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超薄玻璃公司风险管理规划_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折叠超薄玻璃公司风险管理规划_范文.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可折叠超薄玻璃公司风险管理规划可折叠超薄玻璃公司风险管理规划目录一、 几类主要的金融风险2二、 风险的基本分类6三、 风险管理的目标7四、 风险管理的定义9五、 风险管理决策的含义和内容11六、 风险管理决策的意义和原则12七、 财产损失风险17八、 人力资本风险19九、 纯粹风险管理21十、 责任损失度量22十一、 人力资本损失度量26十二、 风险管理措施的分类31十三、 评价应对方案以及实施成本的评估33十四、 风险自留35十五、 合同融资型风险转移措施39十六、 项目基本情况40十七、 公司简介42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4十八、 人力资源分析44劳动
2、定员一览表45十九、 法人治理46二十、 项目风险分析58二十一、 项目风险对策61一、 几类主要的金融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经济主体信用活动中的风险,即存在于企业、个人的商业信用中,更多存在于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当中。对大多数公司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此外,信用风险还存在于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及衍生产品交易中。但是,公司正面临着越来越多除贷款之外的其他金融工具中所包含的信用风险,包括承兑、同业交易、
3、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债券,股权、金融期权、互换、期权、承诺和担保以及交易的结算等。信用风险度量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信用风险度量经历了从专家判断、信用评分模型到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公司对信用风险的度量依赖于对借款人和交易风险的评估,前者是客户的评级信用评级,后者是债项信用评级。通过这两个维度度量单一客户/债项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后,公司还必须构建组合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用以度量组合内各资产的相关性和组合的预期损失。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和价格因素(如利率、汇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与衍生品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使公司的表内和表外业务或公司价值发生损失的风
4、险。根据风险因素的不同,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证券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与衍生品价格风险,它们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和衍生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业务获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最为主要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水平或者利率结构的变化引起金融资产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带来损失的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利率风险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外汇资产的本币价格)变动使某一经济主体以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赢利或预期未来现金流以本币度量的价值发生变动,从而使该经济主体蒙受经济损失可能性。根据
5、表现方式,公司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可以划分为三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评价可以使用度量指标,也可以使用分析方法。市场风险度量指标主要包括绝对价值指标、收益率曲线、敏感性指标、波动率、风险价值VaR等。系数和风险因素敏感系数主要反映证券收益率对证券所在市场以及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市场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凸度分析、外汇敞口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决策树分析、压力测试,以及事后检验。3、操作风险2004年巴塞尔委员会综合各方意见,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所带来的风险”,本定义所指操作风
6、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较,银行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涉及情况复杂、风险结果不确定,难以进行完整清晰的描述。但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或者导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所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类金融风险。操作风险的构成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方面,操作风险因素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其中内部风险因素包括人员因素、程序因素和技术因素,外部风险因素包括人为事故和自然灾害。因此操作风险可以划分为人员因素操作风险、流程操作风险、技术操作风险和外部操作风险四大类别。操作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包括自我评估法、损失事件数据因果分
