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问答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问答题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问 答 题1 简述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并叙述型超敏反应的防止原则。一、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I型超敏反应。 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一)机体致敏阶段1 机体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的降解物青霉噻唑或青霉稀酸及体内组织蛋白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的Fc段及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IgE FcR结合,使机体处于对青霉素的致敏状态。 (二)IgE桥联引发细胞活化) 处于青霉素致敏状态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青霉噻唑铅酸或青霉稀酸可通过桥联方式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分子,刺激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细胞的活化后脱颗粒(含有生物活性物质)。 (三)生物活性物质
2、的释放与超敏反应的发生致敏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后释放激肽、白三烯、组胺等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组织与器官,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快速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起炎症反应以及组织损伤等超敏反应。三、防治原则应从两方面考虑(变应原,机体反应性)(一)检出变应原并避免接触1.详问病史2.皮肤试验,青霉素、抗毒素,花粉提取液等3.测IgE,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二)特异性脱敏疗法(1)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注射脱敏:少量多次短间隔(抗毒素)-消耗IgE仅能暂时维持疗效,一定时期后将恢复致敏状态。(2)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口服脱敏:少量,逐渐增量(食物)(三)药物治疗1.抑制
3、Ag、Ab结合,阿斯匹林2.抑制介质释放,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3.拮抗生物活性介质,苯海拉明、扑尔敏、息斯敏、 乙酰水杨酸4.改善器官反应 葡萄糖酸钙、Vitc、糖皮质激素2免疫系统有哪三大功能?简述其正常表现与异常表现。3 比较HLA类与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与及抗原肽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1、HLA的分子结构1)HLA-类分子 糖蛋白,由链与2m结合而成。分4区胞外多肽结合区 :由1与2构成一个深凹槽,及抗原结合的部位。胞外Ig样区:即3片段,及Ig的恒定区具有同源性,CD8分子结合的部位。跨膜区:将类分子锚定在膜上胞浆区:及胞内外信息传递有关。2)HLA-类分子 由
4、、两条肽链非共价结合肽结合区:类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包括1与1片段Ig样区:由2与2构成,TH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跨膜区与胞浆区2、HLA的分布1)类分子广泛分布各种有核细胞表面。2)类分子分布于抗原递呈细胞(APC)、激活的T细胞。3)可溶性HLA-、类分子体液,血清,尿液,精液,乳汁3、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MHC以其产物结合并提呈抗原肽供TCR识别 MHC-I类分子凹槽接纳810个氨基酸残基,MHC-II凹槽接纳1317个氨基酸残基抗原肽与MHC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1、MHC分子提呈抗原肽的相对选择性 及不同型别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有不同的锚着位与锚着残基 HLA基因
5、及其产物的极端多样性,造成不同HLA分子结构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集中于HLA分子的肽结合槽,从而决定了特定型别的HLA分子与抗原肽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HLA分子高亲与力及抗原肽结合成为复合物,这是保证HLA分子有效提呈抗原的重要前提。2、MHC分子对抗原肽识别与提呈的包容性 MHC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非严格的专一性,而是一种MHC分子可识别并结合带有特定共同基序的一群肽段,由此显示二者相互作用中的包容性。4 人成熟T细胞可分为哪些亚群?各有何功能?T细胞亚群一、初始、效应与记忆性T细胞1、初始T细胞: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表达CD45RA2、效应T细胞:向外周炎症组织迁移,大
6、部分,长寿命,表达CD45RO3、记忆T细胞:小部分,长寿命,表达CD45RO。二、TCRT细胞 识别无MHC限制性,识别多种病原体表达的共同抗原成分,抗感染与抗肿瘤作用。三、TCRT细胞-CD4+、CD8+亚群w CD4+T细胞识别由13-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原肽,并受自身的MHCII类限制。w CD8+T细胞识别8-10个氨基酸组成的抗原肽,并受MHCI类限制。四、Th、CTL与Tr细胞 Th细胞:CD4+,分化为Th1,Th2,Th17 CTL细胞:CD8+,分化为Tc1,Tc2 Tr细胞:CD4+CD25+Foxp3+5试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一、参及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一)溶解细胞
7、、细菌与病毒 MAC的作用,无抗体也可发挥作用(二)调理作用 C3b、C4b,促进吞噬作用(三)引起炎症反应 过敏毒素C3a、C4a、C5a 趋化作用C5a二、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一)清除免疫复合物(IC)抑制IC的形成,溶解已形成的IC;IC可通过C3b粘附到红细胞表面,通过血流运至肝而清除。(二)清除凋亡细胞三、参及适应性免疫参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效应与维持(一)补体参及免疫应答的诱导 通过调理作用促进抗原的加工与呈递; 及BCR共受体复合物结合,使之易交联,进而促进B细胞活化; 某些补体调节蛋白参及T细胞活化。(二)参及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三)参及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细胞毒作用、调理
8、作用、清除IC作用,增强ADCC作用(四)参及免疫记忆四、及其他酶系统相互作用6何谓TD抗原与TI抗原?两者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大多数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必须有T细胞参予,这种抗原称为TD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少数抗原不须T细胞参予,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这种抗原称为TIAg。分为TI-1与TI-2。TD-Ag 与 TI-Ag 比较特性 TD-Ag TI-Ag抗原决定簇 T+B B是否要Th辅助 要 不要活化对象 成熟B 未成熟B产生的抗体 IgG IgM 免疫应答类型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回忆应答 体液免疫 成员 细胞、病毒、蛋白质 LPS、多糖7试
9、述IgG的基本结构及各功能区的功能。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1、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与两条相同的轻链(L),借其中形成的二硫键而彼此连接在一起的四肽链结构分子。人类Ig根据其重链稳定区的分子结构与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其重链分别为:、轻链可分为两型:、型2、可变区与恒定区 可变区:H链N端的1/4与L链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及构型的变化很大,故称。1)高变区:可变区(V区)中部分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其中VH与VL各有3个。2)骨架区:可变区中除去高变区部分的氨基酸变化相对较小,又称为。恒定区: H链
