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执业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执业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院执业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周文第一部分 医院药师与医院执业药师作为特殊商品的药品,把药师群体、药师职业与生产、销售和使用药品的过程紧密联系起来。药师是一个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社会职业,有其专业化的职业体系与行为规范,其职业标准在发达国家已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同。在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压力约束及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决定药师需要体现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对药学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药师需终身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医院药师与医院药学密切相关。医院药学是一门涉及面广、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的新兴药学分支学科,属于实践应用科学。
2、近年来,医院药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单一药品供应型的模式逐渐向技术服务型模式转变,医院药学部门也由过去的单纯药房逐渐发展成为由若干技术科室组成的药学部,使之更加适应当今医院药学的发展需求,满足当代医院药学服务的需要,具有药事管理、药品供应、药物制剂和药学技术服务等多项职能。医院药学主要工作内容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围绕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药品管理工作发展。以患者为中心、保证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一、医院药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
3、医院药学发展经历了几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重要变更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各级医疗机构设置药房,药学人员主要以配方发药为主,药学人员多以中等药学学校毕业生为主,被称为司药、调剂员;20世纪7080年代后期,医院药剂科大力发展制剂品种,除开展药品调剂业务外,主要生产大输液、针剂等灭菌制剂及大批由医院验方研制的中药制剂品种,许多县级医院均配置相当规模的医院制剂室,也被称为药厂。药学部门许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医院制剂生产,医院制剂蓬勃发展,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9年11月卫生部发布卫医字(89)第25号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后,医院等级评审与分
4、级管理工作正式启动,医院按照其功能和相应的规模、技术建设、管理及服务质量等综合水平,划为一定级别和等次进行标准化管理,药学服务模式也开始随之转变。从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随着医院等级评审和分级管理的广泛开展,药学部门根据药事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注重加强药学学科内涵建设,把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作为主要工作重点。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趋于合理,管理趋于规范,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人性化的服务;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
5、临床药学工作;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加强处方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加强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提高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自2005年以来,卫生部在全国医疗机构先后开展了“医院管理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医疗质量万里行”、“全国抗
6、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等专题活动,其目的就是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在此阶段,医院药学部门也随之把工作重点放到贯彻实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20052009年全国“医院管
7、理年”活动对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面的主要要求: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科学、规范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对药事管理质量及药学服务质量实施管理与控制;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处方,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加强处方开具、使用、保存管理,保证正常医疗需要,防止流入非法渠道;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医疗机构药剂科尝试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
8、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配备专职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和疑难病症会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等临床药学工作。医疗机构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2009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药学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建立本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工作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贯彻落实中国国家处方集,制定本机构处方集,并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和评估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以严格控
9、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建立临床药师制,有明确的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相应的临床药师工作与管理制度,明确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落实。2011年4月卫生部公布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同年12月公布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医疗质量和医疗服
10、务绩效作为评审重点,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医院药学部门作为医院重要的专业技术部门之一,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放在遵循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原理,在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持续改进方面,制订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实现、自我评价,并不断提高,实现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促使医院药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二、医院执业药师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至今已有18年,执业药师从无到有,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不断走向成熟。执业药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11、合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明确了执业药师的定义 ,注册执业是其法制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药师的主体在医院。近年来,医院药师在医院药学和医院合理用药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的执业药师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医疗机构的执业药师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资格认证,或参加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并在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在医院从事相关专业的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和监控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诊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随着药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理论、