7、析方法和流程图等。目前,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运用自我评估法、损失事件数据因果分析方法,并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成为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企业获取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一种能力,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生命力所在。当企业面对预期的和非预期的现金支出时,流动性可以使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运转,而缺少充足的现金资源会危及企业活力,增加企业出现更严重的财务困境的可能性,甚至导致企业倒闭。那么企业流动性风险就可定义为由于缺乏可获取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招致损失的风险。具体而言,企业流动性风险是由于企业不能在经济上以比较合理的成本进行筹资,或者不能以账面价值变卖或抵押资产以便偿还
8、预期或非预期的债务而招致损失的风险。因此,稳定合理的流动性水平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保障,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二、 风险的基本分类风险可以用多种方式加以分类,但基本分类如下。1、经济风险和非经济风险以风险是否会带来经济损失来划分,可以把风险分为经济风险和非经济风险。这里阐述的主要是涉及经济损失后果的风险。2、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是一种在经济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一些自然行为和人们的失当行为形成的损失的可能性,例如,自然灾害和个人不诚实的品质会造成经济损失,静态风险对社会无任何益处,但它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可以预测的。动态风险则是在经济
9、条件变化的情况下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例如,价格水平和技术变化可能会使经济单位和个人遭受损失。从长期来看,动态风险使社会受益,它们是对资源配置不当所做的调整。与静态风险相比,动态风险因缺乏规律性而难以预测,保险较适合于对付静态风险。3、重大风险和特定风险重大风险和特定风险之间的区别在于损失的起因和后果不同。重大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在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非个人和单独的,它们属于团体风险,大部分是由经济、巨大自然灾害、社会和政治原因引起的,影响到相当多的人乃至整个社会。失业、战争、通货膨胀、地震、洪水都属于重大风险。特定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在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个人和单位的。住宅发生火灾和银行被盗窃属于特定风
10、险。既然重大风险或多或少是由遭受损失的个人无力控制的原因所引起的,社会而非个人对处理这里风险负有责任。例如,失业是使用社会保险来处理的重大风险,对付地震和洪水灾害也需要动用政府基金。对付特定风险主要是个人和单位自己的责任,一般使用商业保险防损和其他方法加以处理。4、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一个人购买了一辆汽车后,就会面临着汽车遭受损失和给他人人身财产带来损害的损失可能性,结果是发生损失或不发生损失,即纯粹风险,而购买股票既有可能损失也有可能盈利,所以属于投机风险。除了赌博以外,大多数投机风险属于动态风险,而大多数纯粹风险属于静态风险。一般而言,纯粹风险具有可保性,而投机风险是不可保的。三、 风险管理
11、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损失发生之前的和损失发生之后两种。1、损前目标(1)经济目标。企业应以最经济的方法预防潜在的损失。这要求对安全计划、保险以及防损技术的费用进行财务分析。(2)减轻企业和个人对潜在损失的烦恼和忧虑。(3)遵守和履行外界赋予企业的责任。例如,政府法规可以要求企业安装安全设备以免发生工伤。同样,一个企业的债权人可以要求贷款的抵押品必须被保险。2、损后目标(1)企业生存。在损失发生之后,企业至少要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能恢复部分生产或经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和选择适当的对付损失风险的方法。(2)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这对公用事业尤为重要,这些单位
12、有义务提供不间断的服务。(3)收入稳。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便能实现收入稳定的目标,从而使企业保持生产持续增长。(4)社会责任。尽可能减轻些受损对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因为企业遭受一次严重的损失会影响到员工、顾客、供货人、债权人、税务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和选择适当的对付损失风险的方法,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单位价值最大化。四、 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和中期,美国大公司发生的重大损失使高层决策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中的一次工业灾难是(1953年8月12日)通用汽车公司在
13、密歇根州得佛尼的一个汽车变速箱工厂因火灾损失了5000万美元,这曾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严重的15次重大火灾之一。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长期的技术至上的信仰受到挑战。当人们利用新的科学和技术知识来开发新的材料、工艺过程和产品时,也面临着技术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由于社会、法律、经济和技术的压力,风险管理运动在美国迅速开展起来,在过去的60余年中,对企业的人员、财产和自然、财务资源的适当保护形成了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被称为风险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风险管理的概念、原理和实践已从它的起源地美国传播到加拿大和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我国在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后,也开始重视风险
