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教学大纲鲍升华.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根本情况:1. 学分:3学分 学时:51学时课内学时:51实验学时:02. 课程性质:专业根底课3. 适用专业:经济学 管理学 适用对象:本科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财会学、宏观经济学5. 首选教材:鲍升华、赵玮,?现代管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备选教材:许庆瑞,?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 龙竹、余保东等,?管理学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 王凯,?管理学根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美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管理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 李津,?世界
2、管理学名著精华?,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5) 哈佛商学院教程研究工作室,?哈佛商学院管理全书?,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6. 考核形式:考试闭卷7. 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教室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现代管理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一门根底课程,也是当今开展最为迅速与最有前途的学科之一。随着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对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中国参加WTO的形势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管理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掌握管理的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此课程是经济类、工商管理类等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管理学的根本内容,掌握管理学思想开展史、现代管理的科学体系与一般方法,理解管理的五大要素,即方案、组织、领导与鼓励、控制、创新,以及现代决策的技术与方法,能对案例的分析能从定性与定量的方面得出结论。在实践中,学会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自己从事管理工作打下根底。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由于本课程属于根底性较强的课程,一般在低年级开设,所以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本课程体系的根底上,充分引导与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展思考与运用,通过课堂案例、课堂与课后作业、学生小组讨论以及拓展训练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与
4、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经管类的根底学科,是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根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与其他课程的课程的衔接,夯实学生的理论根底。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表:章 节内 容学 时 分 配小计讲授讨论实验实践作业辅导第一章管理概述431第二章管理主要理论及其演变651第三章方案、目标与目标管理8611第四章决策8611第五章组织8611第六章人员配备431第七章领导与鼓励871第八章沟通431第九章控制6411合 计5643553第一章 管理概述教学目的与要
5、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管理研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根本概念、性质与根本原理,掌握管理根本职能的构成及各职能之间的关系,理解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管理人员的分类与技能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管理概念、管理的根本原理与环境、管理人员的分类及技能要求难点:管理四大职能的异同,管理者把握、运用它们的能力如何影响组织绩效。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管理的根本概念与性质 一、管理的含义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三、管理的根本职能一方案二组织三领导四控制第二节管理的作用与任务 一、管理的作用二、管理的任务一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与使命二使工作富有活
6、力并使员工有成就感三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当社会责任第三节 现代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现代管理学的内容二、现代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综合性二不准确性三软科学三、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现代管理的根本原理一、系统原理二、人本原理三、反应原理四、能级原理五、弹性原理六、效益原理第五节 管理与环境一、组织的一般环境一政治法律环境二经济环境三技术环境四社会文化环境五自然环境二、组织的特殊环境一资源供给者二竞争对手三顾客四政策法规五其他环境因素第六节管理人员的分类与技能要求一、管理人员的分类一高层管理人员二中层管理人员三基层管理人员二、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一技术技能二人际关系技能三概念技能思考题1.评价将管
7、理视为“通过他人完成工作的概念。2.管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3.管理人员的根本职能是什么?他们是如何使企业到达既定目标的?4.有几种不同的管理层次?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第二章 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管理思想,掌握管理主要理论及其演变过程,主要包括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及现代管理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理论的思想与代表人难点:现代管理理论流派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二、西方古代管理思想三、近代管理思想第二节古典管理思想一、科学管理理论一制订工作定额二选择第一流的工人三实施标准化管理四实施刺激性的
8、付酬制度五方案与执行相别离六实行例外原那么七劳资之间的“心理革命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一企业经营活动类别与人员能力构造二管理的十四条原那么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一权力论二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一、人际关系理论一霍桑试验二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二、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一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二组织存在的三个根本条件三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那么四权威承受论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一、管理程序学派二、系统管理学派三、决策理论学派四、经历主义学派五、权变理论学派六、管理科学学派思考题1.明确法约尔原那么,并对其中四个原那么进展简要表达。2.西方管理历史开展的主要线索是什么?3.什么是科学管理?是谁提出
9、来的?讨论科学管理的四个主要原理。4.泰罗对科学管理的奉献是什么?第三章 方案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方案工作的类型、程序、目标管理与现代方案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方案工作的类型、目标管理难点:现代方案技术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方案的性质与类型一、方案的性质一目的性二首位性三效率性四普遍性、二、方案的类型第二节方案工作的原那么与程序一、方案工作的原那么一限制因素原那么二许诺原那么三灵活性原那么四导向变化原那么五投入原那么二、方案的工作的程序一估量时机二确定目标三确定前提条件四拟定可行方案五评价备选方案六挑选可行方案七拟定政策与辅助方案八编制预算第三节目标与目标管理一、目标的
