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SHANDONG毕业论文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5 月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性要求愈来愈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也就成为了社会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为实现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必须要依据审计方案确定具体审计计划来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这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和保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审计质量控制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找出并解决这些问题是促进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今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关键字】 审计证据,
2、审计人员,质量控制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social requires real and reli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agerly,which need the auditors keeping improving the audit quality. As a result, the audit quality has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audit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
3、udit quali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auditing , the auditors should obtain sufficient, appropriate audit evidence basing on The audit of specific items and obtaining sufficient ,appropriate audit evid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drawing audit conclusion. Bu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
4、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audit evidence. therefore, finding out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can promote audit work run successfully.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auditing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audit evi
5、dence,auditor,audit quality control目录摘要Abstract目录一、引言1二、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32.1 审计证据充分性不够32.2 取证材料内容不全,形式不规范32.3 审计取证方式单一32.4 对审计证据分析不足4三、 解决措施53.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53.2 会计师事务所加大组织学习的力度53.3 确定具体取证目标53.4 建立科学审计取证决策机制63.5 确定最佳取证时间73.6 确定恰当取证数量73.7 加大对审计证据的分析和挖掘力度73.8 建立健全审计控制制度,保证审计证据的质量8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一、引言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
6、员依法取得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并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取证是否成功。随着社会对审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计取证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是充分性和相关性。高质量的审计证据,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审计复议和诉讼案件的发生,因此,保证审计证据质量,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更显重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经济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审计客体变得更为复杂,审计内容也更广泛。在这种情形下审计工作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是,现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审计证据不够充分,相关事实证据不清
7、楚,取证材料不够规范,审计取证方式单一,不注重环境证据的收集,这些问题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大环境的发展,急需我们正视并解决他们。李忠年,邓万桥2010.9.19在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中论述了是政府审计中审计证据存在的问题,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有很大的相通性。该文认为,部分审计证据缺乏充分性,适当性,可靠性,相关性,这不仅是审计证据的特征,也是部分审计证据所欠缺和需要加强的方面。但文章对审计证据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易金翠2009.12.5在审计证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中提出审计证据存在就账审账,审计方式单一的观点,审计人员审计过程偏好就账查账,审计取证习惯于片面地对照法规从
8、账目中找问题,这使取证材料局限于摘录和复制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等资料,致使审计方式单一,审计证据说服力不够;陈德华2008.11.17在试论社会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中提出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细致的审前调查,细化取证实施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法,查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王英姿2011.5.9在解析审计证据的应用技巧中认为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还要确定最佳的取证时间, 以便保证所取得的证据与审计目标最相关,质量最高;齐秀玲在2010.6审计证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要提高审计证据的可信度,减少审计工作风险,要从组织机构
9、 、人员、制度,技术等方面多管齐下,从大方向上指出了审计证据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下面,本文将要探讨的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普遍存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这将有利于审计证据证明力的提高,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增进社会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经济活动更好的监督,促进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2.1 审计证据充分性不够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必须建立在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之上。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要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以及支持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形成审计意见并且得出的审计结论的过程中要获取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来支持所作
10、出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有下述两种常见的现象影响会审计证据充分性:一是审计证据数量过少,不足以以充分证明企业的不法行为等问题;二是审计证据数量过多,这种现象虽然不会对证据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获取的审计证据过多,这必将会加大人、财、物等资源的耗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导致审计工作效率降低。2.2 取证材料内容不全,形式不规范部分审计人员在记录并形成审计取证资料时,通常更注重对事实结果的描述,往往忽略了对取证过程、证据来源、取证方式等情况的说明和记录。如在获取库存商品的相关证据时,只记录了清查的商品在仓库中的实有数量,没有对商品的实际所有权,存放方式及审查该商品的时间、具体过程等内容作出说明。其次
