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练习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58039918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练习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共管理学练习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练习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练习题参考复习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共管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第13章)一、名词解释1、公共事务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与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2、公共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通过制度创新与手段创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活动。3、公共权力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是由社会共同需要产生的,其基本目的在于维持、调整与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4、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与方式的科学。5、实践抽象法对公共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比较稳定、定型化的思考方式与操作程式,

2、加以总结、概括与抽象,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6、实体分析法从公共管理主体的角度,研究与分析公共管理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它把公共管理主体作为实体来看待,分析其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主体及环境的关系。7、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并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8、社会问题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及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它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并及社会公众总体利益相关,需要社会予以重视与解决。二、简答题1、公共事务有哪些特征?答:第一,公益性,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公众;第二,非营利性

3、,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三,规模性,公共事务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公共事务范围叫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第四,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要求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满足统治阶级的要求。2、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公共管理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第二,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第三,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与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第四,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与控制。第五,公共管理体制与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3、公共权力有哪些主要作用?答:第一,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

4、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及发展;第二,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断变化及发展,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及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第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公共权力还会推动与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方向演化。4、社会问题成为公共管理问题的条件是什么?答: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公共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内、及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才成为公共管理的对象。社会问题要成为公共管理问题的五个前提条件是:(1)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无中生有、主观臆想出来的。(2)它必须是一种能察觉的、可认知的状态。

5、若问题是潜在性的,未被人们发觉,尤其是未被决策者所发觉与认识,即使是已经客观存在,也不能作为公共管理的对象。(3)它必须是及一定社区内所有人相关(直接或间接地)的状态。社会问题应是绝大多数人所普遍关注的问题。(4)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或今后加以解决的状态。因为为所有人或大多数人所关注,就必须迟早解决,以维护公共利益与满足公共需要。(5)它的解决将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或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这样才符合公共管理的目的与宗旨。5、公共项目有哪些特点?答:公共项目是依据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具有下列特点:(1)把特定的公共管理活动划分为必要的行为步骤或阶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

6、2)必须仔细考虑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及特定的结果之间的关系。(3)明确每一步的实施者与责任者,也即为完成该项目而组织起来的管理人员应当有清楚的分工及责任。(4)有明确的时间表,包括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及完成期限。(5)经常检查资源分配及预先规划是否相符合。6、进入20世纪末科层制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为基础的新文明动摇并改变了原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运行模式,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经济、政治所引起的变化,给传统的科层制迎头一击,使它的先天性不足与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性日渐暴露出来。首先,科层制对法律制度的过度推崇已难以应付政治、经济、

7、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其次,强烈的专业技术崇拜与固定的专业化分工使政府功能日益衰退。再次,责任保障机制日渐丧失,最终造就出来的各级各类官员大多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7、寻租活动会产生哪些消极后果?答:(1)造成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2)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在一些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3)寻租活动使政府官员享受特殊利益,扭曲政府行为,这些特殊利益的存在会引发无休止追求行政权力的寻租竞争;(4)寻租活动还会引起“避租”行为的抗衡,从而使社会经济资源更多地耗费在无益的方面。8、公共管理中效能性原则的内涵是什么?答:效能性原则是指公共管理必须是高

8、效与有效的统一,高效是强调公共管理过程的投入要素及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投入及产出之间比例越高,则说明效率越高;有效是强调公共管理的实际结果及预定目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及目标之间越吻合,则说明越有效。9、均衡性原则在公共管理中有什么重要作用?答:公共管理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一致的要求,从一定的条件看,这些要求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它们并不是处在同一的层面上,有时会表现出相互的矛盾与冲突。均衡性原则是指在公共管理中既要考虑到这些要求的合理性,也要注重这些要求之间的协调性,只有在不同要求趋于均衡的条件下,公共管理才能取得整体性满意的效果。10、公共管理目标有哪些特征?答:公共管理目标的特征是:(1)

