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备年五年级学课语文级科组长11 月 19 日时间第四节课地点五年级办公室参与人员及分工主备: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单元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 4 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教材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解读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
2、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本单元注重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单元2.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3. 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教学4. 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目标5.划分文章的段落,品味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单元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 4 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教学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
3、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重难点22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会认“浣、聒”等 6 个生字,会写“孙、泊”等 6 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2. 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3. 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4. 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二、重点、难点:l 1 重点1. 会认“浣、聒”等 6 个生字,会写“孙、泊”等 6 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2. 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单元l难点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教学五、教学时间:2 课时策略六、教学流程:第 1 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揭题。(简介王维)(板书课题:山居秋暝
4、,齐读一遍课题)解题:“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的意思。“山居”是“山中居所”的意思,“秋暝”是指“秋天的傍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山水诗。(板书:山水诗) 2.讲故事。(在月光曲优美典雅的音乐声中,老师叙述故事)二、 自学质疑,明晰诗意。(一)反复朗读,把握节奏。1. 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顺。 (学生读几遍后抽查朗读情况)2. 根据朗读古诗的要求进行吟诵指导,并注意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注意三字尾的停顿。因为古人作诗多为即兴吟诵,三字尾是一个主要的音步,之前的是每两字为一音步,三字尾中按意群可划分为 1、2 或 2、1 型。故本诗的朗读节奏为“/”。3. 教师示范
5、朗读后,指导学生读好。4. 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所以应当用轻快的语调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5.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二)自学质疑,试讲诗意。1. 同学们可以利用工具书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并尝试直译,试讲诗意, 可以提出问题,同桌交流,为理解诗句意思做好准备。教师可补充注解。2. 先让学生试讲诗意,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译诗。三、赏析诗意,体会意境。1. 首联“空山新雨后”点明“山居”;“天气晚来秋”点出“秋暝”。2. 颔联和颈联。3. 尾联。4. 小结。四、感情朗读,熟读背诵。1. 学生自由
6、读。2. 教师示范读。3. 配乐读。五、绘画诗意,体验诗情。1. 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山水画家,苏轼曾赞: “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那天他散步回到住处,即兴为这首诗配了一幅画。他画的会是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古诗,然后猜一猜。2. 同学们很会读诗。从你们的眼睛里,我已经知道你们有了很多发现。不过,老师要提个要求,希望交流时不但要说清楚王维会画什么,还要说清楚你这样猜的理由。第二课时一、古诗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2.破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受一下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1.自由读课文。2. 学生汇报。3. 学生
7、自由读诗。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 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2. 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此处插入一张课件,内容:全诗, 其中把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霜满天、客船、钟声词语变色) 3.师:这些都是诗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是什么字呢? 4.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5. 品析第二行“江枫渔火对愁眠”。6. 学生读诗。7. 课件出示:8. 品析第三、四行诗。四、拓展阅读,深化理解。师:诗人张继除了这些“愁”外,还有更大的一“愁”,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张晓风不朽的睡眠片段,教师配乐朗诵:五、教师小结,布置
8、练笔。第三课时一、诵读导入,奠定情感。1. 学生回忆关于思乡的诗句,全班交流。2.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件中的思乡诗句。3. 教师板书课题(板书:长相思),指导通过对比朗读,读出题目的韵味。二、初读诗词,分享感受。1. 学生自由读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词的节奏。2. 指名读词,全班正音。教师引导,预设:“风一更”中的多音字“更”,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风一更”中“更” 的意思,想象“风一更,雪一更”的景象。3. 学生自由练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来。4. 初步分享读诗后的体会。预设:诗人出兵打仗去了,很想念自己的家人。这也是一首思乡的诗。 学生初读诗词,读准字音,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9、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三、学习诗句。(一)默读。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二)学习上阕。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阕。1. 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2. 师: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3. 指导朗读。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 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阕读一读。(三)学习下阕。师:是啊,夜深了,奔走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请
