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35小题。1.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3.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增加税收 B. 恩泽贵族 C. 削弱王国势力 D.加强中央集权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
2、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5.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6. 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的封地7.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3、。”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8.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 )A分封制、郡县制 B宗法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9. 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 )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
4、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10. 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参知政事11.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12.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时说:“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
5、,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13. 我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14.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
6、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15.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16.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对祖先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
7、三公九卿制17.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18.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自称为“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印信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 秦始皇实行暴政19. 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
8、大意义是( ) A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20. 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 )西汉“推恩令”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明朝废丞相、设殿阁A. B. C. D. 21.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
9、汉初(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 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 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22.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中国古代的(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23.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有的人回答“子孙满堂”。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是( )
10、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24. 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25.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 )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
11、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26.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27. 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其中“皋牢百代”的政治举措是 ( ) A创立皇帝、丞相和郡县制度 B“使黔首自实田” C“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8.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
12、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29. 考古学家认为,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3万余枚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是业已发现的我国第一批官方文书,约有20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地方政府官署档案。通过这些秦简,我们可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各个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性 B秦朝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 D中国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30.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度31.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
13、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32. 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3.“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
14、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34.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35.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 ) 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唐朝实行三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 A B C D二、主观题,本题总共2小题。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王制之制禄爵,公、侯、伯、
15、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礼记 王制篇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材料三 西周某制度示意图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2分)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2)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3分)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分)(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4分)各有何积极作用?(4分)阅读下列
16、材料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
17、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2分)(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分)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元朝
18、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2分)(5)综合四则材料,说明在古代政治中体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单元主观题:36. (1)分封制。因为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加强
19、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元朝的中书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回答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即可。【参考答案】(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2分) (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杯酒释兵权;设“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使统兵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3分) 看法:阻止了地方割据,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靖康之变,北宋被金灭亡。(3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2分) (4) 职能:跪受(奏)笔录,将皇帝的旨意传达到中央各部门或地方大臣去执行(2分) 说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分)(5)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清朝专制达到顶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