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企业资金担保链_抽贷门槛与风险传染_张乐才.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711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与企业资金担保链_抽贷门槛与风险传染_张乐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银行与企业资金担保链_抽贷门槛与风险传染_张乐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与企业资金担保链_抽贷门槛与风险传染_张乐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与企业资金担保链_抽贷门槛与风险传染_张乐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年第 7期 当 代 财 经 N0.7, 2013 总第 344期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Serial N0.344 银行与企业资金担保链:抽贷门槛与风险传染 张乐才,刘尚希 侧 政部财政科学研宄所,北京 100143 摘 要:通过从银行抽贷门槛的视角对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传染机理进行探寻,结果显示: 首先,抽贷门槛的高低与早期银行数量、早期银行取出资金的数量负相关。当企业处于较好状况 时,安全资产越多,则抽贷门槛越高;反之,当企业处于较差状况时,安全资产越多,则抽贷门槛 越低。其次,当企业处于较好状况时,抽贷门槛越高,银行得到的收益会越多;反之

2、,当企业处于 较差状况时,抽贷门槛越高,则银行得到的收益会越少。再次,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通过资 金担保数量、抽贷门槛两条路径表现出来。 关键词:企业资金担保链;银行;抽贷门槛;风险传染 中图分类号: F83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892 (2013) 07-0055-12 一、引言 2012年,浙江杭州地区因天煜建设有限公司破 产而引发了企业资金担保链危机。一时间,杭州 众多企业纷纷陷入财务困境,出现了火烧连营的倒闭风潮。此后,危机越过杭州向浙江绍兴、台州、 温州、嘉兴、湖州、义乌等地蔓延,使得整个浙江经济面临一场比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时更为艰难 的严峻局面。

3、企业资金担保链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风险传染能力?银行促使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形 成的机理何在?显然,对此问题的探讨是困扰我国政界、企业界与学术界的重要现实问题。由于企业 资金担保链危机的出现在我国尚属新生现象,故目前学术界对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传染机理的探索文 献还比较少见。 吴宝等 Q01D从社会资本角度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社会资本 会提高网络平均中心度,降低派系构成的破碎程度,这会增强企业资金担保链的大规模风险传染能 力;同时,也会增强网络凝聚系数,使派系内部关系过于密集,造成过多的闭合环路,加剧派系内风 险传染,张乐才 Q01D从风险共享机制角度探寻了企业资金担保链

4、的风险传染机理。他认为,企业 资金担保链的风险消释机制表现为融入资金担保链企业的融资能力比独立企业要强;资金担保链的风 险传染渠道表现为其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信息传染渠道、投资传染渠道、交 叉传染渠道等形式对危 机进行传染。当整体经济环境有利时,资金担保链的风险消释机制发挥主导功能;当整体经济环境不 收稿日期: 2013-03-09 基金项目: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浙江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运行机制与监管路径建构 ” ( 12YD19YB) 作者 简介: 张乐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副教授 ,主 要从事金融学研究;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 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主

5、 要从事财政学研究。 利时,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制发挥主导功能。 p&泽旭等 Q012)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探寻了企 业资金担保链的传染机制 :,他们的研宄发现,担保链危机发生一级近邻传染、二级近邻传染、停止传 染的临界条件与企业担保调整后的资产负债率有关。触发担保链危机发生一级近邻传染的临界条件、 继续传染的临界条件和危机停止传染的条件与企业对外担保金额有关 W 虽然学界对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传染的研宄不多,但可供借鉴的对信用联合系统的风险传染研宄 却较为丰富。其研宄包括银行市场的风险传染、资产价格波动传染、支付清算系统传染三个方面。 第一,银行市场的风险传染。 Diamond和 Dybvi

6、g (1983)认为,传统的银行存款契约会带来风险, 而银行所遭受的损失会传染给实体经济。 4沿着他们的分析思路,西方经济学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银行 市场风险的传染形式。 .Jacklin和 Bhattacharya (198D认为,银行风险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储户不能 正确评估银行价值。他认为,在基于 “ 信息基础 ” 和 “ 银行效率基础 ” 视角下,当一些储户收到了有 关银行风险投资可能产生一个低于储户预期收益的信息时,这些储户会从银行取回他们的存款,迫使 银行过早地将资产流动化。 5Chari和 Jaghanathan (1988)进一步认为,当部分储户收到了银行资产的不 良信息而排队去取

