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模具钢产业发展方案(十四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模具钢产业发展方案(十四五).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xx县模具钢产业发展方案xx县模具钢产业发展方案目录一、 发展原则2二、 指导思路3三、 产业背景分析4四、 区域宏观环境分析5五、 保障措施10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14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21近年来,粉末冶金技术迅速发展,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高性能工模具钢和新型工模具材料已成为提工高模具使用性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与常规工模具钢相比,粉末冶金工模具钢具有寿命长、可磨削性好、韧性好、等向性好、热处理工艺性能好等优点。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型产品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产能合作,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为促进产
2、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改规划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一、 发展原则1、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2、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 ,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3、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加快重点产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
3、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4、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革命的驱动力量。改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5、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二、 指导思路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重点产品服务应用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基地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 产业背景分析近年来,粉末冶金技术迅速发展,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高性能工
4、模具钢和新型工模具材料已成为提工高模具使用性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与常规工模具钢相比,粉末冶金工模具钢具有寿命长、可磨削性好、韧性好、等向性好、热处理工艺性能好等优点。粉末冶金工模具钢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市场还未真正打开,发展潜力较大。近几年,随着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生产企业数量会不断增多,产品价格也会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粉末冶金工模具钢大面积替代传统的硬质合金材料,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近年来,尽管国内粉末冶金工模具钢行业的技术进步较快,但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粉末冶金工模具钢行业在生产工艺上还有较大的差距,产品质量和性能也要次于进口产品。由于研发能力
5、能力的不足,也导致国内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生产企业较少,国内市场供给不足,且产品质量也无法达到高端水平的要求,致使进口产品占据中国粉末冶金工模具钢主要的市场份额。根据新思界的调研,国内市场将近70%的市场份额被进口产品所占据。现阶段,中国粉末冶金工模具钢行业的竞争主要是国内唯一的本土生产企业安泰科技与国外进口产品之间的竞争。安泰科技依托中国钢研强大的科研能力,在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生产技术上最先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产品的技术垄断。但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生产企业仍只有安泰科技一家。面对强大的外资品牌,安泰科技的市场竞争力也相对较弱。高度的进口依赖为我国粉末冶金工模具钢行业的
6、发展埋下了较多的隐患,为此国内本土企业应该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国内粉末冶金工模具钢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大对相关科研项目的投入,快速提升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生产技术水平,同时要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自身的供给能力,逐步降低进口依赖度夺回对国内市场的控制权。四、 区域宏观环境分析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xx亿元,实现xx亿元,增长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xx%,居民
7、消费价格涨幅xx%。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提高首位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区域与全国区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新篇章。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xx%左右,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当前时期,仍然处于可以大
8、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交错叠加的严峻挑战。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发展条件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依然巨大。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地区在国家发展和开放大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发展的条件更加有利。总的来看,当前时期,地区加快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困难挑战,但优势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一)发展机遇政策红利的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条
9、件。这些政策的效应将在当前逐步显现,将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外部动力。“四化”深度融合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全面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将为产业升级转型、城乡协调发展、扩大消费、拉动投资、扩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引擎。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对稳定发展预期,增强发展信心,释放改革红利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为提升辐射
10、带动能力拓展了新空间。随着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六个一体化建设的加快推进,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发展性资源的吸引能力和聚集能力更加突显,从而进一步扩大对周边区域影响,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优势。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更加有利于地区将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转变为新的发展优势,更好地聚集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资源,促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支撑。随着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
11、网、互联网为重点的“五大基础网络”建设的全面提速,地区的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将极大改善的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随着石油炼化、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相继投产,将进一步增强产业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有力支撑。(二)面临挑战经济较快增长压力增大。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地缘政治导致周边环境更加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当前时期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增大。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群众诉求日益多样,社会治
12、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城中村改造、劳资纠纷、医患纠纷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金融风险防范、安全生产存在不少隐患,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关注和期待日益提高,利益矛盾主体呈现多元性、复杂性和对抗性特征。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一些矛盾冲突和不满情绪容易被放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政府处置应对带来了新的挑战。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当前时期,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关键时期,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从环境保护看,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比重过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流域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石漠化治理等
13、任务繁重。随着国家提出更加严格的资源消耗控制和环境改善指标,对各地能源消费、单位能耗、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严格控制,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节能减排的压力将会更加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压力增大。在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周边城市为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利用各自的发展优势,在诸多领域开展全方位的角逐,区域之间资金、人才等要素的竞争更趋激烈。另外,随着多极均衡发展和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各地区正加快发展、赶超跨越,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当前时期,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压力增大。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核心,积极推进传统产
14、业转型升级,发挥新兴产业引领作用,着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生态文明引领、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的循环型的现代工业体系,大力推行新型工业化,塑造生态型工业城市特色,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五、 保障措施(一)坚持规划领先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年度计划的衔接,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的阶段成果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按程序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二)优化产品结构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重点发展多功能产品,支撑战略
15、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产业资金规模,设立产业工作专项资金。加大产业战略实施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实施转化、构建支撑体系、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奖励力度等方面。引导企业增加产业投入。大力发展产业质押融资、产业保险等金融创新,形成多渠道的产业投入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四)优化投资环境优化服务机制。完善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优化政策引导、市场监管、质量监督服务职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发展模式。根据规划产业布局,结合园区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实施,积极引导产业关联项目或企业向重点园区聚集,集群发展。加快编制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优化投资布局,落实重点项目建
16、设用地,促成产业发展高地、成本洼地。优化配套建设。落实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相关配套建设,利用多种合作模式,合作共建,推进项目落地。(五)扩大国内外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六)完善配套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价格等相关政策衔接。支持各类资本通过提供并购贷款、并购票据、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建材企业兼并重组。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开展国际技术、标准、品牌等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国别产业政策研究,搭建海外资源开
