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方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方案剖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及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的,山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及研究方案。从2001年秋季到现在,我们已开展了三年多的实验。三年多来,广大中小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了相应的实验。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及实验?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生事物,它集中体现了本次新课改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新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运行机制、课程结构、课程类型、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评价方式、教师和
2、学校发展方式等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上述变革的任何一个方面,无一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所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及新课改具有如此紧密的关系,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状况,直接反映了新课改的实施程度。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地、各学校认真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实施模式,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境界。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我们却非常担心地看到:第一,所谓的进展,主要反映在书面文件之中,反映在专家设计的各类报告、个案之中,在学校的实践层面,却是另一番景象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毫无新的进展,或者不知如何实施,一筹莫展第二,从数量上来看,
3、能成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实际上寥寥无几,大多数处于不知如何实施或者流于形式状态;第三,在认识上存在严重失误,如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什么新意,只不过是原来活动课程翻版而已,也就是说,及原来的活动课程并没有什么区别;第四,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理解片面,课程内容选择过于狭窄。盲目认为在强调人文关怀的今天更应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对“自我”领域的主题,如,“理想自我”、“合作及竞争”、“生活经营”等更具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内容关注不够。二是课题的选择社会化、成人化现象严重,及学生思维及知识水平不相适应;活动过程中预设过多,没有突出
4、生成性。三是忽略了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背离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追求。四是指导策略缺乏科学性,如,行为指导不具体、欠规范,给予性过强、生成性不足,过程及方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等。如,有的以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则放任自由,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范,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及体验等方面的目标难以达成。在实施的过程,之所以存在种种误区和问题,
5、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把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及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混淆起来。如许多学校探索了在学科课程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他们往往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而应该渗透在学科课程之中,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等于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这严重歪曲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意,曲解了本次新课改的意图。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是多种学习方式的集合体。就学习的方式来看,既包括活动学习、创新性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探究学习、问题学习等;就学习的类型来看,一次校内外活动可以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一次讨论或辩论也可以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一次集会
6、可以是综合实践活动,一个问题的解决也可以称之为综合实践活动可见,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演绎很多的含义。然而,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它是针对什么来讲的?这样泛泛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可行吗?从理论上来讲,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指向,但在实践中即在课堂教学中,它的指向却是十分明显的: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所教的知识。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为有效传递知识而服务的,是为系统掌握教材知识而服务的,是为考试升学而服务的。这及本次新课改背景下即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完全不同。概念上的混淆导致了实践上的偏颇,把综合实践活动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理解
7、,并冠冕堂皇地、机械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实际上重新上演了20世纪90年代初活动课程学科化,活动课程目标的知识化倾向的悲剧,而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难以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意义(一)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它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不着眼于系统知识的授受,不专注于学生的学术世界。1.什么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什么说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重要的?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需要。这只能说部分上对,并不完全正确。课程、教育、教学首要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外在的目的。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目标,以至于遗忘了教育是什么?
8、课程是什么?综合素质之所以重要:首先,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的需要。一个人活着,一个人要成长,要发展,不能光读书,不能光在课堂中接受知识,他需要及人交往,需要关注周围的世界,需要对他人、对自己有责任,需要发展自己探究的兴趣,如此等等,而传统和现行的课程及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的。或者说,现行的学校课程制度束缚了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其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未来的社会需要各种能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人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需要人具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及人交往能力、规划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以及富有责任感、自信心、勇于进取等品质。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目前,
9、全球的知识总量估计平均每五年就要翻一番。哈佛大学用了近275年才收集到第一个100万册图书,而收集齐最近的一个100万册只用了五年。1900年,世界上约有1万种科学刊物,而截止到现在已经接近10万种。面对如此多的书籍不要说学生,就是我们成年人,也感到速手无策,到底读那些书,看那些资料对我们有用。所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我们很重要的问题之一。另外,合作意识作为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是学科教学无法实现的目标。卡耐基以他自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这种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说到底就是及人合作的意识及技能。我国至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4
10、21”家庭比比皆是,这些独生子女在父辈们的精心呵护下,养成了“唯我独尊”、“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学生的一些人文素养是学科教学所无法实现和完成的。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再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智能,教育必须遵循这一本性。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每一个体都存在差异。教育、教学必须面对这种事实,要为张扬学生的个性而服务。在课程方面,就要设计这样一个专门领域(虽然学科课程的教学也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在实施操作上,毕竟存在着不便之处),一个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的领域,让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充分展示。2什么是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什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