9、公共管理目标决定于公共管理的目的。(2)公共管理目标具有进取性。(3)公共管理目标的整体性。(4)公共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性。(5)公共管理目标的时间性与阶段性。(6)公共管理目标的伸缩性。11、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答:公共管理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提高公共管理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工作效率。(2)增加公共管理机构实施的公共管理计划与项目的有效性。(3)通过职能转移缩小公共管理机构的规模。(4)改善公共管理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质量。(5)使公众更加容易获得公共服务,增强服务对公众需求的反应力。(6)增加公共管理机构行为的透明度。(7)完善公共管理机构的责任机制。三、论述题

10、 1、公共事务的非营利性是否意味着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不能收费?答:公共事务的非营利性是强调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盈利。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物品与服务时是不需要交费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物品与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当然,这种收费绝不是以盈利为目的。2、为什么说公共事务具有阶级性?答:由于人类社会相当长的时期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共同利益必然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也要求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从阶级性的角度,可以把公共事务分成两类,一类反映出

11、长期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类反映出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而这种区分并非一成不变,它的变动必然取决于统治阶级对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与判断。3、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在国家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马克思与恩格斯系统地考察了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了国家是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社会公共权力的职能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形成了社会权力中心,最终社会权力中心集中表现为国家的形式。在国家取得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地位的同时,国家也不断趋于完善与成熟。4、公共管理学及行政管理学有什么样的关系?答:公共管理学不同于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主要研究行政机

12、构与行政人员的管理调度问题,包括行政制度、行政立法、行政体系的模式、行政运行机制、行政人员的激励等,也就是说,行政管理学侧重于讨论行政系统本身的有效控制与有序运行。公共管理学主要是研究有序化后的社会公共组织如何通过开展有效活动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功能,而有关社会公共组织自身的行政制度与组织协调并不作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重点。5、为什么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答: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它涉及多种门类的学科与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律、政策分析等学科。从公共管理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依靠单一学

13、科的知识与方法,既难以做出充分的理论解释,又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必须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才能对公共管理的问题做出准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把握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体现公共管理整体的效应。因此,公共管理学必然表现出边缘交叉性学科的特征,同时,其主导的研究途径是经济学与管理学。6、学习与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哪些重要意义?答:加强公共管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有助于推动政治体制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的进程;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进步及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与管理能力。7、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4、?答: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发展的动因是:第一,西方国家陷入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1)经济滞胀。上世纪70年代后长达十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通货膨胀不断提高,政府宏观调控难以奏效。(2)严重的福利病。战后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损害了社会效率,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3)政府失灵。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能力有一定限度,起不到决定一切的作用,政府的作用的效率往往不高。第二,科层制陷入严重困境。(1)科层制对法律制度的过度推崇已难以应付政治、经济与社会个性化发展的要求。(2)强烈的专业技术崇拜与固定的专业化分工使政府功能日益衰退。(3)责任保障机制日渐丧失。8、我国公共管理

15、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我国公共管理发展有三个深层因素,其中根本的动因来自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经济出现了许多根本性的转折与变化,表现为:第一,利益结构多元化。(利益源泉多元化、利益单元个体化、逐利行为公开化、利益关系矛盾化)第二,经济生活市场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非公经济发展迅速,价格自由程度大大提高,经济关系契约化)第三,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民主化与法制化)9、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答: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经济学的概念、方法来研究政府运作与政府管理的问题。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及经济市场相类似,政治市场也是由供

16、求双方组成的。需求者是选民与纳税人,供给者是政治家与政府官员。政治家与政府官员负责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公共物品,选民与纳税人获得公共物品并支付一定的税收款项,至于具体的公共物品种类、数量、税收额等内容的确定,则是通过选举过程“讨价还价”完成的。每一个政治市场的参及者,无论是选民还是政治家,在进行选择时,都如同“经济人”一样,先要对个人的成本及收益进行计算,如果一项集体决策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他投赞成票时所承担的实际成本,那么,他就会支持这项决策,否则,就不会支持甚至反对。10、政府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政府失效论认为,政府失效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从需求方面来看,对政