7、回其存款时,没收到信息的储户如果看到这种情况,也会到银行取回他们的存款。 第二,资产价格波动传染。己有研宄显示,资产价格波动传染形式包括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传染 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传染两类。 King和 Wadhwani (1990)率先研宄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资产价格波 动传染。他认为,当市场产生的一个异质性冲击导致 i市场的价格发生波动时,如果这种冲击是在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传递,代理人会更加注意与 7_市场有关系的其他市场,因为其他市场也会像;市场 一样遭受到来自)市场的冲击 。 pShiller (1995)、 Jeanne (1997)、 Misson (1998)、郑振龙和何凯浩 (2

8、008)等研宄了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资产价格波动传染特征。他们认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 ,一 个很 小的冲击会导致投机者重新评价他们原来对市场的评估,从而修改其过去的经济决策;个人对来自于 一个系统冲击的经历会为他提供来自于另一个系统冲击的知识;一个国家的运营者所得出的深刻结论 会使另一个国 家的运营者修改他们过去的观点少 11 第三,支付清算系统传染 。 Angelini (1988)认为,银行每天的信用成本会诱使其延期支付而不是 去透支,这种延期支付会影响其他银行的储备,降低银行整体的流动性,故这种延期具有整体的负外 部性 。 miHumphrey (1989)则认为,没有相关透支性质的延期支付

9、是降低实际透支的必要手段,也是降 低系统风险与系统成本的必要手段 J13SChoenmaker (1995)认为,净清算支付系统失败的总成本高于总 清算系统失败的总成本,但是净清算系统中通过延期支付的成本是比 较低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央 银行喜欢比较安全的总清算系统而市场参与者喜欢成本较少的净清算系统。 lflY_zaki (1996)比较了 双边清算系统与多边清算系统的特征。他认为,如果初始冲击不严重,多边清算系统传播危机的能力 没有双边清算系统强;当初始冲击比较严重时,多边清算系统比双边清算系统更能传播危机。 15 鉴此,本文借鉴 Ahnert和 CoPierre (2012)的研宄方法

10、, 从银行抽贷门槛的视角来对企业资金 担保链风险传染机理进行探寻。 二、模型 (一) 模型的基本假设 为了探宄银行对资金担保链风险形成的影响机制,本文做如下假定: (D假设有两家规模相当的企业 A与 B,企业自身没有资金来源,其用于投资和流动性的所有 资金均来自于银行 :, Q)企业资金担保链形成于流动性冲击之前,即一家企业在看到流动性冲击之前为另一家企业 提供资金担保。 Q)假设有若干家同质的银行,每家银行均在 0时期将一笔款项贷给企业,这些银行可以在时 期 1或时期 2将其资金从企业收回。如果银行在时期 1将其资金从企业取回,则该银行被称之为早期 银行;如果银行在时期 2将其 资金从企业收

11、回,则该银行被称之为晚期银行。 (4银行的报酬依赖于其从企业取回贷款的情况,对于陷入了财务困境的企业而言,没有进行 抽贷的银行所得到的收益要低于进行了抽贷的银行所得到的收益。 (5)对于企业而言,其投资成功的概率与该企业的经营情况少具有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即 /(.) (二)模型的建立 1. 企业投资收益 假设每家企业均有两个投资机会,即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风险较小,其在一个时期后 能为企业产生单位 1的净利润。长期投资具有风险,其在一个时期后能提供 e1的收益,这里假定长期投资的收益 s与均为正数,从而保证企业有一部分资金被用来进行 长期投资。 当企业进行长期投资时,该企业投入 的资金

12、要到期末才能获得预期收益;否则, 如果有一部分资金被提前撤出,则该部分 资金获得的收益将低于预期收益。因此, 对于企业的长期投资而言,如果有部分银 行从企业抽走一部分正用于长期投资的资 金,则这部分被抽走的资金只能产生较低 的收益心且这里假定企业进行长期投资时被抽走的流动资金数量为且 ,1。于 是 , 企业进行投资的收益具有如下特征(见表 D。 2. 银行效用 表 1企业投资收益的特征 资产 t=0 t=l t=2 短期投资 ( 0 1) -1 1 0 短期投资 ( 1 2) 0 -1 1 长期投资 ( 0 2) -1 xs (1-, 本 文 假 设 银 行 成 为 早 期 银 行 的 比 例

