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宗教矛盾与印巴冲突》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宗教矛盾与印巴冲突》优秀PPT.ppt(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讲 宗教冲突与印巴冲突一、南亚宗教格局 南亚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南亚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国组成,其中印度号称是世界上宗教种类最多国组成,其中印度号称是世界上宗教种类最多的国家,被人们称为的国家,被人们称为“宗教的博物馆宗教的博物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基督教、锡克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多种宗教并存是南亚宗教的基佛教和耆那教等多种宗教并存是南亚宗教的基本格局。本格局。2010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国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国印度教徒总计印度教徒总计9.67亿(亿(9.5+0.03+0.14),穆),穆斯林总计斯林总计
2、4.6亿(亿(1.58+1.62+1.4)。)。南亚三国各种宗教信徒比例南亚三国各种宗教信徒比例总人口总人口(亿)(亿)面积面积(万)(万)印度教印度教徒(徒(%)穆斯林穆斯林(%)基督徒基督徒(%)锡克教锡克教徒徒(%)印度印度11.829880.513.42.31.9巴基巴基斯坦斯坦1.6979.61.85961.60.001孟加孟加拉国拉国1.5614.79.289.70.3二、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差异二、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差异 1.在信仰方面在信仰方面 伊斯兰教属于典型的一神教,崇拜独一伊斯兰教属于典型的一神教,崇拜独一的真主,反对各种偶像崇拜。的真主,反对各种偶像崇拜。印度教属于多神教
3、,崇拜以梵天(创建印度教属于多神教,崇拜以梵天(创建之身)、毗湿奴(爱护之神)和湿婆(毁之身)、毗湿奴(爱护之神)和湿婆(毁灭之神)三大神为主的众多神灵及其化身,灭之神)三大神为主的众多神灵及其化身,而且,各种神灵都有具体的形象。而且,各种神灵都有具体的形象。主神湿婆像主神湿婆像象神诞辰节象神诞辰节 2.在生活习俗方面在生活习俗方面 穆斯林不排斥猪肉以外的绝大多数肉食,穆斯林不排斥猪肉以外的绝大多数肉食,牛肉是他们最宠爱的食物之一。牛肉是他们最宠爱的食物之一。多数印度教徒崇尚素食,崇拜母牛,视多数印度教徒崇尚素食,崇拜母牛,视母牛为神,认为她是最神圣之物,是丰收和母牛为神,认为她是最神圣之物,
4、是丰收和富足的象征。母牛只可崇拜,不行宰杀,更富足的象征。母牛只可崇拜,不行宰杀,更不能食其肉。印度教规定,宰杀和虐待牛是不能食其肉。印度教规定,宰杀和虐待牛是一种罪过。由于对牛的看法不同,印度教徒一种罪过。由于对牛的看法不同,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常常引发冲突。与穆斯林之间常常引发冲突。三、南亚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冲突的南亚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冲突的历史起源历史起源 1.印度教徒大规模皈依伊斯兰教印度教徒大规模皈依伊斯兰教 自公元自公元8世纪初穆斯林攻入印度河流域,伊世纪初穆斯林攻入印度河流域,伊斯兰教便起先在南亚传播。尽管穆斯林在当斯兰教便起先在南亚传播。尽管穆斯林在当地建立政权超过地建立政权超过1
5、100年,但并没有发生大规年,但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强迫皈依的事务。南亚的伊斯兰化主要是模强迫皈依的事务。南亚的伊斯兰化主要是穆斯林宣教和印度教徒主动选择的结果,落穆斯林宣教和印度教徒主动选择的结果,落后的种姓制度是促使低种姓印度教徒皈依伊后的种姓制度是促使低种姓印度教徒皈依伊斯兰教的首要缘由。斯兰教的首要缘由。依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祭司贵族,驾驭神权,地位最高。刹帝利: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和各级官吏,驾驭国家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一般劳动者,包括农夫、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须向国家缴纳赋税。首陀罗:奴隶,受到压迫和剥削最深。此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不入流的“贱民”(不
6、行接触者),成份是战俘,以及不遵守种姓制度而结婚所生的人。种姓之间界限森严,相互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并坐。职业世袭化和种姓内婚制是种姓制的基本特征。种姓制度严峻阻碍了自下而上的社会流淌。(月亮河)印度种姓制度种姓种姓所占比例所占比例婆罗门婆罗门祭祀贵族祭祀贵族5%刹帝利刹帝利军事贵族军事贵族4%吠舍吠舍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 2%首陀罗首陀罗奴隶奴隶45%贱民贱民战俘战俘18%伊斯兰教没有这种等级制度,提倡在伊斯兰教没有这种等级制度,提倡在真主面前人人同等的思想,这促使低级种真主面前人人同等的思想,这促使低级种姓和贱民为了摆脱自己的凄惨命运而脱离姓和贱民为了摆脱自己的凄
7、惨命运而脱离印度教改信伊斯兰教。大规模的改信使印印度教改信伊斯兰教。大规模的改信使印度教感到了极大的威逼,这成为印度教徒度教感到了极大的威逼,这成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难以和谐共处的文化心理根源。与穆斯林难以和谐共处的文化心理根源。2.部分穆斯林统治者实行了宗教卑视政策部分穆斯林统治者实行了宗教卑视政策 部分穆斯林统治者曾对非穆斯林课以重税,部分穆斯林统治者曾对非穆斯林课以重税,摧毁印度教庙宇和印度教神像,屠杀印度教徒,摧毁印度教庙宇和印度教神像,屠杀印度教徒,这种历史宿怨使得两大宗教的信徒之间冲突甚这种历史宿怨使得两大宗教的信徒之间冲突甚深。深。莫卧尔帝国(莫卧尔帝国(15261858年)皇帝阿
8、克年)皇帝阿克巴(巴(15561605)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使印度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使印度达至极盛(阿克巴大帝)。达至极盛(阿克巴大帝)。奥朗则布执政期间奥朗则布执政期间(16591707),推行伊,推行伊斯兰教法,下令禁止穆斯林接受印度教的习俗,斯兰教法,下令禁止穆斯林接受印度教的习俗,不许印度教徒新建寺庙,禁止庆祝印度教的节不许印度教徒新建寺庙,禁止庆祝印度教的节日,向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和加重土地税,并日,向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和加重土地税,并把他们从官僚机构中驱除出去。把他们从官僚机构中驱除出去。3.英国殖民者实行了英国殖民者实行了“分而治之分而治之”的政的政策策 自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
