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3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汇总名词解释: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
2、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
3、习的迁移。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7、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
4、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8、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提出在全国各地5-12岁普及义务教育; 国家仍然保留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
5、教育辅助权,监督权; 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学区建立可征收税收,地方教育局领导地方教育,承认英国私立教育机构,认为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类型; 宗教科目与世俗科目分离。9、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0、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11、城市学校:是为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
6、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同时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 12、监生历事制度:它是明朝国子监监生的实习制度。始于洪武五年。它规定国子监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于在京各衙门,历练事务,成为历事监生。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13、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
7、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门广泛存在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辩证性、科学性。14、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我国学者大多认为学习策略主要由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组成。15、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16、贝尔兰开斯特制:又称导生制。由教师把
8、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这种制度节省师资、花费少,在英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班级之间进行竞争。但它不能给儿童以系统、充分的知识,也有机械、生硬的毛病,只注重学生的外部动机,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实行体罚,所以只能满足民众对低水平初等教育的要求,不可能适用于各种程度的教育。17、义务教育:通过法律对某年龄阶段的儿童实行的强制性的由国家、学校和家庭保障予以的教育。1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
9、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19、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20、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21、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22、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
10、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23、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在认为职业与教学分为自由与偏狭的思想上提出了适合自由民的教育。文雅教育是反对教育具有功利性,主张以提高一般文化素养为目的,以自由发展理论为目标,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的高尚的教育,自由教育符合人的身心发展。与现代功利性教育相比。是一种纯粹的教育,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它又对知识带有偏见,将其分为高尚与卑贱,同时由于适合自由民,使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只为少数贵族所享有,不利于教育的普及。24、学校制度: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向
11、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25、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26、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7、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28、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
12、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29、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
13、程与教育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3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3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32、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
14、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33、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34、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的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35
15、、因材施教(原则)*:宋代朱熹把孔子的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这一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36、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同化的过程,即是将新知识纳入原先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改组,一方面是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使原先的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内在机制,因此,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又称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37、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16、理变化。38、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39、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40、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41、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2、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43、环境决定论:洛克认为人
17、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44、学生观: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45、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型的否定。一方面,他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
18、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等。46、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47、理想国*: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书中以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等人的对话形式表述其哲学、政治和教育思想,讨论了政治体制、婚姻、优生、宗教、道德、教育、文艺等各种问题。在本书中,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48、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内容包括艺术美
19、、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49、双轨制*:在教育学中,双轨制是现代学制的一种类型,它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二轨是职业教育。学术教育,其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即先有大学,后有中等教育的预备学校(文法学校),再后有初等教育性质的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负担培养学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职业教育,其发展是自下而上的,即先有小学,后有因工业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职业学校,负担培养熟练劳动力,两轨之间互不贯通。优点是两轨学校系统之间分工明确,分别承担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职责,提高了办学效益。其最大的弊端是严重危害了教育机会均等,背离了现代教育普及化、公平化的基本精神。50、京师同文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
20、学校,由洋务派于1862年创建。它最初是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目的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外事专业人才。1867年以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包括算学、天文、地理、矿学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学校。1901年并入京师大学堂。51、有教无类*:就是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52、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
21、、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53、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生活教育实践中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即在儿童教育中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方法。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在其中的儿童工学团里采用了小先生制。陶行知把“小先生制”看作是普及教育中“攻破先生关”的有效手段。“小先生制”对解放区的普及教育活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4、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
22、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这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不足,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5、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骑士的要求是:勇猛顽强、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 “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教育的三个阶段:56、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
23、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 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57、莫雷尔法案: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美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也一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法案之一,它对美国甚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雷尔法案有时也译作莫里尔法案,该法案规定,按各州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人数的多少分配给各州不同数量的国有土地,各州应当将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收入,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