13、 由 表 示 , 且 则 其 成 为 晚 期 银 行 的 比 例 为 l-trc 这 里假定银行的效用函数为 J%), 并用如下形式表示: 0) 其中, c,表示银行在时期 1或时期 2所收回的贷款,早期银行收回贷款数量为 C,, 晚期银行收回贷款 数量为 c2; 为 部 分 的 早 期银 行 所 得 到 的 效 用 函数, 为 ( 1-d部分的晚期银行所得到的效 用函数。函数 ! /() 为递减的严格凸函数。显然,银行的期望效用可以表示为: C2) 企业会提供银行所需的款项 c(Cl,C2),当银行需要取回资金 c时,意味着企业必须付出的流动 性。显然,银行对其资金的过度取出会导致企业的流动

14、性不足 从而弓丨发企业的流动性问题,并会导 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企业破产 :于是,企业会选择其资产组合以保证自身正常运转而不至于提前 破产。为此,企业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份额 m以应付各种流动性需求,并使得 m為 0,故 也 会 随 着 m的增加而増加。这说明,就效果 1分析,企业的安全资产越多,银行 从企业提前取回资金的抽贷门槛会越高。 其次, 部分 ( 即效果 2的影响。当企业状况较好时,晚期银行从企业得到的 会增大,故也会增大。由于尺 1且 l-cr0,敌 也会随着 m的增加而增加。因 此,就效果 2分析,企业的安全资产越多,银行从企业提前取回资金的抽贷门槛也会越高。 再次, 部分 (

15、即效果 3)的影响。当企业状态较差时,晚期银行从企业得到的 会减小,故 y(c2 )也 会 减 小。 由 于 且 1- 0,故 也会随着 m的增加而降 低。因此,就效果 3分析,企业的安全资产越多,其留给银行的抽贷门槛会越低。这可能是由于当企 业经营状况不好时,如果企业留有的安全资产越多,银行为了减少未来的损失而加速从企业抽贷,导 致企业留 给银行的抽贷门槛降低。 上述分析表明,就安全资产的效果而言,其对抽贷门槛的整体效应是模糊的。这说明,准备较多 的安全资产并不是降低企业抽贷门槛的理想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千方百计地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提 高自身竞争力才是提高其抽贷门槛的理想选择。 0)早期银行

16、取出数量的大小。以早期银行的比例为基础对抽贷门槛求偏导,可以得到如下表 现形式: (8) 式 表 明 , 满 足 的充足条件是 ,我们无法确定 -的大小。这说 明,当早期银行取出资金的比例低于 1/2时,随着早期银行数量的增加,企业留 给晚期银行的抽贷门 槛会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拥有的信息不完全,故当早期银行向企业催收 贷款的数量增加时,晚期银行由于不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而担心自身贷款难以收回,故向企业提前抽 贷,从而导致企业留给晚期银行的抽贷门槛降低。 由此可见,企业抽贷门槛卢 ,与早期银行的取出数量 ,负相关。当企业处于较好状况时,其安全 资产越多,则银行从企业提前取回

17、资金的抽贷门槛越高;当企业处于较差状况时,其安全资产越多, 银行从企业提前取回资金的抽贷门槛越低。此外,当早期银行数量较少时,随着早期银行取出数量的 増加,企业留给晚期银行的抽贷门槛会降低 2.抽贷门槛对晚期银行的影响 为了就抽贷门槛对晚期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这里有必要引入下面两个门槛,即清算门槛 h和 破 产 门 槛 其 中 , M3。 :,所谓破产门槛,是指当企业处于破产状况时的抽贷门槛。此时,如果对 企业财产进行清偿,晚期银行将得不到任何款项,即 c2=0。 所谓清算门槛,是指企业由好状态进入 差状态时的抽贷门槛。此时,如果对企业进行清偿,晚期银行还会得到完整的 c2。显然,当企业介 于

18、清算门槛与破产门槛之间时,如果对企业进行清偿,晚期银行将只能得到 02的一部分;当企业处 于破产门槛状态,晚期银行会提前取出其所有资金。于是,破产门槛可由下式给出: 同样地,清算门槛可由下式给出: ) (10 (ID (12) 为了探宄抽贷门槛对晚期银行的影响,本文将抽贷门槛分为下面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即 A# G(* ,*,), tpu G0, 情况 1:当 AP/时,企业通常会清算其全部资产,以致晚期银行收不到任何资金,即 c2=0 G)情况 2:当 时 ,企 业 处于部 分 清 算 状 态。假 设 在部 分 清 算 状 态 下,企 业所 清 算 的份额由 7表示,其中 ye ,i。 显然,