10、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2. 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3. 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字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 “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故园有怎样的什么,有 的,还有)5.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阕的意思?6. 谁来读一读下阕?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 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四、配
11、乐读,悟感情。五、拓展。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22 四季之美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季”的美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3.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的兴趣。l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l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四、教学流程:第 1 课时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
12、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自一位日本作家之手。本文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她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清”字。她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官职,便取而为名,她是当时日本的皇后身边的女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问。2. 学习“黎、晕、漆”等生字。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2. 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3.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体会。四、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
13、的?2. 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 二、读中感美。三、理中品美。1. 师:我们曾经历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季的早晨, 但我们很少像作者那样,用细腻的笔法传达真切的感受。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呢?这节课我们采用体验式学习,变换角 色,把自己当成摄像师,用文字模拟摄像并制作脚本,看屏幕上的要求: 1.陈述人用填空方式陈述成果:根据这一段对 的描写,我们按 的顺序,抓住了它们的 特点加以录制,为使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并真实地再现作者当初的感受,我们还加入了 以使这种感觉更真切,引起共鸣;也可结合板书陈述。2. 描绘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述,再现他们带有鲜明
14、个性化的审美体验。3. 在描述的同时,另一个学生把设计好的思路写在黑板上。4. 其他同学聆听并对其进行质疑或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以激发每一位同学思考及参与合作的意识。四、听中评美。五、写中现美。师:各组整体的活动设计有条理。在学习过程中,春天这组抓住动词及时间的推移体现出日出的动态美和色彩的变化。夏天这组注意了文中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秋天这组注重了作者原有的描述,并抓住“感人”一词进行大胆想象创新,冬天这组注重抓住雪的特点加以描绘设计,以突出作者细腻的感受。从中我们应学习哪些写作方法呢?师:我们在体验中学到许多方法,不过我还想提一点我个人的看法:秋天一组围绕“感动”加以录制,通过乌鸦哺育幼仔来
15、体现感人的亲情,通过大雁队形的变换来体现感动,但这种感动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不断变换队形?六、结中升美。2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 会写“桨、榕”等 10 个生字,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 9 个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写句子。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感受人与自然、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3. 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描写“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描写方法。
16、第 1 课时一、说“天堂”。1. 人们喜欢把最美好的地方称为“天堂”。“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呢?(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2. 过渡。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思考:你跟着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2. 交流。3. 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景象,请
17、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第 59 自然段)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第 1213 自然段)4. 交流。5. 树的茂盛。(学生交流汇报)。6. 过渡。(1) “明亮、闪耀”表现出颜色很绿,绿得发亮,绿得让人觉得耀眼。(2) 绿是生命的颜色,看着这样的绿色,作者觉得似乎(学生接读)你怎么理解“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3) 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嫩叶缓缓地生长,这一切都让作者浮想联翩,就让我们也来体会体会这令人心醉的绿,体会体会这旺盛的生命力吧,齐读。7.过渡。(1) “到处”说明鸟很多。你知道这儿有多少鸟吗?猜一猜。(有数
18、万只鸟,有几十种鸟类呢。)(2) 谁来读一读,读出鸟的多来。(3) 应接不暇鸟很多。(4) 有感情地朗读。8. 咱们都谈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鸟和树,我想请研究鸟的同学再去读读树的句子,请研究树的同学再去读读鸟的句子,如果鸟有情,它会对树说些 什么呢?如果树有灵性,又会对鸟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交流)9. 是的,鸟儿与树是相依相偎,互不分离的。当看完树和鸟,你心里又想说些什么呢?三、赞“天堂”。你们是这样称赞天堂的,那作者又是怎样赞天堂的呢? 1.齐读最后一段。2.课件出示:第 2 课时一、整体感知,悟出重点。1. 谈话引入。2.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快速阅读第 513
19、自然段,并把描写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二、重点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指名让学生读第 59 自然段。想想大榕树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大、茂盛)1. 你能找出哪些句子是写榕树的大的吗?2. 教师引读。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那么多的绿叶那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谁能说说读这一自然段感受到了什么。(榕树茂盛、生命力旺盛)3. 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大榕树,作者不禁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感叹: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4.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59 自然段,要读出对榕树的喜爱之情。(二)巴金爷爷第一次来到大榕树下,他没看到一只鸟,不禁