14、管理的研究,并翻译和编写出版了数本教材。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制风险评估、风险策略、风险监管及预警流程,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有关纯粹风险的管理决策,其中包括一些不可保的风险。处理投机性风险一般不属于风险管理的范围,它由企业中的其他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应用一般的管理原理去管理一个组织的资源或活动,并以合理的成本尽可能减少灾害事故损失和它对组织及其环境的不利影响。风险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提供系统的识别和衡量企业所面临的损失风险的知识,以及对付这些风险的方法。但风险管理人员还在很大程
15、度上依靠直觉判断和演绎法做出决策,科学地使用数量方法的风险管理仍处在初级阶段,在一些国家,专职的风险经理的职责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识别和衡量风险,决定是否投保。如果决定投保,拟定免赔额、保险限额、办理投保和安排索赔事务:如果决定自担风险,则设计自保管理方案。(2)损失管理工程。设计安全的机械系统操作程序,以防止或减轻灾害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3)安全保卫和防止雇员工伤事故。(4)雇员福利计划,包括安排和管理雇员团体人身保险。(5)损失统计资料的记录和分析。从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出,风险经理是企业经理队伍中的重要一员。风险管理不该与保险相混淆,风险管理着重识别和衡量纯粹风险,而保险只是对付纯粹风
16、险的一种方法。风险管理中的保险主要是从企业或家庭的角度讲,怎样购买保险,在现代风险管理计划中也广泛使用避免风险、损失管理、转移风险和自担风险等方法。如今,美国大多数大公司、政府单位和教育机构都有了自己的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也不等同于安全管理,虽然安全管理或损失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在识别和衡量风险之后对风险管理方法进行选择和决策。总之,风险管理的范围大于保险和安全管理。五、 风险管理决策的含义和内容风险管理决策是指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总体方针,通过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选择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的活动和过程。具体地说,对于一种或一组特定的风险,企业一般面临多
17、种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从中选择一种符合给定条件的最佳方案就是风险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按照风险管理过程的内容,风险管理决策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总体角度,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风险的程度,综合选择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以最低的费用制订总体方案或总体计划。从严格意义上讲,风险管理决策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内容。(1)信息决策过程。了解和识别各种风险的存在及风险的性质,估计风险的大小。(2)方案计划过程。针对某一具体的客观存在的风险,拟订风险处理方案。(3)方案选择过程。根据决策的目标和原则,运用一定的决策手段选择某一个最佳处理方案或几个方案的最佳组合。(4)风险管理方案评价过程。由于风险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
18、此,应该对所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正。六、 风险管理决策的意义和原则为达到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必须在所有的对策中选择最佳组合,这就是风险管理决策过程的工作内容。风险管理决策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是贯穿各个程序的一条主线。没有科学的风险管理决策,也就无法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同时,前期工作如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是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决策工作在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可从决策本身的内涵中得到体现:其一,风险管理决策取决于风险管理的宗旨,风险管理决策对应风险管理目标,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保障和基础,必须确保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决策能达到以最少的费用支出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这一管理目标。其
19、二,风险管理决策是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从宏观的角度制订总体行动方案。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制要依据风险管理目标,分析风险因素、风险程度,了解可供选择的方法的利弊及成本,在综合评价后做出合理的选择和组合。事实上,人们在面对风险时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如避免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采用防损技术或者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决策着重强调的是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把处置风险从无意识行为上升为有意识的组织行动,从盲目的试探、碰运气转化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合理选择。风险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客观存在性、偶然性和多变性,是
20、风险管理决策区别于其他一般管理决策的特点。为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决策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全面周到原则。经过调查分析,每一个经济单位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风险管理的目标也可细分为多个目标,如损前目标、损后目标等,对不同风险的处置,要实现不同的目标,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措施,每一种措施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风险管理决策就是要把所有可供选用的对策仔细分析,权衡比较,在全面周到的基础上寻找对策的最佳组合。(2)量力而行原则。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与损失风险做斗争的科学武器,但这个武器的应用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而同样的成本对具有不同财务实力的经济单位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即使同一单位在其不同
