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两套(附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两套(附解析).pdf(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 一、一、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5 分分)1.鸿门宴选自史记,为了加深学生对史记的认识,老师提前让大家收集关于史记的资料,课前分享。下列资料收集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B.这部书记载了上自秦始皇下至汉武帝的 3000 多年历史。C.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七十列传”(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D.这本书的作者司马
2、迁生于史官世家,10 岁到长安学习,20 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2.老师在讲解包身工这篇课文时,引入了一种新的文体报告文学,为了让学生对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有更清晰的认知,老师推荐一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以下符合条件的一项是()。A.小狗包弟 B.那树 C.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D.文化苦旅 3.某教师在教授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时,为了让学生从时代背景出发体会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分析封建社会女性悲惨命运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比较阅读,以下符合要求的是()。A.药 B.明天 C.孔乙己 D.狂人日记 4.古代诗人中不乏高洁之士,他们厌恶官
3、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选择归隐田园享受心中向往的恬淡闲适,并在期间创作出众多优秀的诗作。下列诗句是描写归隐生活且诗人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居易归园田居)B.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陶渊明渭川田家)1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D.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5.在古时候,人们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一句中的“弱冠”指的是()。A.15 岁 B.20 岁 C.30 岁 D.40 岁 6.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即用典。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修辞手
4、法的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的饮酒)7.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下列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是()。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B.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D.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8.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下列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
5、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B.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C.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D.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全部的名篇。9.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教师设计了三个思考题: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孟子比喻的特点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何在?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今天可做哪些合理的引申?对该教师的设计意图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 A.三个问题难易程度相当,训练了学
6、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B.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结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C.前两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了解孟子的论辩特色及“仁政”思想 D.第三个问题没有局限于文本,打破了时间限制,有利于学生构建大语文观。10.阅读下面离骚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如果从急功近利的应试角度来看,我非常同意最后一位老师的观点,向高中生讲解离骚,真是费力不讨好。但从培养人格、陶冶情操、了解民族诗歌史等方面来说,我觉得,不向高中生讲离骚,实在是太可惜了。当初,闻一多从海外学成归国,诗集 死水 卖得很火,知名度颇高,被青岛大学捷足先登聘为教授,专门给学生讲授 离骚。闻一多大概就像我们现在刚从大学毕业的
7、青年语文老师,备课不可谓不认真,将有关离骚的知识密密麻麻地抄了两个备课本子。讲课时,就对着备课本子一条一条地念,没有一点儿自己的发挥。这样机械地念了一个月,学生们实在忍不住了,先是给校长写信,后是直接起哄罢课,硬是赶走了闻一多。闻一多“下岗”后,并不气馁,而是“三年不窥园”,四载不下楼,五年如一日地研究离骚,还从大量有关人类学、社会学的著作中,吸取了关于原始社会以及宗教、神话的知识。研究到最后,以致对神话有了癖好,对广义的语言学与楚国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自己当新郎那天也沉浸在离骚研究的书房里,害得众人找了许久。后来,闻一多凭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北大的教授,当他含着弯曲的黑色烟斗,慢条斯
8、理地向学生讲离骚的时候,“神光”照得天边通亮,满室香烟缭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几乎分辨不出讲坛上是闻一多先生还是屈原大夫。我当时就很感动,决心以闻一多先生为楷模。用了 9 个周末,我才把离骚逐字注释完毕,又用了 2 个月的课余时间,我终于一字不漏地背完了离骚。后来又用两年时间,努力地研究并背诵了涉江 湘君 湘夫人 山鬼 国殇 哀郢 桔颂。每背诵一首,我研究屈原就前进一大步,同时更加理解了屈原,将屈原的精神化成了我的血肉。离骚这篇课文我教过三遍,基本上是满堂灌,是我的独角戏,但学生丝毫没有感到课堂的沉闷,更没有感到“填鸭式”的胀得难受,反而说听我的分析是莫大的享受。对上述教学反思,评价不恰当的一
9、项是()。A.创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 B.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3 C.照本宣科、机械地讲授固有知识达不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D.教师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11.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
10、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 80 分和 70 分。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实事求是的说:老师有点空就讲、学生有点空就练,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坚守的确实不牢、不死。当前,山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极力倡导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能力还给学生。我觉得实施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特别有利:以前,学生“两眼一睁,就开始竞争”,丝毫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然而然阅读的时间也会多起来。“既然留得阅读在,学生就莫怕作文难啦!”。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