10、C端的3/4与L链C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及构型相对恒定,故称。3、铰链区: 位于CH1及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IgG, IgD, IgA有, IgM, IgE没有4、结构域(功能区):每条多肽链均可折叠形成球型结构,称为结构域。球型结构之间由二硫键相连。每个球型结构由110个氨基酸组成,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又称功能区。1条L链有可变结构域(VL)、恒定结构域(CL)各1个。1条H链VH1个, 、链CH3个; 、链CH4个。功能区的作用:VH与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CH与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IgG的CH2与
11、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结合位点,可启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IgG可通过胎盘IgG的CH3可结合细胞表面的FcR。8试比较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比较项目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替换途径补体激活物质Ag-Ab复合物(IgG1,2,3,IgM)凝集素(MBL)IgG4,IgA,IgE及多糖类物质参及的补体成分C1C9C4,C2C9C3,P、B、D因子,C5C9所需两价离子Ca2,Mg2Ca2 Mg2C3转化酶C4b2bC4b2bPC3bBbC5转化酶C4b2b3bC4b2b3bPC3bBb3bn作用效应参及体液免疫有特异性参及体液免疫无特异性参及体液免疫无特异性9 简述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12、过程。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D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BCR复合物是由SmIg与Ig/Ig 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BCR识别的抗原无须APC细胞进行加工处理。(二)第一活化信号由Ig/Ig 传导入胞内 BCR识别抗原为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由Ig/Ig 将信号向胞内传导;CD32对第一活化信号转导的负调节作用(三)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的作用 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敏感性(四)BCR交联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二、TH细胞对B细胞应答的辅助作用n TH细胞的激活 初次免疫应答由DC或巨噬细胞负责摄取处理抗原;再次免疫应答由B细胞内吞抗原,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肽片段,以MHC-IIPeptide形式
13、提呈给TH细胞。n TH细胞提供B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活化的T细胞表达CD40L及B细胞表面CD40分子结合产生第二活化信号。三、B细胞的增殖、分化1、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2、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1)体细胞高频突变:每次分裂50%B细胞BCR突变2) Ig亲与力成熟:抗体V区体细胞高频突变及阳性选择是抗体亲与力成熟的主要机制3)抗原受体编辑:修正,清除自身反应性B细胞4)抗体类别转换:可变区不变,重链类别发生改变3、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转归1)浆细胞(PC):细胞停止分裂,可高效合成、分泌抗体2)记忆性细胞10试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1
14、1 归纳单核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与组织内的巨噬细胞。2、巨噬细胞的激活过程 触发应答阶段 当病原体等异物及静止状态的M表面受体接触, M活化,增生、趋化并吞噬异物。 启动兴奋阶段 此时具有提呈抗原功能 激活发展阶段 产生TNF及溶细胞蛋白酶等物质,具有杀伤活性 3、M的作用特点 生物学作用 吞噬杀伤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M功能的异质性 不同组织器官中的M具有异质性;同一组织中的M具有异质性12列表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特点。 13简述ELISA方法检测抗原抗体的原理与常用方法。(1)酶联免疫分析技术 (e
15、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其基本原理是先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在某种固相裁体上,并保持其免疫活性。测定时,将待检标本与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步骤及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用洗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成分。然后加入酶的作用底物催化显色,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2)ELISA可用于测定抗体,也可用于检测抗原。根据检测目的与操作步骤不向,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常用方法。 间接法:此法是测定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将已知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标本(含相应抗体)及之结合。洗涤后,加入酶标抗免疫球蛋白抗体(酶标抗抗体)与底物进行测定。双抗
16、体夹心法:此法常用于测定抗原。 将已知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标本(含相应抗原)及之结合。温育后洗涤,加入酶标抗体与底物进行测定。 竟争法:此法可用于抗原与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用于测定抗体。以测定抗原为例将持异性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测抗原与一定量的酶标已知抗原,使二者竞争及固相抗体结合;经过洗涤分离,最后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及待测抗原含量呈负相关。 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特点比较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介导免疫的细胞BcellTcell抗原提呈细胞不需要需要,活化的Bcell,DC,巨噬细胞免疫类型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存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活化的第一信号BCR识别抗原抗原刺激信号
17、,TCR识别抗原肽,CD4识别MHC-II,CD8识别MHCI活化的第二信号CD40/CD40LB7/CD28第三信号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免疫机制产生抗体CTL杀伤靶细胞记忆细胞记忆Bcell记忆TcellMHC限制性不具有具有将信号传入胞内的分子Ig/IgCD3发生先后顺序先发生后发生参及反应的细胞Bcell,浆细胞,记忆BcellTcell,Th,CTL,APC,记忆Tcell效应中与作用,调理作用,激活补体,ADCC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损伤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免疫类型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概 念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侵入的
18、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及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及靶细胞密切接触,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过程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的识别阶段。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参及有吞噬细胞、T细胞的参及效应阶段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可直接识别再次入侵的抗原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与记忆T细胞;记忆T细胞可直接识别再次入侵的抗原反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而发挥其免疫效应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发挥其免疫效应关系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如进入人体内的是细菌类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及它结合,才能使其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菌,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