11、,需要审计人员通过,重新执行,重新计算等方法取得的证据欠缺必要的过程记录,只是做了单纯的复制数据,缺少取证过程,计算等其他说明。此外,应该而且有条件进行函证的审计事项,没有进行函证,而是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来替代,除此之外还存在审计组成员自制的取证材料格式五花八门,汇总的数据来源不清等情况;有的审计证据要素不齐全,缺少发生事项的时间、地点、审计人员记录的时间及凭证编号等,这都影响了审计证据的证明力。2.3 审计取证方式单一 单一的取证方式使得审计证据在证明力上比较单薄,说服力不强。审计人员受习惯性思维影响更关注于书面证据和内部证据的取证,即从与审计有关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
12、报表、各种会议记录和文件、各种合同、通知书、报告书及函件等资料中取得所需的审计证据,却忽略了其他的取证方式,如询问取得的口头证据,环境证据,外部证据等。口头证据有利于发掘出一些重要的线索,环境证据的收集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度、各种管理条件、管理人员素质等事实的取证。环境证据可帮助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思路下,注册会计师尤其需要全过程地获取环境证据和口头证据。外部证据同内部证据相比,证明力较强,但由于客观上取得外部证据成本较高等原因,现实中外部取证做的仍不够,导致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在规范的审计程序里规定了对被审
13、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等取得环境证据的重要环节,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常常未做到这一点,有的虽零散地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但并未对相关的符合性测试、审计调查进行记录,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造成审计建议、审计评价存在明显的证据不足。2.4 对审计证据分析不足审计过程是一个假设-推翻假设或证实假设-再假设的过程。审计人员应结合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审计方法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审计证据进行假设、推理、判断,与待验证的审计事实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吻合。有的审计人员职业敏感性不强,注重表面现象,对审计证据深入分析不够。如对一些表面上看似正常的会计核算错误不进行深究,就可能忽略了隐藏的违法违规线索。如发现了一张
14、不合规的票据,就要联想到可能会有一本不合规的票据或一套账外账等。三、解决措施3.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创造健全的审计法制环境,全方位规范审计取证。审计工作的规则是判断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准,审计准则体系为审计工作确立了工作规范。审计准则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将进一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并为控制审计质量提供标准和依据。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取证责任。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应以追究责任的方式促使审计法、审计准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落到实处。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取证过程中的需要制订相关的取证工作表格,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取证
15、行为,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3.2 会计师事务所加大组织学习的力度要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就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事务所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必须由具有相应执业资格和业务工作能力的审计人员承担,以保证审计取证的质量;事务所要通过继续教育工作,做好培训或倡导自学等多种形式,让审计人员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熟悉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从而提高审计取证、用证的能力,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3.3 确定具体的取证目标 审计工作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在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注册会计师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是判断业务风险,以决定是否承接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与业务风险相关的审计证据,包括
16、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证据,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人员等方面的证据。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其具体目标即为管理层的各项认定。管理层认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关于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包括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五项认定;二是关于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包括存在、权利或义务、完整性、计价或分摊四项认定;三是关于列报运用的认定,包括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等认定。注册会计师需围绕不同的管理认定来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为了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注册会计师
17、应围绕审计目标来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的种类,以便针对不同性质的认定来判断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类型。如审计目标要求审计某单位的“原材料采购”的真实、合规、合法性。审计人员应从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数据库中抽取一定时间内的结算凭证如:付款或交定金、入库单,发票,合同的复印件、退货业务等;从被审计单位物资供应数据库中抽取相应的供应商、采购合同、询价和方案对比、采购计划,采购员、入原材料库、入库凭证、合格证、质量检验等对应数据;从生产管理数据库中抽取产生需求、用量、标准、废品率、报废处理等数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均与管理层的所有认定都不直接相关,口头证据需要得到其他相应
18、证据的支持。但口头证据有利于发掘出一些重要的线索,环境证据可帮助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思路下,注册会计师尤其需要全过程地获取环境证据和口头证据。3.4 建立科学的审计取证决策机制审计质量的高低,关键是制定和实施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在制定审计方案时,要用全面的工作步骤,详细的计划,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重心。参考以前年度的审计资料,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点。在审计之前,通过对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的查和对审计案卷的分析,从中发现该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点,进而确定审计重点,以节省审计实施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
19、用媒体报道和互联网等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情况及特点。在分析行业大背景的前提下,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被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审计的线索和突破口,确定实施审计的重点,最终提出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审计措施,使审计作业更有的放矢,更有成效。在收集证据时要明确应该采用的方法,重点获得哪些方面的审计证据,确定取证的时间。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要使原始证据转化为其他便于收集的审计证据形式,既保证其证明力,又减轻审计人员工作量,提高审计取证的效率。获取审计证据时,除了要考虑取证目标外,还应考虑审计证据类型、审计证据质量,审计证据与审计目
