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治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治理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的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摘要】:土地荒漠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正为世人所瞩目,并已成为联合国重要的工作议程。文章概述了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特点,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预防与治理措施。【关键词】: 中国 土地荒漠化 干旱 现状 防治措施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它是指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外表出现的风蚀与流沙堆积的沙质荒漠化景观。土地荒漠划分为自然荒漠化与人为荒漠化,前者是气候变化、土地干旱、土壤与地下水逐渐盐碱化的结果,后者那么是人为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干旱土地的复杂自然环境与人类为了保证自身
2、生活资料而对这一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干旱、半干旱与亚湿润干旱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土地开发日趋扩大,出现了人们始料未及的全球性土地荒漠化问题,涉及各大陆的100多个国家,全球16的人口受到危害。截至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600万平方公里,几乎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与我国国土面积的总与,而且正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我国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的祖先,在创造文明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同时,也留下了生态环境创
3、伤。由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过度放牧以及历代战乱的破坏,森林大面积减少,农田荒芜,草原褪色,植被锐减,滚滚黄沙掩没了农田与城镇。在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至黑龙江省北部边缘之间形成了一道万里风沙线,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不断被扩张的沙漠所蚕食,而最终葬身于沙海;曾经是林木葱郁,经济繁荣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因大批的森林被砍伐,地表裸露,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沟壑万千;东、西、北三面为黄河环绕的鄂尔多斯高原,过去是一个森林茂密,草绿花香的草原生态系统,近300年来,因开垦种植,过度放牧,使它变成了“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照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的荒凉景象。昔日山青水秀的长江两岸及其源头,
4、森林也因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荒漠与荒漠化土地扩大的趋势仍然尤存。几年来,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在局部地区控制了荒漠化的扩展,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土地扩大的趋势,仅沙化土地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目前,我国的人口不断增长,但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在我们面临的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我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最根本的生存根底-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因此,对我们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民,研究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特点,现状及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越来越迫切的。1 我国土地
5、荒漠化的现状我国干旱区地域辽阔,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别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日益加剧的土地沙漠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吞噬着人们的生存空间,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安康开展。第三次全国荒漠化与沙化监测结果说明2005年公布,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94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77;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93万平方公里,占9.84;盐渍化土地面积17.38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
6、37万平方公里,占13.80。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8省(自治区),占全国荒漠化总面积的98.45。仅我国北方地区就有荒漠化土地175.8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新疆自治区与辽宁省国土面积的总与。我国在沙质荒漠化治理与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立与造林绿化事业的开展,使1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从沙漠中新辟农田130多万公顷,4400平方公里严重退化的草场由于封育得到了恢复与保护,产草量增加20%。但由于人们认识不一,管理体制不顺造成各部门之间的步调不一,农业开展思路不正确等方面的原因,致使这项事业至今仍处在边治理边
7、破坏的状态。荒漠化面积近几十年来呈不断扩展之势,沙质荒漠化土地蔓延的速度,六七十年代每年约为1560平方公里,到八十年代每年约达210。平方公里。现在不仅北方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分布有广阔荒漠化土地,就是湿润、半湿润地区也出现以风沙与水土流失为标志的荒漠化土地。国务院新近批准的我国沙漠化治理规划决定建立防、治、用有机结合的防治体系。这是用系统工程方法治理荒漠化的一个良好开端。2土地荒漠化开展的原因荒漠化是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交互作用的强度、持续时间与方向性,主要取决于不同干旱区域的自然条件的特殊性与人类活动的特点。自然的与人为的因素不仅共同发生作用,而且在其不同的组合中往往是既
8、具有积极的影响,又具有消极的作用。在现代土地加速荒漠化开展的过程中,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那么占主导地位。21荒漠化开展的气候因素干旱缺水是土地荒漠化发生、开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剧了旱程度,在客观上加速了沙漠化开展。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北方广阔地区80年代的平均气温普遍比70年代增加了0305,北京市增加了1,由于气候变暖,实际蒸发量加大,按照最大可能蒸发量计算的枯燥指数加大,大于10的活动积温增加3060,在周期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枯燥度增加0512,致使土地干旱,土壤墒情较低,农区耕地不能播种,牧区牧草不能返青,土地裸露时间过长,为风蚀沙漠化开展提供了条件;二是年降雨量分
