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教育界的问题还是不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重视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人均教育投入严重偏少,长期居于世界后列,这是我们泱泱大国的一个奇耻大辱;二是教育理念严重落后于世界先进潮流,一直把教育视为政治的延伸,导致国家主义教育观根深蒂固,导致教育的行政附属地位从未改观,导至各具特色的民办教育一直难成气候,导致教育的理想色彩式微而功利色彩昭彰,导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考评体系的死板教条,导致中国很难培养出有个性、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教育不公,主要体现在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重视重点学校忽视非重点学校,重视城市
2、学校忽视农村学校。可以不客气的说,教育界的一切中观和观问题,其实都是这三方面派生出来的。农村教育,在目前的格局下,主要是中小学和幼儿教育。农村教育作为全国教育的大头,不仅具备前述三方面的问题,而且作为教育不公的主要受害者,当前农村教育更面临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首先,投入比城市严重偏少,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中国的人均教育投入本来就少,又偏向城市,尤其是偏向城市中的重点学校,加上资金下拨的跑冒滴漏,导致直接用于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更加微薄。据中国社科院调查,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总和仅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占总人口数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资就占77%,而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
3、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直至现在,重城市轻农村的教育投资取向仍未有根本改观。农村教育投入偏少,造成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工作一二十年的教师也只有一千元左右,月薪几百元的教师还为数不少,部分民办教师、临聘教师工资更加微薄。农村教师除了工资,一般没有课时津贴和其他收入来源,班主任津贴也仍然实行的80年代的每月12元标准(小学还只有每月10元)。可想而知,在现在的物价条件下,在农村教师仍然要承担住房、医疗、生活、赡养老人、供子女上学等沉重负担的情况下,这点微薄的工资及少得可怜的班主任津贴,怎不让农村教师的日子过得艰难?虽然2008年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实行绩效工资,让教师的收入可以多一点,但雷
4、声响了很久了,雨点还没看到一颗。因此可以说,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绝大多数农村教师的第一需要是没有得到解决的,他们是真真正正在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或者按照农村教师的说法,他们是真真正正在教良心书。当然,随着绩效工资的落实,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的境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考虑到不少地方财力不济的现状,绩效工资落入农村教师腰包究竟将有几何,究竟能帮助教师们缓解多少困难还需拭目以待。农村教育投入偏少,造成农村办学条件难以望城市之项背。近年来,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通过强化“普九”建设,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市相比,总体上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显落后。农村学校普
5、遍缺乏开展素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很多学校没有优质的师资,没有足够的教室,没有健全的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专用教室和其它功能教室,没有标准化操场、食堂和宿舍。尤其是一些村校的条件还相当简陋。由此造成小班化教学无从进行,很多课程无法上,很多活动无法开展,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农村教育投入偏少,给学校的日常运转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压力。很多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相当紧张,有限的办公经费,还要应付各类繁杂的检查、考核和迎来送往,以至保运转都相当困难,也就难以腾出钱来改善教师福利,或者设置奖金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且很多教育教学活动限于经费也无法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
6、校的校长是很难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头没钱只有两面受压,上面有各种教育指标和考核的压力,下面有教师的责难和非议,管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所谓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没有钱的情况下,激励机制的建立也就是一句空话,于是剩下的就只有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和精神鼓励,可这是不能当饭吃的,其有效性必然相当有限。其次,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稳不住。“振兴教育靠教师”,优良师资是教学质量的最根本保证。然而农村学校相当部分教师是民转公或村聘教师,整体上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只有少数受过专业教育,更多的是凭借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在工作,很多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
7、程,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农村学校还严重缺乏音体美、信息课等专业课教师。然而由于中等师范学校的撤销,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又不愿到农村任教,于是多年来,不少农村学校很难再进一个受过正规科班培训的师范类毕业生了。不仅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来,就是一些优秀的教师也不愿到农村学校任教,就是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也要想方设法调到条件更好的城市学校去。个中原因,主要有三:农村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差。收入待遇差,前面已述。除了收入差,农村教师在评职晋级方面的机会也比城市教师少得多。如某县农村小学初中教师合计近10000人,可评了高级职称的教师仅四五人,还不及一所普通高完中学校的高级教师人数,职称比例失衡的现象特别突
