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赤壁之战.导学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赤壁之战.导学案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赤壁之战导学案(老师版)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才能: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重点把握“ 方”、“ 卒” 、“ 将” 、“ 数” 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把握“ 地方”、“ 北面” 、“ 妻子” 、“ 其实” 、“ 可以” 、“ 初一” 等古今词义的区分,整理“ 于”3、分析并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二、过程与方法:1、对文本中的词句的把握;“ 乃” 等文言虚词的用法;2、学习争论 懂得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缘由;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育
2、虚心听取别人看法,多 谋善断的品德作风;教学重点:词句的把握、分析并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学问,逐步把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懂得课文内容;课时支配 四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感知案一、导入新课:一千八百多年前,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 荆、襄” 之地,又乘胜妄想以80 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 80 万大军, 东吴周瑜率军3 万,双方兵
3、力对比悬殊;最终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 赤壁之战” 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 三国鼎立” 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 事;二、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这就是本文要叙述的故司马光(公元 1019 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 19 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 中说: “ 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 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 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
4、家分晋(公元前 403 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 959 年),凡 1362 年;对于重大的历史大事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晰楚,使读者对史实的进展能够一目了然;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取材于“ 正史” 、“ 杂史” 、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先由“ 当代通儒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名并做序;三、略知大事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书由神宗赐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作者及岁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体裁左传左丘明(春秋)编年体国语(春秋)国别史战国策刘向编订(西汉)国别史史记司马迁(西
5、汉)纪传体汉书班固(东汉)纪传体后汉书范晔(南北朝)纪传体资治通鉴司马光(宋)编年体人物 生卒年份 大战时的年龄曹操 155-220 54 刘备 161-222 48 孙权 181-251 28 诸葛亮 181-234 28 周瑜 175-210 34 鲁肃 172-217 37 四、在课文中完成加框的重点字词和加下划线的文言名式;五、摸索 :1、请同学预备依据自己的听闻说说赤壁之战故事;2、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要求同学概括这部分的意思;课内探究案一、请同学依据自己的听闻说说赤壁之战故事;二、研习课文1、问: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要求同学概括这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
6、情形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详写1、鲁肃说孙权(献计)2. 、鲁肃说刘备联吴抗曹3、诸葛亮说孙权联刘抗曹其次部分:在鲁肃、周瑜等人的劝告下,孙权坚决抗曹的决心;详写4、东吴主战、主、降两派说孙权5、周瑜一说孙权6、周瑜二说孙权第三部分:略写7、8、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2、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明确:是孙权的谋士鲁肃;他第一分析荆州的位置,分析了荆州之重要,又符合孙权南面称孤的心愿;鲁肃此话,从侧面揭示了赤壁之战的起因和性质,成为全文提纲挈领之笔;鲁肃接着分析了各派的情形: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与操有仇恨,寄寓于刘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这种形势,
7、当然对孙权有利;3、鲁肃劝告孙权实行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与刘备、刘表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应付曹操,这样做的结果是“ 天下可定也”;“ 恐为操所先” 、“ 权即遣肃行”,一“ 恐” 一“ 即”,可见这一行动的急迫性和达到目的必定性;4、 在严肃形势下,鲁肃怎样劝告刘备与孙权结好?名师归纳总结 明确:宣权旨,致殷勤之意,以诚打动刘备;宣扬孙权的“ 聪慧仁惠”,敬贤礼士,第 2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上面讲的是孙权的品德和政策及所得的“ 人和” 条件;接着又从地利 和实力方面来说明: “
8、已据六郡(地广) ,兵精粮多”(实力雄厚) ;说明吴巨是无能的人,且地点偏远,不宜依靠;从三方面来看,刘备何去何从已经非常清晰,故结果必定是“ 备甚 悦” ;5、诸葛亮怎样游说孙权的?明确:纵谈形势,闭口不谈“ 求救”;他把孙权、刘备、曹操放在同等位置上来谈,突 出敌军强大; 并用“ 英雄无用武之地”句保持了刘备 “ 遁逃于此”的尊严; 采纳攻心战术,反激孙权;诸葛亮指出了孙权的两条出路,一条是带领“ 吴越之众” 与曹操“ 抗衡”;另一 条是投降;接着抓住孙权的冲突心理“ 外托听从之名而内怀徘徊之计”,警告他“ 事急而不 断,祸至无日矣! ” 最终,把刘备比作“ 守义不辱” 的壮士田横,不愿处
9、在曹操之下,从而 使孙权勃然大怒曰: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由此可见,诸 葛亮的激将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6、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缘由是什么?处于劣势的 孙刘联军成功的缘由是什么?(联系全文作答)明确:曹军失败的缘由是:劳师远征,士卒疲敝;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降 卒心怀狐疑,内部不稳;北方未平,北方不宁;战线过长,粮草不济;军纪不整,骄 6 条是最根本的缘由;傲轻敌;第 孙刘联军成功的缘由是:能客观分析敌我形势;团结一样,共同对敌;部署有方,准 备充分;能抓住有利战机,正确采纳战略战术;其中是最根本的一条;7、学了这篇
10、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益?让同学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三、 写作特点:(一)结构支配井然有序,思路展现明朗清晰赤壁之战 这一长文, 所写大事纷繁, 人物众多; 细细阅读, 掩卷深思, 就其结构形式、思路线索,全 部出现在眼底,了然于心头;(二)对话各求理正、据足,言辞尽透情态、性格赤壁之战 ,以写对话取胜;作者用人物对话来绽开故事情节,把人物放到内外部冲突斗 争的焦点上来 刻画人物的语言;综观全部对话,可以看出作品中的人物在对方面前,极尽所能,为了各自目的利益,力求所言理正据足;正由于这样,客观上他们的言辞尽透出自己的情态与性格;从文中的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看,司马 光也是匠心独具,设计精致的;三练
11、习案一、说明划线的字词:1.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成功)2. 致殷勤之意(表达诚恳慰问)3. 当横行天下(称霸天下) 4.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战的委婉说法)5. 邂逅不如意(一旦,万一) 6. 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7. 北面而事之(北向) 8. 初一交战(刚开头)9. 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10. 刘琮束手(投降)11. 宜别图之(另外 ) 12. 此帝王之资也(凭借)13. 与曹有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 14. 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皆,都)15. 比至南郡,而琮已降;(等到) 16. 必蹶上将军; (使动用法,使 受挫折)17. 近者奉辞伐罪(命令)(讨伐) 18. 动以朝
12、廷为辞(名义,借口,理由)19.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 20. 将兵与备并力逆曹(迎击)二、一词多义:足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充分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值) 2. 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得) 4. 鼎足之行成矣;(器物的脚)3. 兵精粮多,足以立事;(足够5. 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值得 6.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值得事1. 亦别图之 , 以济大事(事业) 2. 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掌权的人)者3. 肃宣权者 , 论天下事势(大事)4. 北而事之(侍奉)方1. 割据江东
13、,地方数千里(方圆) 2.操军方连船舰(正,正在)()4.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要3.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策略,方法)5. 挟天子以征四方(方向,方位)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正,正在卒1. 鲁肃闻刘表卒(死) 2. 五万兵难卒合(通“ 猝”)次 1. 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驻扎)2.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次序)乃1. 如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2. 乃罢会;(于是,就)3.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才) 4.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甚至)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竟然,却)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就)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才) 8、乃不知
