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5802216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来源:本站 | 作者:许光明 | 日期:2009年1月21日 | 浏览3021 次 字体:大 中 小摘要: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位或失误造成了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的结果。中职学校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生家庭德育现状,单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和学校的互动成为迫切的需要。本文对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分析,联系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德育工作的实践,对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和分析,旨在找准原因,落实对策,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关键词 中职学生 家校共育 家校合力

2、 对策研究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出来,学校教育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农村中职学校受着双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然而人们在高度关注学校的教育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也就是说学校应主动把家长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之内,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然而家庭教育虽然有着亲缘感情上的优势,但它毕竟受到家庭文化背景、家长素质、情感交流程度、居住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不同于学校的规范化和专门化教育。因而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寻求切合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和默切,互相补合,力求增强家校共育的整体合力效应。但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家校共育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分析(一)农村职校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阻碍了家校共育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学校区域规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我们职校而言,学校在2003年合并了向化职校,接着城东、新

4、业、被我校接管,2008年又合并了财校。从而形成了总校、二分校、三分校的区域分布。这就意味着学校容纳了比过去区域要大得多的农村学生;同时,农村学生的分布是比较分散的,这便构成了我校学生家庭区域分布特征:面广、点散、量大。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作为海岛的一个职业学校,它囊括了所有需要技术教育的学生,4所学校的合并壮大了我校的实际规模(每年在校学生都在3000人以上),此外还有一些外地学生,他们是整个班级从外地到本校学习(2007年一个安徽宿迁班;2008年一个安徽砀山班),还有许多是移民家庭的孩子;如果我们再用传统的上门家访的方式去进行家校沟通,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从客观上加大

5、了家校间信息互通的难度,决定了家校共育的不容易。(二)农村职校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阻碍了家校共育农村的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我校被调查的近名家长中,有的家长只有初中文化,是小学文化,高中以上者寥寥无几。家长的职业多样,个体、务农、待业占90%,这些都决定了家长素质和教育观念等参差不齐,他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粗浅,有部分家长认为一切教育的任务都是由学校和老师完成的,作为家长,只要配合一下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并没有过多的责任,他们甚至希望把子女全天候地托付给学校。他们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无视自己孩子问题之所在,哪怕是自己的孩子处于边缘的境地。2、对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6、农忙、生意忙,根本没有时间关注一下自己孩子的学业和成长,一部分家长特别是农村的特殊情况,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上海打工,把孩子托给祖辈照管,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久而久之,形成了“只养不育”的局面。3、特殊家庭的教育严重缺位,我校相当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残疾家庭孩子,他们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实际上这些孩子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障碍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了这些家长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不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家长本身就缺失家庭德育意识,更不要说在教育方面能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这样师长间缺少了互动的机制,家校共育只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的事情。(三)农

7、村职校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阻碍了家校共育在农村,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们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德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据我校调查,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25。即使如此,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着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往往忽视了处于16、17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很强的年龄阶段,这些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积极平等地对话,形成了与孩子长期对抗的局面,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成效。(四)农村职校教育管理的

8、分工阻碍了家校共育农村职校特别是我校规模比较大,内部分工较明细,虽然一直在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多德育的工作落在了班主任、学生处的身上。家校共育需要学校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不仅仅班主任组织担任个体班级的主要角色,任课教师也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学生处、教务处等应积极有效地配合。然而学校在这一方面还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延缓了家校共育的步伐。二、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的对策针对上述现状,根据日常德育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在学校主导下,联合家长,实现家校共育。这里所说的“家校共育”,我把它定位在“三性”上,一个是互补性,强化家校共育的整体优势,这为如何构建家校共育模式,

9、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家庭和学校要多加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在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策略上,各自利用自身优势作到互通有无,达到优势互补。二是及时性,发挥家校共育的协作效益。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快,及时有效确定教育策略,将孩子的不良因素及时消除,引导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三是艺术性,提高家校共育的教育技巧。家校共育要讲究艺术性,才能达到教育效果,要求家庭、学校在教育孩子时讲究策略,使教育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根据以上三个原则对家校共育具体的操作如下:(一)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由于家长素质的不一,家长教育意识、教育要求、教育环境、教育水平的不同,我们有选

10、择的邀请不同层面的家长代表和有关专家、教师、学校行政组成的“家长学校委员会”,共同参与家长学校的管理,并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形成了校长分管、学生处主管行之有效的管理网络。这样淡化学校管理分工的明细化,真正形成配合一体的局面,提高了家校共育的时效性。针对家长素质现状,请有经验的老师做“家庭教育家长的素质”专题讲座,同时,家长学校委员会定期对部分家长进行培训,在确定培训主题时,我们学校选择了有助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做到既能符合社会要求,又能适于子女成长实际的材料,并印发给家长,以提高辅导的实效性。主要确立了“创设和谐家庭环境,争做合格家长”(包括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复杂的“问题家庭”、家庭教育误区

11、谈如何和孩子做朋友); “加强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包括公众防灾应急手册)等。这些讲座和培训帮助家长懂得,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素质,行为规范对孩子影响和作用,知道作为现代人的家长,应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从而使家长了解自我、提高意识,增强信心。促进了家教水平的提高,增大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面。(二)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为了提高家校共育的时效,我校实行了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要求各专业部、各班班主任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广泛宣传,认真组织,设计好活动方案。做到每个班级积极参与此项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各专业部积极配合各班主任、学生处搞好有关的活动,做好部内总结汇报工作。在开放日,应邀

