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通路.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57997241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传导通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神经传导通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传导通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传导通路.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体解剖学 教 案第 19 次课 授 课 时 间: 2021年 12月 18日 教案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人体系统解剖学年级2021专业层次临床医学五年制教 员杨向群专业技术职 务教授授课方式大、小班大班课授课题目章、节神经传导通路 Neuropathways根本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根本教材:张传森,等主编. 模块法教学-人体系统解剖学2021.6,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参考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感觉传导路与运动传导路的概念,掌握主要感觉传导路、运动传导路的途径。注意纤维的穿插部位。重点: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视觉与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上、下运

2、动神经元的概念,锥体系的概念,皮质脊髓束与皮质核束。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1. 感觉传导路:本体感觉、浅感觉、视觉、听觉传导路, 50分钟;2. 运动传导路35分钟。3.小结5分钟。4. 病例讨论:30分钟。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组长主讲教员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根本内容辅助手段与时间分 配神经系统内存在着两大类传导通路,即感觉上行传导通路与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一方面,经过周围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来的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后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另一方面,由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纤维,经脑干与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支配周围躯体与内脏效应器。总的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部与传出部。

3、上行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 周围神经 中枢数次中继后 大脑皮质下行运动传导路: 大脑皮质 脑干或脊髓运动神经元 周围神经 效应器复习大脑皮质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定位。复习脑干与脊髓内重要的传导束。学习传导路过程中需掌握:1. 传导路的性质与作用;2. 传导路的名称;3. 传导路交换神经元的次数、部位;4. 传导路穿插的次数、部位;5. 起始与终止部位,感受器或效应器;6. 损伤后出现的病症表现。一、感觉传导路一躯干与四肢的本体觉传导路 proprioceptive sensory pathway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因其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如人

4、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除传导深部感觉外,还传导精细触觉,如区分两点间距离与物体的性状及纹理粗细等。 1.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骨膜、关节等处的深部感觉感受器,如游离神经末梢、肌梭、腱梭、精细触觉感受器。 2. 神经元:三极神经元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大型假单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3. 穿插平面 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二级纤维向腹内侧弓行称弓状纤维,越过中线,左右穿插称丘系穿插,穿插后的纤维转折上行组成内侧丘系。 4. 经内囊部位 内囊后肢 5. 终止部位:中央后回上2/3处,中央旁小叶后部,邻近的中央前回额叶皮质。

5、 6. 损伤后病症:.O 伤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丧失,即运动觉消失、肌张力减退,两点间区分觉、实体感觉消失,形成感觉性运动失调。 第1级神经元肌肉、肌腱、关节 周围突 中枢突 与皮肤感受器 经脊神经 经后根,薄束、楔束 第2级神经元 第3级神经元 丘系穿插 内侧丘系 经内囊后肢 薄束核、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pain temperature pathwaysimple touch pathway二躯干与四肢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通路 1. 感受器 躯干、四肢皮肤粘膜的游离神经末梢、温度觉小体等 2. 神经元3级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的中、小型假单极神

6、经元 第2级神经元:主要在脊髓后角,脊髓板层、层 第3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 3. 穿插平面 第2级神经元的轴突在脊髓经白质前连合至脊髓对侧的外侧索、前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 4. 经内囊部位:内囊后肢 5. 终止部位:中央后回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 6. 损伤后病症: 脊髓丘脑束一侧被损伤时,产生对侧痛、温觉障碍的平面较受损伤的相应平面低12个脊髓节段。对触、压觉的影响由于薄束、楔束传导的精细触觉仍完好,故病症不明显。. 在脊髓内,脊髓丘脑束纤维的排列有一定的次序,自外向内、由浅入深,依次排列有来自骶、腰、胸、颈部的纤维。脊髓内肿瘤压迫一侧脊髓丘脑束时,痛、温觉障碍首先出现

7、在身体对侧上半部,逐渐涉及下半部。假设受到脊髓外肿瘤压迫,发生感觉障碍的次序那么相反。第1级神经元 躯干、四肢、 周围突 中枢突. 皮肤内感受器 经脊神经 O第3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 白质 脊丘侧束痛温觉 前连合 脊丘前束粗触觉 脊髓灰质后角 丘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中上2/3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经内囊后肢 三头面部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通路 1. 感受器 头面部皮肤、口腔及鼻腔的粘膜 2. 神经元3级 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第3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内侧核 3. 穿插平面 三叉神经脑桥核核脊束核发出的二级纤维越至对侧组成三叉前束,由三叉神经脑桥核发

8、出的不穿插的纤维组成三叉后束,此二束合成三叉丘系。 4. 经内囊部位:内囊后肢 5. 终止部位:中央后回下1/3部 6. 特点:. 痛温觉由三叉神经脊束核管理,触、压觉的纤维终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及脊束核。第1级神经元 头面部皮肤、口、 周围突 中枢突.三叉神经节 鼻腔粘膜感受器 经三叉神经 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第3级神经元O第2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三叉神经脑桥核粗触觉 三叉丘系 经内囊后肢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下部 思考题: 比拟浅、深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二、运动传导通路 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效应器的神经联系,由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组成,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上运动神经元:大