9、殖民势力快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殖民势力快速进入印度。南亚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渐渐速进入印度。南亚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渐渐联合,特殊是在联合,特殊是在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两大宗教的信徒团结一样,沉重地打中,两大宗教的信徒团结一样,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由于这次教训,英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由于这次教训,英国相识到,只有离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国相识到,只有离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关系,使两者处于分裂状态,才能维护自关系,使两者处于分裂状态,才能维护自身的统治。从今,英国便对印度实行身的统治。从今,英国便对印度实行“分分而治之而治之”的政策,以各种手段和措施,挑的政策,以各种手段
10、和措施,挑拨两大宗教信徒的关系。拨两大宗教信徒的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阻挡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英国细心策划各种阴谋,挑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刻意渲染他们之间的差别,激励他们在各个方而相互竞争,结果是曾一度并肩战斗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误会不断加深,最终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仅从1926年4月到1927年3月,两大宗教信徒之间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就发生了40余次,死197人,伤1598人。4.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教派主义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教派主义的发展发展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印年,印度国大党成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一起反对英国殖民度教徒和穆斯林一起反对英国殖民者。者。1906
11、年,穆斯林教派主义者建年,穆斯林教派主义者建立穆斯林联盟,它以维护穆斯林利立穆斯林联盟,它以维护穆斯林利益为宗旨。益为宗旨。1930年,穆斯林著名诗人、哲年,穆斯林著名诗人、哲学家伊克巴尔第一个提出了在印度学家伊克巴尔第一个提出了在印度建立建立“穆斯林国家穆斯林国家”的设想。由于的设想。由于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的关系急剧恶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的关系急剧恶化,这种想法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化,这种想法渐渐被人们所接受。1940年,穆斯林联盟领导人真纳提年,穆斯林联盟领导人真纳提出了出了“两个国家两个国家”的理论。他认为,的理论。他认为,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有完全不同的信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有完全不同的信仰和社会
12、生活方式,分属仰和社会生活方式,分属“两个不两个不同的民族同的民族”,根本不行能在一个国,根本不行能在一个国家内和谐相处。穆斯林既然是一个家内和谐相处。穆斯林既然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就理应有单独的民族,就理应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家园、领土和国家园、领土和国家”。这个国家就是。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意为巴基斯坦(意为“清真之国清真之国”)。)。在穆斯林教派主义思潮泛滥的同时,印度教的教派活动也不断升温。1915年和1925年,印度教现代教派组织印度教大斋会和国民志愿服务团先后成立。它们排斥穆斯林和基督徒,试图在南亚次大陆建立一个印度教统治的国家。四十年头,双方冲突急剧尖锐化。1946年8月,穆斯林在
13、加尔各答实行游行时,英国人利用奸细捣毁了印度教徒的商店和房屋。为了报复,印度教大斋会等社团组织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起进攻,从而酿成大规模流血冲突。在加尔各答三天的冲突中,双方有近5千人死亡,2万人受伤,还有10万人无家可归。四、蒙巴顿方案与克什米尔冲突四、蒙巴顿方案与克什米尔冲突 1.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印度总督蒙巴顿抛出了“蒙巴顿方案”,确定把英属印度分为两个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据此,以宗教为依据,英属印度被划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信仰印度教的居民归入印度,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加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它们被印度领土隔开,相距约2000公里。
14、19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宣布独立。原来的印度从今分裂为两个国家。2.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血腥仇杀 在印巴分治的过程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教派冲突也被推向顶峰。印度教大斋会、国民志愿服务团等组织竭力煽动印度教徒迁出巴基斯坦;同样,穆斯林联盟也针锋相对,舍命鼓动穆斯林迁离印度。在双方教派势力的策划和煽动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印度历史上空前的大仇杀。据统计,至少有50万人丧生,1200万人无家可归,双方逃离的难民多达1400万人,还有2500万人遭遇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是历史上出名的“分治前后的大仇杀”。这场宗教冲突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遭遇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两国带来一
15、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3.克什米尔冲突 依据蒙巴顿方案,各土邦可以自行确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干脆使得查漠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克什米尔地区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该地区的穆斯林居民想加入巴基斯坦,而信仰印度教的土邦大君则想并入印度。一些地区宣布并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大君宣布并入印度。1947年10月,印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爆发第一次斗争。在安理睬的调停下,划定了停火线,印度限制了克什米尔3/5的土地和3/4的人口,巴基斯坦限制了2/5的土地和1/4的人口。克什米尔被分割成印控区和巴控区。1965年和1971年,印巴在该地区又先后爆发了两次斗争。名词说明:名词说明:蒙巴顿方案蒙巴顿方案种姓制度种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