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分子化学题目删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分子化学题目删减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分子化学题目删减版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结构单元. 单体单元:高分子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衍生而来的最大结构单元. 聚合度:单个聚合物分子中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成为该聚合物分子的聚合度. 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是由体系中的单体分子以及所有聚合度不同的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反应可在单体分子以及任何中间产物分子之间进行. 链式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发生在单体分子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之间,单体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反应后生成聚合度更大的新的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分子. 单体功能度
2、: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应点的数目叫单体功能度(f). 反应程度:反应过程中功能基的转化程度. 凝胶化现象:是指在交联逐步聚合反应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中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 凝胶点:出现凝胶化现象时的反应程度叫做凝胶点,以pc表示. 诱导分解:诱导分解的实质是自由基(包括初级自由基、单体自由基、链自由基)向引发剂分子的转移反应. 引发效率:初级自由基用于形成单体自由基的百分率,以f表示.通常情况下引发效率小于100%,主要原因有笼蔽效应和诱导分解两种. 自加速现象:在许多聚合反应
3、中,当转化率达到一定值(如1520)后,聚合反应速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迅速增大的反常动力学行为称为自加速现象.自加速现象主要是由体系黏度增加引起的,因此又称为凝胶效应.因为只有自由基才会双基终止,只有双基终止才会出现自加速现象,故自加速现象是自由基聚合的一个特征. 阻聚和缓聚:某些物质对自由基聚合有抑制作用,这些物质能与自由基(包括初级自由基和链自由基)反应,使其成为非自由基或反应性太低而不能增长的自由基即稳定的自由基.根据对聚合反应的抑制程度,可将这类物质分成阻聚剂和缓聚剂.阻聚剂能完全终止自由基而使聚合反应完全停止;而缓聚剂则只使部分自由基失活或使自由基活性衰减,从而使聚合速率下降.所产生
4、的抑制作用分别称为阻聚和缓聚作用. 动力学链长:是指平均每一个活性中心(自由基)从产生(引发)到消失(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链转移常数:链转移速率常数与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以C表示,它代表这两种反应的竞争力,反映某一物质的链转移能力. 竞聚率:每种单体同系链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称为竞聚率. 不饱和聚酯的主要原料为乙二醇、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若要提高树脂的柔韧性可采用什么方法?比例调整的原则.用苯乙烯固化的原理是什么?考虑室温固化使用何种引发体系? 乙二醇、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是合成不饱和聚酯的主要原料.乙二醇提供羟基,与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发
5、生缩聚反应;马来酸酐可在聚酯中引入双键,增加交联密度,从而提高脆性;邻苯二甲酸酐可降低双键含量,降低交联密度,防止聚酯过脆.若要提高树脂的柔韧性,可加入饱和二元脂肪酸或长链二元醇. 不饱和聚酯是主链中含有双键的聚酯,聚合时,由二元醇提供的羟基与二元酸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而聚合.马来酸酐使聚合物主链含有双键,这些双键能够发生交联反应,得到体型化合物.如果加入邻苯二甲酸酐共缩聚,可以提高树脂的刚性和耐热性.用1,2-丙二醇、1,3-丁二醇以及一缩乙二醇等代替部分乙二醇进行共缩聚可以提高树脂的柔韧性.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酸酐的比例是控制不饱和聚酯的不饱和度和以后材料的交联密度的.苯乙烯固化是利用自由基引
