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文化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基层文化建设.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要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结合全州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现就加强我州基层文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谈几点认识。一、全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基层文化设施得到改善。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一批高质量、有品位的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站)、图书馆成为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场所。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州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资金达到6975万元,其中,国家、省补助资金737万元。全州现有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6个;乡镇文化站48个,村
2、级文化室29个;流动舞台车1辆;启动了5处全省“农村书社”和54个农家书屋建设试点,并为每个点分别配送了价值30000元和1200册(盘) 的出版物。(二)农村电影“2131工程”取得实效。成立了阿坝州农村电影“2131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州现有流动电影服务车14辆,固定电影放映场所1个,流动电影放映队37个。截止目前,已放映电影近3万场次,观众达300多万人次,平均每个村每年放映电影2场次,广大农牧民在文化惠民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州电影公司先后荣获国家文化部“送电影下乡活动优秀农村电影放映队”、国家广电部“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省委宣传部“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暨送电影下乡先进集体”
3、等荣誉称号。(三)民族民间艺术得到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大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全州现有卡斯达温、诌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位民族文化传承人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2个,业余文艺表演团体14个,业余藏戏演出团体9个;有国家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个,“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3个,省级“乡镇文化宣传示范中心”4个,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之乡8个;全国“四进社区”先进社区1个。一大批民族民间艺术节目走出州门、省门甚至国门,展示阿坝民族民间风情:如黑水“卡斯达温”歌舞受邀参加了首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民族
4、民间艺术节的过街巡游和晚会表演,并受邀参加了山西左权“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和“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式表演;茂县羌族民间艺术受邀参加江西婺源2005中国乡村文化旅游周活动和四川成都第四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演出;金川马奈锅庄代表队参加了广东省汕尾市中国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并荣获得金奖。二、全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一)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州县党委、政府在地方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逐年增加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大,加之全州文化建设点多、面广、战线长,财政投入基数过小、年增长比例过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二)公共文化设施落后
5、。全州224个乡镇中,仅有47个乡镇文化站有站址,且业务用房面积都低于50平方米,与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乡镇文化站不得低于500平方米”距离很大,普遍存在活动方式单一、经费没有保障、馆舍面积不达标的状况。各行政村和自然村更是普遍缺乏公共文化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三)公共文化站(室)运转艰难。全州农村公共文化网络,一般仅局限于农村集镇,加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长期不配套,服务内容种类不齐,致使活动开展困难重重,功能作用发挥不理想。农牧民自办的业余演出队、业余藏戏团等由于缺少政策扶持和相应的奖励,活动开展难以为继。(四)基层文化人员力量薄弱。全州基层文化站按一站二人配编,但文化专职人员少,加之现有的
6、又多是“半路出家”的兼职人员,干部队伍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宣传服务手段日益落后,面对点多、面广、战线长和语言障碍的基层文化建设,面对广大农牧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基层文化力量显得尤为薄弱。三、以创新精神探索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研究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研究,注重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农村文化资源的调查,特别要注重对农牧民文化需求和农村文化市场、文化
7、消费、文化活动状况及文化效益等方面的研究。要在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的基础上,调整、整合基层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牧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确保农村文化基本载体(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四到位”,努力使全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二)多管齐下,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坚持以政府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
8、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要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以社会各界为依托,以村文化室为纽带,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领域、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和有活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各级政府要制定本地区农村文化设施发展规划,要注意整合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要按照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馆舍达标的乡镇文化站综合设施,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
9、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同时,要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村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全州224个乡镇统一配备“农村书社”和1353个行政村统一配备“农家书屋”建设目标,使农牧民群众能比较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三)坚持改革,理顺基层文化管理体制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文化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加快机构改革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实事求是、符合农村实际的管理模式。首先是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县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县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会同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落实、县政府和乡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
10、作用,加强政策调控,逐步理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努力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其次是县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与乡镇党委政府签定目标责任制、业务指导合同,合并乡镇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成立和完善乡镇公益性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农村文化工作的主阵地。同时,全州乡镇文化站“以钱养事”模式要采取县文体局委托服务制,即人员由社会公开招聘,服务合同在乡镇政府的监督下,由县文体局与乡镇文化站签订,落实情况由乡镇政府与县文体局联合考核,经费由县财政或乡财政预算列资直达。再次是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
11、,以乡镇文化站为载体,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健康向上和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四)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文化发展既要靠资金投入,也要靠政策支持、法律保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进投入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要继续执行好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要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在进一步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的基础上,重点投资建设和完善乡镇宣传文化站,并结合基层政权建设,切实搞好村级文化室、藏汉图书室、双语广播室、文化中心户(示范户)、乡村中心校、村级小学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12、。要调整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政府文化奖励的思路。在积极扶持旅游精品热线演艺团体搞文化精品的同时,对那些因条件限制无力搞精品,但长期活跃在基层为农牧民服务、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文艺团体及其演出剧目给予更多的关注、扶持和奖励。制订民办公助的政策,扶持农牧民自办演出团体和民间文学社团的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多元投入的新机制。(五)立足长远,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断层、专业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收优秀人才到农村文化机构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农村文化队伍。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村文
13、化工作的基层基础性和群众性、文化劳动的专业技术性、成果的长期积累性、文化效益的潜移默化性、大部分文化服务项目不可量化性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养人与养事的关系,探索符合基层农村文化单位特殊性的“以钱养事”新方式,确保基层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送文化、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又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不断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与指导,积极培养农牧民群众文化骨干,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和产业。实行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牧民自办文化产业实体,发展民间文化中心户、农村书社、农牧民书屋、农牧民电影放映队、民间文
14、化大院,大力扶持民族民间职业剧团、业余表演团体、民间文学社团,建立完善农村民族民间艺人演能和技能的社会认定体系,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六)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多元化的基层文化传播途径以文化惠民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共享、农村电影2131工程、送文化下乡、文化扎根、流动文化、文化低保、文化设施、文化创建、农村书社、农家书屋等十大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文化列车、公益讲座、文艺下乡、电影图书进村寨、欢歌笑语到病区、流动舞台进农村、名家名角下基层、藏羌歌舞巡演慰患者等文化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实州委和州
15、政府文化惠民和文化乐民工作的要求,广泛开展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践证明,“送书”、“送戏”、“送科技”、“送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下乡进村活动,实在、适用、受益广,见效快,最能打动农牧民的心。因此,应该继续扩大覆盖面、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强化和高扬主旋律文化,充分利用形象、时效、大容量和深受农牧民喜爱的电影、广播、电视等文化载体,使之成为农村文化传播最具权威、最受欢迎的主渠道。进一步利用民族民间节假日、农闲、牧闲、集市等开展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组织和鼓励农牧民自办自编自演内容健康的文体赛事、
16、文化联动、文艺汇演等农村公共文体娱乐活动,让农牧民群众自娱自乐、自品自赏,并将其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扶持。对农村农牧民自发开展的文化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注意示范、带动和引导,使其向积极、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培育和建设结构合理、品种多样、活动健康的农村文化市场,大力发展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提纯、保护和优化整合力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一县一节一品”或“一乡一品一色”、“一村一品一色”的基层文化发展格局,促进全州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相融互动。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基层文化建设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引导,需要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广大农牧民的积极参与和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全社会应当共同行动起来,积极推进全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实现阿坝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