11、生活世界,而不是学术世界?(1)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现代教育是工厂化生产的产物,当它采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时,并及甚嚣尘上的考试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日益及日常生活隔离开来。(2)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生人之为人的世界。学校的工厂化,知识的体系化,教学方式的灌输化,使得教育这一人类文明的产物,愈来愈远离它本身发展人、成就人的本意,而成为压抑人、甚至毁坏人的工具。审视一下当下中小学生的生存状态,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放飞学生想象的世界,是让学生有机会做梦的世界,是让学生保持一颗童心的世界,是让学生能够感悟、畅想、获得人生启迪的世界。反思一下现存的教育,孩子们还有多少求学
12、的兴趣?(3)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及学术世界相对而讲的。并不是不要学术,并不是不要知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似乎就是忽视知识的重要性,这在人类教育史上似乎成了一个死结。我们今天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了,而是说,想对于书本知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具有发展意义,更具有根本性意义。3、寻求教育公平最具有操作性的方式方法之一当今我国现实的国情是区域经济差别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城乡学校无论是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办公经费、教学设施的配备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就是说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所以,导致培养的学生在综合素质上有了一定的差别。当代大学的校园生活以
13、及面对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选择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如大学里农村的孩子参及学校各种活动的机会和城市孩子相比要少许多,在从业的过程中也缺乏快速适应能力而无法选择理想的职业。就我们农村学校而言,如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别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弥补我们农村学校因其他条件欠缺所带来的不足。(二)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的1教师的价值在那里?为谁而活?教师作为活活生生的社会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可是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我们的教师在生活中丧失自我。例如,家庭生活的压力、教学评比的压力、升学的压力,教育管理非人性化的做法,学生的
14、诘难,教师业余生活的单调乏味,等等,总之,这一切使教师对自己的存在不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事实上,我们提供给教师什么样的空间就可能挖掘出什么样的能力。我还是在东北师大读研究生的时候,一次随导师就农村教育到黑龙江省呼兰县进行调研,其中一个乡镇中学的一位民办教师,由于教学的需要从开始从事语文教学到后来改为从事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其结果在教学的过程,认真研究,在学校实验田里培育出了大豆一号和大豆二号,在附近几个县大面积栽种。后来破格转为公办教师。有这个例子,我是想说明,我们的每个教师都是有潜力的。特别是在追求能力表现多元的今天,为何不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2为教师专业发
15、展服务课程不仅对学生而言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意义,而且对教师也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课程即教师。因为,不论什么样的课程,要靠教师这个中介转化、实施,并最终转化为学生所体验到的课程。从课程生成方式来看,人类教育史上的课程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为预设性的课程,一种为生成性的课程。前者为专家设计的课程,后者为教师及学生互动共生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生成性课程,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互动共生的课程。我国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在课程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这实际上把课程发展的权利赋予给了广大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地方指导的、学校开发的课程。
16、由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来开发这门课程,意味着教材观念的转变。传统上,我们一提到教学,总是及教材分不开。离开了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像离开了供我们生存的空气一样,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于是,在本次课程改革中,一些机构、一些专家开始炮制出种种教材,这实际上对本次课程改革的误解。如此下去,最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意义丧失殆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绝对不能恢复到传统的授受教材的老路子上去,如果这样,我们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我们中小学老师也将失去一次难得的专业发展机会。作为中小学老师,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机会,珍惜国家赋予给我们的课程权力。具体而言,有力的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一是实
17、现教师从教科书课程的执行者转换成为课程设计者。二是实现教师从被动的执行者转换成主动的研究者。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利于学校发挥教师的专长,教师组成“教学群”,打破学科、班级界限,进行协同教学。培养教师的团队概念和合作的习惯。三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能力的引导者。教师安排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是扮演“引导者”、“咨询者”“协助者”的角色。四是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反省性教学的能力。教师应随时检讨自己的教学方式、教材编选、师生互动等是否其适切性。(三)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的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
18、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规划方案山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及研究方案。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其意义具体表现在:1利于学校重新建构本校的教育教学理念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时空。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角
19、度审视中小学,我们会发现,我们选择了一种新的教育生活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领导者时刻在反思调整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包括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和管理观,等等。2利于提升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推行,使学校有了更多的课程发展权,特别是作为校本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不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实施,都需要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进行创生,彻底打破了以往一纲一本的局面,教师不再是忠实于课程的执行者,而是变成了课程的改造者和创生者。长此以往,学校课程意识和课程发展能力会很快的增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发挥课程对学校发展的积极
20、作用,增强学校的自主发展意识,超越纯粹依靠经验办学和依靠行政指令办学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学校教师课程开发技术和能力,提升学校的课程发展能力。而且有力的促进了科学的学校课程制度的建立。3利于学校文化的重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那种过于强调教师权威、教师之间各自为战的教育行为方式,我们为了适应新课程就必须确立积极向上的学生行为文化和教师行为文化,由此改变着学校中人的行为文化。也有利于学校建立突出自己特色和品位的日常管理制度、课程制度和教学制度。4.利于学校管理机制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范畴。国家将课程发展的权力赋权于教师,同时就是赋
21、权于学校的过程。权力的下放意味着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建立在学校 这对于学校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要成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领导者必须有所作为。学校的作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调动每一个老师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个老师都能积极参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某一科教师的专责,而是每一个教职员工的责任。一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专人任教,实际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了学科课程,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2.采取有力措施,使学校教职员工形成合力。一是保证任课教师及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二是保证后勤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三是保证管理人员之
22、间以及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四是保证以上各类人员以及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3.实施课程管理,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质的评价方式,这就要求学校建立档案袋,最好能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将学生的作品、活动纪录、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或研究成果完整地记录下来,并提供多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机会。同时,学校还要开门办学,尽可能让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参及到该课程的开发、实施之中来。4.做好课程规划,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部分之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劳动、社区服务四部分,在实施中,要注意以上