6、发苯乙烯聚合并与不饱和聚酯线形分子中双键共聚最终形成体型结构,如考虑室温固化可选用油溶性的过氧化苯甲酰-二甲基苯胺氧化还原体系. 比较链式聚合和逐步聚合的特征. 链式聚合:(1)聚合过程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由于各基元反应机理不同,因此它们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差别大;(2)单体只能与活性中心反应生成新的活性中心,单体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3)聚合体系始终是由单体、聚合产物和微量引发剂及浓度极低的增长活性链所组成;(4)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一般不随单体转化率而变(活性聚合除外),延长聚合时间,单体转化率增加.逐步聚合:(1)聚合反应是由单体和单体、单体和聚合中间产物以及聚合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功能基反
7、应逐步进行的;(2)每一步反应都是相同功能基之间的反应,因而每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都大致相同;(3)单体以及聚合中间产物任意两分子间都能够发生反应生成聚合度更高的产物;(4)聚合产物的聚合度是逐步增大的.其中聚合体系中单体分子以及聚合物分子之间都能相互反应生成聚合度更高的聚合物分子是逐步聚合反应最根本的特征,可作为逐步聚合反应的判断依据. 分析产生自加速现象的原因,比较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三种单体在进行本体聚合时,发生自动加速现象早晚. 自加速现象产生的原因:链终止反应受扩散控制,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增加,长链自由基运动受阻而导致其扩散速率下降,双基链终止速率常数kt显著
8、下降.而链增长反应是链自由基与小分子单体的反应,粘度增加还不足于严重妨碍单体扩散,也就是说粘度增加对链增长反应的影响较小,链增长速率常数kp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聚合反应速率方程式中RP=kP(fkd/kt)1/2I1/2M的kp/kt1/2项大幅度增加,聚合速率相应随之增加,即出现自动加速.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三种单体在进行本体聚合时,最早发生自加速现象的是丙烯腈,其次是甲基丙烯酸甲酯,最晚是苯乙烯.丙烯腈的单体是其自聚合物的非溶剂(即沉淀剂),在聚合过程中一旦大分子链自由基生成,很快会从单体中析出,链的自由基的卷曲和包裹都很大,双基终止困难,所以很容易发生自加速现象,聚合一开始就
9、出现;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不是其聚合物的良溶剂,在本体聚合时,长链自由基一定的卷曲和包裹,同时体系的黏度相对较高,所以自加速现象在较低转化率1015%以后便开始出现;对于苯乙烯的本体聚合,由于单体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长链自由基处于比较舒展状态,体系黏度相对较低,双基扩散终止比较容易,所以自加速现象出现得较晚,要到转化率30左右. 自由基聚合中,链终止反应比链增长反应的速率常数要大四个数量级左右,但一般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却仍然可以得到聚合度高达103 104以上的聚合物,为什么? 链终止和链增长是一对竞争反应,两者的活化能都较低,反应速率均很快.但相比之下,链终止活化能更低:链增长活化能约为2034k
10、Jmol-1,链终止活化能约为821kJmol-1.因此,链终止反应速率常数远大于链增长速率常数(分别为106108 Lmol-1S-1、102104 Lmol-1S-1).但在自由基聚合体系中,链自由基浓度很低,约为10-710-9molL-1,远远小于单体浓度(一般约为1molL-1).综合考虑速率常数和反应物浓度,链增长反应速率较链终止反应速率高三个数量级. 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加入少量乙醇后聚合产物分子量下降,加入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产物分子量增加,请解释. 加少量乙醇时,聚合体系仍为均相,但是由于乙醇的链转移作用会使其相对分子质量下降;当乙醇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聚合体系变为非均相沉淀聚合
11、此时由于增长自由基被包埋会出现明显的自动加速现象,从而造成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反而比本体聚合的高. 乳液聚合的一般规律是:初期聚合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然后进行恒速聚合,最后聚合速率逐渐下降.试从乳液聚合机理(和动力学方程)分析上述动力学现象. 阶段I:乳胶粒生成阶段成核期. 引发剂在水相中分解,产生的自由基扩散至增容胶束内,随即在增容胶束中发生聚合反应,使增容胶束转变成乳胶粒.此阶段相态特征是乳胶粒、增溶胶束和单体液滴三者共存. 聚合反应开始后,水相中的自由基进攻增溶胶束,将生成越来越多的新乳胶粒.聚合发生场所的增多意味着聚合速率的增加,以动力学的角度看,这段可称为加速期. 随着聚合的进行,
12、乳胶粒可不断地吸收来自单体仓库单体液滴扩散而来的单体,以补充聚合消耗掉的单体,而使单体浓度保持在一平衡(饱和)水平.这样,乳胶粒逐渐变大,而单体液滴体积相应不断缩小,但数目保持不变. 乳胶粒不断增大,要保持稳定,就需要更多的乳化剂分子对其表面覆盖.越来越多的乳化剂从水相转移到乳胶粒表面上,使溶解在水相中的乳化剂不断减少,直到其浓度低于CMC,增溶胶束不稳定而被瓦解破坏以至最后消失,相应地乳胶粒的数目也不再增加,这时标志着阶段I的结束.单体转化率仅约为2-15%. 阶段:乳胶粒长大阶段 这阶段乳胶粒数目保持恒定,约为开始存在胶束数的0.1%.同时单体液滴的存在为乳胶粒内的聚合反应提供稳定的单体补
