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格局——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相互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体系格局——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相互关系.ppt(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金融体系格局金融体系格局——金融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相互市场与金融中介相互关系关系金融功能 1.20世纪90年代初,莫顿和博迪提出 金融功能观,从分析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金融机构为什么大不相同入手,认为金融体系研究的主线是功能而不是机构: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3.金融功能的概括并非限于金融机构,更着眼于金融市场。4.金融的核心功能,归纳为六: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提供价格信息;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金融功能框架是微观分析框架 1.阐述金融功能的
2、理论Finance(金融学)属微观金融理论。2.正是由于微观分析的立足点,所以创造货币,为经济提供流动性,就不包括在金融六功能之内。3.在学科建设中,如何处理微观金融分析和宏观金融分析,取决于不同的目标,不能比较优劣。思考:证券投资基金的出现对银行功能的影响?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不断缩小,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面临着生存危机,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正在逐步弱化:以美国为例,1990年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26442亿美元,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32.75%,而同期共同基金的总资产为10669亿美元,所占比例为13.21%。到1999年,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59893亿美元,在全部金
3、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到27.21%,而同期共同基金的总资产为68463亿美元,所占比例上升为31.10%,共同基金已经超过商业银行体系而成为美国第一大金融产业。从金融功能的角度看,金融体系中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机构来很好地结合商业银行与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从而促使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提升。“银行系”证券投资基金这一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就成为大势所趋。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对比的不同格局 1.金融功能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但在现实世界中,在不同的国家,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这两者在金融体系中的对比却有不同的格局。例如,目前美国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非常发达,而在欧洲大陆很多国家,例如德国和
4、法国,则是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的金融体系,静态观察,银行占绝对优势;动态观察,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对金融体系存在不同格局的论证 1.考察银行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中的对比,论证美、德分别代表的两种金融体系格局。2.从各国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最重要,股权融资比重通常较小,论证各国的金融体制并无实质性区别。3.两种论证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对此,学术界迄今没有普遍认可的解释。4.但一般认为,金融体系还是存在不同的格局: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从家庭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看格局 据据2000年的数字作图:年的数字作图:从表、图看出:
5、一是“现金、存款”项目在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中的比重,日、德明显高,而美、英明显低。二是“权益资本”项目,美国大大高出其他国家,日本则突出的低;此外,“保险、养老金”一项在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中的比重,美、英明显高于德、日。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剖析欧美的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出,人为的政策管制,对一国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管制政策大多取决于对某次危机的反应;而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体制变革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金融体系格局的演进趋向 1.近些年,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极为强劲;而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却好像步履蹒跚。2.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
6、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了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原来处于绝对优势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越来越多地受到直接市场融资的竞争压力。战后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利率风险加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浮动汇率制,汇率风险加剧。于是刺激了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从而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积极创新;同时,政府的管制也趋于放松,但在更为迅猛的资本市场扩充面前依然显得柔弱。3.事实上,在传统的银行主导型国家中,如德、法、日,资本市场都显示了较为快速的发展。4.因而,各国金融体系是否会“趋同”,或者说,是否会向美国模式“收敛”?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 1.现
7、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的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但是,不仅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主要是依靠银行体系推进经济增长,而且直至今日,主要依靠银行体系的国家,他们的经济增长也还在取得不俗的表现。2.如果做出了规范的逻辑论证,论证市场的确优于机构,那么收敛于美国模式的判断至少可以确认是一个理论假说。的确有这样的推导:当市场处于“完善”状态,即对资源配置充分有效时,金融中介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但是要使这样的判断成立,必须假定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有能力自己构造投资组合。显然,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假设条件。而且,伴随着金融市场交易的扩大,
8、实际生活显现的趋向,并不是个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日益增多,而却是日益更多地借助于金融中介参与市场交易。3.对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发展前景,还有许多不同角度的分析比较:从风险分担与管理方面的优劣比较;从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劣比较;从监管方面的优劣比较;从公司治理方面的优劣比较 但几乎都存有不同见解,头绪纷繁,极难做出定论。理论分析应持的出发点 金融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推动着货币范畴、金融范畴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越发展,就会越来越要求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提高金融中介效率,就会越来越要求调整市场与中介对比格局以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效率,以实现越来越复杂的储蓄向投资的
9、转化。这应是解决金融体系格局这一课题的基本出发点。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把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 1.考察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的关系;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关系。由于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泯灭的议论流行,也激起了对金融中介机构总体的研究。2.金融中介,过去往往是银行的同义语,今天,在国际组织和金融理论研究中,则多用以涵盖种种金融中介机构。这是因为,在存款货币银行与投资银行、与证券经纪、与交易商、与做市商等等之间,如果从金融功能着眼,存在着有基本意义的共同点:所有金融中介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可以是金融产品的单纯“中介”;也可以是销售者、购买者。
10、所有金融中介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有关金融交易所必要的信息服务。所有金融中介都本着同一的保险原则,集合、分散、转移金融风险。“传统银行的衰落”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泯灭的议论主要在美国流行,以及以美国的理论为圭臬的地方。这既涉及银行与市场的关系,也涉及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在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国家中,银行比例的下降是明显的。“传统银行的衰落”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 1.西方传统的理论认为,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对于这两者通常归纳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摩擦的存在。如果结合实际生活解释其思路,大体是:银行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银行,不仅可
11、以节约信息收集成本,而且可以加工出来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据以加工出可供选择的决策判断;2.假如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也即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的摩擦不复存在,银行中介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的确明显下降。但理应带来投资者直接参与市场比例的增大不仅没有出现,反而是个人直接持股比例减少,中介持股比例增加。于是有从风险和“参与成本”角度的剖析。3.风险是经济行为主体普遍面对的问题。于是银行家有了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之服务的客户群。而银行具备在这方面提供明智而有效服务的能力,这就使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中心职能。4.在“完全市场”的假设中,所有投资者能够无摩擦地参与市场。但在现实生活之中投资者想参与市场,必须付出参与成本。而且参与成本明显有上升趋势。这就使投资者难以直接参与市场。金融中介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理投资,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