10、性质一层次性二多样性三网络性四主次性五时间性六可考核性二、目标管理第四节现代方案技术与方法一、滚动方案法二、网络分析技术思考题1. 什么是方案?方案的原因?论述方案与决策的关系。2.简述各种类型的方案。3.什么是短期方案、中期方案与长期方案?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4.什么是短期方案、中期方案与长期方案?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5.讨论方案过程的步骤。第四章 决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决策的类型与原那么,决策的活动的根本程序、方法及开展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决策的类型与原那么,决策的过程难点:现代决策方法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决策的概念与类
11、型一、决策与管理二、决策的要素与特征一决策者二决策对象三信息四理论与方法五目标三、决策的类型第二节决策的原那么与过程一、决策的原那么一信息原那么二科学可行性原那么三系统思考原那么四反应原那么五民主集中制原那么二、决策的标准一最优决策标准二满意决策标准三合理决策标准三、决策的程序一发现问题二找出原因三明确目标四拟定可行方案五方案评估及选择六方案实施第三节现代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一头脑风暴法二德尔菲法三电子会议法二、定量决策技术思考题1.决策的涵义是什么?2.简单表达不同类型的决策,对每种类型的决策可用一至两个例子。3.决策过程的步骤是什么?解释每个步骤。4.简述定量决策的具体种类。第五章 组
12、织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组织的构造类型,组织构造的设计以及组织构造运行的根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几种组织构造的类型的区别,组织构造的设计难点:每种组织构造的优缺点,组织构造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组织的根本涵义一、组织的含义二、组织的类型三、组织工作的根本原那么第二节组织构造类型一、直线型二、职能型三、直线职能型四、事业部型五、矩阵型六、模拟分散管理组织形式七、多维立体型八、网络构造第三节组织构造的设计一、管理幅度确实定与管理层次的划分二、部门划分一按职能二产品三地区四其他划分三、明确职权关系一三种职权二正确处理直线与参谋的关系第四节组织构造的运行一、
13、集权与分权二、授权三、委员会管理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将组织分类并举出具体的例子。2.组织构造的含义是什么?组织图说明了什么?在设计组织构造时应考虑什么因素?3.表达部门化的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适合于哪种情况。 4.高度集权的组织与高度分权的组织之间的区别是什么?5.什么是控制幅度?6.扁平式构造与高耸式构造有何不同?扁平式构造怎样才能变成高耸式构造?反过来呢?7.什么是委员会?其常见优点与缺点各是什么?8.解释:职能构造、直线型组织构造、直线职能型组织构造。9.什么是矩阵组织构造?它是如何建立的?矩阵组织构造的优点与存在问题是什么?第六章 人员配置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识别劳
14、动力需求的方法及招聘、选拔、培训的根本程序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管理人员需要量预测、选聘、考绩与培训难点:职务描述与职务标准的设计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人员配备概述一、人员配备的任务二、人员配备工作的内容与程序三、人员配备的根本原那么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一、人才储藏图二、管理人员需要量预测三、职务描述与职务标准四、组织选聘的管理人员来源五、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六、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与方法第三节管理人员考绩一、管理人员考绩的目的二、管理人员考绩的工作程序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一、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二、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三、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一工作轮换二设置助理职务三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四集体研
15、讨会五参观考察思考题1.人员配置是怎样与组织职能相关的?2.区分招聘与选拔。3.什么是招聘?描述招聘的一些来源。4.什么是选拔?说说选拔过程的步骤。5.区分培训与开发。6.如何确定培训需求?第七章 领导与鼓励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领导与鼓励的根本概念与来源,重点掌握领导与鼓励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领导者的权力,有关人性的假设,三种领导理论,鼓励理论难点:权变领导理论、双因素理论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领导及领导者的权力一、领导的含义二、领导者权力的构成一惩罚权二奖赏权三合法权四表率权五专长权第二节有关人性的假设及相关学说一、从经济人到复杂人的假设一经济人二社会人三自我实
16、现人四“复杂人二、从X理论到Z理论一X理论二Y理论三Z理论第三节三种领导理论一、领导特性理论二、个人行为理论一专制、民主与放任式领导方式二领导的连续统一体三领导行为四分图四管理方格理论三、权变理论一菲德勒模型二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三途径目标理论第四节鼓励一、鼓励的含义二、鼓励的过程三、鼓励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三三种需要理论四公平理论五期望理论思考题1.什么是管理方格图?它衡量了什么样的领导特性因素?2.什么是鼓励?其组成要素是什么?3.通过鼓励模型,阐述需求、行为、目标实现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4.古典鼓励理论有哪些观点?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有哪五种需求?它们与研究鼓励
17、有何关系?第八章 沟通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沟通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沟通的根本概念、类型与网络,掌握沟通的障碍与实现有效沟通的技巧。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沟通的过程,沟通的类型与沟通网络,有效沟通难点:有效沟通的措施与技巧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沟通与沟通过程一、沟通的含义与作用二、沟通过程第二节沟通类型一、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与电子媒介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与斜向沟通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第三节沟通网络一、正式沟通网络一轮型网络二链型网络三环型网络四全通道网络二、非正式沟通网络一集束式二偶然式三流言式四单线式第四节有效沟通一、有效沟通的原那么二、有效沟通
18、的根本步骤三、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四、提高沟通有效性的措施及技巧思考题1.什么是沟通?沟通的类型有哪些?有效沟通,如何有效地克制沟通障碍?3.沟通根据信息充裕程度的不同有哪几种媒介?4.沟通的网络有哪些?第九章 控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控制的根本概念、内容与模式,能掌握并运用控制的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控制的过程,控制的类型与关键控制点,有效控制难点:控制类型的划分、目标移置课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节控制的性质一、控制的含义二、控制的重要性第二节控制的过程一、建立标准二、衡量三、比拟四、采取管理行动第三节控制机制的类型与关键控制点一、控制的类型二、关键控制点一物理标准二本钱标准三资本标准四收益标准五程序标准六无形标准第四节有效控制的特征一、控制职能的失调二、有效控制的特征第五节控制方法与技术一、财务控制二、质量控制三、生产控制四、存货控制第六节信息技术及信息处理一、信息技术二、信息处理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思考题1.解释控制过程的各个阶段。“预防控制、例外控制、经济订购批量、管理信息系统。3.简要描述控制工具是如何运用于以下特定领域中:1质量控制2生产控制3存货控制第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