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美术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体会孟宏妍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甘肃 730000摘要:结合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途径一: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途径二:启发诱导,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途径三:注重技能训练,体验学习方法;途径四:注重观察,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途径五:佳作欣赏,提高审美水平和陶冶情操。关键词:初中美术 新课程教学 素质教育 美术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素质教育反映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注重技能训练,体验学习方法;充分发展学
2、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和陶冶情操。如何将素质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美术新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点浅见。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新课程中,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之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兴趣、动机和理想发展的主要阶段,而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俄国伟大作家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工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教师的一招一式应该成为捕捉孩子艺术潜质与灵性的契机。同时要以最受孩子关注的话题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以形式多样的技法为前
3、提,善于从孩子们的课堂发言和作业中发现并肯定有意味的造型、技法和构思。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就在心里扎下敢于创新,敢于求异的根。在教学时,教师可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的新奇有趣。如教动物图案设计一课时,我边演示各种动物课件,边让学生描述各种动物的特点,同学们各抒己见,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同学们学习兴趣盎然。如教面具一课时,课结束前,我让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面具戴上,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如何激发、释
4、放、维护、发展孩子们的原始创造力,这节面具表演课再次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非凡的感悟力、模仿力和表演才能,有的甚至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可他们同样地投入,同样表演得异常出色!孩子们在面具表演课上的激情创造,让我想起了歌德的一句话:“大自然创造了花卉,把他们编成花环的是艺术!”我们应该做一个立志于编花环的老师。另外,我常在每学期期末课本内容结束后,让同学们玩一次小组绘画接力赛,每人轮流上台在自己小组所属黑板的位置上添加合适的形象,常常看到你为我的某个局部添上细节,我为你的精彩描绘哈哈大笑,整个课堂洋溢着组于组之间竞争氛围以及每个学生的自我成功感。在这个过程中,平时调皮的学生表现积极,平时内向的学生勇于上
5、台,平时爱好美术的学生整理画面,人人投入的样子令人感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作品相互已进行了展示、比较和修改。二、启发诱导,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教师的作用就是主持人,在学生和知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此,教的重点是放在解决教学方法上,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上,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可选择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并学会主动学习的能力。讲课时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领悟,多提问,避免教师“一言堂”,应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
6、动脑,重点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美术课不是依样画葫芦式的教学,而要诱导学生,发展个性,启迪他们的智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学科本身的独特功能。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同学们讲与教学有关的故事、诗歌等,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有次我给学生们讲了小鱼的一家童话故事,然后让他们以此为题创作,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画面也丰富了。通过启发诱导,方能异想天开,做出大胆无羁的遐想和想象,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也就加强了。三、注重技能训练,体验学习方法以素描和色彩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是训练学生对客观事物在形体和色彩属性上的正确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美术课程标准表述中既注
7、意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严格训练,而且要让他们、体验、感悟、参与、总结出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如上立体构成的形态一课时,教学生用纸做“面立体”,我首先将课前折好的百合花、桃子、狐狸等作品发给学生,让他们拆开,再用自己的纸尝试着重新折,同学们都在认真的研究,人人投入的样子非常可爱,有的同学说“我终于研究出来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又如:我在组织学生写生静物时,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分析所画物体的高宽比例和造型特点,物体在画面所占位置大小,物体之间的协调性,色彩的搭配等,启发学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去
8、画,这时学生会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借助各种材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己对物体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应该说:只有通过自己探索、研究、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记忆才是最深刻的。四、创设情景,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创造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大胆地将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概括地表现出来,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据心理学研究,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不听话,不按统一要求办事,喜欢别出心裁,固执己见。在教学时,要对这类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绝不能用训斥和压制的方法摧残他们的个性。创造不一定都正确,