17、府提供服务的需求存在被夸大的状况。(1)对市场缺陷的强化增加了公共意识。(2)政治组织及公民参政权力的变化。实际的市场缺陷以及公众对这些缺陷意识的增加,反映在许多集团与利益组织的政治参及当中,并且受到其影响。这些集团一直迫切要求政府运用立法、规制及其他手段来修补市场的缺陷,以产生他们所期望的结果。(3)政治报酬的结构。在政治过程中,立法者与政府官员的报酬经常增长。他们把问题说得头头是道,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法令,却不考虑执行这些法令所负的责任。(4)政治角色的高时间贴现率。由于这种报酬结构与选举官员的短期任职,可能使得政治角色的时间贴现率要高于社会的时间贴现率。其结果通常是政治角色的短期行为与长远

18、利益之间产生明显的脱节。(5)负担及义务的分离。从政府项目获利的一方及支付政府项目一方之间的分离,在收益及支付分别由不同集团承担的情况下,政治组织与未来受益者进行游说的动机将会导致政治上有效而经济上低效这样一种需求。从供给方面来看:(1)确定与度量产出的困难。很难按社会共同认可的原则去规定政府的产出,而且很难进行定量的度量与定性的评价。(2)单一的生产来源。政府中某个单一机构的产出在特定的领域中处于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通过立法与行政的方式被固定下来。由于缺少持续竞争,无法对政府产出的质量予以评估。(3)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政府产出所需的技术对社会公众来说经常是未知的。(4)缺乏“基准线”与终

19、止机制。政府产出总的来说没有一个评价成绩的基准,当政府活动不成功时,缺乏一种可靠的终止这种活动的机制。上述需求与供给的状况造成了政府失效,并且,政治过程中所具有的一些特征,进一步加剧与延长了政府失效的程度与影响。11、在现代政府活动中为什么会存在寻租现象?答:在现代社会中,通常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的与法律的手段,想方设法争取政府的干预,通过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与自由竞争来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的经济利益进行再分配,使寻租者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由于政府掌握着行政权力,如果政府权力运用过程缺乏透明度与制约力,寻租者就可能从政府那里获得特许,从面对某项社会经济资源具有垄断权,保

20、证寻租者的更高的经济利益。如果说,一开始政府在寻租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但在长期寻租活动的影响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正由被动走向主动。政府通过“政治创租”与“抽租”的方式来获得自身的利益。12、为什么说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原则?答:公共管理的人本性原则,就是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的要求。首先,公共管理过程的起点必须是人。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公共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其次,人是公共管理的首要课题。公共管理中包含着措施、

21、手段、设施等要素,但是,这些要素首先是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所发挥的能动作用,使这些要素产生协调与综合的结果。再次,公共管理主体的人格化。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与机构,其实际的运行与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最后,公共管理中人的群体性。公共管理人本性中的人,不单指现实生活中具有自己意志、利益与行为的个人,而且指具有共同目的与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或组织,有着群体的需求与愿望。因此,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原则。13、公共管理主体应该如何体现服务性原则?答: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服务是公共管理的内核与基础

22、,公共管理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与公众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与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大力增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发展与完善有关的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要。14、为什么说公共管理目标必须是预期结果及管理手段的统一?答:公共管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达到的预期结果;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这两个内容必须是统一的,即预期结果及管理措施必须相匹配。如果只有预期结果而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那么预期的结果将无法实现;相反,如果只有管理措施而没有预期结果或目标,那么管理措施的实施将失去方向。四、分析题1、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

23、的社会性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过程加速,老龄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使我国一些地区(例如上海)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照顾与赡养从单纯的家庭私人事务变成社会公共事务,必须在体制、机制与方法上进行创新,建立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化养老体系。请分析:(1)你认为在我国老年人的照顾与赡养从单纯的家庭私人事务变成社会公共事务是哪些原因造成的?(2)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我国养老体系变化的方向出现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继续保持具有中国优良传统的家庭养老,也有人认为应大力推行社会化养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3)政府在建立新的养老体系方面应发挥什么作用?答:(1)老年人的赡养从单纯的家庭私人事务演变为社会公共事

