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城市道路设计复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 城市道路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 道路红线概念:道路红线系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设备用地的分解控制线;3、 红线的作用: 是掌握街道两侧建筑不能侵入道路规划用地(包括围墙不能侵入) ,红线不但是详细道路单项工程的设计依据,也是城市公用设施各项管线工程的用地依据;4、 红线的设计内容:确定道路红线宽度;确定道路红线位置;5、 城市道路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人行地道 包括地下人行道和人行天桥 ;交叉口、步行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交通安全设施,如照明设
2、备、护栏、交通标志及标线等;沿街设施,如电线杆、给水栓、邮筒、电讯等;地下铁道、高架桥、立交桥等;绿化带;6、 城市道路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交通量大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道路交叉点多沿路两侧建筑密集道路交通连系点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7、 城市道路网类型和规划技术指标:非直线系数 是指道路起迄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不同型式的干道网,其非直线系数是不一样的;干道网密度 是指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km/km 2 ; 道路面积密度 是指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km 2/km 2 ;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 又称 道路占有
3、率 ,是指道路面积密度 % 和人口密度 人 /m 2 之比( m 2/ 人);8、 单行道:只答应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道路;9、 客运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答应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道路;10、行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11、路侧带:位于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12、 城市道路规定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依据我国对大路和大、中、小城市道路的行驶车辆观测得出,主干路和高等级大路上的小型车车道宽度宜采纳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宽度就采纳3.75m,支路上最窄不宜小于 3m;非机动车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依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
4、车道设计通行才能运算自行车车道条数;非机动车道的总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各 25cm 路缘带宽度;13 、城市道路各种横断面形式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单幅路 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 建城市道路上;双幅路 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削减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仍可以用 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道路;有平行道路可 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势特别路段亦可采纳;三幅路 将机动车与非机 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
5、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削减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 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采纳;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意车道布置的要求;四幅路 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仍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式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 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14、道路中桩坐标放线法程序和主要内容:测设程序 :先沿路线方向布设导线,后测设道路中桩;测设内容 :a. 测设附合导线:沿路线选定导线点,测量导线点三维坐标,再运算导线三维坐标闭合差和相对 闭合差,并进行三维坐标改正;b.