17、发、项目建设、品牌营销和技术标准体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七)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存在的问题;各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方案,及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规划的实施,持续推进规划实施。(八)营造良好信息环境深入开展宣传,建设区域产业网络频道,加大媒体对产业建设宣传报道力度。建设区域产业体验中心,积极推广产业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充分利用产业论坛、信息技术博览会、各类创业大赛、众创空间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宣传体验,扩大示范带动效应。(九)优化创新体系完善创业体系,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8、,优化“双创”制度环境,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夯实产业创新基础。依托重大工程,前瞻布局、重点突破可能引发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落实项目单位预算调整自主权,推进实施科研项目间接费用补偿机制,探索实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法人责任制。(十)完善统计制度建立健全以产业分类标准为基础,以主要产品数量、企业、服务机构等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统计信息采集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监测,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分析发展趋势。支持产业相关社会组织开展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十一)加强人才智力支撑打造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升级版,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
19、聘用和激励机制,重点引进并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本地创新创业。深入推进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培育高素质劳动大军,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切实为发展先进产业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一)项目建设性质该项目属于扩建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模具钢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238000.00万元。(二)项目承办单位xx投资管理公司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
20、,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
21、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22、,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三)战略合作单位xx有限公司(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当前时期,从全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发展动力深刻转换,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发展新主题。人均生产总值将由1万美元接近2万美元,经济社会处于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在经济发展上进入工业化后期新阶段,在城市化发展上进入现代
23、都市区发展新阶段,在对外开放上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在环境建设上进入生态优先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上进入攻坚冲刺和规范成型新阶段。总体来看,宏观环境对地区发展有利。一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智能制造为标识的工业4.0时代和以新能源为标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为发挥科教优势,加速融入全球发展分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供了宝贵机遇。二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随着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凸显了区位优势,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加了商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加快枢
24、纽型经济发展。三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创新试点,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集中精力解决好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各类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一是提升城市地位面临新挑战。地区和城市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地区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有限。二是发展动力转换面临新挑战。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不优,服务业比重不高,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三是推进城乡区域
25、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城区与县域在发展水平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四是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挑战。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较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资源、能源平衡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等将面临更多考验。五是维护社会公平面临新挑战。富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带来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多元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对提高施政水平和保障城市常态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加大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基本公共服务
26、、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投入,带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增强省内投资品的供给能力,着力解决我省投资率高、但综合投资拉动效应不够的问题,形成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整合利用好地方财政资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完善基础设施等投融资平台功能,组建旅游、扶贫等若干专业化投融资平台,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更好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探索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证券化,发展各类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鼓励股权众筹、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发展。推进债券品种创新,扩大各类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切实落实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民间
27、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与政府投资的有效合作。研究建立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社会资本的合作对接机制。(二)着力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着力抓好本地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质量和市场占有率。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加快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增加中高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引导汽车等大宗消费,落实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培育网络购物、绿色出行、社会养老、医疗保健
28、等新兴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提升消费层次,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三)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农畜加工和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增加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推进能源、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产业的国际合作。完善外贸促进政策协调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五)项目选址方案项目选址位于xx产业示范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六)项目用
29、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99999.90平方米(折合约150.00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142999.86平方米。(七)项目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5个月。(八)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72217.3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3783.23万元,流动资金18434.15万元(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38094.18万元,税后净利润33013.5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7619.6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8.13%,全部投资回收期5.07年。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一)建设单位
30、xx有限公司(二)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
31、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机遇与挑战当前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孕育着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同时,国际和区域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发达国家加快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步伐,新兴经济体
32、开始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吸纳低端制造业,低成本竞争和先进技术竞争将日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虽然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当前是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使区域城市群成为带动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吸引了全国乃
33、至世界的目光,为加快转型、加快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为扩大对外开放、聚集国内外先进要素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平台。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转型升级尤为迫切。二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大气、水污染问题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还需付出极大努力。三是改革开放相对滞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34、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总体水平不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竞争与合作相互交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步入新阶段,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35、革。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36、,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
37、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四)项目选址xx产业示范基地(五)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06666.56平方米(折合约160.00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109866.56平方米。(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56939.1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9816.31万元,流动资金7122.88万元(七)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26729.16万元,税后净利润14718.6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9816.1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46%,全部投资回收期4.99年。(九)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