24、务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水平,人的寿命自然得到延长,老年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二是计划生育政策引起人口结构的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实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同时,也改变了我国人口及其家庭的结构,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完全由家庭来承担养老的责任遇到了许多难题。三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传统体制下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原来由单位承担的一部分养老的责任逐步转移出来,需要由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接,使养老的社会性程度进一步提高。(2)家庭养老具有传统性,社

25、会养老具有发展性,两者并非完全对立。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探索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途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3)政府在推进社会化养老方面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应该完全包办代替,而是应该鼓励与支持社会各个方面投入参及社会化养老。政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科学规划,根据老龄化趋势制定社会化养老发展的规划。第二,制定政策,制定有利于推进社会化养老的政策。第三,体制创新,建立适应社会各方面参及的社会化养老新体制。第四,加强协调,协调社会各方面参及社会化养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第五,适当投入,投入一定的财政经费用于养老设施建设、政策补贴、购买服务等方面。2、1999年夏季,上海市对

26、机动三轮车进行了统一整治。此次整治方案的决策过程经过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提出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确定最终方案、报上级审批、形成相应决定与文件。此项管理方案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依法管理、综合治理、疏堵结合、先疏后堵”)与基本的工作要求(即“以人为本,以安置就业为主,落实社会保障,做到既解决问题、又确保稳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与工作要求,管理的内容包括:修改相关法律、对不同类别机动三轮车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妥善安排残疾人就业、组建货运出租车公司、改善公共交通设施等。在整治过程中,政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协调,使整治工作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

27、标。请分析:(1)你认为此次整治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本案例说明在公共管理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答:(1)1999年上海机动三轮车整治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公共管理范式的改变。由于历史的原因,机动三轮车整治具有很大的难度,存在着制度规定上的缺陷与漏洞:一是管理规定不够完善,例如残疾人专用车允许携带护理人员的规定难以在实践中予以界定;二是缺乏管理手段,执行依据不足,惩罚程度有限;三是管理部门重叠,职责不明,相互扯皮。但是,根本的原因在于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而过去历次整治没能超越简单化的管理模式,采取强硬措施,没有考虑到禁止营业后的社会保障问题。这种简单化的公共管理范

28、式的选择,引起了强烈反应而形成了新的问题。社会上开始出现怜悯的心态与求稳的声音,声势浩大的取缔行为往往只能悄然偃旗息鼓。而只要残疾人能够继续营业,非残疾人也就冠冕堂皇地驾驶着残疾人的专用车从事运输营业。也就是说,由于残疾人非法营业的问题难以解决,使得机动三轮车的数量不断扩大,进一步增加了整治的难度。因此,当公共管理方案与措施忽视了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要想获得成功将是非常困难的。1999年的整治,在指导思想上有了重大的变化,从三轮车背后的利益关系的调整着手,既代表国家意志,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同时又不忽视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在总的思路上不再沿用过去屡试不灵的简单化的

29、、强制性的、甩包袱式的作法,而是用“赎买”的方式解决问题。新的公共管理范式注重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体现服务社会的要求,保证了这次整治的有效与成功。(2)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过去对机动三轮车的整治是采取的是强制式的行政管理方式,只看到机动三轮车造成的混乱,认为只要收缴了车,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完全忽视了车背后存在的人的利益需求与利益关系。残疾人劳动能力较弱,无法参及市场竞争,收入来源相对有限,生活状况往往不如意。现在,由于客观上存在着载客载物的市场需求,残疾人能够利用专用机动三轮车提供运输服务,换取相应的收