6、 运算道路平曲线各要素;c. 运算道路平曲线各主点桩号;d. 运算道路中 桩三维坐标;e. 利用导线点测设道路中桩;放线步骤 :先在导线点安置仪器,后视已知点,键入坐标,完成定向工作,再键入待放点的坐标;转动仪器照准部,使水平角显示为0 度 00 分 00 秒,完成待放点的定向;接着置反射棱镜于待放点的方向上,使距离显示为 0.000 时,即为待放点的精确点位;16、街沟:指城市街道路面边缘处,由立缘石与平石或铺装路面形成的侧沟;17、锯齿形街沟:交替转变侧沟的侧石高度,使街沟纵坡由升坡到降坡再到升坡,街沟纵坡线呈锯齿外形;18、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19、合流点:来
7、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20、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交互交叉的地点;21、视距三角形:由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22、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当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肯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 在及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23、交错:指的是两股车流在短距离内连续进行合流、分流的交通现象;24、交错长度:车辆在相互交错时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成为交错长度;25、交错段长度:当相
8、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长度,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 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称为交错段长度;26、交错角:右转弯车道的外缘1.5m 和中心岛缘石外1.5m 的两条切线的夹角;27、方格网法:在交叉口平面上,平行于道路中心线画出肯定边长的方格网线,用补差法求出所需要的等 高点;28、圆心法: 在路脊线上, 按施工要求每隔肯定距离或等分定出如干点,并与转角曲线的圆心连成直线(只连到转角曲线上) ,即得圆心法标高运算线网;29、等分法:将路脊线等分为如干份,相应地把转角曲线也等分为相同份数,连接对应点,即得等分法标 高运算线网;30、交叉口设计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
9、,一方面要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 时间顺当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才能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另一方面仍要正确地进行交叉口立面设 计,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固,同时满意排水要求;主要内容:交叉口形式的挑选;交叉口通行才能的运算; 交叉口车道数量及车道宽度的确定;附加车道设计;视距的保证; 转角缘石半径的确定;人行道及过街横道的设计;31、 削减或毁灭冲突点的方法:设置专用车道、使用互通式立体交叉、使用环形交叉或绕邻居变左转为 右转;32、城市道路交叉口机动车辆交通组织方法:设置专用车道、实行交通管制、使用环形交通等变左转为右 转、渠化交通、实行信号管制;33、确定交叉口车道数原就:车道通行
10、才能的总和必需大于高峰小时交通量的要求,不答应驶出方向的车 道数少于进入交叉的直行车道数;34、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目的是合理确定交叉口范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面上各个点的设计标高,统一解决行车、排水、建筑艺术三方面在里面位置上的要求,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处形成一个平顺的面,以保证行车顺适、排水通畅,并与四周建筑物的地面标高和谐;基本要求:是第一应满意主要道路的行车便利,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行车平顺的前提下,适当变动主要道路的纵坡和横坡,以照料次要道路的行车需要;35、相同等级道路相交以及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的特点断面确定方法:相同等级道路相交: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转变它们的横坡度
11、;通常是转变纵坡较小道路的横断面外形,将路脊线(路拱顶点的连线)逐步向纵坡较大道路的车行道边线移动,使其横断面的横坡度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一样;对于十字形和 T形交叉口,其特点断面为交叉口边界处、转角曲线切点处和交叉口对角线处;对于斜交过大的Y 形交叉口,其路中心线不宜作为路脊线,应加以调整;选定路脊线时,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路脊线通常是对向行车轨迹分界线,即车行道中心线; 在交叉口上, 路脊线交点 (多边形重心)就是掌握标高位置;Y 形交叉口特点断面为交叉口边界处、转角曲线切点处和交叉口对角线处(路脊线交点和转角曲线中点连线);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
