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57790631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目录毫米、分米认识1千米认识2吨认识5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7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8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11加、减法验算14四边形16平行四边形17周长19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20有余数除法21秒认识23时间计算25口算乘法27笔算乘法29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32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几34分数简单计算36可能性38数学广角搭配中学问40毫米、分米认识 1. 教材简析:毫米及分米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度量能力基础之上进行教学。对于新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

2、是很有必要。2.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根本目在于为个体发展服务。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 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内存联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 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细心、认真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积极性。3. 重难点:本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内存联系,理解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并进行简单换算。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

3、知识及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关系。在分米和毫米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 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及到学习中去。他 们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1、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及合作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局面,促进 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认识中,对于分米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

4、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 达及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 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印象,通过自已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2、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机会。会发现学生把 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 性灌输,而让

5、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认知结构。在比较、分 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 实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 “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 中一毫米厚物体有哪些,加深对

6、毫米认识。3、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练习 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过程中发现了错误, 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 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兴趣和积极地情感。千米认识 一、教材分析 千米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

7、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内容。千米认识是小学数学量及计量知识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基础上进行教学。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长度又是这节课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8、: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本节课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感知长度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

9、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及生活中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及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思维方法;学会合作及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及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

10、本宽,铅笔盒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关系是怎样?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

11、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印痕,那将是久远,突

12、破了建立1千米观念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同学可以及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

13、个单元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长度单位知识体系。)

14、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及米、分米、厘米、毫米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

15、)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目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数量,建立实际长度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6、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吨认识一、说教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换算,这为本节课教学内容作了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教材所展现知识

17、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应用,然后结合大米重量,初步建立吨观念,揭示了吨及千克之间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及千克之间简单换算。本课题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掌握重量单位吨及千克间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本课题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教法及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及力度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

18、,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及情境,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认知结构由教材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完整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1新课导人(1).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2)请学生说出自己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重量,当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重量

19、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认识”。教师板书:吨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标志。 这一层次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关系。 (1)先出示

20、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这一层次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及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观念,突破难

21、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及吨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做一做”。 这一层次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单位。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22、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全课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目是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节课非常注意体现这一理念。教学时不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口算,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产生共鸣。 这样,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

23、成功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意识。一、说教材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基础上进行。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基础。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提出“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要求,本课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下: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过程,通过比较,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加深对加法运算理解,发展数感。3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体会估算价值,感受灵

24、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增强数学运用意识。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兴趣。三、说教法及学法注重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留给学生充裕时间,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在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合作及交流在练习中注意提出估算要求。四、说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情境。为此,我创设了羊村摘苹果情境,并以此情境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

25、习兴趣,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回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二)探究算法、经历过程 这个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积极引导、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情境图提供信息,提出加法计算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开放,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及探究热情,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打破传统计算教学“枯燥”、“机械重复”缺陷,让“做数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原动力。第二步:自主探究、理解算法。在此环节中,我利用了学生列出三道算式22+33、33+39、22+39以学生列出算式为主线,由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过渡到进位加法多种口算方法中,此环节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教学时,我巧妙地突出

26、了口算加法中“凑整相加”简便算法,稍加点拔,学生精彩口算方法就不断涌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算法过程中,口算加法不同思路自然而然地生成,学生深刻感受到简便算法约和快捷,从而体会到根据口算题目中不同加数各自特征合理地进行分解及组合才是最好最合理口算策略。不但使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空间,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看法,进一步解决了本课重点。从而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三) 自主练习,体验成功围绕摘苹果情境,我设计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练习,将“枯燥”口算练习用学生喜爱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痕迹,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及学习,并获得成功体验。具体分三个环节进行:1.基础练习(估一估)这一练习将计算和

27、估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提醒学生在解题时可根据题目要求灵活选择算法。2.能力提升(比一比)此环节智慧果上不完整算式引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练习中。 这一练习设计还为二年级小学生渗透了极限数学思想。 3.生活中数学在基础练习后,带着学生一起体验到生活中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及生活密切联系,从而增强进一步学习信心。这样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练习,巩固基本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数学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四)全课总结通过这一节课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及发展方面情况作全面总结;让学生结合

28、自己在课堂上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一、说教材“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进位激发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 位加法基础,又为后面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本课是由例2和练习五组成。例2 通过解决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形式提示估算方法和要求。再通过竖式计算 376+284,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小精灵话揭示三位数加三位数进

29、位加法和计算法则“哪一位上书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由于例 时学生已知道计算法则,在本课着重解决百位上数怎么算和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为此,我确定了本课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算理。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掌握笔算三位数家三位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及方法:经历估算过程,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和数感。、情感态度:感受到数学及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二、教学方法: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为了完成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30、,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利用对旧知迁移获取新知,三位数减法及两位数减法相比,有许多相同地方,也有发展和提高方面,这种关系使“迁移”成为有效学习方式。学生在知识迁移之中经过独立思考、小组探讨、讨论交流优化、理解和掌握算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 学习体验,形成自己学习体会,在及同伴交流中掌握不退位三位数减法算法和验算方法,教师则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善于 选择学生中有价值问题及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答案,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中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目 。二、说教学过程:以上是我

31、对教材认识和教学目标确定,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进行:1、复习准备,导出新知2、主动探索、体会领悟3、反馈练习,巩固提高4、自我评价,促进发展。(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列竖式计算59+7785+6859+89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2、口算600+800900+1001000+1003、估算599+800900+101989+112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答案吗?你是怎么想?【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屏幕出示: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 爬行类376两栖类284(1)让学生先观察问:“你能提出什么