11、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阅读与写作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B.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张皮”现象 C.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弊端,应该摒弃 D.教师应注重培养和塑造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行兴趣和写作水平 12.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上课
12、后,老师在黑板上板书题目“记念刘和珍君”,并在“君”字下画着重号。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君”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生: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生:“君”是对人的尊称,称呼比自己品德才能更高的人。4 师:鲁迅先生是一代文豪,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却如此恭敬地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为“君”,这是为什么?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和珍是什么人?就让我们就从文中找出答案吧!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设疑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C.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D.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中心 13.下面是某位教师在执教过秦论时的
13、教学实录,按照要求答题。师:本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论证的?生:对比论证,例证法。师:对比论证、例证法是常见的论证方法。作为一篇千古名篇,其论证方法就是这两种吗?生:参考书、资料都是这样说的。师: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的论证方法有没有独特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对比论证法。师:论证方法显而易见。文章有没有隐藏的论证方法呢?我们一起研究。先帮同学们解释“原始要终”的意思,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探究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我们可以把“推究”“探究”“分析”用“原”来概括吗?生:可以。师:古代在皇帝身边有记载国家大事的人,叫“史”,我们现在把它引申为事物发展过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
14、“秦国攻取天下到治理天下再至速亡的历史过程”概括为“史”?生:可以。师:贾谊从大量历史事实中推出结论,这是一种方法,现在我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吗?生:历史分析法。师:把我们刚才分析过的两个重点字“原”与“史”结合起来,取一个什么名好?5 生:原史论证法。师:这样取名有点文化意味,也很好懂。原史论证就是在事物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推究并揭示出认识规律的过程。也可以这样说,在“原始总末”的过程中认识事物规律,在“过去、现在”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规律。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独特的。结合文本同学们感悟一下“原史论证法”,里面还含着因果逻辑呢。下列选项解析不当的一项是()。A.教师应不断改进激励性
15、评价的对策,材料中的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的时候,采用了合理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B.教师在讲述过秦论这样的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应再多给学生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快速理解。C.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有肯定,还有进一步的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D.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并批评指正,防止学生下次犯同样的错误。14.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中找出更多相类似的例子。对这一做法,分析准确的是()。A.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B.意在让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C.拓展学生的知识
16、面,增加写作素材 D.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15.阅读下面的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把景物都找出来了,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景物,并谈谈怎么写的?生:我觉得写荷香最特殊。师:特殊在哪里?生: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的是清香,作者偏用听觉来说。师:你说出了特殊的修辞手法,叫 生:通感。6 师:那么既然是通感,这两者之间必须有相通点。这也是说香气是淡淡的,微风送来,一会有一会无,若有若无,时强时弱,很缥缈。远处高楼上的歌声,那也是一会没有一会有,捉摸不透。这是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我们不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说一个通感的句子,比如我们班有个同学说话慢条斯理的,你
17、来个通感。生:他说话就像冬日的阳光,让人温暖。照得人亮堂堂。对于这一片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B.学生刚理解通感的特点,教师就让其造句,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过程 C.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了通感的运用 D.采用了找析用的方法教学 二、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小题,第 16 题题 20 分,第分,第 17 题题 8 分,第分,第 18 题题 12分,共分,共 40 分)分)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 16 题。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原文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播放了 87 版的 水浒 相关情节。在看完视频后
18、,学生发现了很多与原著有出入的地方,跃跃欲试的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生 1:电视剧中没有体现“陆虞侯闪进酒店”的细节。增加了陆虞候谋害林冲的奸诈神情的特写。生 2:电视剧中删掉了店小二偷听奸计后告知林冲,林冲买刀寻仇的情节。增加了店小二夫妇偷听被发现后不敢告知林冲,只能旁敲侧击的暗示林冲的情节。生 3:增加了林冲在大雪纷飞的野外舞枪的情节。生 4:修改了林冲对火盆的处理的情节,原文中火盆是被雪水浸灭的,电视剧中是林冲将火种踩灭的。生 5:结尾没有把被子和葫芦都丢了不要,而是用枪挑着走了。教师:那你们觉得编导对原著的改编孰优孰劣?学生再次进入了研讨的热烈状态中。经过 5 分钟的讨论后,
19、很多学生举手后不待老师点名就抢先发言了。生 1:增加偷听情节和删掉警告情节就不能充分体现原文情节的跌宕起伏。有点画7 蛇添足的感觉。生 2:增加的雪地舞枪的情节,特别是林冲夸奖自己“好枪”的细节,以乐景写哀情,增强了悲剧性。生 3:火种被雪水浸灭更体现了雪之大,林冲是隔着墙探手进去才发现火盆是被雪水浸灭的,不顾自己可能被烧伤的危险,写出他的细心,突出他的悲剧性,而电视剧的修改就没有这种意味了。生 4:结尾的“舍弃被子和葫芦”不该省掉,那是很精彩的点睛之笔。教师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平时如果总是直接看电视,不肯阅读名著本身,那么我们就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如果名著本身已经被导演改编面目全非
20、,那么我们就很难体会其精髓了。(1)请评析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优点。(10 分)(2)该教师在授课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10 分)8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 17-18 题。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
21、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勾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在一个鼓