12、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医院执业药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医院执业药师需注重继续教育,除加强专业学习外,更应重视综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参与临床工作,主动与医生协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协调临床医生开展新药的评价,确保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确定了执业药师在医院、零售药店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执业药师面向患者的药学服务特征,同时也对执业药师的综合执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加强药师的科学素养和“三基”训练。执业药师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需要通过训练来提高自身素质。在完成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后,在工作岗位开始毕生的自主学习。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注
13、重培训,有计划、有重点的以多种形式对“三基”进行强化,引导执业药师热爱专业,学习药学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药学服务实践,培养药学专业所需的职业态度、价值观、道德和自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素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针对工作岗位上药学人员的专业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新技术、新设备在医院的广泛应用,药学人员原有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充实,否则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药学人员岗位培训突显其重要性。医院执业药师,需面向临床、面向患者,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一定临床医学、医疗文书、药物治疗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直接参与临床
14、用药实践,为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为保护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医院执业药师的基本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对主要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最佳选择用药,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安全问题。与患者、医务人员有良好的沟通技能,熟练掌握常用药品相关的药物专业知识,具有提供药物咨询和宣讲合理用药知识的能力,胜任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指导与教育的工作,确实提高患者依从性,医院执业药师工作特征决定其工作与临床、药物、合理用药、药物信息紧密相连;工作性质体现其临床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执业药师应成
15、为治疗团队的成员,形成医师、药师相互学习,知识互补的基本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国外已取得成功执业药师参与临床用药、促进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治疗用药决策,达到一个整体高水准的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执业药师任重道远,执业药师应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热忱服务完成这一过程。临床执业药师知识、责任,终生学习求知,不断加强责任感,不断修炼和完善自我。面对当前大量药物资源,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临床诊疗水平提高的同时,ADR也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问题,药品说明书复杂,术语难懂,患者对医嘱、处方难以理解,如得不到帮助或怕麻烦,患者多半会以一知半解的方式用药或不用,临床呼唤执业药师的服务,执业药
16、师应关注与用药有关的各种问题。第二部分 合理用药1985年,WHO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内罗毕会议是促进全球合理用药的里程碑。此后基本药物行动计划(Action Program on Essential Drugs,WHO/DAP)、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INRUD)与其他组织通过国际研究项目合作,促进了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合理用药的重视和实践。药物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其实际资源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所以必须合理配置和使用药物资源,通过正确选用、合理配伍,发掘现有
17、药品的作用潜力,提高使用效率,即通过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使其发挥应有的生物医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用药最初起源于合理治疗学,倡导以当代系统的医药学知识和理论指导实施治疗。合理用药的涵义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整体进步不断演变,其发展水平呈现一个不断完善的递进趋势。1975年,WHO为使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公众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明确提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基本药物政策;1985年,WHO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于内罗毕会议上扩展了基本药物的概念,将基本药物应用与合理用药相结合,提出合理用药的要求是: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
18、安全无害。1987年,WHO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1)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天数使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可靠。1989年,WHO建立合理用药国际网络。该网络是以促进合理用药为目标,由各参加国组成的成员小组构成,标志着实行基本药物政策与促进合理用药已经开始并轨运行。1993年,医疗单位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评价指标出版。1997年,WHO与美国卫生科学管理中心-MSH将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修订后为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具体要求包括:(1)药品正确无误;(2)用药指征适宜;
19、(3)药物的疗效、安全性、适用性、使用方法及价格对患者适宜;(4)剂量、用法与疗程适当;(5)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6)药品调配及提供给患者的药品信息准确无误;(7)患者遵医嘱情况良好。2002年,WHO发布了12条关于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的核心政策和干预措施,分别是:(1)多部门组成国家机构协调管理合理用药政策;(2)实施临床指导原则;(3)制定实施基于治疗选择的基本药物目录;(4)建立地区和医院药物治疗委员会;(5)在医学生课程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学训练;(6)将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师执业的条件之一;(7)加强监督、审核和反馈;(8)建立独立的药物信息提供体系;(9)开
20、展药物的公共教育;(10)避免错误的经济激励;(11)进行适当的强化管制;(12)提供足够的财政支出,以保证药物使用和医务人员工作的有效性。WHO促进合理用药的核心政策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证实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其科学性不言而喻,对促进合理用药非常有效。一、合理用药的的循证思考合理用药是指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以当代的、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和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针对具体患者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绝对合理用药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
