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探究实 验 方 案石碾镇中心学校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1、新课标和教材的需要2000年颁布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
2、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2、学生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不少学生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缺乏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课方法差,抓不住重点的习惯;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仔细检查的习惯;不善于温故知新,缺乏自觉复习的习惯;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
3、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3、教师的需要从我校教师层面上看,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多少年来,也有很多小学教师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对这个问题又有所忽略,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而学生则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不用动脑筋,只要做练习就可以了。因此,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计算法则的运用比较僵化。习题错误将经常不断。当出现错误时,
4、师生都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学生见到计算就发愁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既造成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从低年级起加强计算教学,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是目前学校校本研究的当务之急。为了合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路径,选择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探究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尤其符合本校新课程改革的
5、教学发展要求。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实践研究”,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总结。三、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
6、,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四、本课题的研究价值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多
7、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简易方程与空间图形的计算,都离不开计算。所以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四、课题研究的对象:2018级和2017年级小学生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1、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3)在实践中反
8、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进行推广。(4)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数学计算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摸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2、课题研究的内容(1)提高计算准确率。 (2)提高学习兴趣及计算主动性。 (3)提高计算速度。3、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将研究内容分为4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 (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 (4)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六、研究的思路
9、、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总的思路: 1、了解学生的现状。 2、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3、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4、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研究行动中得到发展。 5、如何将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二)研究的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 2、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5年5月) (1)开展调查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 (2)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的内容、调整研究方案,设计行动研究方案。 (3)进行相关检测,了解对学生目前的计算能力的情况。 (4)采用个案研
10、究和经验总结法,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积极探索出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不断学习和研究,设计一系列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活动方案。 (6)在实践过程中,注意收集数据和资料,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3、结题阶段(2015年5月2015年7月。) (1)完成学生的后测工作,并与前测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申请结题,进行成果推广和应用。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教育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善于抓典型、抓全面,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再研究上升到理性的认
11、识。 1、行动研究法。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2、教育调查法。通过调查当前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总结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 (1)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 (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实验课,进行个案分析。 (3)边研究边总结,整理个案研究的材料。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改有关论文。七、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提高计算能力是贯彻2000年颁布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计
12、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2、本课题与其他课题的不同之处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全体课题组成员都长期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所有的实施过程都将会是自己亲自实践后进行总结出来的,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课堂教学案例 3、学生典型个案 4、论文 5、学生作品 6、成果分析九、课题研究成员课题组组长:李吉琼课题组成员:唐寿清 张会 邓小姣 杨夏莲(附)课题组成员情况介绍。李吉琼:唐寿清:大专,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从教26年,数学教学经
13、验丰富。2008年9月,2009年9月 评为镇优秀班主任2009年9月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2009年、2012年分别聘请为刘明春、敖芹芹的指导教师。2010年6月 个人小课题引导学生快乐参与实践活动的探究获县二等奖。2011年9月 评为镇优秀教师。2004年7月论文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探究获市级二等奖。2005年9月论文活动课程教案设计研究获市级三等奖。2006年9月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县级二等奖。张 会:邓小姣:杨夏莲:十三、课题研究的必要保证 1、课题组由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科研力量强,所有成员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为课题的具体研究提供了保障。2、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课题研究能与各学科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能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3、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为本课题的开展也奠定了必备的物质基础。十四、参考文献给教师的几点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小学数学教学参考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小学数学教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