19、 7可由下式给出: (14) 由此,在时期 2,晚期银行能够得到 (l-7)(l-m)/?的资金。该部分资金由 (l-D(l-0,且 ,这说明,对于被担保企业来说,其从担保企业 得到的担保金额越多,则其抽贷门槛越高,企业越不容易破产。当担 保企业由于经营状况变坏而提供 给被担保企业的担保资金较少时,被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会降低,导致被担保企业面临银行的抽贷机 会增加,其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也会增大。 Q)被担保企业对担保企业的影响 :,从式 QD可以看出,被担保企业内的晚期银行的取出决 策会影响担保企业内晚期银行的取出决策,故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是被担保企业抽贷门槛的函数,即 显然,由于 cZc=,

20、且 C=cZ,故 i0。 这说明,当被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植增大时,担保 帥 1Q 企业的抽贷门槛也会增大;当被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降低时,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也会降低。由此可 见,如果被担保企业 因为陷入财务困境而导致抽贷门槛降低,这会导致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也会降低, 从而导致银行从担保企业提前抽贷,使得担保企业也陷入财务困境,企业之间的风险传染由此产生。 综合式( 27)、 (28)可以发现,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通过两条途径表现出来。首先,当担 保企业提供给被担保企业的担保资金较少时,被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会降低。其次,当被担保企业的 抽贷门槛增大时,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也会增大;当被担保企业的抽

21、贷门槛降低时,担保企业的抽贷 门槛也会降低。 四、结论与启示 企业资金担保链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风险传染能力?银行促使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形成的机理何 在?显然,对此问题的探讨是我国政界、企业界与学术界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借鉴了 Ah- nert和 CoPierre (2012)的研宄方法,就银行从企业提前取回贷款的抽贷门槛视角来对企业资金担保 链风险传染机理进行探寻 _ 文章首先对抽贷门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宄,结果发现,企业抽贷门槛必 n与早期银行的取出数 量 Q负相关。当企业处于较好状况时,其安全资产越多,则银行从企业提前取回贷款的抽贷门槛越 高;当企业处于较差状态时 ,其安全资产越多

22、,银行从企业提前取回贷款的抽贷门槛越低。此外,当 早期银行数量较少时,随着早期银行取出数量的增加,银行从企业提前取回贷款的抽贷门槛会降低。 然后就抽贷门槛对晚期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清算门槛和破产门槛,两个概念, 就抽贷门槛在, 、( 已沐。 人 )、 丨 ne ,A;。 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 讨论。 结果发现:当必一 /时,企 业通常会清算其全部资产,以致晚期银行收不到任何资金;当多 时 ,企业面临的抽贷门槛越 高,晚期银行得到的资金会越多;当 供。 人 )时 ,企业面临的抽贷门槛越高,晚期银行得到的资 金 会越少。 最后就抽贷门槛视角下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23、,企业资金担保链 的风险传染通过两条途径表现出来。首先,当担保企业提供给被担保企业的担保资金较少时,被担保 企业的抽贷门槛会降低。其次,当被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增大时,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也会增大;当 被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降低时,担保企业的抽贷门槛也会降低。 本文结论对实际部门防范资金担保链危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64 当代财经 Economics (1)就企业视角而言:首先,鉴于企业资金担保链会通过抽贷门槛渠道进行风险传染,因此, 对于企业而言,增强其自身实力,提高银行从其提前取回资金的抽贷门槛是防范资金担保链危机的重 要举措;其次,当企业状态不好时,准备较多的安全资产反而会降低抽贷门槛,故准

24、备较多的安全资 产并不是降低企业抽贷门槛的理想方式。可见,对于企业而言,千方百计地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提高 企业自身竞争力是提高抽贷门槛、防范资金担保链风险传染的理想选择。 0)从政府视角分析:本文的分析表明,当企业处于较好状况时,银行从企业提前取回资金的 抽贷门槛会提 高;当企业处于较差状况时,银行会提前抽贷,从而降低企业的抽贷门槛。因此,当宏 观经济环境不利而使得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时,政府一方面应千方百计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使得 企业不会因为银行的提前抽贷而陷入财务困境;另一方面应对银行进行道义上的劝告,尽量减少银行 从企业提前抽贷资金的数量,以帮助企业渡过资金不足的难关。 0)从银行等金

25、融机构视角分析:由于企业资金担保链危机会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运行, 从而最终也会使银行系统蒙受损失。而式 ( 6)显示,早期银行的过多取出会导致晚期银行的过多取 出,从而使得银行从企业 取出资金的抽贷门槛降低而引致资金担保链危机。这说明,银行单独避险行 动的最终结果将是增大整体风险而危及自身安全。可见,从维护金融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需要防止 因银行的个体私利而引致金融系统的集体利益损失。因此,当整体经济环境不利而出现银行从企业提 前抽贷的苗头时,银行同业协会作为维护行业利益的自律组织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对从企业 进行提前抽贷的银行进行尽可能的协调与劝导;其次,对因提前抽贷而陷入财务困境