9、布更加不平衡,春旱时间加长,春旱连接夏旱的现象增多,我国北方地区春旱的频率在55%以上,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增加了春季沙尘爆发生的频率,极易产生土地沙漠化;三是降雨量总体趋减,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如河北省丰宁县80年代平均降雨量比50年代降低13%,90年代干旱趋势更加明显。在内蒙古东部地区,20世纪50年代湖泊众多,从80年代以后逐渐缩小干涸。以哲里木盟为例,20世纪60年代境内有大小湖泊600余处,常见积水的有400多处,积水面积290 km2,而在1984年水利资源调查时,湖泊减少到325个,常年有水的湖泊仅剩143个,水域面积只有67 km2。在河北省坝上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
10、发生,一些有名的湖泊都已干涸,如棺材山淖尔、黄盖淖尔、张飞淖尔等,甚至大型湖泊安固里淖也只有雨后才有少量积水;四是我国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冬春季节西北风盛行,与大片农耕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时间同步,为土地沙漠化开展提供了外营力条件。有关研究结果也同样证明了以上论述,1990年底,由国家科委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蓝皮书?气候?,明确指出了我国北方近年干旱化的趋势,列举了西北地区干旱化的证据:一是干旱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二是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小,甚至干涸;三是河川径流量减少;四是冰川后退、变薄,雪线上升;五是荒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明显扩展;六是指示性植被的衰退死亡等。在论及近10 a华北地区的干旱
11、特点时又指出,这一地区降雨量愈来愈集中在夏季,年际变率加大,干旱的发生也愈来愈频繁。22荒漠化开展的人为因素21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增大我国北方沙漠化开展较快地区与人口的过快增长有密切关系,如河北省坝上地区1949年人口约40万人,到1997年该区人口已增长到873万人,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上长期缺乏对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出现了草场超载放牧、陡坡开荒、广种薄收、乱砍滥伐等问题。这些现象对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消退,从而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212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不准,造成环境
12、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自然生态系统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的前提下,其平衡不会失调。由于人类对其功能认识不清,长期违反自然规律进展生产活动,造成了生态恶化,大自然同样无情地惩罚了人类。如河北省坝上地区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带,也是内陆河流域与外流域的交界带。这种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景观生态与系统层次构造简单、食物链短、自我调节能力差的脆弱环境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很容易被打破。数十年来,由于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不准,其生产功能凌驾于生态功能之上,造成了本区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有关资料说明,河北省坝上地区1949年草原面积约150万hm2,占总面积的80%
13、,到目前已减少到51万hm2,而耕地面积从1949年的40万hm2增加到现在的80万hm2。结果造成了坝上地区草原退化、载畜量降低、土地沙化严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213水资源调配与开发利用不合理,引起土地荒漠化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的原因首先在于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为因素那么往往是诱发与推动因素。例如:近10 a北方的干旱化,其原因主要是降雨的减少,但对这一地区来说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地表水在上游被劫夺与对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可能成为主因。这一方面科尔沁草原地区西辽河的断流与大批湖泊淖尔的干涸是最有力的证据。地下水超采之后近层土壤水分减少,土地干旱加重,从而使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增大,为荒漠化与
14、沙漠化开展提供了条件。在干旱地区有限的水资源成为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而我国大局部干旱区缺乏这一认识,只注重水资源的生产与生活功能,而对其生态功能认识缺乏,结果引发了人为生态灾难。如由于上游地区拦蓄用水过度,使下游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地表水与地下水源严重缺乏,沙漠化迅速开展,沙漠化土地从1975年的3 400 km2扩大到1986年的近6 000 km2。同样,由于塔里木河上游拦蓄用水过大,使下游地区经常断流,结果造成下游地区沿岸大批胡杨死亡,绿洲萎缩或消失,沙漠化土地迅速开展。由于生产用水增多,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现象也较普遍。如河北省尚义县在调整农业产业构造中,把种植错季蔬菜作为当地农民新的增收
15、渠道,但蔬菜耗水量大,局部区域30 m以上的浅层水已开发枯竭,开场打80 m左右的深井,开采中层水。此类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否那么后果严重。214全社会对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人类需求与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在开展经济与增加收入的同时,缺乏对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是导致荒漠化土地开展的原因。人口增长与对粮食的需求,使耕地挤占了牧场,草原面积缩小;牧畜数量增加,使草场严重超载;草场超载的结果导致草场严重退化,加上牲畜的反复践踏,引起草原沙漠化的迅速开展。农牧交织区群众长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土地得不到很好的保育,土壤的贫瘠加速了荒漠化开展,并形成恶性循环。另
16、外,个别地方政府在指导当地经济建立中也同样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开展的做法也较普遍。215机制不健全,治理效果较差长期以来,由于土地产权不清,造成管理不善,是导致超载放牧、乱垦滥伐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土地及其上面的附属物归公有,群众已习惯于自然放牧,谁养的牛、羊多,占有的资源就多,收入就高,形成了无限度的超载放牧,而土地的生产力却无人问津,这样就加速了生态恶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国家花钱搞生态建立,其治理成果难以长期稳固,增加了管护难度,其治理效益也难以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由于治理成果产权不清,造成群众的自觉参与程度不高,缺乏管护的自觉性与责任感。3我国土地荒漠化
17、的特点31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面积约262.2万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3%,且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沙漠化土地西起新疆,东达黑龙江,形成长达550 km的弧形带,断续分布于我国北部。因水土流失与工业污染造成的荒漠化更是普及全国。32 土地荒漠化类型复杂,区域差异明显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复杂,不同的外营力作用于不同物质或地貌组成的地表,所形成的土地荒漠化类型也复杂多样(如前所述的4种类型根本上包括了我国土地荒漠化类型),地域差异明显。如西北干旱区与北方农牧交织区的荒漠化、盐渍化,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山区的水蚀性荒漠化,华北平原的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