21、发展时期对同样成本的反应也很可能不一致。对盈利为重要指标的企业而言,要分析风险管理成本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一般情况是,风险管理成本从零开始增加时,企业的盈利能力随之提高,但成本增加到某一点后,情况发生变化,即继续增加的成本将导致企业的盈利下降。风险管理人员要尽可能找到这个转折点,在决策时才能正确把握。(3)成本效益比较原则。随着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加,所获得的安全保障程度一般将提高,但高成本的风险管理决策未必是最好的决策,因为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在决策过程中,要以成本与效益相比较这一原则作为权衡决策方案的依据。在实际运作中,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获取同样安全保障的前提
22、下选择成本最小的决策方案。(4)注重运用商业保险,但不忽视其他方法。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损前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预警系统、损失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制度等,这些措施的落实既可以减少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能够降低一旦事故发生时的损失程度。由于风险的复杂多变性和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人们所采取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损失被减少的程度也难到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损后目标,保险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种最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处置那些估测不准、发生概率小但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如巨灾风险等。对于绝大多数的经济单位来说,由于拥有的风险单位少、损失预测的准确性较差
23、,购买保险就成为行之有效的选择方案。选择保险并不意味着放弃其他方法。为了减少附加保费的支出,可以考虑适当程度的自留风险或其他措施,与保险综合运用,以尽可能减少风险管理的成本,如购买第一损失保险或超额损失保险。在正确地识别和衡量风险后,首先应从保险的角度入手,准备一份能最佳补偿全部风险所致损失的保险组合表,要力求全面(为尽可能多的风险提供保障)和充分(每一保险金额足以提供足够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不可保的风险或无法足额投保的风险,那么就必须考虑保险以外的其他对策。这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方法。其次是对组合表中的保险保障进行分类,包括必需的保障、需要的保障和可利用的保障。必需的保障包括各种强制
24、保险和为预期损失非常严重的风险所提供的保险,如法律强制的汽车责任险、抵押合同要求的财产保险等。需要的保障针对的是那些将严重影响企业经营,造成财务困难,但不至于使企业倒闭或破产的损失风险。可利用的保障所处置的是那些不至于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只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损失风险。最后是对上述三类保障作具体分析,探讨是否能利用其他非保险对策,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足够的保障。也许某些损失风险能以低于保,费的成本转移给非保险人的其他单位,或经采取措施后风险能减小到不太严重的程度,或者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使得自留风险比保险能节约附加保费。也许对于某些风险来说,部分自留与保险的适当结合既能节约成本又能获得足
25、够的保障,对于需要的和可利用的保障而言,非保险对策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去选择众多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中,应该如何权衡比较以寻求最佳决策方案呢?随着风险管理这门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理方法被用于风险管理决策。尽管数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局限性,如所采用的数据一般都有误差或者不完整,以及需要专门知识才可使用数理方法等,但是,在实用方面数理方法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即使数据不全,风险管理人员也可借助这些方法做出一些重要的风险管理决策,这些方法是传统方法中隐含的假设和决策原则明确化,从而使人们加深对决策方案的理解,也使应用变得更容易些。七
26、、 财产损失风险财产损失风险是指造成实物财产的贬值、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财产风险除了会导致财产的直接损失之外,还可能引起与财产相关利益的间接损失。一个人拥有的财产越多,相对来说其面临的财产损失风险越大。财产的含义要比实物资产或有形资产的范围大很多,它是指一组源自某项有形实物资产的权利或者是关于该有形实物资产某一部分的一组权利,只要这项实物资产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这里企业财产(资产)的含义主要是指对有形资产的权利;财务会计制度上界定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的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被可靠地计量。财产损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27、:(1)自然原因,指的是由自然力造成的财产损失,如水灾、干旱、地震、风灾、虫灾、塌方、雷击、温度过高等。(2)社会原因,包括违反个人行为准则的社会事件,如纵火、爆炸、盗窃、恐怖活动、污染、放射性污染、疏忽大意等,以及群体的越轨行为,如暴乱等。(3)经济原因,指的是经济衰退、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不像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那样有着明显的影响,它对财产的损坏作用更加隐蔽和复杂,如股价下跌导致股票贬值,技术进步导致设备贬值等。企业财产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如下:(1)按财产形态可分为动产损失和不动产损失。(2)根据损失原因可分为火灾损失、爆炸损失、恩风损失、盗窃损失、