8、出。另外,多数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当地城市学校来说差得多。有的学校位于小镇或偏远农村,交通条件差,生活出行非常不便。而且农村教师一般负担很重,尤其是一些村校,很多教师是包班教学,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学,都由一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名教师教授多个年级课程的现象。面对偏低的政治经济待遇和较差的工作生活环境,农村教师的进口难、流失易自然不可避免,很多稍有点关系的教师,都通过各种渠道调到城区学校或城市效区学校去了。农村教师培训提高难。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存在“一少两多”现象,即平常培训少,考级培训多,考级收费多。对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最大的是日常的教学教研培训,但受制于经济和交通条件,
9、农村学校无法安排更多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只能组织少数教师培训后回来转训,这样几经周折,加上转训人自身的素质能力,学校的校本培训效果已打了不少折扣。同时,现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培训与考级名目繁多,但没有一样对教师是免费的午餐,少则交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名目繁多的培训考级收费项目,对收入微薄的农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培训的“一少两多”,也是不少农村教师想往经济条件好、专业发展机会多的城市调动的原因之一。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难。农村学校学生以留守少年儿童为主,这是和城市学校学生的一个明显差异。农村家长大量外出打工,家里一切由留守老人打理。很多留守老人既无精力也无能力过问小孩的思想行为与
10、学习习惯,造成孩子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很多留守学生因此变得懒惰自私、性格倔强、贪图享受、好高骛远、以自我为中心、无责任意识等。更有甚者,有的还动辄离家出走,甚至遇挫即寻死觅活。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在思想、学习、物质和精神上都要花费相当大精力来帮助留守学生。不仅如此,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更让农村教师分心,很多农村老师几乎每学期都有晚上帮助家长寻找学生的经历,尽管如此,稍有不慎,学生的安全问题就会让教师背负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据调查,农村学校/教师都有神经衰弱或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这不能不说与他们的工作和精神压力过大有关。其三,优生难以稳定,差生辍学严重。农村学校生源极不稳定,变动频繁且流失严重,
11、同一地区的农村学校生源巩固率远低于城市,流失率远高于城市。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民携子女外出打工,造成学生来来去去。另一方面,由于难以享受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许多望子成龙的农村家长千方百计要把子女弄到城市学校就读,尤其是一些子女成绩拔尖而经济条件稍好的农村家庭,家长宁愿出择校费也要让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再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程度不同存在一定的辍学现象,未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还不少,有的学校从初一到初三学生要流失至少三分之一,多的甚至超过了一半,所谓“普九”,很多地方不过是体现在纸上而已。农村学生辍学严重,既与农村教育条件差、素质教育不到位、校园活动缺失、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有关,也与近年来的
12、就业难有很大关系。因为家长们看到同是外出打工,高中毕业生并不比小学毕业生有明显优势,甚至大学毕业生也不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不少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前景不再乐观,信心明显下降,“读书无用论”已在事实上呈泛起之势。再加上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济,就更不愿冒险投资供孩子读书,认为反正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还不如让孩子早打工、早挣钱、早成家,于是很多农村学生便主动退出了中考、高考的竞争。这正是农村每年平均有近30%的初中学生未参加中考提前流向社会,以及今年全国84万高中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的最根本原因(这84万里面绝大部分是农村学生)。其四,教育质量堪忧,服务农村特色不够。近年来,农村教育
13、的整体质量与城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除了教育体制、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约束外,也与前述投入不足、硬件条件差、师资薄弱、优生流失大、生源不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与城市相比,农村更没有条件开展素质教育,而且即使是搞应试教育,农村也很难搞过城市。由于信息闭塞,导致很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加上师资和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教学往往流于粗放,不能很好的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不能或很少使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和手段,由此造成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有不小的差距。同时,农村教育在体现农村特色上也做得不够。大部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样,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订的统一教材,在教材内容上体现不出乡土特