12、、横断面均维护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步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样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对于十字形和 T 形交叉口,其特点断面为交叉口边界处、转角曲线与次要道路相切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路脊线交汇对角线处;对于 Y 形交叉口,其路中心线不宜作为路脊线,应加以调整;Y 形交叉口特点断面为交叉口边界处、转角曲线切点处和交叉口对角线处(路脊线交点和转角曲线中点连线);39、 跨线构造物:是相交道路的车流实现空间分别的主体构造物,指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上跨式)或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或隧道(下穿式);主要包括连接跨线构造物两端到地坪标高40、 正线: 是组成立体交叉的主体,指相
13、交道路的直行车行道,的引导和立体交叉范畴内引导以外的直行路段;41、 匝道:是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有时也包括匝道和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正线以及匝道与匝道之间的跨线桥或地道;42、 出入口:由正线驶出进入匝道的道口为出口,由匝道驶入正线的道口为入口;43、 变速车道: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在正线右侧的出入口邻近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44、 上跨式:是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交叉形式;45、 下穿式:是利用地道或隧道从
14、相交道路的下方穿过的交叉形式;46、 子叶式:是用两个环圈式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47、 环形: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错段交叉,称之为环形立体交叉;48、 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及帮助车道等;49、 平行式:是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50、 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51、 交通标志:是立交不行缺少的安全导向设施,主要包括指路标志、指示标志、禁令标志和警告标志;52、 交通标线:是立交交通安全设施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用漆类涂料涂绘各种线形的方法,表达指示、警
15、 告、禁令及指路的内容,其作用是对车辆及行人交通进行治理;53、 城市立交特点、组成和设置目的:特点:城市立交一般不收费,相邻立体交叉间距较小,须考虑非机动车和 行人交通,用地较紧,受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建筑物影响大,拆迁费用高,多采纳地下排水系统,施工时要考 虑维护原有交通和快速施工,重视设计的美观和绿化,常作为一种城市景观来设计,立体交叉形式复杂、多样,往往为多层式;组成: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设置目的:可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 平面上行驶,排除或削减了冲突点;车流可连续稳固地行驶,提高了车速和道路的通行才能;掌握了相交道路车 辆的出入,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了
16、行车安全和畅通;54、 三路和四路互通式立交形式:三路:喇叭形;环形;不完全定向型;完全定向型;四路:苜蓿叶 式;环型;菱形;55、 左转匝道形式:直接连接型匝道;半直接连接型匝道半直接式;环圈形匝道间接式;56、 匝道平面和纵面线形设计特点;匝道平面线形特点: 匝道平面线形要素仍旧是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但由于匝道通常较短,难以争取到较长直线,故多以曲线为主;对右转匝道及直接式左转匝道,可采纳单曲线 或多心复曲线;对半直接式左转匝道,其平面线形可由反向曲线与单曲线或复曲线组成;对环形左转匝道,最简洁的是采纳单曲线,它设计简便,但与匝道上车速的变化不适应;最好采纳曲率半径由大到小再到大的水滴
17、 形或卵形曲线,可满意车速变化要求,但设计运算比较复杂;另外,考虑削减占地和造价,环形匝道常采纳最小: 纵面线形多受其两端相连接正线的纵坡大小及坡向限制;右转匝道纵面线形常由 半径; 匝道纵面线形特点 一个以上竖曲线组合而成,但纵坡较小,起伏不大,竖曲线半径较大;左转匝道一般由反向或同向竖曲线组成,反向竖曲线的上端多为凸形,下端多为凹形,中间宜插入直坡段,也可直接连接;同向竖曲线宜加大半径,连成 一个竖曲线或复合竖曲线; 纵坡设计应尽量平缓,最好一次起伏,防止多次变坡;出口处竖曲线半径应尽可能 大一些,以使误行或其他缘由要倒车时不致造成危急或引起堵塞;入口邻近的纵面线形必需有同正线一样的平行
