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方向,安徽 合肥)摘要:大学生的就业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受个人理想、个性、能力和国家政策、经济、专业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环境与成才等关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形成即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树立的就业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要求大学生把实现自我
2、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己,树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就业观。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自我价值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和再就业也有明显发展,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其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其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这是守旧的计划经济的影响,用人机制还不健全;其三,近几年物价、房价的快速上涨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与再就业的重要因素。就业观是指人们对从事社会职业的观念、态度、认知及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反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
3、因素组成的。就业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环境、经济状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而改变。就业观具有独特性,由于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技能水平、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的不同,就业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的特点。就业观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分析就业观,就要首先了解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对就业的现状的了解首先看目前大学生就业途径的几种类型。总结如下:(一) 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校园招聘具体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有着较大的差别。首先,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参加校园招聘的一般都是大型和知名企业居多,而按照经济管理部门的划分,大型和知名企业仅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4、1%,因此就造成了大型和知名企业就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校园招聘只能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其次,从专业选择上来看,校园招聘要求学习成绩、专业对口等条件,因此,一些社会需求比较良好的热门专业往往更容易被招聘单位感兴趣。(二) 人才市场人才市场的概念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狭义的实体人才招聘会,还包括网上、社会团体等组织的人才就业渠道的统称。而在这其中,网络是最便捷、快速的就业渠道,除此之外,实体的人才市场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着重分析网络人才市场和实体招聘会两大类人才市场。首先,网上人才市场。在网上投递简历是目前大学生都十分熟悉的就业渠道,在短时间内可以了解大量用人单位并投递简历是这
5、个渠道最重要的特点。但这个渠道的特点是盲目性很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无法对对方进行更为深入具体的了解。网上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更重视应聘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对没有经验的应届大学生往往比较排斥。而大学生则更重视企业的规模大小、知名度、发展前景和物质待遇。双向选择的矛盾使网上人才市场的渠道大打折扣。其次,招聘会。大大小小的各类招聘会是大学生传统的就业方式,也是重要的就业渠道之一。这种渠道的优点是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可以有面对面沟通了解的机会,双方的感知更为具体。但缺点是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日益庞大,招聘会上往往人山人海,双方真正沟通了解的机会也非常有限,到了最后往往演变成为投递简历的一个渠道。(三) 社会关
6、系通过社会关系实现就业也是大学生的一种就业途径,但这一途径无法解决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只能代表极少数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的单位和工作岗位往往无法根据兴趣爱好或者能力特长来选择,但工资和福利待遇会相对较好。(四) 实习单位在实习阶段被实习单位确定录用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渠道,在实习过程中,随着大学生对实习单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的了解,对就业的方向和目标更为清晰,同时,用人单位的各类待遇也会了解的比较清晰。而用人单位通过实习工作也会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工作态度、发展潜力等方面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实习生正式录用后,会更加快速的融入企业文化,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对于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实习
7、生,大部分用人单位会优先录用。(五) 各类考试通过考试实现就业一般是指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比如公务员、会计师等等。选择这个渠道就业的大学生往往需要通过付出较大的努力来学习和通过这些考试。综上所述,从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大学生的几类就业观:1. 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是所有渠道就业的首先考虑的因素。2. 对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发展前景的考虑不足。3. 对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内容判断不足,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4. 追求舒适、稳定的工作环境,排斥艰苦环境和具有风险性、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可以把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总结为:重视工资待遇,轻视未来发展;就业随意性强,缺乏职业规划;偏好舒适稳
8、定,艰苦奋斗不足;二、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不良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经济除了带给人们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扭曲,当代大学生中也渐渐出现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出现滋生和蔓延。这些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扭曲。(二)传统的职业等级观念影响。怎样的职业和工作,决定着就业者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地位。这是历史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形成的概念。虽然说人格尊严和法律地位人人平等,但不同职业及其阶层带来的社会评价地位
9、是有差别的。社会地位的顾虑考量,让大学生在就业遭遇严峻的现实考验面前做出不合适的选择。(三)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的影响。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环境制约发展,实习机会少,造成部分专业与实际需求不相符,致使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四)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的影响。企业制度不合理,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身体歧视等,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再一次拉高。三、大学生就业观存在误区的四种表现观念决定一切。从就业领域来说,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对目前大学生中出现的结构性困难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总体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误区上:(一)死抱“精英”不放。大学生就是人
10、才。这是“精英教育”模式下人们对大学生的认识和看法,也同样是目前很多大学生脑子里始终挥之不去的观念。多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只看准高职位、高薪水,始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学历。而事实上,高职位、高薪水岗位则是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于是,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就业艰难。(二)“热”中取食自然难。许多大学生片面认为只有到大城市、大企业集团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于是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热门行业、大企业、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人满为患
11、,而普通中小企业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则门可罗雀。严重失衡的供需状况,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超出毕业生的想象。(三)缺乏奋斗精神,甘于平庸。有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亚健康文化影响,加之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因而滋生出贪图享受、不愿吃苦的思想意识,求职过分看重休息时间和工作是否轻松。始终认为大学生一旦工作就是找到了铁饭碗。而且永远可“颐养天年”,这种想法实质上就是大学生本身缺乏斗志和奋斗精神的体现。事实证明,铁饭碗理论是大学生无法就业和失业的最大障碍之一。(四)工作贵贱之分仍然存在。自古以来的“官本位”和现今社会“薪金第一”的观念,在社会上引起了对工作贵贱的划分,这种划分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