23、四部分的整合,并注意于学科课程的整合,一体化实施。当然,一体化实施以上各部分以及各课程等,各学校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妥地开展,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5实行课程领导,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专业化水平。课程领导不同于课程管理。课程领导主要是一种专业领导,他强调沟通、交流、合作等,而不注重科层制管理方式的运作。课程领导者不一定及学校管理者一致,也就是说,在学校这个组织中,担任课程领导者角色的,不一定是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是一般工作人员,还可以是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有关专家等。只要他具备专业化水平,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沿着正确方向可持续性地实施。可见,课程领导者
24、强调的是专业权威。当然,以上主要是理论上的分析,就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校长或副校长或其他学校管理人员最好能成为课程领导者,把行政权威及专业权威结合起来,可能会更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三、目前为什么强调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在于确保“课程”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得以实现,也就是说,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挖掘出来,在各中小学校实施的层面上显现出来。就我国、我省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情况来看,目前能够使综合实践活动呈现出本次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涵义”的,可谓寥寥无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次新课程推进的难度和它的风险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25、我们要完成新课程实验的使命,首先应该把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好、实施好。注重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课程的整合。相反,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好,必须注重二者的整合。一方面,学科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也可以借助学科课程有限制地、或多或少地得以实施;另一方面,从发展的趋势看,随着广大中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的日渐提高,他们会将该课程的理念逐步迁移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对学科课堂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同时,随着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日渐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参照下,
26、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路径,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课程,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是,要实现二者的整合,并不能一蹴而就。真正高水平的融合,必须建立在扎实、有效实施单独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之上。缺少这个阶段,要实现二者的融合,无异于在半空中制造“楼阁”。只有经过这个必要的阶段,在“否定之否定”的层次上,才能实现二者更好的整合。目前一些学校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探索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个案,但是,就绝大多数学校而言,大都混淆了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及作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只是把一种学习方式引进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
27、理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学行为也没有发生相应的转变,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的品位。更有甚者,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进到课堂教学之中后,将其完全当作学生接受知识的工具,这样的所谓整合,已经变异为一种升学的工具,徒具工具意义,而几乎完全丧失了“课程”意义。四、本实验的目标(一)近期目标1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真意义上的课程地位,避免没有彻底领会其真正的内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早早的跨入学科课程,其表现是好高骛远,最终流于形式,导致国家设立本课程的真正用意无法实现。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及实
28、践能力等为主要目标。3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初步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实施及评价的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以便促进本课题的顺利开展。(二)远期目标1一段时间的实验后,完全把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并且掌握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一些技术上的东西之后,我们再在学科课程里面尝试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此时,走进学科课程的综合实践活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又有助于培养其综合素质。所以,走进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今天水平或层次上的简单重复,他是对目前实施曾次或水平的一种超越。以综合活动为切入点构建学校富有特色的整个课程体系。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
29、我省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五、课题拟解决的若干问题和创新1分学段的研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更主要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和实施在建立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不同的学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培养目标,我们如何在各个学段有效实施是我们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试图开发出适合出各个学段课程资源。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层次构建相应的实施方案。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式、方法和实施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国家课程管理体制变革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它的存在为我们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面对相对陌生
30、的课程形态,也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仅有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没有教材,对习惯于使用既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三年多了,但是,由于高中和初中面对升学压力,对原由的教学管理秩序不敢有半点调整,所以导致其流域形式。针对上述不足,本研究拟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 如何根据本地区、学校和教师、学生的特点,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确保开发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既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问题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规律,让广大中小学教师真正掌握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技术,以便真正实现我们国家的课程目标。我们
31、认为课程资源开发要追求的适度原则,在开发中如何把握这个度是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的规范性、科学性。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的创新。考试是当前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如何科学命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体现在命题里面,构建具有区域性质的、科学的、理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从根本上改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流于形式的最为重要的做法。另外,由于学校的差异、学生的差异,学校的大班额,城乡学校差异决定了我们必须构建带有区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其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必须随着变化。特别是在
3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如,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如何选择及确立?2)在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中,面对中考升学问题,面对学生日趋显现的个体差异,是否还需要实施个体评价,能否选用“小组捆绑制”过程性评价,以适应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初中段是否还能适应师生的需求,有无实效?3)评价工作必须要有行政干预才能有效开展吗,作为学校内部如何开展评价?班额大的班级实施评价有许多困难,如何解决?4)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如何评价?谁来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中认真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思路是,借鉴国外的有关做法,探索符合我国、我省实际
