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苏轼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学习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2. 赏析词中的景物描写,品味其中阔大的意境。3. 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苏轼在词中所抒发的复杂情感。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苏轼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字音字词字音字词 故故垒垒()() 浪浪淘淘()尽()尽 纶纶( )巾)巾 樯橹樯橹( ) 酹酹()()lilito
2、togungunqing lqing llili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常用对比、化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手法。形式标志:(1)题目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咏怀”等;(2)题目中有古迹、古人名;(3)咏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1.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诗歌的写作背景。2. 弄清史实/典故:所描写的历史典故是怎样的?3. 体悟意图/情感: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析技巧/手法:这样的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一、知人论世一、知人论世
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的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著有东坡乐府。一、知人论世一、知人论世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几经起落,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市),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问汝平生功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4、苏轼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五年(10821082)作者在)作者在“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黄州时期。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之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调任湖州,按惯例作湖州谢上表。这本是例行公事,略叙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
5、皇恩浩荡,但他在其中加了几句牢骚:“(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该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之名上奏,宋神宗派黄甫遵前往湖州拘捕苏轼,押解至京后,苏轼被投入御史台狱,关押了数月。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故称“乌台”。所以此案被称为“乌台诗案”。 当时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又因太皇太后曹氏、章惇等人出面力挽,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也就此了结。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1
6、.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了什么内容?写作时写作时间间写作写作地点地点写作内容写作内容1082年年黄州黄州上阕:(咏赤壁)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下阕:(怀周瑜 发感慨)发感慨)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震动呢? ?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投注给黄州呢? ?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人生驿站呢? ? 2
7、.这首词用了什么历史典故?有什么用意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 周瑜 曹操3.感受形象、分析形象特点。景物景物景物特点人物行动人物形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周瑜:周瑜:谈笑谈笑我:我:一尊还酹江一尊还酹江月月周瑜:周瑜: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 儒将风采儒将风采我:我:渴望建功立业,年岁已老,壮志未酬渴望建功立业,年岁已老,壮志未酬4.词的下阕是怎么样通过写周瑜来抒发感慨的?u先写小乔,烘托周瑜的少年英俊、意气风发的
8、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本色。苏轼:苏轼:年龄:年龄:4646生活:屡遭不幸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际遇:功业未就周瑜:周瑜:年龄:年龄:3434生活:幸福美满生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际遇:功成名就u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在对比之中哀叹自我,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4.分析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遭贬斥,怀
9、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建功立业; 虽有虽有“人生如梦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之常情; “一尊还酹江月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是要向“江月江月”倾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诉壮志难酬的苦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
10、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选自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有删节)念奴娇赤壁怀古咏赤壁大江东去乱世惊涛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江山如画慕周瑜风流人物雄姿英发神游故国缅怀英雄战功卓著叹自己官场多情早生华发年岁将老壮志难酬人生如梦结构梳理主旨归纳主旨归纳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及对功业早成的周瑜的仰慕之情,抒发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课堂
11、练习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故垒西边(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B. 雨具先去(离开)C. 一尊还酹江月(同“樽”,酒杯)D. 回首向来萧瑟处(冷落,凄凉) D “萧瑟”在这里指风吹雨落的声音。课堂练习课堂练习2.下列句子中与“樯橹灰飞烟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均为借代。 A.反问;B.比喻;D.对偶。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 _ ”的描写,传神地再现了周瑜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潇洒风姿。(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发出了“_ ,_ ”的感慨,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1)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