21、用药只是相对的,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四个基本要素。合理用药应达到以下标准:(1)正确选定临床用药的适应证;(2)所选用的药物对受治患者而言具备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四要素;(3)个体化确定用药剂量、用法及疗程;(4)受治患者对所用药品无禁忌,引发ADR的可能性最低;(5)药物调配适当,并提供适合患者阅读的有关资料;(6)患者对治疗用药有良好的依从性;(7)药品对患者和社会所产生的经济负担最低。在这七条标准中,以正确选定临床用药的适应证最为重要,它以合理用药的基本内容和正确诊断为前提,脱离这个前提就无从正确选药。以往众多的药物利用研究报道,在无病历参考的情况下、不明病情
22、而仅靠处方去调查用药合理性,因此往往只能得到片面的结论。合理用药调查应根据病情需要、医疗条件、患者接受能力等因素评价其用药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标准。最佳药物疗程方案的实施制定,常非处方者个人能力所能做到,它涉及医、药、护、技与管理者以及社会环境的配合,且往往首先是卫生政策与管理上的问题。全面推行国家合理用药政策不仅需要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密切关注,更需要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的健康。综上所述,现代意义的合理用药不仅包括从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各方面评价其防病治病的效果,而且包括从社会、经济等方面评价其合理性,以获得最大的社
23、会、经济效益。二、患者安全目标-用药安全注重患者安全、降低用药错误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卫生部、中国医院协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帮助医务人员避免用药疏失,致力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避免用药错误,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2007年起,中国医院协会连续3年公布患者安全目标及实现这些安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患者用药安全是医院管理的目标,也是患者对医院的基本要求。用药安全是患者的生命线,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用药缺陷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及损失,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院医疗质量
24、的有力举措。建立患者用药安全体系,制定患者用药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通报制度。药物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涉及药物安全性和用药安全。药物安全性是指上市前新药研发(毒理学研究等)和临床试验阶段的安全性问题;用药安全是指上市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贯穿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药品使用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涉及范围广。执业药师的安全意识是必要的,包括对药品质量的负责(生产、销售、使用)。生产质量标准(原辅料、包装材料、药品说明书);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药品流通环节管理;医院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环节医师处方、药师调剂处方、护士执行医嘱、患者依从性等。医院的用药安全包括:医师诊断疾
25、病、处方药品(合理用药、避免书写错误)药房药师调剂发药。对门诊患者用药,需“四查十对”,准确调配、调剂(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对住院患者用药,除药师的准确调配、调剂,还有重要的环节,护士执行医嘱的全过程(正确执行医嘱、避免配伍禁忌等、溶媒、浓度、速度、途径),患者的依从性(定期监测)。医师、药师、护士是各自独立而又密切合作的职业人群,共同担负着为公众健康服务的责任。全体医务人员必须以谨慎和积极的态度,防范用药过程中潜在的危机发生,为患者营造一个安
26、全的用药环境。保障用药安全,是医务人员的共同责任。医师诊断、处方、计算机输入(治疗方案、处方开具);药剂师调剂药品,审核调配、用药交代;护师执行医嘱用药。以上者有效沟通,才能确实保证用药安全,需从质量管理系统、流程和个人行为三方面加强。用药安全质量管理系统设计、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序标准化,避免药品名称混淆引起差错,人员行为因素,以患者为中心,避免医疗行为失当,改善现有的处方调剂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更健全的机制,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12月发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在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中对用药安全有特别的要求。10项安全目标:一、确立查对
27、制度,识别患者身份;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特殊管理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如:第五项安全目标:特殊管理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要求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相关制度;对于住院患者,由
28、医师下达医嘱,药学技术人员统一摆药,护理人员按时发药,确保服药到口。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品说明书应用。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发现严重、群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临床药师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知识,做好药物信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三、合理用药-系统工程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临床不合理用药在世界范围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我国也不例外,其原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医药科技进步,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原有公费医疗体制已不堪重负,卫生资源浪费,药品分配不均,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而普遍。药源性疾病流
29、行,卫生经费不足,医药费用过度上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迫切性更为突出。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存在,既是一个医学专业技术问题,也是社会公共问题在医药领域的具体体现,合理用药应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推动合理用药,我国于1981年由卫生部、原国家医药管理总局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因为当时中成药品种繁多,普遍存在同名异方或同方异名的现象,必须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后方可进行中药制剂的遴选,所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只收选了西药,未收选中药。西药部分含西药52类280种,并在1984年出版了专著。1992年2月1日国家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由卫生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与财政部
30、联合组成,再次完成了遴选基本药物的工作,于1996年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第2版)。第2版含中西药制剂2000余种,其中西药有26类,699个品种,中药制剂1699种。在此基础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于1998、2000、2002年分别进行了3次调整,2004年底发布了第6次调整后的目录。国家在2001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5修订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执法力度;国家实施处方分类管理制度;卫生部组织编写全国临床护理规范,启动重症感染创伤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治规范多中心研究;制定推广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高血压的诊断和治
31、疗指南等;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成功地与军卫1号工程的医院信息系统链接,并已在军队医院试点,拦截或提示不合理医嘱或处方用药可达20%;2002年起,随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发布实施,大型综合性医院尝试推行临床药师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动力学研究等;医院设立临床用药咨询窗口,提供药学服务;国家药典委员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2005版,2010版);积极筹备成立国家级的合理用药咨询或指导委员会,并与合理用药国际网络及WHO 开展大量学术交流工作。2005年8月合理用药
