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根本的表达方式有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 描写是进展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与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与侧面的描写。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那么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与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
2、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饱满。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与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表达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
3、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上下、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毅,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
4、似春光的美感。 根据景物的特点,描写可分为动静、虚实、明暗昼夜、点面等。 a动静结合 动静的结合往往与衬托相关,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比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b虚实结合
5、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与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比照,相辅相成形成渲染衬托。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中的虚景就为“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比照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
6、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c明暗结合 比方,?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旷。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比照: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
7、余晖映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d. 点面结合 比方,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面两句就是面的描写,后面两句就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 从感官的角度,可分为: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怎样描写景物? 2抒情,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或作品中的表白与抒发。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到达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一般情况下,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
8、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乐情 如,?风人松?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与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喜悦。 以哀景写哀情 汉乐府?十五参军征?:“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由“十无参
9、军征,八十始得归写起,着眼于他返乡途中与到家后的情景,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以乐景写哀情 如,?台城? (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风光依旧
10、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与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以哀景写乐情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辛的环境条件与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辛、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从抒情的方式来看,抒情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
11、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如,?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根底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
12、情感。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诗歌中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伤感的暮春落花图。三四两句描绘出了幽竹在山窗下不改清阴,抒发了作者回归故土的喜悦。 寓情于景 如,?参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沙漠。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阔苍凉,有力衬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与愁思
13、。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许是遥望永远也回不去的故土,也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方向,也许他们相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风光、动作、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托物言志这里特指借物抒怀或移情于物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移情于物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4、。这是一首比拟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与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与崇高清白的人格。再如:?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开头两句描写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用“杏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强的人,
15、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 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也叫因景生情,是诗人由所见的景物激发出情感,并且情感完全融合在景物中的间接抒情方式。 二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1用典 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表达主旨含蓄。如1996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的一首元曲,阿鲁威的?双调折桂令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这首曲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对用典的诗,需要理解典故的含义才能读懂诗。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
16、五个典故。 2抑扬 把要贬抑否认的方面与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到达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假设渴,虚怀假设谷,与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终究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终究意味着什么啊!挖苦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到达此效果。 举个欲扬先抑的例子。赵希
17、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假设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两句突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考生在遇到此类表达技巧的时候,就要仔细分析诗人扬抑的对象,不要歪曲了本意。 3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联想与想象一样,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资联想到翠
18、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意义。 4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材料与观念的根底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构造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又如, 李商隐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他日与妻子团聚、“共剪西窗烛时
19、,再追话今日的“巴山夜雨,构思之奇妙出人意料,设身处地去想又在情理之中。 5象征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如:?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了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的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了思归不得的忧伤。 6叠字 ?卜算子?葛立芳“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渐渐西风淡淡烟,急电疏疏雨。草草展杯觞,
20、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注:水芝:荷花的别名。问:这首词在用语方面善用叠字,它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分析:这首词使用叠字多而好,句句有叠字,连绵而下,相互映衬,自然妥帖,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形成了一种轻灵、与谐的情调,还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 7借古讽今 在咏史诗中常见,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明比照,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
21、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再如,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8无理之语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还。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多用日常口语,显得浅显亲切,明白如话,最后一句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看似为“无理之语实那么使作者思乡念亲之情更为突出与强烈。 9. 对面写法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2、?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单独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10. 赋、比、兴见前 附: 1渲染与衬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那么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展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与对前途
23、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吼叫,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竭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衬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那么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乱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
24、的忧思与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那么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衬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衬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严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衬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衬托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再通过这种气氛衬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与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气氛,再以这种气氛衬托内心的情感。 2比照与衬托 衬托那么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
25、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与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比照那么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
26、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诗人运用了比照的手法,今昔比照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比照与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展对照来完成。但是,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比照说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不可把这两种修辞混为一
27、谈。 3衬托也叫映衬与衬托 衬托前面已经介绍。不管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拟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展对照。如前面举过的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展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通过这两种同“质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衬托前面也已经作了介绍,它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展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展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展“烘。如前面所举的孟浩然?早寒有怀?,前两联描写景物,渲染出一种意境气氛;后
28、两联抒发自己那种思乡的愁绪与前途渺茫的愁苦。虽然意境风格与心情有一种内在的相似性,但两者不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不存在通过对照凸显一方的关系,所以不是衬托。寒冷凄飒的意境气氛,对于作者的心绪情感而言就好似一种外在的侧面修饰装点,这种意境气氛就散发着作者心中的忧思与迷茫,虽然看似写景,但实是在从侧面从外沿描写作者情感。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衬托。 习惯上,景衬情为衬托,而物衬物、物衬人、人衬人、景衬物、情衬情为衬托。 三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见“修辞 二、表达技巧考察方式 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29、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附: 诗歌在立意构造方面的技巧 在诗歌的立意及构造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立意及构造技巧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1层层渲染、铺垫侧重于构造 如,苏辙?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得意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这让诗人观止,抒发感
30、慨谁知得意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到达很好的艺术效果。 2首尾照应侧重于构造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当然照应也会表现在诗歌内容与标题的照应上。 3比照立意兼构造 比照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构造性较强。 如,欧阳修 ?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
31、花红紫树上下。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这首诗就运用了比照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比照,构造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与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4卒章显志立意兼构造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来表达自己的心志与情怀。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表达了诗人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行路难?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表现了诗人实现理想的豁达。 再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前两句画出
32、一幅山衔落日、黄河奔腾的壮丽图画,最后两句更是画龙点睛之笔,把人带上更高的境界,要再向上攀登,去穷尽天下美景。全诗在描绘祖国壮丽山河中寄寓着深刻的哲理,洋溢着昂然向上的激情,豪放雄壮,意境深远。 5. 以小见大侧重于立意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如?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本诗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与契丹族之间屡次发生战争。因此,广阔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
33、的生活。在构造上,这首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意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望也给无情地消除了。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这首诗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思念征人,反映当时边疆战事频仍下广阔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6. 以景结情立意兼构造 如?参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34、高山秋月照长城。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交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域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总是关山旧别情,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与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
35、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二字,结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突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 7.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立意兼构造 如?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劲,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假设渴,虚怀假设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
36、服器重。第三句承、转交织,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场。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挖苦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8. 托物言志侧重于立意 9. 借古讽今侧重于立意 10. 总分侧重于构造 11. 时间侧重于构造 12. 空间侧重于构造第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