系统维护、检修、投运及常见故障处理的基本技能;e.掌握常用测试仪器和有关的标准仪器使用方法。2完好条件 2.1 零部件完整,符合技术要求,即:a.硬件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b.铭牌、标志符应清晰无误;c.零部件应完好齐全;d.紧固件不得松动;e.可动件应灵活;f.接插件应接触良好;g.可调件应处于可调
6、位置;h.所配防护、温控设施应完好无误;i.机柜防护门应完好无损;j.端子布线整齐、牢固。2.2 运行正常,符合使用要求,即:a.运行时,各组件应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b.系统各组件状态指示灯指示正常;c.显示屏显示应清晰,亮度适中;d.系统管理环境下状态画面显示各组件及外设运行状态正常;e.打印机打字清楚,字符完整;f.调节质量应满足工艺要求;g.记录曲线应清晰、无断线。2.3 设备及环境整洁,符合工作要求,即: a.设备应清洁,无锈蚀;b.线路敷设应整齐;c.线路标记应齐全、清晰、准确;d.控制室、机房的环境应满足本规程第1.4.3条要求。2.4 技术资料齐全、准确,符合管理要求,即: a.
7、说明书、随机资料应齐全;b.安装布置图和接线图应完整、准确;c.软件组态资料、程序清单应齐全、准确;d.系统软盘、应用软盘应留有备份;e.运行记录、故障处理记录、检修记录、组件更改记录、软件修改记录准确无误。3.维护3.1 日常维护 3.1.1 巡回检查每班至少进行一次巡回检查,内容包括:a.向当班工艺人员了解系统运行情况;b.查看所有组件的状态指示灯,判断系统工作是否正常;c.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噪声和气味;d.检查机房温度、湿度是否满足本规程第1.4.3条的要求;e.检查各外围设备运行情况,按需要更换打印纸、色带及记录仪表纸;f.调出系统管理显示画面,检查系统的通讯和各组件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8、g.做好巡回检查记录。3.1.2 定期维护a.每周进行一次电源的工作状态检查;b.每6个月对机柜、各组件及外围设备进行一次除尘。3.1.3 软件维护a.根据工艺实际需要对用户软件不断开发完善;b.在进行软件修改之前,先作好修改软件的设计,按组态要求填好数据表;c.修改软件输入完毕后应先作试验,确认满足设计要求方可投入运行,并注意监视运行情况;d.对投运后的修改软件,拷贝留底并做好软件修改记录;e.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硬盘到磁带的全盘拷贝。3.2 故障及处理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1。现象原因处理方法所有CRT无显示,打印机不正常工作AW51硬件故障更换AW51,重新启动AW51离线重新连接AW51
9、,启动系统硬盘故障更换硬盘,重新安装系统并启动节点总线松脱连接、确认节点总线电缆,再通电重新启动系统电源故障处理电源部分,待正常后重新启动系统测量信号不正确,调节回路失控CP40硬件故障更换CP40FBM硬件故障更换FBM控制组态有误进入控制组态环境,根据故障现象修改组态软件所有RS-232外设不能正常工作COMM10离线重新启动COMM10COMM10硬件故障更换COMM10连接电缆有误重新连接通讯电缆CRT及人机接口设备功能失控WP51离线重新启动WP51WP51硬件故障更换WP51 通讯电缆有误重新连接通讯电缆4.检修 4.1 检修周期 该系统每12个月进行一次检修,通常与工厂年度大修同
10、步进行。4.2 检修内容 4.2.1 系统停机。4.2.2 对机柜、机架、组件、插槽及外围设备除尘。4.2.3 对外围设备作一次自检。4.2.4 用无水酒精清洗软盘驱动器,清洗CRT屏幕。4.2.5 检查各组件是否插接牢固,连接良好。4.2.6 检查所有接线端子、接插件是否联接正确。4.2.7 检查系统电源是否符合本规程第1.4.2条要求。4.2.8 检查各机柜接地是否符合技术规格。4.2.9 进行控制组态、控制画面、历史组态、Mark、报表的备份工作。4.2.10 如需要修改应用软件,应按本规程第3.1.3条的b、c、d条的规定进行。4.2.11 作节点总线冗余通讯试验。4.2.12 作现场
11、总线冗余通讯试验。4.2.13 对冗余站作冗余性能试验。4.3 检修质量标准检修后的系统应达到第2章规定的完好条件。5.投运5.1 投运前的准备 5.1.1 确认系统所有电缆、接线联接无误。 5.1.2 确认所有组件所插位置及组件上的标志设定正确无误。 5.1.3 确认电源接地符合技术规程。 5.1.4 确认电源电压及频率符合本规程规定。 5.1.5 确认外围设备联接无误,开关位置设置正确。 5.1.6 确认各机柜外设的电源开关均处于“OFF”位置。 5.1.7 确认软盘驱动器中无软盘。 5.2 投运步骤 5.2.1 合上处理机所在机柜电源开关。置机柜右边上、下电源开关于“ON”位置,置左边上
12、、下电源开关于“ON”位置。 5.2.2 给其他机柜送电,步骤同本规程第5.2.1条,监视各组件的状态指示灯是否正常。5.2.3 给外围设备送电,检查状态指示灯是否正常。 5.2.4 系统启动后,进入系统管理环境,确认各组件及外设是否工作正常。 5.2.5 在系统管理环境下,设置当前日期和时间。5.2.6 检查各种类的用户显示画面及报警显示画面,确认工作正常。 5.2.7 将所有CRT设置到操作环境下。 5.3 停运步骤 5.3.1 进入系统管理环境,选择SHUTDOWN-AW(WP)。 5.3.2 按照正常的关机步骤进行操作并确认系统停机。 5.3.3 依次断开各机柜左边上、下电源开关,右边
13、电源开关。5.3.4 断开外围设备电源开关。 5.4 验收 5.4.1 逐条检查检修项目的完成情况。 5.4.2 检查系统是否达到本规程第2章规定的完好条件。 6.安全注意事项6.1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6.1.1 维护检修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并办理检修工作票。6.1.2 未经技术主管部门允许,严禁拔插任何组件。6.1.3 如需要,在拔插组件时,必须严格执行正确操作程序,操作时须格外小心,用力适度,确保电缆插接件完全脱开或完全紧固。 6.1.4 检查或拆卸端子接线时要防止短路。6.1.5 修改PID参数前,应将其切换至手动操作。 6.1.6 系统停运必须严格按停运步骤进行。 6.1.7 软盘应置于防潮、防冻、防高温、防强磁场、防强射线、防尘的环境中保存。6.1.8 必须按规格要求更换熔断器。 6.1.9 对有锁紧机构的插件、开关、保险等在操作时必须先解除锁紧。 6.2 投运安全注意事项6.2.1 投运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 6.2.2 投运前应与工艺人员取得联系。 6.2.3 确认系统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 6.2.4 确认电源电压、频率、接地符合规格要求。 6.2.5 必须严格按照投运步骤进行。 6.2.6 投运后应注意观察系统运行情况。 6.2.7 投运后不得轻易更改软件内容,不得随意使用对其功能还不完全清楚的指令。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