12、家长参与公开主题班会中,走进学生的实训中课堂中。例:2008学年上半年,我校精心策划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在主题班会中,应邀家长主动参与师生们的活动中,与学生共鸣。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使家长教育孩子责任感不断强化。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优化。开放日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从而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出现了孩子督促家长做模范家长,家长教育孩子做好学生的可喜局面。(三)定期召开家长会这是每个学校常用的家校共育的途径,通常的做法都是以一个班或一个年级为单位,把家长召集在学校来一起研讨对学生的教育情况。

13、这对传递全局性的信息,解决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范围地纠正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等是很有实效的。但它减少了共育深入研究学生的机会;同时,农村学生分布特点以及我校特殊家庭的情况严重影响着这类家长会的到会率。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校创造性地试验了分片家长会和分类家长会。1、分片家长会按分布的区域把整个年级所有学生分成一定的组别(每组通常在25人左右);利用农闲的时间,组织本年级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到会学习、商讨学生的教育工作。2、分类家长会在分片家长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他们的家庭环境,给每个片中的学生撰写相应的个案(机电工程部2007年就要求不定时记录学生的成长档案),然后把各年

14、级中地域上同片,家庭情况相同(或相似)的归成一个小组召开家长会。准备阶段:根据信息研究情况汇成家长会工作表: 200 a学年 b 年级 c 家长会工作表片(类)别 d 中心: e 主题: f 领队 g 教师: h 编号学 生家 长联 系班 级表现(家)1* 2* 记录:研究: 日期: 年 月 日 说明:a填年号;b填年级;c填“分片”或“分类”字;d类型、片名,班名等;e活动的地点;f填本次活动的教育主题;g一般是学校行政领导;h和该片学生结对的教师,通常有2-3名; 到会前,相关人员落实好研究任务,准备好发言材料,以让家长知道近阶段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家长会过程:a家长到会情况统

15、计。b分发相关材料。c领队向家长们介绍近期内学生们在校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倾向或学校工作近况。d由领队、班主任或学生家长主持专题讲座,进行主题学习。e家长和结对教师单独交流沟通:教师把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情况以学生成长档案的形式呈现给家长(见下面样表),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介绍给教师,相应的教师及时把所得的信息填写在“家访工作表”的“表现(家)”栏目中。200 a学年 b 年级学生成长档案姓名c班级d职务e 照片证书获取情况f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是否住宿h注册号 学生成长档案(08学年第一学期) (08学年第二学期) 说明: a填年号;b填年级;c填学生姓名;d填班级名称;e填学生担当学生干部;

16、f填学生获证书情况;h填学生是否为住宿。要求:1、学生成长档案内容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填写2、所有学生违纪、成长现象均需记录在案,包括缺课、不完成作业等大小事情3、本表为重要资料,请班主任及时做好备份工作研究阶段:家长会结束后,班主任要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出个案或总结,力争发现新问题、新方法,并把这些个案或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品德、学习等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校为这些“问题学生”撰写个案,目的在于帮助家长在碰到类似问题之后,如何恰如其分地分析、判断、处理、解决。(四)特殊学生进行个别联系包括教师上门家访、电话联系、通知家长到校单独

17、商谈三种形式。上门家访、通知家长到校单独商谈实质是一回事,只是交流的地点不同罢了,采用这种途径开展工作前,教师(主要是班主任)先要充分了解该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好交流的议题,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效率。和家长交流时教师要向家长解释家访缘由,说明要解决什么问题。并记录好交流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关于学生的信息。访问结束后,班主任要对个案进行研究。2008学年08级特殊学生(留守、单亲、再婚家庭等)联系记录*(班主任)学 生班别家 长联系(地址及电话)次 别家访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经常迟到、旷课。记录情况(留守学生):父亲母亲外出打工不在家,只有爷爷奶奶在家,

18、家里条件很差。由于常年与父母缺乏沟通,与父母有很深的误会,有一种叛逆的性格;自控能力比较差,爷爷奶奶希望班主任老师经常关心她的学习、生活,经常家访,帮助她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研究分析对策:缺少家庭的爱,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导致很偏执的性格。对策思考:安排一场特殊的主题班会,让他明白父母的用心,在特殊的场合让他们互相理解,教师多和她谈心,用教师的爱弥补家庭缺失的爱。记录: 研究对策分析 : 如今在农村,电话基本普及,电话联系已成为师长互访的有效途径。为了方便联系,各班班主任在开学时,还得把每位学生的家庭通讯情况汇总起来统一制表。然后再将之分发各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从而增

19、强家校通讯网的透明度。这样家校间信息互通就十分方便了。 校 班工作联系表姓 名家 庭 地 址家 长工作单位联 系 电 话电 话手 机 以上是我校一系列的对策,为确保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我们注意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每次活动均发出书面通知,其中时间、地点、内容、要求明确,提早一周通知,让家长有时间余地征得单位的支持,安排好工作,准时参加活动。避免口头传递导致耽误参加。2、积极发挥班主任的桥梁作用。班主任与家长直接接触较多,互相较了解,有些甚至较熟悉,要求班主任将学校的有关信息、要求及时传递,协助学校作好通知的发放和督促联络,协调工作。、3、正常学员活动签到制度。签到制度的形成,能推动、促进学员的

20、重视态度。校委会同时将出席情况及时反馈班主任,班主任也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反馈给家长,互相沟通、促进。确保了出勤率,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家校共育的成败,取决于管理水平,只有不断探索,实施科学的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使家校共育的互动成为良性的发展。通过上述的方法策略,有效地解决了因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造成的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中职学校家长的德育意识得以唤醒;家校共育已有了良好的开始,我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声誉逐步提高。参考文献: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家庭教育时报 上海市中小学家校互动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