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5769091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筚路蓝缕七十载 砥砺前行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19-08-2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庄重成立,拉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经过70年的奋斗与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发生深刻改变,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首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一、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这座曾经积贫积弱的千年古都渐渐焕发新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经济

2、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1949年,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8亿元,1978年提高到108.8亿元,从亿元到百亿元用了29年。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经济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199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2007年迈过万亿元大关,从百亿元增加到千亿元用了16年,从千亿元到万亿元只用了13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分别用6年和5年的时间迈上2万亿元和3万亿元的台阶,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2018年达到30320亿元。 经济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2年的699.3倍,年均增长10.

3、4%。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经济增长渐渐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近年增速保持在6.5%-7%的区间,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 图1 1949年-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状况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49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66元,1975年超过千元,1994年超过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2018年达到140211元(折合21188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53-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 地方财力明显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1949年,全市财政收入只有2

4、000余万元,1978年为50.5亿元,20世纪90年头中期超过百亿元,200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千亿元,与经济总量同步迈上新台阶。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2018年达到5785.9亿元。财力增加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城市建设供应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向减量集约转变 回顾70年北京发展之路,在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贯穿始终,经济发展方式也在发生转变。 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基本是个消费城市,产业发展呈低水平的“三二一”发展格局,第三产业比重为40.1%,分别高于第一、其次

5、产业17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20世纪50年头初到改革开放前,北京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为目标,其次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1954年其次产业比重为44.1%,首次超过第三产业,1978年比重达到71%。20世纪80年头以来,北京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明确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1994年,第三产业比重再次超过其次产业,并持续提高,“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1998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2005年超过70%,2016年达到80%以上,201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0.4:18.6:81,与1949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成,成为全市经济的“压舱石”

6、。 图2 1949年、1978年、1994年和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 产业内部结构向“高精尖”发展。农业实现了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由重生产功能向重生态功能的转变。1970年种养比例1为72:28,此后种植业比例逐步下降,2000年该比例调整为49.5:50.5。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8亿元,其中林业产值比重为32%,比1970年提高30.3个百分点,农业的生态功能明显增加。2003年市委、市政府将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将来发展方向,2018年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分别实现收入27.3亿元和13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3.5倍和4.2倍。工业实现了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由劳

7、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1949年底,全市登记的工业户中80%以上是手工作坊和工场手工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完备的工业体系的建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取代化工、冶金等传统重工业。1978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合计为31.5%,1998年下降为11.5%。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2%和23.4%(二者有交叉),分别比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服务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结构逐步优化。1949年,批发与零售业、交通

8、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的52.3%,1978年为58.8%,之后占比逐步下降,2018年为15.8%;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提高,2018年为75.8%,比2004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消费成为“三驾马车”中的第一引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经验了消费投资交替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到消费主导的改变。2007年以来,消费率持续超过投资率,经济增长向消费趋于主导转变。2018年全市消费率达到61%,高于投资率23.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成。从消费、投资两大内部需求看,消费增长由依靠商品消费向商品消

9、费、服务消费双轮驱动转变。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47.7亿元,1950-2018年年均增长12.8%。新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业态新模式相继出现,201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4%,比2014年提高7.3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额占市场总消费的比重超过5成,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在7成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经验了从快速扩张到平稳推动、从重经济效益向重社会效益的转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49年不足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2%。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9%,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技术制造业

10、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大幅提高,由2012年的20.1%提高至2018年的52.4%,对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注意社会效益,1949-2018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3成,主要投向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业和能源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民生改善。 图3 1952年-2018年全市投资率与消费率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70年间,北京全部制经济结构从“单一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前,公有制经济占据经济的肯定份额,改革开放后,随着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11、本经济制度,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激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活力被激发,多种全部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101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9.3%,比2011年提高6.2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方式向减量集约转变。北京在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化实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探究在减量刚性约束下城市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几年间,全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城市发展深刻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减量集

12、约转变。2018年全市劳动生产率达到24.4万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15.4倍,年均增长7.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25吨标准煤,不足1980年的1/50,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下降5.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由1988年的1033.6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13立方米,年均下降9.2%。 图4 1980年-2018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状况 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北京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面貌面貌一新。 电、热、气、水供应保障实力不断增加。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已形成“外围

13、成环、分区供电”的电力主网架,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142.4亿千瓦时,比1949年增长千余倍,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22.4%,比1962年提高19.6个百分点。2018年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为6.3亿平方米,是1990年的17倍。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仅能供应煤气,1965年引入液化石油气,1988年接入自然气,2013年“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大力推动。全市液化石油气用户由1965年的0.5万户增加到2018年的254万户,供气总量为48.2万吨;自然气用户由1988年的6.1万户增加到672.5万户,供气总量达191.6亿立方米。城市供水实力持续增长,2018年自来水综