14、有汉,无论魏(竟然,却三、翻译句子:(20 分钟)1.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如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答:国相邻接,江山险要坚固,肥沃的田野宽阔,人民众多而富有,假如占据并拥有它,这 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2. 孙讨虏聪慧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答:孙权聪慧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器精良,粮食充裕,足够用来创立大事;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如水之归海;如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 3 复为之下乎!答: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 众人思慕仰慕他, 似乎水流
15、归大海一样,假如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4. 权勃然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答:孙权愤激的说:“ 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掌握;我的留意已 经定了;”5.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 必蹶上将军” ;答:这就是常说的“ 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终点,力气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 啊;所以 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形,说:“ 这种情形下肯定会使主帅受到挫折;”6.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名师归纳总结 -
16、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答: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将军靠着英雄才能,同时又 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方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分,英雄们愿意为您效 劳,您应当雄霸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7. 今肃迎曹, 曹当以肃仍付乡党,品其名位,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 从吏卒, 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答: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应当把我交给乡里,评定我的名位,仍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 的从事,我可以坐着牛车,使兵士跟从着,同士大夫们交往,逐步升官,仍旧少不了个州郡 的长官;8
17、. 句式翻译;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 答: 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答:顿时间,烟和火焰布满天空,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许多;今战士仍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答: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仍有一万人;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答:荆州的归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军队的武力所逼,不是真心降服;三、课后拓展案 20XX年广东省高考试题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 疏劾河工冒滥,厦外省吏活积弊;巡南漕,革陋规,
18、请浚京口水道;二十四年,出为川东 遗;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 陶澍就擢巡抚; 安徽库款, 五次清查, 未得要领; 澍自为藩司时, 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 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井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 经,劝民修堤柬水,保证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 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 ,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高校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 挠之;澍毅然以身任,
19、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积极;事竣,优诏褒美,赐花 翎;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 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 于是以海运节约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 年工竣; 澍自巡漕时, 条奏利害, 至是先浚徒阳河, 将以次举刘河、 白茆、 练湖、 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就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就徐传;晚年特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竞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 实心任事,军避嫌怨”;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 源、姚莹
20、、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名师归纳总结 (选自清史稿 陶澍传,有删节)第 5 页,共 7 页【注】漕:水道运粮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轸:痛;5.对以下甸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A.陶澍就擢巡抚 擢:升迁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3 分)【答案】 C 举,兴起,发动;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 6.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21、出为川东道 B.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结为婚姻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灾譬赖之无失所 D. 澍毅然以身任 准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运节约银二十余万兴工答案】 A【解析】此题考察考生懂得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才能;A 项第一个“ 为” 均是动词,成为; B 项第一个“ 之” 是助词,的,其次个“ 之” 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第一个“ 所”是名词,处所,其次个“ 所” 是所字结构,不译;个“ 以” 是介词,把;D项第一个“ 以” 是连词,表修饰,其次7. 以下各旬编为四组,都能详细表现陶澍“ 实心任事” 的一组是(3 分)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
22、劝捐数十万金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答案】 D【解析】 此题考察考生挑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才能;在解答时, 先要精确懂得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 表现陶澍政治操守;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纳的策略;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点;8.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哪一项( 3 分)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财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仍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第一提倡了以
23、海运代替漕运;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才能外,仍善于发觉人才善于利用人才;【答案】 C【解析】此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懂得和挑选文中的信息才能;由原文“ 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 协办高校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可知,第一提倡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高校士英和而非陶澍;名师归纳总结 9. 将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第 6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 分)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 ”,但是去除
24、了 “社仓法 ”的弊端;(2)创辑安徽通志 ,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 分)(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鼓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 分)(陶澍) 晚年的时候准备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l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及阅读教学时指出:“ 要防止繁琐余外的内容分析;” 战因和战前预备不是课文的重点,而且这一段语言浅显,内简单懂;于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转变了传统的讲析式教学方法, 在同学对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 让同学扮演有关角色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成同学生动的语言,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争论的对话和介绍中有效地培育了学习的口语交际才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