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丰富语言积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丰富语言积累.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丰富语言积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执行新课标时,应努力实现教育观的转变,在教学中注重教給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还要求阅读教学要结合阅读,引导学生学习精读、略读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积累。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教材,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指导学生用好教材,用活教材。1、利用教材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精读是根据课文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精心细致地钻
2、研体会,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以少年闰土为例,教师指导学生精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如: 作者使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闰土給我讲了哪几件事?作者为什么写闰土給我讲的这几件事? 在你心目中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资料,为深入探究文章扫清障碍,提供借鉴。.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重点要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学习少年闰土,就是以读为主线,从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明确线索,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到领悟作者的表达,借鉴学习,进行语言的积累。整个教学过程强调了学生的读、感、悟,指导学生品味语言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当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时教师可质疑,让学生通过阅读释疑。学习少年闰土在学生认为没有疑问时,教师提出为什么开头要描写月夜瓜地刺猹的生动画面?提出问题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解决疑难,悟出一些阅读的方法。教师指导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圈点、批注、摘要、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先指导学生学会,然后加以训练。略读则是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去文章中某些次要方面,迅速掌握全篇大意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指导略读时,一方面多做跳读练习,以增强把握文章精髓的能力。如要求学生寻找文章中直接表现中心的语句;教师先提出某一问题要求学生在许多资料中查找与这一问题有关的内容。
4、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略读的方法。主要方法有: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或课后思考练习,让学生了解全文性质、内容;其次要在略读过程中浏览全文,掌握全文性质,最后有选择地积累、质疑,能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2.利用教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正确地模仿和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用。 培养有序的阅读习惯 学习一篇文章,包括感知、理解、鉴赏、创新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映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平时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阅读的习惯。
5、初读文中知道写什么,细读文章知道怎样写,研读文章知道为什么那样写,从而知道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写。如教学少年闰土分四步进行:第一,初读课文,感知整体,明确线索。让学生知道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的,闰土給我讲了哪些事情?第二,细读课文,感受形象,体味感情。让学生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与思考理解语言文字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因素,并与对闰土形象的感受融合为一。第三,研读课文,领悟技法,注重积累。 培养学生积极发问的习惯。善问的学生思维敏捷、思考问题有深度,在阅读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就课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提出后引导同学自己分析体会,反复朗读、咀嚼,最后理解作者通过这些语言文字的描写表达了
6、怎样的情感而受到熏陶。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习惯。课文前有提示,后有思考练习,为我们理解课文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我们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如果学生养成带着目标读书的习惯,那么阅读效率会大大提高。然而,最有效的则是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如捕捉题目的语言信息、捕捉前后呼应的语言信息。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捕捉语言信息并使之养成习惯,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方法。3.丰富语言的积累这既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运用、提高、创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的感悟、理解、运用。 积累课文中语言的表达规律性知识。教师应结合教材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按不同题材积累
7、写作的方法,使学生不断从作者思路的原型得到启发,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布局谋篇的方法。 积累优美的词句片段。教材有些词句段落甚至篇章优美生动,读来朗朗上口。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理解感悟,熟读成诵,烂记于心,以便运用。 积累思想认识。教材知识面广,思想性强,注意联系儿童实际,富有时代精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教材,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受到熏陶感染。总之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丰富语言积累的主要凭借。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在使用教材时努力使它具有开放性,使语文走进报纸、杂志,走进电视、广播,走进广告、标语,让学生带着
8、教材上学到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走向五彩缤纷生活。知识小金库中年级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的,只是要求老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如果一个老师在学生一入学的时候从一点一滴做起,学生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要“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中年级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阅读水平就会逐渐提高。一、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中年级以后,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落实词句训练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
9、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如:亡羊补牢(我想对牧羊人说-)一个村庄的故事(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七颗钻石(请你对小姑娘说几句话-)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提供很多平台。 教学时要很好地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调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现语文学习阶段性的特点。二、形式多样的积累运用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积累。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
10、语文。三、注重平时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在每单元教学中,布置学生积累哪些优美词句,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
11、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四、好词好句同分享,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可贵的沉默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回报父母”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学会感恩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有一次,我半夜发高烧,妈妈整个夜晚没睡好,一会儿探热,一会儿倒水给
12、我喝。连忙开车送我到医院,妈妈紧张的心情比我这个病人还紧张。看到妈妈为我付出,我的眼泪都忍不住留下来。)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五、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材料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二)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 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三)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
13、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 “内化”是基础。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 文字印象深刻。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 ,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 “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他又指出:“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
14、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 ,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四)朗读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受 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熏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视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这时,学生开 始进入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朗读的阶段,朗读不流利的现象也就减少了。 就课堂教学 的训练程序而言,先朗读,再默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给学生
15、提供了机会、学习作者是如 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先默读,再朗读,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切、具体的感受,又能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例如,燕子专列第三段居民们的行动中的一句话。“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得燕子”, 体会其中纷纷、冒着、顶着、踏着这些词语中要重读,突出居民们的爱心真令人感动。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属于基本技能的东西,如写字、读书、习惯等,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的。 习惯,不仅是指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连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能力,也必须达到技能乃至习惯的程度,也就是要形成张光鉴先生所说的“快速反应通道,对学生才有实际的用处;离开了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达不到自动化的程度,就不能派上什么用场。这话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学用字词句,处处留“心”“语文与生活”等栏目的设计可以看出来。这些练习是为了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是具有开放性的,是面向生活的,是鼓励探究的,是能够激发儿童兴趣。为阅读和写作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