14、色,体现不出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特色。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校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抓考试和升学上,忽视了乡土课程的构建,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对农村生产生活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是不利的。因为毕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是少数,多数学生是要回到农村的,农村的开发也需要大量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村教育,除了专门面向农村的职业学校,其余小学、初中、高中教材内容也有必要适当涉及一些农村题材。换言之,农村教材和城市教材最好分别编写,让农村教育更多的体现出农村特色。其五,办学格局调整难,山区孩子上学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日益减少,于是越来越强调办学资源集
15、中化,于是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小学向场镇集中的进程不断加快,以至如今农村的高中学校已经相当少了,主要是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时,分布在各村的校点也很少了,大部分学校都集中在了场镇。这样做当然有利于集中办学资源,突显集聚效应。但也有一些弊端,让村校硬件资源闲置、场镇硬件资源吃紧不说,主要是造成了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学难,尤其是年纪偏小的学生上学极不方便,也不安全。虽然部分场镇学校兴建了学生宿舍,搞了寄宿制,但没有搞寄宿制或食宿条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场镇学校仍然不少。一些乡镇结合部的学生,因为村校撤除了,到任何一个场镇学校上学都很远,加上又不能住校,于是干脆辍学了。而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过早脱离家庭过
16、集体生活,不仅在生活上难以自理,在心智发育上也可能因长期疏离亲人造成些问题。因此,很多农村乡镇在进行办学格局调整时,顾虑重重左右为难。不集中办学吧,一些村校一二十个学生,学校条件又简陋,教学辅助设施奇缺,教师又不愿到村校去任教;集中办学吧,小孩们到镇上来上学也很麻烦,在生活开支上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在安全上家长也有诸多不放心。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呢?笔者认为:首先,全力抓好经济和就业工作,增强农民教育消费的信心和能力。国家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提高对农民的补贴,不断完善全民社保体系,让萧条的农村重现生机,让失业农民工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就业
17、指导,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全力降低大中专毕业生的失业率。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的教育消费信心和能力提高起来,让“读书无用论”丧失市场,让农民子女能坚持在学校多读一点书。其次,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广开社会投资渠道。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重要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必须认识到作为全国教育大头和基础的农村教育,在投入上已经多年欠帐,因此以后的投入必须大手笔,否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物质待遇,这是促进农村教育迎头赶上的根本之道。一是必须保障国家财政投入。全国人大可制定一部农村教育促进法,把农村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
18、优先保证。在确保教育经费尽快达到GDP的%并不断增长的同时,要适当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教育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必须每年公布教育投入的详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党政官员的政绩考核,要加大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发展政绩的考核。其实教育优先发展吼了这么多年,最重要的是行动,国家不是没钱,而是没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行政经费减少百分之十用之于教育,都将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二是广纳社会资金,鼓励捐资办学和投资办学。对捐资和投资办学者,要在税收、用地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发展,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受教育需求。如果在这方面的政策到位,极大的调动了人们捐资、投资办学的积
19、极性,那么公益的民办教育和营利的民办教育都会发展起来,中国就会如同发达国家一样,渐次进入一个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时代。三可考虑成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试行教育彩票,将发行彩票募集的部分社会资金充实到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中,这笔钱可以用于每年对所有农村学校的补助,或者设立各类农村教育奖项,或者用于偏远农村或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强调的是,上述三种渠道的投入是并行不悖的,尤其是不能因为有了后两者而削弱国家财政的教育投入,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国家财政投入都是教育投入的主体,都只能增长不能降低。其三,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教师人事机制。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力图构建起
20、两个机制。一是构建起教师愿意来、留得住的用人机制,二是构建起教师进得来、出得去的的流动机制。在用人机制建设上,主要做到三点。一是为农村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经济待遇,让他们尽快告别寒酸处境,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在全社会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为此,要确保农村教师工资优先增长,尽快达到与本地区城市教师待遇相当甚至略高的水平。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地区和行业差别逐渐缩小的同时,早日实现全国所有地区相同类别和级别的教师同工同酬,避免差别过大。绩效工资也要尽快不折不扣的到位,不要干打雷不下雨。另外,可建立农村教育津贴和偏远山区教育津贴,以鼓励教师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二是加强学校内部民主化管理,提