30、入,尽管辛劳而卑微,但营业的收入基本可维持生活。因此,在残疾人机动三轮车的背后,是残疾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体现,是残疾人群体的利益所在。这次整治机动三轮车,在指导思想上,从三轮车背后的利益关系的调整着手,既代表国家意志与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同时又不忽视残疾人这一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实际操作上,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说明政府的意图,请求车主支持理解。在具体政策上,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尤其对残疾人的利益与未来的生活保障给予充分的重视,千方百计安排残疾人或家属就业。这种温与说服、友情操作、利益保障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二部分(第46章)一、名词解释1、行政手段各级政府机构凭借上下级

31、之间的权威与服从关系,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与途径。2、中介组织在政府及市场、政府及社会之间起桥梁与纽带作用的各类组织。3、非营利性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4、目标管理法使每个时期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明确化的方法,这些具体目标必须始终及项目的最终目标相一致。5、拟订方案对决策目标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假设、推理与判断,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准备一系列行动方案的过程。6、方案抉择领导者在对智囊团制订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的对比与评价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一个最满意方案的工作。7、合同出租把公共服务的一些工作任务推向市场,由公共管理机构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标准,然后对外向私营部门或非营

32、利部门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接及公共管理机构签订的供给合同提供公共服务。8、政府采购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与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与程序,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从国内外市场上为财政开支单位统一购买商品与劳务的行为,其核心是统一购买、公开招标。二、简答题1、政府职能转换的实质是什么?答: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固有的功能。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机构,其基本职能就是维持、处理社会事务。政府职能转换既不是取消政府职能,也不是削弱政府职能,其实质是政府职能的重心与管理方式的变化,即政府职能重心由政治统治转向公共管理,管理方式由行政手段为

33、主转向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为主。2、20世纪以来政府职能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答:20世纪以来,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广泛的干预,使政府公共职能越来越重要,政府的公共管理成为整个社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政府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从总体上看,公共管理领域与范围在不断扩大,其中经济职能的扩大尤其突出。政府职能的重心由政治统治职能转向公共管理职能。3、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各有什么特点?答:(1)法律手段特点在于,它的制定与修改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具有最大的严肃性与连续性,它以国家权力作为后盾,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最大的强制力。(2)行政手段是各级政府机构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权威与服从

34、关系,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与途径。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管理者的权威越高,其管理效果也越大;强制性,上级通过命令、指令、指示等形式向下传递决策,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决策;垂直性,信息是通过组织机构垂直输送的。这些特点使得行政手段在管理中表现出更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优势。(3)经济手段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用物质利益去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经济手段的运用需借助于具体的经济指标与经济杠杆,这些指标与杠杆涉及到社会公众各自的利益必然引起即时的、充分的反映,而且,对物质利益的反应更有真实性。4、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西方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变革的途径与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将国有

35、企业全部转让给私人垄断资本家所有;第二种是将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与社会化,政府则根据其政策所需,调整所控制的国有企业股份的份额;第三种是原则上不改变所有制,而是着眼于经营机制与经营方式的变革。5、中介组织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正规性。中介组织必须是合法注册的具有常规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并开展经常性活动的组织。(2)非政府性。中介组织必须是非政府的、私人的或民间的组织,在组织机构上及政府相分离,不承担政府职能,理事或董事会的成员不应由政府官员担任。(3)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设立中介组织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性的服务。(4)奉献性。中介组织所从事的行业

36、大都是营利性机构一般不涉足的领域,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使人们对这些中介组织的信任度大大高于营利性机构。(5)专业性。中介组织越来越承担专业性的工作,对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员工的提升标准不是看他为组织创造了多少利润,而是看他们专业水平所达到的层次。6、公共管理决策中拟订方案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答:拟订方案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1)目的性原则就是拟订备选方案时必须对准决策目标。即拟订方案时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目标,针对为解决问题所确立的目标,而不是盲目的、无意识的。(2)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求拟订方案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决策环境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科技能力、时间、后果这样一些主客观条件以及发

