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城市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城市主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城市主题前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城市化促使土地商品化加剧。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过程使人口迁移率及流向发生改变。而人口的迁移变化会又影响城市郊区化速度、土地开发状况、房地产发展状况。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城市边缘乡村和中西部乡村的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产品类型和市场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等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城市主题和乡村人文地理事物的演变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核心主题。我们可以从宏观上研究区域的城市化过程,例如城市群、城市带、大湾区、同城化、城市经济互补性、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功能等。也应从微观上探究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随时间的演变及原因。例题分析我国某
2、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12题。1.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A.政府政策引导B.产业结构转型C.消费需求推动D.建筑布局调整2.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土地租金上涨商业规模缩小消费群体减少文创功能收缩A. B.C. D.参考答案1.D 2.B试题分析第1题消费需求是商业区和餐饮区布局范围扩展的主导因素;文化创意产业园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引起产业结构转型;该产业园
3、的演变与城市规划有关,应有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增大推动,ABC都属于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形成的原因。产业园建筑布局调整是园区内部因其他原因影响下而变化的,可认为是整体上园园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D符合题意。第2题读图提取信息,商业区和餐饮区扩大,土地租金上涨,正确,错误;该地区商业和餐饮区扩大,消费群体应该增加,错误;该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缩小,正确。故选B项。2、某国某个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km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
4、距离大型商贸中心A08kmB916kmC1724kmD2535km4.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C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D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参考答案:3A4B试题分析第3题读图可以发现,08km不存在“城市内部的未开发区”。所以08km为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而其他选项都有一定的“城市内部的未开发区”。故选A项。第4题读图示信息,大部分区域为“其他建筑”。该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km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图中大部分区域都是“其他建筑”占主体,所以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土地开发程度在距离城市商贸中
5、心15km处有增大,所以开发比例不是逐渐降低。故选B项。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5-6题。5.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6.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规模产业发展建城历史生态环境A.B.C. D.参考答案5.B .6.A试题分析空间分布及演变被统计曲线抽象化了。只能透过题干材料建立城市群的探究模型,使其具体化。城市群是宏观概念,15个城市(横坐标)的用地规模(纵坐标)及年际变化幅度(图例)看做是微观概念。微观的城市化(第6题因素)影响了城市群的发展
6、模式。.本题难点是用语文阅读能力理解具体的城市群模型。用数学观念理解用地规模的总量及随时间发展的用地增长幅度(每个城市在4个年份特别是后二年的纵坐标差值)。第2个城市横坐标信息被隐含了。要看透隐含的信息。发现15个城市中,排序1及2城市总量都大且增长幅度也大,可作为城市群的二个核心城市。而排位3及后边城市用地总量及增幅都较小。故第5题选B。城市用地规模变化实质是城市化、工业化及土地商品化过程,故第6题选A。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某地30年来土
7、地利用和行政中心变化图。近年来,该地区在发展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1)指出该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30年来该地区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3)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该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参考答案 (1)变化:由水稻、桑树生产转向以蔬菜生产为主。原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流失)。(2)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第三
8、产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重。(3)将部分工业向周边地区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各城镇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实行错位发展。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选择及变化、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等相关知识点。第1题读图信息,该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是由水稻、桑蚕生产转向以蔬菜生产为主。这种种植结构的变化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两幅图的对比显示,城市的区域不断扩大,交通运输日益发达,这些都表明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用地减少,最终促使郊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由原先的低效益的粮食生产转变为面向市场的高效益的花卉、蔬菜、副食等的生产。第2题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区域人口的变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环境问题的加重等。具体表现为: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重等。第3题结合上题,区域发展的具体做法有:分散城市职能,将部分工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发展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各城镇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实行错位发展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