21、高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的心与农村学校更紧的贴在一起。三是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和继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联合出台政策,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对农村教师的进修提高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对他们的培训考级给予费用减免。同时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软硬件条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帮助所有农村学校完善电脑网络设施,在学校图书馆建设、教育类报章杂志订阅上给予补助,让农村教师足不出校,就能了解和学习到外面的教育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在流动机制建设上,要加大教师人才资源的市场化分配改革,逐渐改变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包办教师人事,教师进来容易出去难,或者只能往高处走、不能往低处流的格局,实现
22、学校教师的良性新陈代谢。要逐渐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事权让渡给学校,通过强化镇村(社区)监督和学校内部约束的方式,保证学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公平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要实行农村和城市教师的定期交流,并规定教师必须在一定年限内在不同学校流动,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要通过不太长的时间,让主要靠关系和潜规则的教师资源配置方式逐渐淡出,最终建立起公平的统一的教师人才市场,让学校与教师凭契约约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只有这样,农村学校才能最终实现教师的来去自入,才能及时更换新鲜血液,凭待遇、事业和感情吸纳到自己想要的优秀师资,才能避免优秀者和有关系者逐渐走光,剩下的就是没有关系、职业倦怠程度高、怨气大的
23、一帮子“老人”教师。其四、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留守学生教育水平。为着减少学生流失,增强农村教育的公信力,必须改进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内部管理,提升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前条件下,要让农村教育尽快改变面貌,一个重要措施是通过遴选或招聘,为每个农村学校配备一名好的校长,让有先进理念、现代知识和开拓精神的领头人来带动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农村教师尽快成长提高。一方面要通过网上自学、讨论交流、外出参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尽可能多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借助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组织,构建起城市和农村学校结队帮扶和相互交流的机制,让城市学
24、校教师能定期不定期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析课备课,同时让农村学校教师能有机会多到城市学校学习取经。另外,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适当增加一些有农村特色的教学内容,尽量多开展一些为农村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构建起富有个性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学校文化体系,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让每个学生乐学好学,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流失率。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中国农村教育一大特色和一大难题。各农村学校应在实践中探索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规律,不断增进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关教育科研部门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农村学校提供更系统的科学教育方法。同时,留守学生教育仅靠学校和教师是不行的,镇村
25、有关部门、干部和群众,也要协同学校加强此项工作。有必要成立一个由相关部门干部、学校周边贤达、家长代表、学校领导教师参与的协调教育机制,共同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其五、从学生需要出发,优化农村校点布局和办学格局。校点布局和办学格局,应从农村教育的整体效益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适时调整。为确保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到适合的教育,在校点布局上,应以场镇集中办学为主,初中班主要办在场镇上,同时保留适当的村校教学点,主要用于小学低年级教育。各教学点应设置在离场镇相对较远的村,特别是几个乡镇的结合部应保留适当的校点,这样才方便年纪小的学生就近入学。场镇集中办学点,应加强学生
26、食宿设施的建设,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住校学习需求。鼓励支持民间人士捐资投资办学,特别是支持他们利用可用的原村校房舍或新建校舍搞教育,以满足偏远地区孩子上学的需要,以此构建起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为主体、公民办教育互补的农村办学格局,构建起场镇学校为主、村级学校为辅的合理的农村校点布局。总之,中国教育的所有沉疴新疾都在农村教育中有所反映,而且农村教育还存在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光喊口号是没用的,要重在行动。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与民间互动,加大投入,锐意改革,不断完善弥补,不断改革创新,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来解决农村教育多年的欠帐和积弊。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农村教育尽快赶上城市教育,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农村以及全国的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