37、展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对方案进行深人分析,对后果进行准确评估与论证,从而使方案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并有最大成功的可能。(3)整体详尽性原则就是要求拟出的方案应当包括所有实际上可以实施的方案。也就是所有通向目标的途径不能遗漏。(4)互相排斥性原则就是指所拟订的各个备选方案的内容应各自独立、相互排斥,不能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无实质上的不同。7、方案抉择在公共管理决策中具有什么重要作用?答:方案抉择在决策程序中处于关键地位,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抉择环节的重要职责对决策者的决策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次,抉择方案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备选方案优化的过程。再次,科学合理的抉择是方案实施成功的基础

38、。8、公共管理方案的实施需要经过哪几个阶段?答:公共管理运作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这主要是为公共管理原作方案的贯彻落实做先期准备工作,创造必要的主客观条件。(2)落实阶段。一旦公共管理运作方案实施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应着手于具体的落实。(3)评估阶段。公共管理运作方案落实之后,应对整个活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检查与评估,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方案实施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也对方案本身的正确及否加以检验。9、公共管理方案的修正有可能产生哪些副作用?答:(1)它可能会影响到公共管理机构的形象或声誉,因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方案的多变性,如果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39、情,就容易使人们怀疑方案制定者与决策者的能力。(2)它会影响方案实施的进度与效率。假若方案决策正确,实施中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修改与补充,这就无疑会减少方案实施的障碍,加快实施速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种进度。(3)从经济角度看,方案修正在一定程度上会浪费社会资源,使人力、物力、财力产生不必要的多余支出。(4)方案修正会对人们的信心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方案修正过多,人们对新方案的可靠性与可持久性会产生动摇,持某种怀疑与观望态度。这会使新方案的执行与贯彻效率受到限制。10、什么是公共管理方式的市场化?答:公共管理方式的市场化就是在公共管理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将公共管理机构的权威

40、及市场交换的功能优势有机组合,提高公共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11、公共服务的付费制有那些优点?答:对于一些公共服务采取收费的方式,其目的是通过付费方式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从理论上讲,付费制具有一些特定的优点:第一,它能够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浪费;第二,它有助于协调对公共服务享受方面的客观差别;第三,它可以使价格真正起到信号灯的作用,从而使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得以良好运行;第四,它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解决一部分财政支出的不足。三、论述题1、政府职能的转换是否意味着削弱政府的作用?答:政府职能的转换并不意味着削弱政府的作用,而是意味着政府职能的重心与管理方式的变

41、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由以政治统治职能为主转向以公共管理职能为主,政府管理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为主。政府职能的这种转换有利于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2、为什么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要更多地发挥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的作用?答:法律手段的特点在于,它的制定与修改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具有最大的严肃性与连续性,它以国家权力作为后盾,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最大的强制力。更多地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符合市场经济法制化的要求。经济手段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用物质利益去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经济手段的运用需借助于具体的经济指标与经济杠杆,这些指标与杠杆

42、涉及到社会公众各自的利益必然引起即时的、充分的反映,而且对物质利益的反应更有真实性。3、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答:第一,传统的国有企业既缺乏内在的动力,又缺乏外在的压力,必然表现出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紧迫性。第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引入多元投资主体与市场化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益。第三,国有企业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条件与目的采用不同的模式。第四,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正确处理效率及公平之间的关系。4、中介组织非营利性特征是否意味着它们为社会提供服务时不能收费?答:中介组织中的非营利组织可以收费,在某些年度可能会获得一些

43、利润,但该机构理事会成员不能分红,而且收入的盈余应当全部投入符合宗旨的事业之中。作为非营利机构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尽可能多而好的服务。一个非营利机构管理是否成功,取决于其所提供服务的数量及质量,取决于其对社会公共福利的贡献大小。5、为什么公共管理决策只能遵循满意标准?答:公共管理决策的满意标准是指决策者在收集信息、拟定方案、选择方案与实施决策阶段都只能也只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意,去寻求绝对的最优不仅是徒劳的,也是不可能的。公共管理决策之所以只能是满意标准:首先,人们的认识规律具有渐进牲,需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其次,在实践中不可能列出全部方案,也无法证明在列