14、合生产实力为527万立方米/日,是1949年的61.3倍;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16448公里,是1949年的44.7倍。 交通服务实力大幅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市马路里程达到2.2万公里,是1957年的19.3倍,城市道路里程6203公里,是1949年的28.8倍。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888条,运营线路长度1.9万公里,分别是1949年的80.7倍和251倍。轨道交通建设大力推动,运营长度由1970年的11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637公里。交通运输服务实力大幅提升,2018年全社会客运量为67571万人次,货运量为25244万吨,分别是1958年的50.1倍和6.1倍;旅客周转量2220亿人公

15、里,是1982年的29.4倍;货物周转量780.7亿吨公里,是1982年的2.3倍。 城市环境更加绿色宜居。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北京对环境爱护的投入力度渐渐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实力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949年的3.6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16.3平方米;林木绿化率由1980年的16.6%提高到61.5%。先后组织实施多个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2018年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比1991年下降9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的51微克/立方米。污水处理率由1978年的7.6%提高到2018

16、年的93.4%,基本变更了污水直排的局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力由2000年的6550吨/日提高到2018年的28591吨/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图5 2013年-2018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2016年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100%的村已经通马路,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以及喝上了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的农户占比均已超过99%。同时,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有图书馆、文化站、公园及休闲广场、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的乡占比在8成以上,安装有线电视和通宽带互联网的村占比均达到99.9%。 四、全方位推动对外开放,彰显国际大都市影

17、响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殊是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显著拓展,北京作为首都,对外经贸发展成果斐然,全面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大都市影响力彰显。 货物贸易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上世纪,北京对外贸易处于探究蓄势阶段,货物进出口规模相对较低,基本维持在300亿美元左右。随着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对外贸易呈现高速发展特征,2005年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2018年达到4124.3亿美元,与1983年相比,年均增长7.7%。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精加工、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较快增加,1992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为28.1%,2018年为43.4%;高新技

18、术产品占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8年的20.5%(二者有交叉)。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在服务型经济结构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北京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改变,2018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606.2亿美元,是2003年的9.9倍;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之和)的比重为28%,比2003年提高8.9个百分点,成为北京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三大优势行业(旅行、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服务进出口合计970.9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0.5%,比2003年提高8.6个百分点;新兴服务贸易成为新热点,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占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由2003年的5.5

19、%提高到2018年的10.4%。2015年5月,北京试点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加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动力。 双向投资表现活跃。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全市利用外资增长迅猛,1987年实际利用外资不足1亿美元,1994年超过10亿美元,2015年超过100亿美元,2018年为173.1亿美元,与1987年相比年均增速为18.3%。第三产业吸引外资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为148.6亿美元,占比达到85.8%,比1998年提高9.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北京企业紧抓市场机遇,“走出去”步伐加快,2003-2018年,全市累计对外投资额达577.4亿美元,年均增长23.4%;2018年对外承包工程完

20、成营业额40亿美元,是1984年的千余倍,年均增长23.2%。 旅游成为对外沟通的窗口和桥梁。北京拥有众多A级景区及重点景区,对世界各地、全国各地游客都有着较强吸引力。2018年,全市入境旅游者人数为400.4万人次,是1978年的21.4倍,国内旅游者人数为30693.2万人次,是1994年的4.6倍。旅游收入大幅增长,2018年,全市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5.2亿美元,是1978年的55.2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556.2亿元,是1994年的18.6倍。在入境游平稳发展的同时,出境旅游渐渐兴起。2007年旅行社组织出境人数首次超过100万人次,2018年达到510.9万人次,十年增长了4倍

21、。全市旅游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8年星级饭店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是1995年的2.4倍;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943.9亿元,是1995年的32.4倍。 国际交往更加亲密。截至2018年末,北京与近23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与56个国际城市建立市级友好城市。2008年以来,先后胜利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2010年至2018年,共举办ICCA国际会议909个2、累计接待国际展览面积3395.4万平方米,城市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2018年首都国际机场进出境人员2685万人次,是2008年的

22、2倍,进出境飞机起降15.1万架次,是2008年的1.6倍。 五、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着力稳定就业,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小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就业结构深刻变革。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就业人员不足500万人,随着20世纪80年头以来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稳步推动,就业规模渐渐扩大。2010年全市就业人员超过千万人,2018年为1237.8万人,是1978年的2.8倍。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改变。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北京形成了“二三一”的就业结构,1978年

23、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为28.3:40.1:31.6。1992年以后,伴随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就业结构演化为“三二一”,2018年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为3.7:14.7:81.6。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从事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人员所占比重合计为38.4%,比2009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图6 1963年-2018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状况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0世纪50年头中期,全国初步建立起一套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后,北京领先在全国对原有保障制度进行补充和修订,20世纪90年头推出

24、新型社会化保障制度,从1995年仅有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两项保险,到2005年形成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类社会保险制度,再到2012年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标准逐年提高。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91.5万人和1240.7万人,分别比1995年增加1330.4万人和1020.9万人;参与职工医疗保险人数为1628.9万人,比2001年增加1418.7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996年每月170元,提高到201

25、8年每月1000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1994年每月210元,提高到2018年每月2120元。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北京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0元左右增加到改革开放之初的300元左右,年均名义增速不足3%。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以按劳安排为主的安排制度,劳动者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2017年,劳动者酬劳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7%,比1978年提高18.6个百分点。随着安排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2000年和2008年超过万元。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990元,是1955年的316.2倍,年均增长9.6