12、大学生对“贵”岗位趋之若鹜和对“贱”岗位避而远之,这种现状给目前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增添了不少困难。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需处理的关系(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存在的一种永恒的关系。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两者相互渗透,互相依存。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中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要学会首先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把民族利益、国家前途放在第一位,把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结合在一起。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既是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人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同样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应确立的合理
13、及崇高的职业理想。大学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考虑个人因素也是很自然,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这种选择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如果个人选择符合社会需要,这种选择就有充分实现的可能。如果个人选择不符合社会需要,这种选择就会影响职业理想的实现。因此,每个毕业生都应该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次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二)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大学毕业生在十几年的学海泛舟中应该说已经从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也中吸取了较为丰富的营养,这是今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实现自身价值与理想的基石。在一定意义上说,实践能
14、力比理论知识更重要。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但同时也要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果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一方面要把自己多年来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社会,另一方面也要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检验、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三)正确处理环境与成才的关系要做环境的适应者。大学毕业生成才主要面临着三大环境。一是社会环境,这是常说的大环境;二是单位或地区环境,这是常说的亚环境;三是人文环境,如同事、亲朋、家庭成员等,这是常说的小环境。当今,大环境主流是好的,国家政局稳定,经济腾飞,总体上有利于大学毕业生顺利成才;亚环境随着大环境存在和变化,有利的条件多,但也有部分地区较为落
15、后,条件还相当艰苦,而那里又往往需要人才,大学生去那里有用武之地;小环境虽小,但较为深沉,随着大环境的制约与引导,以及人文素质的普遍提高,必然会成为大学毕业生成才的后盾。总之,无论是大环境、亚环境还是小环境,每个大学生都只有去面对它、适应它,才能自由地身临其中。拼搏才能成才,适应才能成功。(四)要正确对待顺境逆境大学毕业生所遇到的就业顺境就是指岗位符合就业者个人的要求;逆境一般就是岗位不理想,或不在城市、居住条件差,或待遇低,或工作条件差等等。顺境能让人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但此时不能忘乎所以,陶醉于舒适、安逸的工作。逆境固然会给毕业生带来重重困难,但是只要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勇于奋斗
16、,逆境终将被改变。五、大学生树立的正确就业观的建议时代的发展需要大学生摒弃陈旧、非科学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与市场相适应的就业观。正确的就业观要求大学生把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并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一)劳动就业者观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部最新定位大学生为普通劳动者。与之相适应,大学生应抛弃精英就业观念,树立劳动者就业观念,以低姿态进入社会就业。(二)大学生应致力于服务性、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过去技术含量不高的服务性、基础性工作,也逐渐由具有较高知识、技术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这位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日前出现的大学生应聘做清掏化粪
17、池业务员、保姆、卖猪肉等都是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理性回归。(三)大学生应致力于去基层,去西部和边远地区就业日前,教育部推出六大举措,力促毕业生就业。其中,第一大举措就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服务期满可享受升学优惠待遇。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党中央推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遇。广袤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农村缺乏人才,渴求人才,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和成就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大学生要顺应时势,把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作为重要就业选择。(四)主动就业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体制下,我国实行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自主选择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大学生拥有了极大的就业主动权。随着就业竞争力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状况,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就业主动权,把就业机遇掌握在自己手中。(五)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为将来就业提早做好准备。大学生要根据有关老师和专家的指导,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毕业后大学生就会减少从业的盲目性、慌乱性和被动性,做到目标坚定,思维缜密,有利于把握就业机会。(六)大学生要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
19、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的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自己当老板”,实是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七)个性化就业观念为了更好地把握就业机遇,为了更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大学生应树立个性化就业观念。在找工作时,需要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需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有何潜质等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此外,还应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适合到什么样的岗位去工作、性格特长爱好应该怎么跟专业结合起来,学会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在择业过程中坚定立场,不随波逐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
20、和自身特点去选择职位。总之,大学生要认清自我,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摆正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明确目标,避免盲目从众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树立个性化就业观念时,不可把此简单地理解为为自己谋个好出路,不可把“混文凭、奔商界、挣大钱”等功利性目标作为自身的理想和追求,而应努力把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八)“先就业,再择业”观念这是党和政府对于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应树立新型就业思路的殷切指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企业兼并、破产、裁员、精简、末位淘汰等现象已司空见惯,所以一
21、次性就业观念很不现实。所以大学生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型的“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应以低姿态进入社会,降低对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的要求,先找一份可以接受的工作,从基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起。然后,通过在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工作经验,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进行二次择业,选择自己理想的岗位,即“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只是一生职业生涯的开端,绝不意味着一生只在一个岗位上。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不可固守职业理想,白白错失就业良机,而应先尽力把握一个就业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含金量,提高技术、人际、管理等各方面之能力,为再次寻找理想职
22、业做准备。参考文献:1 原始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刘玉婷. 2011-09-21 来源:互联网2姜乃强.中国教育报N.第002版新闻,2010.12.25.3杨应慧,汪华林.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5,22-234杨应慧.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及其行为浅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5陈核来. 论大学生就业观N.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8.第8卷第4期6徐志怀.对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思考.N.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97张文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J.思想教育研究,2008.18张文,等.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49博深论文 .,2009.1210 华商报N,2008-12-12(A6).11 甘肃联合大学就业信息网. 大学生就业观念再分析12 中国青年报N,2009-02-20(01).13 中国教育报N,2009-02-13(01).14 中国教育报N,2008-12-22(01).15 人民日报N,2008-12-02(02).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