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困境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困境与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困境与对策摘 要高校德育工作一直都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当前的高校德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成效不好的现象,本人着重分析当前影响高校德育工作成效不好的一些因素,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大学生的特性,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建议。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认知发展;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中共中央总书记xxx在2020年12月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
2、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xxx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所知道的全国各大高校关于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处于一个发展的困难阶段。上级组织对高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一再要求要做好、做实,但是各高校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德育教育开展方式陈旧,不受学生欢迎,普遍存在学校管理与学生行动处于对立的态势。也有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看似很热闹,可实质上并没有如大家看到
3、的那样起到实质的作用。那么高校的德育工作到底该如何开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德育是指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化或指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1990年,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教育学中对德育定义是:“得与失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者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遵循大学生基本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心理品质等方面教育,通过全面、互动的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自主的守法
4、意识、良好的心理品质等的一种工作。目前而言,在高校普遍存在的德育教育方式不外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部分不规则的道德教育课程(道德知识的宣讲、道德准则的制定与学习等)、榜样讲座或者事迹宣讲、学生活动的组织开展、道德准则的执行等。虽然目前有些学校在尝试着去探索一些具有创新性方式或者方法,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某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的党课,他的党课让同学们不会觉得枯燥,大家愿意听了,也更能够听得进去了,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探索,当然还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更多的去投入精力不断创新,不断去真正了解学生的特性。在2020年10月18日的全国十九大会议上,xxx总书记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希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也能够为美好生活的创造出一份力。根据瑞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创立的认知发展理论,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及其发展的结构,探索人类社会认知发生规律,科学地运用认知发展理论,有利于引导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皮亚杰把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儿童认知及其发展结构入手,探讨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他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生-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等四个阶段。这期间儿童思维经历“尚未形成或萌芽状态-表象思考和直觉-逻辑思维-抽象
6、思维”的过程。皮亚杰以数理逻辑和心理逻辑为参照,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人们在日常实践中,接触到的事物会逐渐在头脑中形成图式,当再次接触该事物时,人们不由自主的把对这些事物的印象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体系,对这些事物进行同化。当印象与图式不一致时,人们就要调节自身已有的认识图式,构建新图式,对这些事物进行顺应。当人们成功地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同化其接触的事物时,就会在认識上达到暂时的平衡;当人们不能成功地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同化其接触的事物时,原有的低层次的平衡被冲破,人们就会调整自身已有的认知图示,实现“许多转化中一个特定的转换,”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从而推动认知
7、水平走向更高阶段。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可以看出,四个阶段、四个环节的先后次序是恒定不变的。大学生德育过程必然也经历四个阶段,经历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地四个环节。人的认知发展过程是连续性的,所以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必须要做到具有连续性。对于当前的情况是在高中阶段只注重或者说是主要注重了智育的发展、知识的传输和接受,关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普遍都是只流于形式,甚至有些高中形式都很敷衍,所以更不用说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在高校要做好德育工作,让德育工作更加有效,需要了解学生本质发展特性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皮亚杰认为,教育接受过程就是将外部存在的事物纳入自身认知体系的过程,包括转换、选择、整合、内化、
8、外化五个环节。一是转换环节,人们将对接触到的事物进行感知,并将其转化为能够被自身思考的信息;二是选择环节,人基于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或是认同这些信息并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或是排斥这些信息并阻止其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三是整合环节,人的大脑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完善和变更自身已有的认知图式,或是同化,或是顺应,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动态平衡,它是“由同化机制及与之相辅相成的顺化机制不断向前推进的平衡。”四是内化环节,人不断进行实践,通过同化和顺应建立认知图式,并在反复多次强化中形成一定的意识,并能指导人的行为;五是外化环节,被自身同化和自身顺应其它事物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蕴含了“动作内化”和“格式外化”。内化了的意识通过外化后的行为体现其价值性,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从功能机制上说,是同化与顺化的统一。”从结构机制上分析,则“是主体认知结构的内化产生和外化应用的统一。”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