22、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因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这份童真,这份初心,倘若一直坚守,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间,现实让人们知道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但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只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不是小小年纪就深黯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
23、儿无赖,村头卧剥莲篷”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便不会畏惧。有些事终要经历,那便到时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遗失的童真,带给了我们怅惘,但愿这番省悟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9 17.从第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 分)18.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分析。(12 分)三、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小题,第 19 题题 20 分,第分,第 20 题题 20 分,第分,第 21 题题 25分,共分,共 65 分)分)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 19-21 题
24、。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1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课文介绍课文介绍 本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经二首,另外一首诗为氓。同单元另外三篇课
25、文为诗三首 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单元说明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年版)相关要求版)相关要求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
26、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学生情况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 50 人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不准照抄材料)(20 分)11 20.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 分)21.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 分)【研讨与练习】采薇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其他采用了这种手法的诗经里的诗歌,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12 2022 一、一、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题 1.
2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内容及文学常识。B 项,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至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上自秦始皇下至汉武帝的 3000 多年历史”表述错误,当选;A、B、D 三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择 B项。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体裁。报告文学指介于新闻报导与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基本特点是新闻性和文学性,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C 项,宋之地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和夏衍的包身工被视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当选;A 项,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B 项,那树是当代散文家王鼎钧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描写了一棵大树长
28、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其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D 项,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故本题选择 C 项。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B 项,明天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悲苦的农村妇女“单四嫂子”的形象,她勤劳善良、年纪轻轻就守寡,却遵循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敢改嫁,其历史的悲剧性与祥林嫂的命运悲剧性的联系更加紧密,当选;A 项,药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
29、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C 项,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D 项,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13 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故本题选择 B 项。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C 项,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30、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属于“描写归隐生活”,当选;A 项,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陶渊明;B 项,渭川田家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D 项,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并不是描写的归隐生活。故本题选择 C 项。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B 项,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作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称弱冠,当选。故本题选择 B 项。6.【答案】C。解
31、析:本题考查诗句中的表达技巧。C 项,译为: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无典故,当选;A 项,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B 项,典出鲍照的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D 项,典出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辨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故本题选择 C 项。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A 项,无特殊句式,可译为: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当选;B 项,为定语后置句,可译为: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C 项,为定语后置句,可译为: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
32、D 项,为定语后置句,可译为: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故本题选择 A 项。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基本理念的识记。D 项,“背诵全部的名篇”错,应改为“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当选;A、B、C三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择 D 项。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实施与评价。A 项,题干中的三个问题均属于探究式问题,是由易到难,梯度呈现的,并非难易程度相近。表述错误,当选;B项,三个问题的设计立足于本篇课文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C 项,前两个问题通过回答孟子比喻的特色,有助于学生更深刻了解孟子的论辩特色及“仁政”思想;D14 项,课标要求,语文学习实践要立