32、数学问题?并对你问题列出算式。”生: “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算式是:376+284(当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只列出式子,不进行计算。)2、对比分析:师:376+284及复习题76+84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前是三位数加三位数加法,后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2、 猜想方法: 师:你觉得它竖式计算方法会怎 样?生:还是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4、估计结果:师:在竖式计算前先猜一猜它结果,你们觉得猜想结果想采用什么方法? 生:应该用估算!(同位讨论并在全班汇报。)5、汇报过程:生:376约等于400,286约等于300,400加300约等于700。师:让我们看看书上想法和我们相同吗?(屏幕上

33、出现课本18页男孩子和他估算方法)并说明书上估算更加接近准确数,在以后估算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由于学生在“万以内加减法(一)”已经学过估算,这里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骨髓方法,然后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估算方法。在比较后让学生明白进行三位数加法估算一般把加数看作和他们比较接近整百或整百整十再算出范围,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方法。3、笔算验证: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然后看一看它准确结果和我们估算接近吗?学生独立计算后,并在小组内说说你计算过程。4、汇报展示:小组说计算过程,同时教师板书。5、归纳小结:(1)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6、突破难点:试练:976+286

34、计算后并说说和例题比较有什么不同?7、质疑升华:生:例题和练习题都是三位数和三位数加法,例题结果是三位数,而练习结果是四位数。 师:为什么会不同? 生:例题百位上是3+2+1得6,不满十,就在百位上写6,而练习题百上是9+2+1得12,在千位上写1,在百位上写2。8、教师强调:哪一位上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在计算到前一位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巩固发展师:通过两节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找出表中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自主探索

35、算法,学会估算并认识到估算作用,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领会哪以为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1、专项练习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提升,让学生学有所用。1 65 4 09 237 549+378+ 3 94 +565 + 8672、基本练习练习五第一题和第二题3、综合练习练习五第三题和第四题通过个性形式练习,巩固学生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四、自我评价,促进发展。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地方吗?在刚才活动中对自己学习满意吗?来帮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五、板书设计 三位数和三位数进位加法276+284=6

36、60(种) 976+284=1260376 976+ 284 284 680 1260哪一位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本课时教学以野生动物话题切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统计表提出问题,并通过“解决爬行 类和两栖类已知种数一共有多少种?”问题,自主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算理,在基本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后再通过大量丰富练习熟练计算提 高运算速度和正确性,同时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算理和 算法,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估算一些方法和作用,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明白“哪一位满十,就应该向它前一位进1”并掌握竖式规范书写。儿童是

37、一本耐人寻味书,童心是有待挖掘重要教学资源。孩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需要也 很值得我们反复体察,细细品味。不断地读,就会不断地发现童心里深不见底一面,也会有更多惊喜和感悟。本课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加法估算方法、通过合 作交流理解并学会加法估算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结果。那种无拘无束,轻轻松松地学习之后,使我有了更多思考:那就是怎样使师生生活 和经验自然地进入教学过程,完成知识建构任务,让知识“活”起来?如何走进童心,给他们更健康、快乐学习生活,使他们能数学地思考,有持续发展后劲 呢?这也许是值得我们研究一个永久话题。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38、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中第二节“减法”(三 位数退位减法)第一课时连续退位减法,属于数及代数领域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基础上来进行教学,主要 是探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难点。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步退位减法,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道理,如果将多样化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

39、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 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及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数学 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二、说教法: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能力。为学生创设从事探索数学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说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主要

40、学习方法,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体验成功乐趣。用本节课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 实际问题,感觉数学及生活密切联系。四、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目标: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估算。过程及方法目标: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笔算方法及减法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估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及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算理。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

41、25-8= 36-9= 42-7= 65-6= 74-8= 92-6= 2、笔算(1)师:同学们口算速度真快啊!你们能又对又快笔算下面这道题吗?(2)出示: 82-45=(3)指名演板,并说说计算过程。(4)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做笔算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当作10来减)这些回顾性复习不仅是对知识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培养,这里面渗透了知识迁移要素和环节,是我预设落实双基举措。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去旅游吗?今天,小精灵聪聪带你们到美丽云南旅游去,好吗? 小朋友们,准备好

42、了吗?我们飞机要起飞啦。(课件播放飞机飞到昆明机场动画)2、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书上图片):从昆明机场到石林要坐汽车,两辆车一共有96个座位,已经座了39人。 从汽车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我们全班小朋友够坐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计算过程) 9639=57(个) 9 6 3 9 5 7说说你是怎样想?笔算时应当注意什么?(回顾减法计算方法。)3、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减法(板书:减法) 用这样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以极大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参及。这一问题解决在生活中又有一定意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能力。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例1。(1

43、)师:同学们解决了坐车问题,现在我们跟着聪聪先游览美丽石林(欣赏石林风光图片)。(2)引导观察思考:我们在昆明游玩了石林,聪聪还要带我们到大理和丽江去,(出示主题图)从旅游图上你们看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上提供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从大理到丽江有多少千米?从昆明到丽江有多少千米?从昆明到丽江比从大理到丽江多多少千米? (3)指导学生看线段图(课件逐一出示线段图): 师:旅游图弯弯,不大好看,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现在老师把它用线段来表示这三个城市之间里程,问:这条线段表示从哪到哪距离?(从昆明到丽江距离)从昆明到丽江有多远?你是怎样知道?在线段图上如

44、何表示?猜一猜:大理应画在哪?为什么?(引导学生估算: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从昆明到大理是348千米,大约还剩200千米,所以要画在一半偏右地方)现在要解决“大理到丽江有多少千米?”在图上该如何表示?(4)指导学生列式计算。问:要求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17-348=让先估估看大约是几千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估算方法及结果。哪个同学估得准呢,下面请同学们用笔算算一下,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先自己算算,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演。517-348=169(千米)5 1 7 3 4 8 1 69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过程。提出问题(出示竖式):聪聪也算了517-348=179(千米)谁对?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