20、产生了怀疑: 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啊?第二天,他又和朋友来到了大榕树下,那会是一番 怎样的景象呢?1. 播放一段有鸟叫的音乐,指名读第 1013 自然段。学生说说感受。(鸟多、欢快)2. 课件出示句子3. 这都说明了什么?(鸟多、鸟欢快)4. 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5.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大榕树,并描写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我们称为静态描写,第二次看到了众鸟欢快飞舞的壮观景象,抓住了鸟的活动来写,称为动态描写。三、回顾课文,体会感情。看到这么奇特的榕树和欢快的鸟,作者再次发出了感叹: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
21、. 注意两个“鸟的天堂”指代的不同。(第一个有引号,指的是大榕树。第二个没有引号,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3. 学生自由讨论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引导学生抓住鸟的生存条件、食物、水分、人们的爱鸟意识等来讨论。)四、小结。大自然赋予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使它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我们也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24* 月 迹教学目标1. 会认“妒、袅”等6 个生字,读准“悄、累”这2 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3. 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体
22、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l 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l 难点赏读文章,理解月亮代表的情感和寓意。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1. 师: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板书:月迹/贾平凹)2. 作者资料。(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娃”)3. 解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文章写了什么时间
23、、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 生读课文、圈画课文重点情节。2. 师生交流。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人物奶奶、我、弟弟、妹妹 事件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重点寻月亮三、研读课文。要求:月亮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具体描写月亮的语句,一边读一边画。1.生读课文,边读边画,师巡视指导。2. 过渡:中秋节的夜晚,人们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赏月,这一家子也不例外, 但月亮却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和孩子们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孩子们等了 好久还是不见月亮的踪影,只好回中堂里缠着奶奶给他们讲故事,奶奶讲 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们
24、听得津津有味,可奶奶的思想却开了小差她突 然说:“月亮进来了!”在她的指引下孩子们终于寻到了月亮3.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月亮了吗?在哪找到的?你找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4. 师生交流。(1) 镜中看月。(2) 院中望月。(3) 略析“河中寻月”和 “眼瞳见月”。(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为什么?这句话“只要你愿意, 它就有了哩”是 在强调什么?主动去追寻!)(4) 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本文线索明线是“月亮运行之迹”,暗线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5) 寻月心理变化。(6) 作者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写孩子们对月迹的追寻有什么意义?(7) 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
25、么显著的不同? 四、总结。同学们,我们刚才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小小的圆圆的月亮,当我们心有一轮明月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了无限广阔的天空。习作: 即景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出具体变化。2. 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3. 学会描述景物的形态、色彩、大小及动态变化,展开联想,以优美的语言写出景物的神韵来。l 重点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l 难点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1. 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只有仔细观察, 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
26、,才能把景象写得真实,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同学们在确定好描写对象之后,一定要认真观察,切实把握景物的特点。2.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在写作时,一般来讲,如果写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如写“观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如果写一处自然景观,可按空间顺序来写,如“窗外即景”,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3. 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为了把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写得具体生动,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出的景物深深地感染读者,给人美好的感受。第 1 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 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
27、了春的怀抱中。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2. 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美景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3.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4. 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我手写我心。”二、巧设案例,抛砖引玉。1.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总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下面老师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同学们大胆发言、提出建议。2. 屏幕出示例文,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从而能够感悟优点,并指出缺点,