32、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成立,标志着我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正式与国际接轨,这对完善国家药物政策、推动合理用药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中国通过与WHO合作,参与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如北京宣武医院等开展了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多中心干预研究。2006年WHO资助的“合理用药干预计划”在广东省珠海市正式启动。该项目以珠海地区医院为试点单位实施干预计划,通过监测用药情况,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干预计划等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的出现和减少耐药菌的扩散,力求遏制珠海地区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不合理用药所带来的健康损害和资源浪费。WHO促进合理用药的核心政策在浙江邵逸夫医院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体现,
33、并有所创新。浙江邵逸夫医院在合理用药的实践中有两项创举:即停止门诊输液和实行静脉输液集中配置。特别是2002年国家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室),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我国各地多家医院已陆续建立了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室,这不仅是静脉药物配置环境设施的改进,更是为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提供了一个专业平台,是规范医师的处方行为,减少不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法。2009年国家推行基本药物政策,加快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价廉的药品。建立健全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机构,组建国家基本药物委员会,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并定
34、期调整机制和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制订并颁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制订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政策及措施,明确规定不同规模、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配备率和使用率;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生产和配送合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和生产供应招投标管理办法,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使用报销政策和国家储备制度。要开展合理用药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我国推行基本药物目录的实践为促进合理用药,开展流行病
35、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促进合理用药的过程中,不断引入WHO制定的合理用药干预框架、项目和评价指标,分享和传播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 执业药师在合理用药中作用解析一、药师的职责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在临床治疗上利用药学知识监控用药过程,追踪用药结果,做出用药评价,计算用药成本,为药物利用与评价、药物疗效与不良事件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全面提升合理用药的水平。随着我国医院药学工作重点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医院药师已积极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2002年以来,卫生部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和临床用药管理力度,相继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
36、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2007年5月1日,卫生部颁布施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这些文件共同的宗旨与目的是规范医院药事管理,发挥医师和药师的作用,促进合理用药,提升药物治疗水平,维护患者权益。2011年卫生部修订发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与定位。明确医院药师走向临床,面向患者,提供与用药有关的药学技术服务,在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方面发挥药学专业作用,使药物治疗真正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院药学发展、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紧密相连。医、药、护、技4个专业是医院整体预防、诊疗活动中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技
37、术支持系统。4个专业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各有特点和侧重,构成了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药学部门在医疗机构中是技术科室,并履行药品监督管理职能。为适应医院药学工作转型和药师职能转变的需求, 2006年3月卫生部正式启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试点工作,试点期为3年。预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临床药师培训基地3050个,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临床药师300500人,并拟订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工作指导意见,通过试点建立一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探索中国临床药师培养模式。2006年34月,全国第一批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单位陆续招生,全国首批82名临床药师学员在19个培训基地12个临床专业开始接受系统培训。2007年1月卫生部公布
38、了第二批31家试点单位名单,2010年7月公布了第三批44家试点单位名单,至此,全国共有94家单位成为培训基地。培训模式采取脱产进修方式,以提高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为期一年的临床培训,使学员具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能力,在某医学专业或药物的药理分类的专业范畴内能对5种以上疾病,在6种药品内进行最佳鉴别选择用药;具有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的能力;具有对本专业5种疾病的相关生化和心电图、B超、X线片等影像学文件、报告的初步阅读与分析、应用能力;掌握50种以上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药动学参数、不良反应、相互作用、药效关系等相关知识与数据内容,并能应用于临床
39、药物治疗。从2007年4月第一批培训合格的临床药师进入临床工作以来,目前全国已有数千名培训合格的临床药师走上工作岗位,培养专业的临床药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已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极大关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 医疗机构药师工作职责包括:(一)负责药品采购供应、处方或者用药医嘱审核、药品调剂、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和医院制剂配制,指导病房(区)护士请领、使用与管理药品;(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三)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