26、的健康企业形成 统一的救助行动,以帮助企业克服资金短缺的难关,从而保证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注释: 企业资金担保链危机最终因浙江政府与银行的强力干预而终止,在该危机的克服过程中,政府与银行分别采取了 如下措施。 0)政府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首先,由政府财政做担保,以此帮助陷入了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重点企业从银 行顺利获得贷款;其次,由政府财政出资、并吸纳社会资金而组成贷款公司,让急需资金的企业从贷款公司获得贷款而 不必借助于企业资金担保链从银行获得贷款。 银行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银行暂缓对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进行提前 抽贷,使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免于感染资金担保链危机。 为了探究相互依赖程度较

27、深的金融系统的 风险传染机理, Ahnert和 CoPierre (2012用抽贷门槛的方法对之进行了 分析。本文所使用的研宄方法即源于该文 。 M 参考文献: 1 吴宝,李正卫,池仁勇 .社会资本、融资结网与企业间风险传染:浙江案例研究 J.社会学研宄 , 2011, (3): 8.4-105. 2 张乐才 .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消释、风险传染与风险共享 一 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8): 57-65. 3 张泽旭,李鹏翔,郭菊娥 .担保链危机的传染机制 J.系统工程 , 2012, (4): 25-31. 4 Diamond D. V., P. Dybv

28、ig.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3, (91): 401-419. 5 Bhattacharya S., C. Jacklin. Distinguishing Panics and Information Based Runs: Welfer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7, (96): 568-592. 6 Chari V. V., R. Jannathan. Ba

29、nking Panics, Information, and Rational E?q)ectations Equilibrium J. Journal of Finance, 1988, (43): 749-761. 7 King M., S. Wadhwani. Transmission of Volatility between Stock Markets 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0 (1): 5-35. 8 Shiller. Conversation, Information and Herd Behavior J. American Ec

30、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 1995, (85): 181-185. 9 Jeanne 0. Are Currency Crises Self-Filling? A Tes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7, (43): 263-286. 10 Masson P. Contagion: IVfonsoonal Effects, Spillovers, and Jumps between Miltiple Equilibria, forthcoming as IMF, EB/OL.http:/ww

31、w. http:/ /abstract =882708.pd 2013-01-20. Working Paper, 1998. 11 郑振龙,何凯浩 .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 J.当代财经, 2008,( 4): 42-51. 12 Angelini P. An Analysis of Competitive Externalities in Gross Settlement System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88, (22): 1-18. 13 Humphrey D. B. Market Responses to Pricing F

32、edwire Daylight Overdraft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J. Economic Review, 1989, (75): 23-34. 14 Schoenmaker D. A Conparison of Alternative Interbank Settlement Systems. L.S.E. Financial Markets Group Discussion PaperEB/OL. http:/www. http:/ /abstract=6964.pdf, 2013-02-20. 15 Yamazaki A. Forei

33、gn Exchange Netting and Stemic Risk, IMES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Tokyo: Bank of Japan, 1996, no. 96-E-23. 16 Toni Ahnert, CoPierre Georg. Financial Linkages, Transparency, and Systemic Risk.EB/OL. http:/www.laboratoriorev- eUi.it/pdfwp71.pdt 2013-01-20. Bank and Enterprise Funds Guarantee Chain: L

34、oan-Withdrawing Threshold and Risk Contagion ZHANG Le-cai, LIU Shang-xi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iscal Science, Ministry of Finance, Beijing 10014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isk contagion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funds guarantee ch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an-withdrawing thre

35、shol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threshold of withdrawing loan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early banks and their amounts of withdrawing funds. When enterprises are in better conditions, the more the safe assets, the higher the threshold of withdrawing loan will be; con

36、versely, when enterprises are in worse conditions, the more the safe assets, the lower the threshold of withdrawing loan will be. Secondly, when the enterprises are in a better situation, the higher the threshold of withdrawing loan is, the more the banks will gain; conversely, when the enterprises

37、are in worse situation, the higher the threshold of withdrawing loan is, the less the banks will gain. Thirdly, the risk contagion of enterprise funds guarantee chain can be seen through the two paths of the amount of guaranteed fund and the threshold of withdrawing loan. Key words: enterprise funds guarantee chain; bank; the threshold of withdrawing loan; risk contagion 责任编校:魏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