20、标的相关性,以及审计证据获取的成本。计程序获取多种类型的审计证据。鉴于多数审计人员还是习惯于书面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要做好必要的引导,指导审计人员利用多种审计程序,获取多种类型的审计证据,而不是单一的从被审计单位的帐表上查找。审计人员也要加强对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学习。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后,可以询问应收账款负责人对收回逾期应收账款的可能性的意见。如果其意见与注册会计师自行估计的坏账损失基本一致,则这一口头证据就可成为证实注册会计师有关坏账损失判断的重要证据。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多种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例如,实地盘点。审计人员亲临现场,对被审对象的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存
21、和检查,并与有关记录进行核对来验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并从中获取足够的证据。这种方法,一般在审计固定资产时比较适用。实地调查。审计人员通过观察、查询等方法,对查阅不明的事项进行内外调查,从而获得必要的审计证据。现场观察。指审计人员到实地现场,通过观察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程度以及检查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手段,发现线索和直接获取证据。分析比较。审计人员利用已获得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重要比率、金额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比较来获取审计证据。3.5 确定最佳取证时间 确定审计取证的最佳时间, 以便保证所取得的证据与审计目标最相关, 质量最高, 要考虑取证目标、取证对象
22、的特点,以及所采用取证方法等因素。如要证实应收款期末余额的真实存在性,向债务人发函询证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取证方法, 由于从制作询证函、 发送询证函, 到收到对方的回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为保证能够在现场审计现场结束以前收到询证回函,并给采取替代审计手续留有一定的时间,发函询证的时间应尽可能提前。3.6 确定恰当取证数量 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构成审计事项各样本单位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采用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的方法,合理确定所应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不能因为审计成本的增加而减少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 3.7 加大对审计证据的分析和挖掘力度审计证据评价,就是对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和研究,
23、也就是对审计证据的证明力作出判断,确定已收集的证据与被审计事项有无联系,有何联系,能说明什么问题,能否成为支持审计结论的一项审计活动。审计证据评价应遵循实事求是,合理怀疑,恰当分析的原则,审计证据评价的基本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鉴定审计证据的真伪。对于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首先必须鉴定其真实性。伪证和假证不能作为审计证据评价的范围,应予以舍弃。2.选择合法合理的审计标准。审计标准存在着层次性、相关性、时效性、地域性等特点,在进行审计时就必须选择适时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作为评价的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法规,则要以上级的指示、规章制度、或本单位的规定为准。3.初步评价。评价内容侧重于证
24、据所要证明的事物是否合理、完整、恰当、充分;证据技术性要素是否齐全;从所取得的证据中,能否发现新问题;是否继续查证和如何查证等。由负责收集、鉴定证据的审计人员,对收集的或正在收集的审计证据,按审计事项或专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实际上就是为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而进行的对证据的评价。4.再次评价。为编写审计报告,在分析审计事项和重要的审计内容时,主审人员会同审计小组成员对形成审计意见的重要证据进行再度评价,最终确认审计证据。这是审计证据评价最重要的环节,评价的重点主要是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当考虑下列主要因素:1,审计风险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3.注册会计师及
25、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5.审计证据的质量。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又包含相关性和可靠性两方面。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例如,检查期后应收账款收回的记录和文件可以提供有关存在和计价的审计证据,但是不一定与期末截止是否适当相关。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和应收账款的期后收款情况,以获取与坏账准备计价有关的审计证据。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例如,有关存货实物
26、存在的审计证据并不能够替代与存货计价相关的审计证据。在评价审计证据可靠性时,应考虑证据来源、及时性和客观性的影响以及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实务中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在运用前款第1至第5项规定的原则评价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
27、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意可能出现的重大例外情况。3.8 建立健全审计控制制度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审计控制制度。控制制度的完善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首先,建立健全审计质量责任制,即审计人员认真完成审计任务,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来重点审核相关负责领域,各司其职,层层落实。其次,事务所还要建立专门的审计复核机构,切实发挥该机构的作用,最大程度的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建立健全审计人员廉洁从审制度,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在保证独立性的同时,审计人员必须要洁身自好,遵守职业道德,廉洁审计。结论随着多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多种新型行业的出现,更多专业知识的发展进化,面对这种形式,审
28、计人员要坚守职业道,不断补充新知识,熟悉相关法律环境,从而提高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和深入挖掘证据的能力。随着社会审计体系的不断完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审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结合审计目标,制定出包含相关的审计取证范围、审计证据内容和审计取证方法的审计计划,用审计计划来指导审计人员获取合理的审计证据,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计人员因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审计取证不合理而带来的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审计证据的质量。当然,审计证据质量的提高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合作和监督,审计质量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常抓不懈和持之以恒,只有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审
29、计证据质量,我们的审计工作质量才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参考文献 【1】 刘明辉.审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易金翠.解析审计证据的运用技巧:会议论文.广西:广西会计学会,2007【3】 陶萍.审计质量控制及审计取证风险的防范:会议论文.北京: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4】 窦必风.审计判断中的框架效应研究:硕士论文.湖南:湖南大学会计系,2009【5】 陆国良.证据次序及可靠性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硕士论文.湖南:湖南大学会计系,2009致谢在论文写作期间,乔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这不仅使我学到了知识,也开阔了视野,乔老师让人敬佩的不只是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的人格魅力也深深的让我折服。在此,非常感谢乔老师在论文写作中给我的指导和帮助!并且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和鼓励我的同学们!写论文的过程可以说很坎坷,遇到了很多困难,是同学的鼓励让我重拾信心,继续奋战。大学生活即将过去,是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让我的大学拥有了那么多美好的五彩斑斓的回忆,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