40、医师共同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负责;(四)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实施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五)开展药品质量监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收集、整理、报告等工作;(六)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七)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实践,进行药学临床应用研究;开展药物利用评价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参与新药临床试验和新药上市后安全性与有效性监测;(八)其他与医院药学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解析医院药师职责,医院药师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一)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1)基础理论: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41、。(2)基本知识: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法规等基本知识。(3)基本岗位技能要求:掌握药品管理、调剂(处方审核分析和调配)、制剂(制剂的组方、配制)、静脉药物配制、药品采购管理、药品质量监控、药品信息检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药物咨询、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操作技能。(二)专业工作能力要求1.掌握我国现行的重要的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能独立运用法律法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在药品调剂、制剂、采购、静脉药物配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能力,熟悉掌握国家对特殊管理的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供应、保管、使用等特殊要求。2.掌握常用药物的化学名、通用名、商品名
42、、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在储存、使用、发放环节中的注意事项。能运用药学知识与技能,正确快速的对常用药品处方做出审核判断,具有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的能力。掌握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与特点,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3.掌握各类药物主要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根据临床要求选用适当的药物;熟悉掌握药效学和药动学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参数;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特点、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熟悉常用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产生毒副作用的原理以及解救的方法。4.了解临床药理学的
43、新发展、新成就,包括某些新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临床应用指南中的新理念。5.了解医院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过程。熟悉制剂生产常用设备,包括设备性能、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等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过滤技术及各种赋形剂和附加剂的选择和应用。6.了解药物处方设计、配伍和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正确审核、判断静脉药物溶媒选择的合理性,掌握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设备性能、基本原理、使用操作等基本技能。7.掌握药品质量监控基本方法。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各种药物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熟悉中国药典凡例、附录涉及的保证计量检定可靠性的基本知识,包括误差、随机抽样的理论知识,常用分析仪器的
44、校正、使用、维护、原始记录及标准品与对照品的实际知识。8.熟悉现代生药学的基础理论。掌握生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常用生药的基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功效。9.具备与其他医务人员及患者沟通与交流的能力。10.具备较强的临床药物应用的能力,能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药物信息咨询、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及开展临床用药教育的能力。11.具备获取药物信息与新知识的能力。12.具备正确阅读病历等相关医疗文书的能力及一定的文字书写表达能力。二、处方(医嘱)审核药品调剂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质量合格的药品不等于用到患者身上是安全的。药品调剂安全涉及的层面和范围广,药师责任重大。“药品调剂安全”是一相对的概念,在调剂
45、药品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实际的或潜在的风险。处方质量问题、人员操作流程中的不规范性、高风险以及许多未知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处方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处方审核是实时和有效的干预措施。药师进行处方审核是直接分析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促进、指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医师处方、药师审核处方是医疗服务链条中的不同环节,共同服务的对象是患者。药师在处方审核中的地位和作用,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了药师对处方用药适宜性的审核责任,由此对药师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药师充分利用其药学专业
46、知识,对不合理处方提出修改意见,将给药错误降至最低限度药师在保护患者用药安全方面确实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不合理用药处方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真正发挥药师的审方作用。医院每天会产生大量处方,其中包含许多与用药有关的信息,处方及医嘱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师审核处方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处方审核是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处方审核,落实药师审核处方,发药核对与用药交代等相关规定通过处方审核,可规范医师处方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之一处方审核(前置)在安全用药中的作用药师比较熟悉药品的用法和用量,可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等专业书籍及文献资料,对
47、处方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实时和有效分析、评价,干预、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药理药效拮抗、毒性相加等,以保证医师正确处方,合理用药,发挥药品最大效益,实现风险最小化。处方审核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处方医师,建立监测系统,以减少不合理用药及用药错误的风险。建立处方审核、发药、核对制度。医院执业药师应对门诊处方和病房(区)用药医嘱实行审核,对不适宜处方、医嘱实施有效干预并有记录、建立发药、核对制度,落实“四查十对”三、处方(医嘱)点评评估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药品调剂后的应用评价,不同于处方审核,目的在于建立对不合理用药的监测、制约和干预机制。控制用药失误、纠正
48、处方书写错误用药失误是可以避免的处方(医嘱)点评是医院管理评价中药事管理部分的核心内容之一。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引入科学管理的新理念, 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使药品安全、有效、经济。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药品调剂后的应用进行评价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质量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解决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发现存在的问题,关注潜在的问题 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用药失误,就必须控制、管理人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借鉴国际合理用药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可度量的临床合理用药指标体系。处方点评是重要的监测管理项目四、药物应用评价确定处方/医嘱的用药调查、评价的范围与目标(需要评价的药物种类),建立药物使用评价标准、设定目标,实施动态监测,收集数据并整理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反馈结果,干预,通报(超常预警)与制定干预计划,检查评估结果与后续追踪。遵循PDCA循环原理(P-plan,D-do,C-check,A-action),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组织实现、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合理用药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