18、城市郊区与工矿周围的土地污染与土地损毁等。33 土地荒漠化速度快,呈扩大与加剧趋势土地荒漠化不断开展的趋势在我国早已存在,尽管我国荒漠化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远未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扩大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十年,随着人口急剧增加,经济快速开展与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大大加快了荒漠化的速度。如我国北方沙漠化面积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每年增加1 560 km2,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扩展速度加快,每年达2 100km2。我国南方荒漠化也呈快速扩大趋势。长江流域10个省13个水土流失重点县调查说明,1982年这些县水土流失面积比50年代增加了37%75%。据最新调查资料,我国土地荒漠化正以
19、每年2 460 km2的速度扩展。34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社会与生态后果严重土地荒漠化是一种自然与人为灾害,其危害从某种程度上讲比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还要严重。它不仅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与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开展的根底与空间,其危害时间延续几代人不可逆转3。据估算,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41亿元,间接经济损失66.54亿元,全国约有4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数以千计的水利设施、城镇、农田受到风沙、山洪、泥石流的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供求关系紧张,局部地区温饱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荒漠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开展。4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0、41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与谐相处自然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弹性,一旦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压力超越了生态环境的“弹性限度,就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而一旦减轻了这种压力,生态环境就可以恢复。重点是解决好生态环境恢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的矛盾。河北省沽源县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了禁牧的难题,为大面积土地恢复地力,恢复植被创造了条件。其主要做法包括:一是更新改换品种,已开展适合舍饲圈养的小尾寒羊28万只、奶牛8 700头;二是把117万hm2天然草场全部承包到户,打破了吃“大锅草的局面,解决了管护问题;三是帮助农民种植高效牧草4万hm2,建牛羊圈舍2万间,使大面积草场得到恢复;四是结合
21、农业产业构造调整,通过开展节水灌溉,建立高效农业,引导农民种植错季蔬菜,解决了农民“花钱问题,为大面积退耕还草奠定了根底。42开展第二、第三产业,缓解对土地的依赖注重扶持开展农村第二与第三产业,把荒漠化区或潜在荒漠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与商品优势,搞好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为沙漠化土地恢复与治理创造条件。43对生态脆弱区域进展人口环境容量评价对敏感生态区域或生态脆弱地区,组织有关专家,进展人口环境容量评价研究,建立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开展的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可持续开展条件下的区域最大人口承载量以及生产开展方向,必要时可进展生态移民,以
22、恢复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减轻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44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土地荒漠化整治服好务在沙漠化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为改善生态环境与开展当地经济服好务,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的关系。我国北方沙化区降水偏少,水资源相当紧缺。从总体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进一步开源潜力不大。从长远计,应以节水为重点。在流域用水上,要上、中、下游统筹考虑,统一调配,限定上、中、下游各段的用水量,保证下游实现生态平衡的最低限度用水量;在地下水开采上,要进展科学规划论证,加强管理,慎重开采地下水,保证合理水位,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浅层水位
23、下降,造成土地沙化。引洪淤灌、拉沙造田是运用天然降水治理沙漠化的有效经历,应大力推广。开展节水灌溉,搞集约式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为沙漠化土地整治创造条件是有效途径,应该坚持。如沽源县二道渠乡西山坡村1998年以来,新建节水灌溉面积100 hm2,通过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开展错季蔬菜,1999年全村实现总收入15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 080元,群众已主动退耕还草1667 hm2。45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开展意识运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要在各级学校成立学生自愿组织,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全民保护生态
24、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组织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标准与约束人们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为荒漠化土地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6注重运用政策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的积极性在国家加大治理投入的根底上,本着明晰所有权,落实使用权,放开建立权,搞活经营权的原那么,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落实土地产权。一方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立,增加融资渠道,加快治理速度;另一方面,治理成果归个人所有,增加了群众个人管护的积极性,解决了生态环境建立中治理成果难以长期稳固的难题。 总之,防治荒漠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25、建立中,只有坚决反对只顾自己眼前利益,不顾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错误倾向,遵循资源开发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原那么;人口增长与经济开展适度的原那么以及综合开发利用的原那么,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开展道路,方能促进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开展。参考文献:1邢永强,郭新华.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对策2刘嘉俊,范雪蓉. 论中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特点及防治对策3李竹青.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意义及其对策4宋文新,张建波. 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5汤磊,傅雪冬7刘淑珍,柴宗新,张建平,范建容. 我国西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1998.38朱震达. 土地荒漠化-9陈根长. 土地荒滇化;中国经济的巨大威胁(11) 张海峰,尚永升,刘玲. 土地荒漠化的预测及防治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