33、足课堂,但不能局限于课堂。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构建大语文观。故本题选择 A 项。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反思的分析。D 项,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受到很多因素的,教师的专业水平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当选;A 项,结合材料闻一多先生授课的经历,体现出创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B 项,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表述正确;C 项,从材料中“学生们直接起哄罢课,赶走了闻一多”可以看出,照本宣科、机械地讲授固有知识达不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故本题选择 D 项。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论文的分析。C 项,读与
34、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些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当选;A 项,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把阅读看作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把写作看作是阅读的结果和必然。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概括了阅读与写作之间不可分的关系;B 项,从材料中可知,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把阅读和写作分为两个不同的课程分别进行教学,教师常常不能充分挖掘课内文本教学内容的写作训练价值,作文教学另起炉灶,以致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得的丰富资源难以付诸笔端,在课文
35、中所学的写作技巧未能及时巩固、转化成写作能力,致使作文“言之无物”;D 项,根据以上材料的分析,教师应注重培养和塑造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做到读与写相结合。故本题选择 C 项。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课堂导入。A 项,通过标题关键字词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选;B 项,“把握文章大意”表述错误;C 项,“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与材料无关;D 项,“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中心”不属于导入的核心目的。故本题选择 A 项。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建议。D 项,语文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课堂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通过评价
36、使学生看到自身的成功与欠缺。所以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批评不是我们的目的,正确的方法是在行为上作积极的肯定同时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并进一步纠正自己的偏差,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来。选项表述错误,当选;A 项,对于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完善的15 情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肯定性评价,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B 项,过秦论属于文言文,语言相对晦涩难懂,教师讲解过程中应再多给学生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快速理解;C 项,教学鼓励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本题选择 D 项。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巩固提高。所谓“穷而后工”之“穷”,不单单指生活条件恶劣,贫困,仕途坎
37、坷等物质的“穷”,更深的是指有志难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心理上的“穷”。而所谓“工”的文学,都是能够传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文章。这些文章,几乎都是作者经历了艰难的人生之路后诞生的,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因为生活的“穷困”,才能激发人的心灵,激活人内在隐藏的潜能,从而爆发源源不竭的创作力,写成千古传颂的奇文。B 项,通过探究“穷而后工”意在让学生理解文学创作与作者生活之间的关系,当选;A 项,“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材料表述无关;C 项,无中生有;D 项,“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故本题选择 B 项。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
38、施组织策略。B 项,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通感的含义,趁热打铁造句加深学生的理解,“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过程”表述错误,当选;A 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表述正确;C 项,根据材料可知,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了通感的运用;D 项,材料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找析用”的教学方法。故本题选择 B 项。二、二、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1)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照抄或照搬教师教
39、学用书的观点或现成的教案,而是用心去解读文本,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依据平日对学生的了解,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演绎出精彩无限、创意无限的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师生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对话”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了学生心灵和文本的碰撞,让学生的集体智慧得以充分的突显,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阅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通过观摩影片发表自我感悟,更好地进行对比学习。能16 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我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不断增强理解文本的能力,不迷信权威,不断摆脱
40、依赖老师讲解的心理。让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参考答案】该教师在学完课文后播放影视剧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寻找不同点,但在学生回答后未能系统的进行总结点评。可以针对学生找出的不同进行系统的总结,并重播这些不同点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印象。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引导,没有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对于情节改编的处理,应该辩证地看待,教师没能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建议在学生讨论时及时予以点评,从多个角度看待影视剧改编,在后期进行优劣双方面的总结,更好地让学生学会理性看待问题。17.【参考答案】错别字:“只离破碎”改成“支离
41、破碎”,“深黯”改为“深谙”,“莲篷”改为“莲蓬”,任选两个更正即可。病句: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应改为: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18.【参考答案】这篇文章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精彩开头,新颖别致。文章以排比句式开篇,再辅以比喻,描述一颗童真是如何消失的,既扣住材料的内涵,又巧妙点题,引人入胜。(2)感悟深刻,娓娓而谈。作者从容而冷静地漫谈自己对童心与童真的理解,感悟深刻。谈面对童真的消失,我们不应该仅是抱怨,更多的应该是反省;谈当今的社会环境对童真的扼杀,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谈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