28、由此复习已经学过的习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 老师和学生集体反馈,并再次明确写景文章的注意事项:如,书写需要工整; 表达要有条理性;叙述要生动具体,以及标点使用要得当等,从而请学生注意对文章的反复修改。4. 回忆写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自由讨论)要按一定顺序、色彩变化、声响、形态变化等来写文章。5. 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6. 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7. 讨论。景中有人、景中有情,如何把景写生
29、动?8.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9. 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的要求:三、佳作赏析,积累运用。1. 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听范文,明白以下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范文赏析:2. 讨论范文:你认为文章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分析修辞手法。四、欣赏美景,笔下生辉。1. 放录像,学生欣赏景致无限的美与生机。2. 构思动笔写作。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并能巧妙地抒情。3. 师巡视指导。4. 讨论、分析、点评。第 2 课时一、再
30、次激励,激发习作热情。同学们, 风景无限好,但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听风景,写风景,把最美的景致留于笔尖。二、交流习作,评议修改。指导学生挑选自己观察得最细致的内容,尝试写作。教师再次提示,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 30 分钟内完成文章初稿。三、教师巡视指导。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记忆深刻的景物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列出相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第 3 课时一、深情提示,激励交流。把自己的作文与大家一起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你写的作文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一定会开心的。二、交流佳作,评议修改。1. 自行选
31、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三、学生自改,二次作文。1.学生自改。2. 学生二次作文。四、评选最佳,成功激励。教师进一步点评,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尽可能多地表扬。组织评选班级最佳。(最佳小作家、最佳小先生、最佳小编辑、最佳小)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 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 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3. 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4. 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5.
32、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l 重点1. 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2. 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l 难点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第 1 课时一、交流平台。(一)交流感受。1.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本单元课文,透过生动优美的文字,更显文章的生动, 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并品味积累。2. 学生读文,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3. 在读本单元课文时,你有哪些发现?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4. 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
33、小结:要把这种独特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再读优美的语句。(二)交流读书方法。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老师的总结,读一读这两篇文章,把握住情感。2.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3. 教师巡视交流。二、词句段运用。1. 指名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元旦设计一个联欢会海报。(1) 小组交流,设计思路。(2) 指名全班交流。(3) 评选出优秀设计者。2.根据例句的意思仿写句子。(1) 明确此题的要求。(2) 出示例句,比较例句中的两个句子的异同。(3) 比较异同,交流汇报。(4) 学生练习仿写,教师巡视。(5) 指名学生全班交流。师小结:指名学生全班交流,评价写得生动的地方。第 2
34、课时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1.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2.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3. 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还限定了词的类型、种类,也限定了这首词的每一句的字数。我们先前还学到过哪些词牌名?(忆江南)4. 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 长短句。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1. 读一读这首词。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词的韵味。大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2. 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西塞山白鹭鳜鱼青箬笠
35、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 知道“箬笠”是什么吗? (竹叶编的笠帽) 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4. 还有一个词,大家读得也很准(蓑衣)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5. 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来展示一下。 (指名读、齐读)6. 大家把词读通顺了,古人读词还讲求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 我们把声音(生接)缩短一些。现在试试看。7. “不须归”字音拉长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生读)8. 师:把掌声送给他。一起来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真好,词的节奏和韵味就这样被我们读出来了。三、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 写。四、丰富资料,品味诗情。1. 要学好一首词,不光要理解词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这样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诗词的情感。课前有没有收集关于张志和的资 料?结合他的生平说一说。2. 这位同学说了,他的诗多描写隐居生活,他为什么要隐居呢? (张志和当过官,后来被朝廷贬官了。他无心朝政,也不贪图名利,一心一意只想做一个普通老百姓,在太湖边隐居。)3. 从他的生平中,我们又读出了一个淡泊名利的张志和。4. 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感受词中渔翁的形象。5. 反复读了很多遍,同学们能背诵了吗?师生共同配乐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