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490元,是1956年的194.8倍,年均增长8.9%。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加快,2013-2018年年均增长9.5%,快于城镇居民0.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改革开放前,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收入的9成以上;改革开放以后,以养老金为主的转移性收入增加较快,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2018年城镇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项收入比重分别为59.6%、1.6%、17.6%、21.2%,与1978年相比,工资性收入比重下降34.9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提高1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在改革开放前以生产性收入为主,比重在9成以上;改

27、革开放后,非生产性收入增多,2018年农村居民生产性收入21848元,所占比重为82.5%,非生产性收入4642元,比重为17.5%。 图7 1955年-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实际增速 图8 1956年-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实际增速 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居民每年人均消费支出仅有一、两百元,其中70%左右花费在吃和穿上,生活水平基本维持在解决温饱。20世纪80年头后期,人均消费支出达到千元,食品支出占到一半左右。21世纪以来,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长,2002年和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先后超过万元,食品支出比重下降到3成左右。2018年,城乡居

28、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2926元和20195元,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0%和23.8%。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中,居民的消费热点由改革开放前的“老三样”(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三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21世纪以来,电脑、空调、移动电话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18年每百户城镇居民电脑、空调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达100台、179台、226部,每百户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分别达66台,168台和248部;近年来,交通和通信,教化、文化和消遣,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渐成消费新热点,2018年上述三项消费支出占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合计超过30%。 六、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与

29、经济发展互促共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在经济、民生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化、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服务与产品供应更加丰富,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增加。 教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大力发展基础教化,1993年义务教化普及率实现100%。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化年限为11.5年,比1964年提高6.2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高层次人才培育机构不断增加,2018年探讨生培育机构、一般高等学校分别达到147个和92个;一般高等学校专任老师数6.8万人,是1949年的30.6倍;1978-2018年一般高等

30、学校本专科毕业生累计达到308.2万人,是1949-1977年的9.1倍;探讨生教化从无到有,1980-2018年毕业生累计达到103万人。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17年,全市探讨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39.7万人,是2009年的1.6倍;探讨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79.7亿元,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8.9%;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4%,比1996年提高3.32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独创专利申请量达到11.7万件,是1985年的156.1倍,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9%上升至2018年的55.7%。2018年末,北

31、京每万人独创专利拥有量为111.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2001-2018年,北京累计获得国家技术独创奖超过20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55项。 文化事业蒸蒸而上。1980年,北京电视节目仅有1套,2018年增加到26套。2018年,全市放映电影309.5万场次,是1978年的9.7倍;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与1994年的0.5亿元相比不行相提并论。2018年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24684场,吸引观众1120.2万人次,演出收入17.76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4个,馆藏数6777万册件,分别是1978年的1.3倍和4.8倍;博物馆179个,文物藏品463万

32、件,是2008年的1.4倍。在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文化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6%,比2004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1949年,全市仅有卫朝气构61个,病床3001张,卫生技术人员4218人,卫生资源特别匮乏。1978年,全市已有卫朝气构3263个,病床近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6万人,分别是1949年的53.5倍、9.9倍和15.6倍。截至2018年底,卫朝气构达到11.1万个,分别是1949年、1978年的182倍和3.4倍;卫朝气构床位数12.4万张,分别是1949年、1978年的41.2倍和4

33、.1倍;卫生技术人员28.2万人,分别是1949年、1978年的66.8倍和4.3倍。2018年,每千户籍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床位数分别为7.95人、8.98人和8.45张,分别是1978年的2.4倍、4.8倍和3倍。医疗水平提高促进了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新生儿死亡率由1978年的12.21下降到2018年的1.26,孕产妇死亡率由31/10万降至为10.64/10万。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预期寿命由1982年的71.9岁提高到2010年的80.2岁。 体育事业阔步前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加快体育设施建设,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跨越,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20世纪50年头,

34、全市体育场馆不足百个,90年头中期达到千余个。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胜利,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全市体育场馆、游泳馆及各种训练房为2316个,是2001年的1.6倍,2013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北京体育场地3达到3627个。为迎接2022年冬奥会,2018年全市着手新建8个、改造5个竞赛场馆。竞技体育成果丰硕,北京的体育健儿在国际竞赛上连创佳绩,2008-2018年累计获得国际性竞赛奖牌428枚,其中金牌246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持续推动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公共设施开放,2016-2018年共新建各类专项活动场地1546片,更好地满意

35、广阔市民的健身熬炼需求。2018年共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2.5万余项次,参加活动人数达1139万人次。 回望70年汹涌澎湃的光辉历程,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已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四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旗帜,坚持“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断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开创首都发展更美妙的明天。 1农业、林业产值与牧业、渔业产值的比例。 2国际会议数据来自ICCA报告。ICCA是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的简称,是全球国际会议最主要的机构组织之一,北京于2010年加入该协会。 3为体育场馆、游泳馆及各种训练房合计数。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