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谈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融合摘要:快速发展的经济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合理利用有限资源, 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是整个人类社会必须关心、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出发,从生态建筑基本特征和设计要点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让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实现融合。关键词:建筑设计 生态环境 生态建筑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人类进化步伐的加快、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着,直到人类意识到恶劣的环境不仅影响了其现在的生活状况,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人类才重新开始审视自身与自
2、然环境的关系,如何寻找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点,如何让建筑设计融入到生态环境中,这是我们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一、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是整个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建筑的美感从整体上来讲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固定的不可随意搬动的具体物体,必须要借助于周边环境恰如其分的布局才可以得以完美的造型体现。绿色植物会随季节变化和易修理剪裁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了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单是和建筑形象息息相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种类的重要特性,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爱好的不同,促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
3、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不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于相同,不可避免使建筑风格的产生同化现象,但不同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截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和周围的现有建筑相互呼应,立体感上的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机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活和心理的去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
4、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物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的实质性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归纳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变成人的现实生活的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毋庸置疑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二、生态建筑的基本特征1要尊重自然环境,优化设计,节约资源,提高建筑的环境物理条件。
5、调查研究设计地势的气候条件,比如温度、相对湿度、日光照射强度、风力大小和风向等地域自然因素;周密考虑建筑场地,例如方向、定位、地势地貌、布局;评价阴影范围、引导空气流动;顺应自然环境及保护环境;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天然冷源、风能、水能等。可以在屋面架设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微型发电机。2保护土地资源和植被,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保障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在建筑舒适的田园环境。最大可能的利用当地技术、环境材料,以形具有当代乡土气息的建筑。3加强自然环境与使用者的紧密度,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介质,要尽可能的将自然界的元素引入使用者周围,这是生态设计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尽可能的增
6、加自然采光度,建造起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创造较佳的通风对流环境,形成自然空气循环系统;创造开放的空间环境,让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比如设计屋顶花园。4贯彻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节约资源、减少建筑以及建筑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使建筑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足够的面积以备将来发展。再生能源的利用:沼气、水循环系统、垃圾资源化;建筑物的再次利用:比如拆除新建物即可大量减少建筑垃圾,又可减少资源的浪费;近些年在欧美等地有许多成功作品问世。5要体现对使用者的关心周密性,无论建筑怎样进行设计、处理,最后都应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也就是作为人类每日生活作息起居、工作的环境,建筑环
7、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质量。生态建筑在注重环境的同时还应对使用者以足够的关心。例如: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适宜的温馨环境,保证舒适感。三、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点1材料建筑师设计的一座建筑要从图纸变为正真的建筑物,离不开材料 同样的一堵墙用不同的材料来建造就会带来不同的热工效果,空间效果。合理选取当地建筑材料对适宜技术生态建筑实践来说,因地质气候选取当地的材料是极重要的原则,而本土建筑材料又直接的形成建筑的性格,同时建筑又成为当地地域文化的载体。2空间布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土地被侵占,绿色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淡出,然而物
8、极必反在这混凝土的森林中,人们变得越来越烦躁,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如何让绿色重归人们的生活,如何让城市生态系统对整个生物圈的危害减小。(1)垂直绿化。在建筑的每一层的公共空间中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并在建筑的四个面上布置金属网,种植爬藤植物,使得建筑中处处充满绿色,充满生机 在室内空间和外界环境中形成一个过渡的区域,建筑外面上的藤蔓植物能遮挡阳光对建筑的直射,并且通过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蒸发吸热而带走部分热量,边庭就成为建筑与外部环境间的生态调节器同时,边庭内的绿色植物成为优美的视觉焦点,有助于舒缓工作的紧张氛围,在工作之余能直接地感受阳光和绿色,建筑与绿色植物和谐相处,人与绿色和谐相处。
9、(2)坡台地的面积及利用。积极利用场地内不利的高差,采用局部的架空处理,设置地下车库或就近边庭做成下沉式的展览空间,利用内外空间的渗透形成流畅的通风效应,增强建筑底部空间的空气流动,通过空气的循环效应,而达到降低建筑表层温度的效果。架空的地下空间结合绿化合理地开口,实现自然采光通风,减少了机械排风和照明的能耗,实现建筑节能的生态化。3自然通风。在设计中尽可能的采取自然通风,避免机械通风。4景观(1)植物配置。在当下的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本土化,地域化,生态化是目前景观设计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初期很多景观设计只注重美学的因素,对植物的生态属性忽略不计,在我国北方地区花巨资种植不适宜在北生长的热
10、带植物棕榈树等阔叶植物,结果导致成活率低,后期维护费用提高 更有甚者,直接从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的物种一枝黄花等,然而因为缺少天敌,相对于本地的植物在种间竞争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其迅速生长繁殖,泛滥成灾,严重影响本地区的生态平衡 目前在景观设计中 设计师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搭配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形成合理的共生关系。(2)水景。水是人类发展之源,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择水而居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水景一直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然而目前全球水资源匮乏,水的循环利用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广泛运用。5能源。全球能源危机是目前全球所关注的几个热点
11、问题之一,解决建筑全寿命过程中的高能耗一直是设计师所梦想的日前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低碳建筑的发展也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太阳能屋面,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沼气能发电等已逐渐在建筑中应用。推进绿色建筑,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就要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将以发展绿色建筑为基础,扩展到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社区和绿色企业建设,最终可以实现建筑与人,城市与环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的目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走以绿色建筑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用主动的方式避免快速城市化对能源的大量耗费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减缓能源和环境对后来人的不利影响。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施工改造时,应结合该区地形
12、与空间现状、建筑与周围环境、地域风貌与传统文脉等,来确定其环境与建筑总体的空间设计,保持好该地区自然植被、水域、景观,保护好地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参考文献:1 李成, 陶花明, 陈岚.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7) 2 陈铁. 建筑设计发展方向生态建筑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3 李广群, 肖杨. 浅谈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2)4 樊亚明.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5)5 陈铁. 建筑设计发展方向生态建筑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6 姚学用, 刘玲. 生态建筑设计的初步探讨j. 山西建筑, 2007,(11)7 李成, 陶花明, 陈岚.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7)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