42、支离破碎,呼吁人们的深究与珍惜,字里行间渗透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生活气息浓郁,富有真情实感。(3)语言灵动,富有意蕴。文章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一扫议论文枯燥乏味之文风,句式灵活而多变,整散结合,长短结合,既很好地表达了感情,又显得十分有17 文气有底蕴,如“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等句子,意蕴丰赡,耐人咀嚼。(可从中选择一个点回答。)三、三、教学设计题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比兴与借景抒情的写法。了解作为征戍诗,本诗对后代边塞诗歌的影响。反复诵读,进一步感受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以及四言诗的韵律特点。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
43、内涵,体会诗中抒发的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2)设计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依据课标来进行设计:反复诵读,进一步感受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以及四言诗的韵律特点。文本语言特点:第一,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第二,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第三,情景交融。因此我设置了“掌握诗歌比兴与借景抒情的写法”的教学目标。文本内容特点:采薇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因此我设置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体会诗中抒发的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的教学目标。20.【
44、参考答案】选择的教学目标:掌握诗歌比兴与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过程:1.指名读,思考:诗中的“我”为何而忧?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明确:“思乡之苦”“我行不来”“靡使归聘”“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劳顿之忧”“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岂敢定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18 2.唐代诗人张籍诗中这样说:“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大声读诗,同桌交流:这位士兵悲伤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那么诗歌是怎样抒发这些忧思的呢?结合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明确:(1)直抒胸臆“心亦忧止”“忧心孔疚”“忧心烈烈”(2)赋、比、兴与重章叠句的手法。明确:赋在叙事中抒发情感。第四、五两章
45、写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在“岂敢定居”和“猃狁孔棘”中可以看出劳顿之忧和思乡之苦。(学生齐读第 4、5 两章)比、兴、重章叠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写出时间的流逝,暗示士兵日益深重的忧愁,薇菜由“作”到“柔”再到“刚”,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一唱三叹,是一曲忧伤的咏叹调。读着这忧伤的诗句,我们仿佛看见面带菜色的士兵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屈指计算着返乡的日期。(学生齐读第 1、2、3 章)(3)借景抒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学生大声诵读,谈谈自己对这两句的理解。明确:这是写景记时,更是
46、抒情伤怀。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以景显情: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主人公的感情蕴含在画面中,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依依”既表现了杨柳之态,又表现了人们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丽时节,征人却不得不与亲人分别,也许一别之后永远无相见之日,良辰美景,并无赏心乐事,所以美景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春色愈美,愈能惹起生离死别的哀愁,以乐景衬哀情,哀情更突出,更鲜明,故能起到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雨雪霏霏”正是寒冬降临之时,风雪相伴的凄寒表现了伤悲之情,以哀景来衬托哀情,更是倍增其哀。课件出示 小雅 出车 中的名句“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学
47、生分组讨论,比较异同。明确:相同之处:昔今,时间的对比;往来,动作的对比。19 不同之处:意象的选择与叠词的运用。叠词不仅使景物更形象,更具有画面感,也使诗歌更具音韵美。“柳”谐音“留”,“依依”写柳条随风飘舞,仿佛在深情款款地挽留行人:春光如此明媚,还是留在家中吧。正所谓“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啊。大雪纷飞,无边无际,当成卒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深长的思恋仿佛是漫天飞舞的雪花,无尽的忧愁在心底流淌。21.【参考答案】诵读活动 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配乐诵读,并思考:诗歌前三章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这体现了诗经形式上的哪个特点?这种形式是不是在内容上的完全重复呢?明确:重章
48、叠句 特点: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不是内容上的完全重复,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20 2022 一、一、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5 分分)1.学习校本课程“名人名言”时,学生梳理出下列三条名言,与之对应正确的名人是()。(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A.杜甫 司马迁 陆游 B.欧阳修 司马光 陆游 C.杜甫 司马光 黄庭坚 D.欧阳修 司马迁 黄庭坚 2.王老师在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诗的时候,让学生列举和这
49、首词艺术风格相似的作品,下列不正确的是()。A.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B.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C.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D.卜算子咏梅(陆游)3.日记体小说是小说体裁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以日记形式作为小说基本结构的小说类型。下列作品不属于日记体小说的是()。A.狂人日记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鲁滨逊漂流记 D.格列佛游记 4.“爱情”历来是文人墨客钟爱的主题,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爱情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到“爱情”主题的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C.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21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
50、某教师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后,为了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请学生将主要故事情节与主人公对应,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拳打镇关西鲁智深 B.智取生辰纲吴用 C.怒杀阎婆惜晁盖 D.醉打蒋门神武松 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某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描写梅花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7.某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侣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