13、充,因此聚合速率是恒定状态,又被称为恒速期.随着聚合的进行,乳胶粒体积不断增大,单体液滴体积不断缩小,直至最后消失,意味着恒速期的结束,此时单体转化率约为1560%范围内.这阶段体系的相态特征是乳胶粒和单体液滴二者共存. 阶段:聚合后期(完成)阶段 这阶段乳胶粒数目虽然不变,但单体液滴消失,乳胶粒内单体得不到补充,所以乳胶粒内单体浓度逐步减小,聚合速率不断降低,直至聚合完全停止,因此又称减速期.聚合完成后乳胶粒熟化,外层由乳化剂包围的聚合物颗粒,其相态特征是只有乳胶粒(最后变成聚合物颗粒). 概况地说,乳液聚合机理是:在胶束中引发,随后在乳胶粒中进行增长.单体/聚合物乳胶粒平均只有一半含有自由
14、基. 聚合速率方程为:Rp=kpMN/2式中,kp为链增长常数;M为乳胶粒中单体浓度;N为乳胶粒数目.又故 由速率方程可知,当聚合温度一定时,kp是常数,此时聚合速率主要取决于M和N.在聚合初期,由于单体液滴(单体储库)存在,扩散速度一定,所以乳胶粒中的单体浓度M也近似为常数.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乳胶粒的数目不断增多,由此导致聚合速度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聚合进行一定时间后,乳胶粒的数目达到最大值,同时单体液滴又未消失,此时N和M都近似恒定,所以聚合速度进入恒速期.最后由于单体液滴消失,乳胶粒中的M急剧下降,导致聚合速率下降. 典型乳液聚合的特点是持续反应速度快,产物分子量高.在大多数本体
15、聚合中又常常出现反应速度变快,分子量增大的现象.试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比较其异同. 典型乳液聚合反应中,聚合是在乳胶粒中进行.平均每个乳胶粒中只有一个活性链增长,若再扩散进入一个自由基即告终止.由于链自由基受乳化剂的保护因而双基终止的概率小,链自由基的寿命长,链自由基浓度比一般自由基聚合要高得多,因此反应速度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高. 在本体聚合达到一定转化率后,由于体系黏度增大或聚合物不溶等因素,使链终止反应受阻,导致活性链浓度增大,活性链寿命延长,结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两者相似或相同之处是,聚合体系中活性链浓度比一般自由基聚合要大,活性链寿命亦比一般自由基聚合时要长.
16、但二者的控制因素不同.在乳液聚合中,通过改变乳化剂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可以控制体系中链自由基的浓度和寿命,从而可持续维持反应的高速度和产物的高相对分子质量.而在本体聚合中,自动加速是由于体系物理状态不断变化造成的,这种状况虽可改变但其可控性不如乳液聚合. 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能否出现自动加速效应,为什么? 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不会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中出现自加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的黏度不断增大,当体系的黏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双基终止受阻碍,因而kt明显变小,链终止速度下降;但单体扩散速度几乎不受影响,kp下降很小,链增长速度变化不大,因此相对提高了聚合
17、反应速度,出现了自动加速现象.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由于相同电荷互相排斥不存在双基终止,因此不会出现自动加速效应. 用动力学法推导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并说明:(1)推导过程中的假定;(2)可能产生的偏离;(3)何谓竞聚率,其物理意义是什么?-dM1/dt=k11M1*M1+k21M2*M1 -dM2/dt=k12M1*M2+k22M2*M2 dM1/dM2= k11M1*M1+k21M2*M1/k12M1*M2+k22M2*M2 由稳态条件:k12M1*M2= k21M2*M1 又r1 = k11/k12,r2 = k22/k21 整理得dM1/ dM2=(M1/M2)(r1M1+M2)/(
18、r2M2+M1) (1)推导过程中的假定:(a)链增长活性中心的活性与链长无关;(b)长链假定,即链增长是消耗单体并决定共聚物组成的最主要过程,引发与终止反应对共聚物组成没有影响;(c)稳态假设,体系中两种链增长活性中心的浓度恒定;(d)不考虑前末端(倒数第二)单元结构对链增长活性中心的影响;(e)假设共聚反应是不可逆的. (2)该方程不适用于有解聚的二元共聚,有前末端效应的二元共聚,以及多活性种的二元共聚. (3)竞聚率是单体均聚链增长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即r1=k11/k12,r2=k22/k21;它表征两个单体的相对活性,根据r值可以估计两个单体共聚的可能性和判断共聚物的组成情况. 在生产丙烯腈(M1)和苯乙烯(M2)共聚物时,已知r1=0.04,r2=0.4,若在投料重量比为24:76(M1: M2)下采用一次投料的工艺,并在高转化率下才停止反应,试讨论所得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性. 此共聚体系属于r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