33、的考试理论及考试模式,以考试为引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4学科教学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模式的创新。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科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是当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学科课程及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供开发的资源,如何开发学科课程中的资源,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也是当前研究不足之处。因而,本研究拟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课程教学联系起来,克服当前理论研究以及中小学实践探索中二者相分离的现象,使二者互动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教学的相互
34、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德育实效性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增多,使我们面对许多新的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诚信问题、社会责任心问题等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可是,如何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解决上述问题搭建了极好的平台。然而,如何有目的、有计划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渗透道德教育在国内还很少有此类研究,本研究拟探索一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的方法,以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探索四大办块的整合模式。由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及实践、劳动
35、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这四个板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有各自独立的领域,但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理念是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即是说,应该构建什么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板块整合模式。六、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一)课题研究单位的确定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课程形态和教育教学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而,其实施必须走群众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的路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联合攻关,共克难题。根据课题研究的性质和上述思路,我们拟确定部分实验市、县(市、区)为重点研究和实验单位。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本课题确定部分市、县(市
36、、区)为课题重点研究及实验单位。根据省课题组的统一安排,上述研究及实验单位主要任务在于负责本地区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制定本地区的课题研究规划,指导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组织本地区的实验学校参加省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等。(二)研究过程1、课题准备阶段.10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工作;11月中旬召开课题开题会,各研究单位确定本单位的研究课题并拟定好研究方案。2、课题研究阶段.省、市、县(市、区)、学校课题组依据各自的研究方案全面开展研究工作。按照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省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召开课题工作会议(原则上一个学期一次),交流经验,总结研究成果,并根据实
37、践发展态势调整研究方向,使理论研究能有效指导教育实践,为我省后继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出积极的贡献。各市、县市区、学校课题组在完成各自研究任务的基础上,要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3、总结验收阶段.省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下列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撰写、出版等工作:(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及实验课题研究报告,含总报告、分报告等;(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及实验研究丛书拟书目如下: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课程一体化研究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教学及专家点评E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38、法研究F各分科活动课程研究G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指定领域整合研究H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及评价研究(4)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学科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野下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课案等)(5)发行简报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动态(内部研究资料,不定期出版);(6)在国内教育学术期刊上推荐发表一批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及实验”的学术论文;(7)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三)研究方法根据本项课题研究的学科性质,内容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研究力量成分多样,因而必然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法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体系。2调查研究法了解
3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其效果。3访谈及观察法师师之间、校领导及教师之间、专家及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主客体关系,成为研究及被研究的对象。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4行动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模式。七、可供选择的子课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论研究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综合课程发展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家庭和社区关系研究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校效能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开发关系研究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校文化建设研究7不同学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研究8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二)管理及评价1综合
40、实践活动课程及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教科研管理制度改革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考试改革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策略研究(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生发展研究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生素质发展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研究3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探索及研究5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及学生能力发展关系研究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生的个性培养研究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后进生转化研究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同学段的评价机制研究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同学段的评价方式方法研究10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及学生发展评价研究11劳动技术教
41、育及学生发展评价研究(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教师教育研究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教师文化建设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教师角色转换研究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地方课程开发关系研究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案例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教师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教师评价改革研究(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教学改革研究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课程的理念更新研究3学科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德育改革研究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生价值观生成研究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研究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生团队精神形成研究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1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