9、不一定都是最高明的,孩子们的创造更是这样,我们所要的是着重培养愿意创造、敢于创造的精神。例如我讲传递友情的使者贺卡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构思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要求学生从“新”、“奇”、“独”上下功夫,学生的作业效果令人大吃一惊,学生们真做到了“标新立异”、丰富多彩,他们制作的贺卡有:圣诞树、钟、雪花、蜡烛、蛋糕、花篮、花瓶、水果、蔬菜、帆船、白云、脚印、雨伞、红叶、花瓣、木偶人等,真是百花齐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我们知道,每个人由于其民族、地域环境、生活经历、年龄、文化层次的不同,其审美趣味和能力各异。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绝对不能按自己的审美标
10、准去要求每个学生观察与思考问题,否则,会造成学生思维方式单一,完成作业拙劣模仿,“克隆”现象严重,画面千篇一律。不能使他们在观察、思考及创意方面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和眼光去发现美,用自己学习与掌握的技法去表现美,用自己的审美和想象力去创造美,这样才会出现百花争妍的局面,才会激发学生们潜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说: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认知事物,用他们自己的小手恣意地表达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原始”感受。五、佳作欣赏,提高审美水平和陶冶情操。新课程标准中,把提高审美水平和陶冶情操作为重要理念之一。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感受、了解和认识
11、艺术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水平和陶冶情操。然而,在实际美术教学中,绘画、工艺课存在着只画不赏。所以,根据美术教学的需要,应该在教学的各环节安排适当的欣赏内容,把欣赏作为美术课的重要环节。1、欣赏导入早在二千年前,中国的学记中就指出“摩赏”的教学原则。在绘画、工艺课教学的开始部分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学生会对这一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再转入重点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就会很主动。如我上小型雕塑制作一课时,首先师生共同欣赏一段播放雕塑作品的录像,再欣赏优秀的小型雕塑作品,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此时的学生都盯着自己课桌上
12、的泥巴,好动的同学更会早早地拿在手上玩(做)起来。又如我上有性格的脸人像一课时,我将自己创作的表现人物喜怒哀乐的肖像作品课前挂在了教室的墙上,供学生欣赏,这样既可以烘托学习气氛,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集中了起来,并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在讲课时对这些作品再逐一介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大量的美术作品欣赏后,他们的视觉审美能力和品味会得到提高,自己也就知道该怎样画了。学生通过欣赏和记忆储存优秀、丰富的美术图像信息,欣赏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学生在多方面接受了各种经典艺术作品的欣赏后,再进行美术实践活动时,动手能力会逐渐自觉的提高,并最终推动学生
13、个体综合水平的提高。2、作业时穿插欣赏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对于那些年岁尚幼的小学生,模仿同学更易于模仿教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只要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学生可通过比较,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技法,是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的。我在巡回指导学生作业时,发现有较好的作品时,都要拿起来,请大家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绘画(制作)步骤和绘画(制作)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3、小结时欣赏当本课小结时,可安排作业展评,首先学生自评、互评。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作品比作一层层剥
14、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是“审美层”,牛顿这一妙语,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因此,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心理学家布尔劳认为不同心理、生理类型的人,在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定向上形成差异,且文化、经验等人为因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所代表的是对人生的肯定和人性的赞扬,但不同的人看她微笑的感觉是不同的:或温柔、或严肃、或哀伤、或讥嘲。西方俗语说过:“有一千
15、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新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然后再教师点评,发现好的方面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作业不足的地方启发他找到恰当的表现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把花瓶画得很规整,可颜色涂得很简单,这时教师就应耐心地启发、辅导他将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大胆地表现出来。再如有的同学作品
16、构图太小,这时教师就可选一幅构图完整、大小适当的学生作品让这位同学看看,同学们看得多了,眼界也就开阔了,就有了能够画好的自信心。总之,作业展评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和缺点,为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指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让学生投入地透过自己的视觉,由浅入深,从表及里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感知艺术,从而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产生创作欲,变“老师要我画”为“我要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认识艺术,感受艺术,解读艺术,领略艺术之精髓之真谛,首先要通过欣赏这一途径去寻找其中的奥秘。 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并非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为归宿,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总之,通过美术教学,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理解美、热爱美、表现美。最重要的是在于让他们通过艺术教育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一种心灵美。学生在美的影响感悟下终身受益,美使人向上,“见贤思齐”,相比之下,只讲画的“像”的技法教育便属于机械式的“作坊”式教育了。我们常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性的教育目标,也要求把反映“精彩”的美作为主要任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