9、脑皮质锥体细胞及其轴突 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及其轴突一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1. 神经元2级 第1级神经元:即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中央前回上2/3与中央旁小叶前部等处皮质的锥体细胞。 第2级神经元:即下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及皮质核束分别为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 2. 穿插平面 皮质脊髓束在延髓下部锥体穿插中3/4纤维穿插到对侧为皮质脊髓侧束,未穿插纤维在脊髓前索中下降为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在脊髓有少量 纤维经前连合穿插到对侧,皮质脊髓前束沿脊髓前索下降过程中陆续终于对侧前角细胞。皮质核束支配

10、双侧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只有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为对侧皮质核束支配。 3. 经内囊部位 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肢,皮质核束经内囊膝部。 4. 终止部位 皮质脊髓侧束在脊髓逐节支配同侧中间带细胞,少量纤维穿插后终止于对侧中间带与前角中间内侧部;皮质脊髓前束大多数逐节经白质前连合穿插止于对侧脊髓颈段与上胸段前角运动细胞。皮质核束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局部纤维终止于脑干的感觉中继核。 5. 损伤后的表现 损伤后的病症与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有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出现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及反射均消失,称缓与性瘫痪核下瘫,可由于神经营养障碍而致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出现随意运动障碍,肌张力

11、增高,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又称痉挛性瘫痪硬瘫。 1. 皮质脊髓束支配四肢肌支配躯干与四肢肌脊髓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中央前回上2/3与中央旁小叶前部等处皮质的锥体细胞经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 小局部在延髓不穿插 大局部经锥体穿插上运动神经元 2. 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上、中部及中央旁小叶前部脑神经运动核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 皮质核束 经内囊膝,在脑干不同平面 局部纤维穿插二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 指锥体束以外的控制骨骼肌运动的纤维束 1. 起始部位 中央前回以外的皮质主要起自额叶、顶叶 2. 沿途联系 纹状体、小脑、红核、黑质及网状构造等。 3.

12、 终止部位 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 4. 功能 协调肌群的运动,维持肌张力,协助锥体束完成精细随意运动。三、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 Chemical Neural Pathways 1. 胆碱能神经通路 Cholinergic Neural Pathways2. 胺能神经通路 Aminergic Neural Pathways 儿茶酚胺、5-HT3. 氨基酸能神经通路 Amino Acid Neural Pathways 谷氨酸、-氨基丁酸GAGB4. 肽能神经通路病例讨论:1. 男,65岁,突然不省人事数小时,意识恢复后,不能说话,右上、下肢不能运动。数日后,舌仍活动不灵活,但可以说

13、话了。数周后,检查时发现: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肱二头肌肌腱、股四头肌腱与跟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消失,Babinski征阳性,无肌萎缩。吐舌时舌尖偏向左侧,左侧舌肌明显萎缩。全身痛、温度觉正常。身体右侧,除了面部,振动觉与两点区分性触觉完全消失。 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消失,Babinski征阳性,无肌萎缩: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左侧皮质脊髓束; 舌尖偏向左侧,左侧舌肌明显萎缩:左侧舌下神经受损; 全身痛、温觉正常,右侧本体觉、精细触觉丧失:脊髓丘系完好,内侧丘系受损。舌下神经穿插性偏瘫2. 女,50岁,几个月前额部严重头痛,以后觉得右上肢力弱,右手变得笨拙,右下肢也变得力弱了。

14、随着身体右侧力弱,说话也有困难,视物时出现重影。检查时发现:左侧瞳孔比右侧的大,向前平视时左眼转向外下方。左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射与调节反响消失,左上睑下垂。右上、下肢无随意运动,跟腱与髌腱反射亢进与Babinski征皆见于右侧。右侧眼裂以下面瘫,吐舌时舌尖偏向右侧,但舌肌不萎缩。 左眼瞳孔开大、无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外斜视、上睑下垂:左侧动眼神经受损; 右上、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左侧皮质脊髓束; 右侧眼裂以下面瘫,舌尖偏向右侧、舌肌不萎缩:左侧皮质核束受损。动眼神经穿插性偏瘫5从感觉的种类引引出传导路55举例时注意与平、战伤结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出4

15、0注意复习各种传导路的穿插平面穿插与不穿插的纤维各是哪些?有什么临床意义?2小 结English Summary:5In nervous system,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athway: one is the ascending pathway, which conduct afferent information such as pain, temperature, touch; the other is the descending pathway, which contains upper motor neurons and lower motor neur

16、ons.In the ascending pathway, whether connecting with pain sense, temperature sense or proprioceptive sense, they all contain three grades of neurons: the first lie in the ganglion, the second lie in brainstem or spinal cord, and the third locate in the ventral posterior nucleus of the dorsal thalam

17、us. Axons extending from the second neurons cross over to the opposite side and form a cross. All of the ascending fibers pass through the internal capsule.The descending pathway consists of pyramidal system and extrapyramidal system. The former is made up of corticospinal tract and corticonuclear tract. The later refers to the system beyond the pyramidal system.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 感觉传导路的特点是什么?2. 运动传导路的特点是什么?3.上、下行纤维束中有哪些纤维束在脑干内穿插,其穿插平面在何处实施情况及分析第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