44、出的备选方案中最后选出的方案是最优的。再次,在决策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价值判断,特别是公共管理决策中,由于受利益关系的影响,价值判断的作用更加突出。6、为什么公共管理方案实施后的修正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答: 公共管理运作方案修正之所以是不可缺少的,是因为:(1)任何方案的制定都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全面把握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背景、主客观条件、自身需要以及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等等。这种复杂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些主面考虑不周,认识发生偏差,就会导致方案偏离目标。(2)任何公共管理运作方案都带有预测性、风险性与探索性,没有完全现存的答案供参考。这种探索性本身就决定了相

45、应的方案有失败或非预期性结果出现的风险。(3)决策行为本身是否科学也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在民主制度还不完全健全的情况下,决策在某些情况下会受到种种因素影响而缺乏科学性。决策行为是对公共管理运作方案的分析,并继而做出相应决定,假若决策者本身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所选择的方案就有可能是错误的。(4)由方案提出到实施的“时间推移”会影响方案本身的修正。客观事物无时不在变化,而方案提出后,要经过决策者选择、实施准备与实施行为等过程,这就有可能导致方案在实施时需要根据时空条件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修改。7、公共管理方式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答:公共管理市场化的实质是,试图将公共管理机构权威制度及市场交换制度的

46、功能优势复合配置,从而形成一种实施公共管理的新制度安排。公共管理方式的市场化无疑提供了一个在维持一定职能与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削减公共管理机构与公共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此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财政支出,利用市场对公共管理机构形成竞争压力,也是各国政府推行公共管理方式市场化的重要原因。8、举例说明公共管理方式市场化改革是否会损害公共管理的目标?答:市场化方式的效率标准及公共管理的公平要求之间并不必然处在对立状态。首先,公共管理方式市场化取向变革的目的在于增强公共管理的能力,提高公共管理的总体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方面的需求。其次,只有公共管理的总体水平得到充分提高,才能有助于实现公共管理

47、的公平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在高效率基础上的公平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公平。再次,公共管理方式的市场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手段,属于手段层面上的变革,只要按照公共管理的目的与要求对其范围与程度进行控制,那么,市场化方式就不会对公平造成损害。例如,在教育领域应根据其不同组成部分的公共性程度,采用不同程度的市场化方式,既保持教育的公平性要求,又注入市场机制的效率。9、公共管理机构内部竞争会不会对公众的权利带来消极影响?答:在那些无法引进私人竞争的工作领域,建立某种内部竞争机制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内部竞争机制下,公众如同市场中的“客户”,通过给予“客户”以自由选择的权力与便利,迫使公共服

48、务部门为赢得“客户”而展开竞争。这种竞争非但不会对公众权利带来消极影响,相反,由于竞争提高了效率,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公众的权利。四、分析题1、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电信产业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革。第一次是在1994年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联通),打破了原来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的局面,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格局。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业务分割的基础上,形成了7家运营商共存的格局。第三次是在刚刚跨入21世纪之时,对现有的运营商进行重组,重点是将原中国电信分解成南北两大区域性电信企业,使中国电信产业运营商之间的实力趋于均衡。请分析:(1)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过程具有哪些重要特征?(2)根据中国电信产业改革总体情况,你认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反垄断的动力是来自政府,还是来自市场?答:(1)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过程的特征是:第一,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第二,多方不断谈判的过程,期间,国务院作为第三方推动谈判,并最终实施决策权;第三,在原有国有独家垄断的体系内引入新的竞争者,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2)根据中国电信产业改革总体情况,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反垄断的动力应从两个层面上去看:基础性动力来自市场,正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与市场需求的扩大,形成了反垄断最初的与基础的动力;实现性动力来自政府,正是由于政府把握了市场中反映出来的要求,利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