18、区段,以看清正线,安全驶入;57、 车道平稳原就:两条车流合流以后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道路上全部车道数的总和减一; 正线上车道数应不少于分流以后分岔道路的全部车道数总和减一;正线上的车道数每次削减不应多于一条;58、 收费站设置位置:一种是直接设在主线上,也称路障式,多用于主线收费路段的出、入口处;另一种是 设在互通匝道或连接线上,一般用于互通式立交,以掌握相交道路上的车辆进、出主线的收费;59、 枢纽站: 在城市居民大量集散之处,常设有数条公交线路经过,这里上下车和换乘的乘客多,为了便利乘客,各条线路站点常设得比较集中,相互紧密协作,这种站点称为枢纽站点;60、 停靠站: 停靠站
19、一般都是靠近交叉口设置的,其位置分两种: 车辆不过交叉口停靠和车辆过交叉口后再停靠;61、 合流制:将污水和雨水用同一管道系统排除的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62、 分流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道系统来分别聚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63、 修建人行地道原就:重要建筑物及风景区邻近,修人行天桥会破坏风景或城市美观;地震多发地区的城 市,人形立交过街设施宜采纳地道;修建人行地道比修建人行天桥在工程费用和施工方法上有利;由障碍物 影响,修建人行天桥需显著提高桥下净空时;64、 如何排除苜蓿叶式立体交叉主线上的交错路段:为了排除正线上的交错,防止双重出口而使标志简化,提高名师归纳总结
20、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立体交叉的通行才能和行车安全,常在正线的外侧加设集散车道,使出入口及交错段布置在集散车道上;65、 记住喇叭式立体交叉和苜蓿叶式立体交叉的形式;66、 某城市 I 级主干道,红线宽度为 40m,运算行车速度为 60km/h,路线必需在一山麓与河滨中间转折,转折角为 14 度,山麓与河滨的间距只有 46m,转折点离河滨为 26m,离山麓为 20m,要求靠河滨处留出 0.5m 宽作为挡土墙,规范规定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为【例题答案】600m;试确定该路中线不设超高时最
21、大可能的平曲线半径;地势地物条件:道路总宽度为 40m,所以,路中线到滨河边或到山麓边,必需保持 20m距离;又转折点到河滨的距离为 27m,所以,曲线外距最大值只有 E=27-20=7m,为使路基边线到滨河边尚留有肯定距离,故取外距为 6m 作为掌握条件;由实地几何条件,最大可能平曲线半径为:Rmax=E/ (sec /2-1 ) =6/(sec16/2-1 )=610.5m;规范规定 :依据道路等级及其运算行车速度,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为 Rmin=600m;综合考虑 :最终综合确定半径为 600m;66、 某道路中线纵坡为 i=0.2% ,锯齿形街沟缘石顶面线与之平行,雨水口处缘石高度为 h
22、g=0.18m,分水点处缘石高度为 hw=0.12m,分水点至上游雨水口街沟底纵坡为 i 2=0.3%,分水点至下游雨水口街沟底纵坡为 i1=0.4%,运算分水点至下游雨水口距离和雨水口间距;【解题思路】设相邻雨水口间距为L,分水点至上下游雨水口距离分别为x 和 L-x ;雨水口处缘石外露高度为m,分水点处缘石外露高度为n;缘石顶线纵坡为i ,分水点至下上游雨水口街沟底纵坡分别为i1和 i2;由上游侧高度关系 n i x i2 x = m ,得 x=(mn) / (i 2 i )由下游侧高度关系 n i1(Lx) i (Lx) = m ,得 Lx = (mn)/ ( i 1i )67、 某五路
23、相交的道口,拟修建一般环形交叉,各道口的相交角度如图(90+75+70+80+45=360);已知路段设计速度为50km/h,行车道宽均为14m;如环道宽度为15m,内侧车道宽为6m,试确定中心岛半径;【解题思路】(1)按运算行车速度的要求:按 R1=V 2/ 127( i h)-b/2 运算, R1-中心岛半径( m);b- 紧靠中心岛的车道宽度(m); - 横向力系数,大客车 =0.10-0.15,小客车 =0.15-0.20;ih-环道横坡,一般采纳 l.5% ,反坡(外倾)为负值;V- 环道运算行车速度(km/h);国外一般采纳路段运算行车速度的 0.7倍,我国实测公共汽车为 0.5
24、倍、载重车为 0.6 倍、小客车为 0.65 倍;(2)按交错段长度的要求: 相交道路中心线夹角相等,可近似地按交错段长度所围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运算公式为 R2n(Lmin+BP)/ (2 )-B/2 ,n- 相交道路的条数;Lmin-相邻路口之间的最小交错段长度( m);B- 环道宽度( m);BP- 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m),中心岛为圆形,交汇道路为十字正交时,BP=(B1+B2)/2 ,其中 B1和 B2分别为相邻路口车行道宽度;相交道路中心线夹角不相等或多路交叉口,也可近似地按交错段长度所围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运算公式为R2180(Lmin+BP)/ ( min)-B/2 , min
25、- 相交道路中心线最小夹角,其余符号意义同前;(3)综合确定中心岛半径:分别运算交叉口中心岛半径 R1 和 R2,然后选取较大者,并取整;68、 某市交叉口右转车道宽为 3.5m,路段行车速度为 40 /h, 进入交叉口右转车道减速后行车速度为 20/h ,减速度为 3.0m/ s 2;加速后进入路段行车速度为 30 /h ,加速度为 1.5m/ s 2;一次红黄灯有 5 辆车受阻,等候车辆平均车头间距为【例题答案】8m,运算右转车道渐变段、进口道和出口道长度;名师归纳总结 LLd =VAB/3.6=39m L2 b=(VA-V2 R)/26a=15.4m La2 =(VA-V2 R)/26a=12.8m 第 4 页,共 4 页S=nLn=40m Lr =Ld+max(Lb,LS)=Ld+LS=79m LPLd+La=51.8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