24、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有关的知识”的学院。后来这类学院被称为“农工学院”或“赠地学院”,这些学院是莫雷尔法案结出的果实。当时把联邦拨地用于独立设置农工学院的就有28个州,宾夕法尼亚等州是把拨地转给原有的农业学校,有的州是在州立大学增添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发展为美国职业技术,尤其是农工业职业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不少人才。莫雷尔法案也常被史学家视为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58、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由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所决定。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佩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59、教师期待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语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革马利翁效应。60
2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它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是学习者知识建构的过程主动性()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社会性和协作性()强调情境学习情境性6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性质:稷下学官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它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是齐国
26、君主给予学者们的政治待遇。在物质上,学者们受到的待遇也很优厚。6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63、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64、六艺教育:西周教育的基本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到汉代以后,人们也把经孔子整理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称为“六艺”。65、自我提高驱动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66、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
27、的关键。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67、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他的生活教育包括三个论点,即生活即佳偶,生活是i傲宇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受什么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呢么做,就怎么学,怎样教,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叫,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68、教育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69、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里学
28、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70、三纲领八条目”: 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71、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72、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73、守
29、恒: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称之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其中守恒概念出现于具体运算阶段(6、7岁到11、12岁)。74、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75、1988年教育改革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最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是推行国家统一课程。该法规定:在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必须学习国家统一课程,包括10门基础学科,即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技术学、音乐、艺术、体育和现代外语,其中数学、英语、科学为核心学科。此外,该法还规定为每门国家课程制定统一的成绩目标和教学大纲,并在
30、7、11、14和16岁时分别对学生进行全国性评估,包括国家规定的考试。国家统一课程的颁布,是英国7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对学校教育进行收缩和控制的最终立法成果,它在英国教育史上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学校的基本教学内容,使英国学校课程走向统一。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改革法主要对分别负责大学和公共高教系统的两大中介拨款机构进行了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政府对高校的控制,密切高等教育与社会和工商界的联系。根据该法规定,新的拨款机构在分配政府高教拨款时应遵守政府的附加条件和政策指示,从而削弱了中介拨款机构传统的自主权。 76、活教育: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
31、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 “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启迪。77、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
32、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78、蔡元培*: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1927年后,任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一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教育主张: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教育应该独立;“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应该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79、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它的主要
33、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它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人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80、知识领会:是指了解传输知识的媒体的含义,懂得词所标志的事物的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间接认知的过程。知识的领会从整体上来说,主要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与概括这样两个认识环节实现的。81、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核心机制。校长负责制,又称“一长制“。特点: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34、。82、多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27年首创的一种智力结构的理论。他认为为智力是由很多单个的因素所组成的。这些单个因素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不同的心理活动。任何两种心理活动所含的共同因素越多,两者的相关度(即联系)就越高;反之,相关度就越低,甚至毫无关系。多因素论否认二因论所主张的g因素即一般因素的存在,并认为在心理测验上所得的分数代表个人智力因素的组合情况。83、概括化理论:贾德提倡概括化说,他认为: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中,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
35、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类化。所以贾德的迁移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84、努力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达成学习目标而尽力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学习 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努力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意志控制策略和自我强化策略。85、学而优则仕:原话出自孔子的弟子子夏,意思是学习达到德业优长的程度就应该入仕从政,原意在鼓励读书人做官,让大量主要是来自平民的“贤士”从政,以改变官僚队伍的结构,促进世袭政治向“贤人”政治的转化。孔子显然赞成这一主张,他在论语先进中说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先进。
36、”即明显包含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学而优则仕”在春秋时有打破世袭制的时代意义,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保证官僚队伍的基本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86、学制令:1871年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确保了对全国的直接控制,接着成立了文部省作为负责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央机关。18721873年文部省陆续颁布了共有213条的学制令,对各级学校教育和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坚决要求废除封建教育制度,学校向一切人开放,讲授以西方新知识为基础的实际学科。87、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88、中华职业教育社:主要是
37、由教育界、经济界、科技界从事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人士组成的群众团体。89、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90、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91、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9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
38、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92、活动课程:指以学生兴趣、需要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有目的地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93、学科课程:指根据培养目标,分门别类地从各门学科中选出适合学生的知识而组成的教学科目。94、德育:即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活动、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思、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的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95、德育过程: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主动积
39、极地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96、教师专业发展:指依赖于个体对专业化发展的追求,在专业化过程中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其组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求生期、强化期、求新期、成熟期。97启发诱导:启发诱导的原则在学记中被称为“喻”,“喻”包括三个方面:“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是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勉励而不强迫,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有思考余地。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学记以为,懂得启发的教师,才算是懂得教学的教师。98、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99、杜威学校:杜威从事教育活动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以后开始的。1896年,他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作为他的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该校只存在8年。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第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