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复习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第一次一、填空题。1.从本质上讲,中华传统文化乃是一种以 黄河流域 的华夏文明为主体,由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的具有 鲜明整体特征 的文化。2.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崇拜可分为三大类 自然崇拜 、 生殖与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 。 3.所谓“中”,乃是居于四方之中的的意思,故称“ 中国 ”。“中华”之“华”乃是“ 光辉、文采、精粹 ”的意思。4.在众多的氏族、部落之中,主要有三大文化集团: 华夏集团 、 东夷集团 、 苗蛮集团 。 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粗犷狰狞的审美追求 。 “ 大一统 ”。7.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 旌旗 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江南三大名楼”
2、是 岳阳楼 、 滕王阁 、 黄鹤楼 。9.诸子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 百家争鸣 的时代。10.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四大阶段 初唐 、 盛唐 、 中唐 、 晚唐 。 二、名词解释。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与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与正月初一。3.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4.茶禅一味茶与道家以及佛教的禅宗也有密切关系人
3、们往往将茶理与禅理结合在一起称之为“茶禅一味” 。第二次一、 判断题1. 生殖崇拜是指对天地山川日月的崇拜。()2.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著作。()3. 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4. 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5. 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6. 现代最重要的烹饪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7. 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8. 科举制的雏形开科取士试行于唐代。()9. 长期以来,古代中国文化多半是以华北为中心的。()10. 英雄传奇小
4、说是章回小说中最早出现的一类。()二、 简答题1. 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总体特征。答:1、 以木材构成的框架式建筑为主体砖石结构的建筑为其补充; 2、 以矩形的中轴线对称格局为主体以强调自然灵活的布局方式为补充; 3、 以实用为主体以美观为其补充; 4、以等级制的标志为主体以富于个性特色的创造为补充。2.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答:1、引礼之法,礼法结合;2、家庭本位,伦理法制;3、法为法世之具,缘法断罪;4、无论是求,调处息争;5、法典体例上断“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有分”。3. 较之唐代科举,宋代科举有何变化 ?答:1、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
5、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2、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与作用的范围。3、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4、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与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4.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答: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语录体论语、墨子;第二阶段:对语式论辩文孟子、庄子;第三阶段:专题论文荀子、韩非子。第三次论述题:请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俗”与“雅”的关系。答:1、俗文化一般比较粗糙、朴素,富于感情色彩,是一种具有自发性、传承性、非理性等特征的文化成果;而雅文化一般比较严整、精细,富于思辨色彩,是一种具有系统性、规定性
6、、普遍性等特征的文化成果。 2、俗文化更多的构成了它的多元特质,而雅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了它的一体化程度。 3、俗文化与雅文化之间并不是一种绝对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在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4、俗文化是雅文化的基础,雅文化则是在对俗文化进行不断总结、反复批判,直至扬弃、完善而后所形成的。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雅”也有可能回归于“俗”。 5、 国家的法律是一种严肃的事物,属于雅文化的范畴,但它却产生于俗文化的人们生活习惯之中。 一部中国诗歌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俗、雅撞击史。6、俗文化与雅文化是永远并存的,也是永远斗争的,二者间是永不休止的相互渗透、融合的。第四次。论述题:孔子
7、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请论述之。答:孔子学说对核心是“仁”。1、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仁,从人从二,讲的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解释仁为“爱人”。这里的“爱”,是友爱、亲近之意,是带有极强主观感情色彩的感情投入。在上古时代,这个爱更多地表现在血缘关系的紧密程度上。这就给“仁”赋予了血缘的最初本义。 因此,孔子将最初的范围限定在“事亲”,然后推而广之,施之于社会成员,上至于君王,下至于黎民。2、仁由主观情感的投入开始,延伸于社会却运行于“礼”的范畴之内。 这就将内在的情感外化为行为的规范,表现出来的就是封建去法制度。这正是儒学的精妙之处。3、通过“仁”, 外在的等级制度被转化为 内在的道德自觉。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影响下,这种源自主体的“仁”,一方面沟通了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它也是打通天人的唯一工具。仁乃人之本性,而人的本性又与天相沟通,体现着“天理”的必然。4、 总而言之,儒家的“仁学”是建立在最切近人伦,最难摆脱的亲情之上,为封建伦理秩序寻到理论依据。因此,他不仅最能为统治者接受,也非常能获得普通百姓的认同。 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封建“仁学”能成为整个封建统治的核心思想,成为构筑中国式的“伦理一一社会一一政治”学说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