28、地震损失和洪水损失等。(3)根据财产损失是否可通过保险得到补偿分为可保损失和不可保损失,因为保险是企业风险管理者处理风险的重要手段,分清哪些损失可以通过事先购买来得到补偿,是风险管理者决定是否运用保险手段的基础。(4)根据财产权益的性质可分为所有权权益损失、抵押权权益损失、质押权权益损失、留置权权益损失、租赁合同权益损失、委任合同权益损失等。(5)根据损失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往往是财产实物形态的损毁,造成其经济价值直接减少。如机器设备的损毁,间接损失指因其他财产的直接损失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收入损失、费用损失、责任损失。其中间接财产损失如雷电击坏企业供电设备、企业
29、冷冻保存的货物因停电而受损。还有一种间接财产损失情况是由于财产的一部分受损,破坏了此财产之完整性,影响到其余部分价值的实现。收入损失指由于财产受损,生产经营受其影响而导致的收益减少。费用损失指财产受损而额外发生的费用支出。企业财产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暴露的后果即财产的损失。八、 人力资本风险企业的生产性质资本包括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著名经济学家舒而茨的定义是: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是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人力资本不等于人力资源,人力只有经过培训,才能真正成为资本。换言之,
30、人力资本风险就是指由于个人的死亡、受伤、生病、年老或其他原因的失业而造成的损失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对人力资本进行一定的投入,使其在质和量上都有所提高,并期望这种提高能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主体对人力资本投入结果的不确定性,企业的人力资本风险与财产损失风险、责任风险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公司内部、外部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其损失形态仍不外乎以下几种:死亡、疾病、工伤和年老。(1)死亡。影响员工死亡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生理状况、职位、个人嗜好、个人病史与家族病史等。(2)疾病。与其他损失形态相比,员工
31、遇上疾病的可能性最大,可以说难以避免。风险管理者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此类风险,那么此类风险将成为公司的一个很大的隐患。(3)工伤。工伤是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发生各种意外或因职业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的总称。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统计资料显示,人为因素引起的工伤事故在所有的工伤事故中占较大比例。由此可见,风险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工伤事故发生率降下来。(4)年老。与其他人身风险损失相比,年老更具有可预见性。其实年老对公司的威胁并不像其他人身风险损失那样明显,但如果风险管理者对此掉以轻心,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的养老问题将成为公司的一个沉重包狱。九、
32、纯粹风险管理纯粹风险具有可保性,因而财产损失风险、责任风险和人力资本风险这三大类纯粹风险主要是通过保险进行管理,保险的具体方法在第6章详细介绍。现代公司无一不是把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和企业生存的宗旨。但是,大多数公司都在全力以赴地提高公司营业额,和利润,忽略了努力降低企业风险也是扩大股东价值的重要一环。商业决策和投资总是与冒险相伴而行,有些企业家因为敢于冒险、抓住机遇;而企业管理则不然,保证稳健运营才是制胜的关键。然而,商业经营永远处于种种威胁之中:计算机故障、火灾、环境污染、财务欺诈、决策失误、产品被迫招回等。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严肃对待企业风险。怎样界定商业经营中哪
33、些是最重要的危险、如何减少这些危险发生的概率一如果真的发生的话,又该如何把危险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商业风险范围很广,这里只讨论纯粹风险。纯粹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将未来不确定的损失以最经济的方式转变为现实的成本,诺基亚公司关于纯粹风险管理的案例将揭示这个如此简单的道理是如何通过最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实施的。十、 责任损失度量法律责任中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根据相应的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规范进行界定,民事责任中的违约责任依据合约规定界定责任方的责任大小,因此本章的责任损失度量是指民事侵权责任损失的度量,侵权责任损失主要是指企业依据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程度和大小而承担的经济赔偿,以及相应的诉讼费、辩护
34、费等法律费用支出。损害是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一种后果,具体表现为受害人的死亡、人身伤害、精神痛苦以及各种形式的财产损害,相应的赔偿原则因损害类型而异。1、财产损失赔偿财产损害是指受害人因其财产受到侵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它是可以用金钱的具体数额加以计算的实际物质财富的损失。第一,财产损害可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侵权人既要对现有财产的直接减少进行赔偿,也要对在正常情况下实际上可以得到的利益即间接损失进行赔偿。直接损失是行为人的加害行为所直接造成的被侵权人的财产减少,如侵犯财产权而造成的财物的损坏、灭失,都属于直接损失,都应当全部赔偿,间接损失原则上也应当全部赔偿。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被侵权人本应
35、当得到这些利益,只是由于侵权人的侵害才使这些可得利益没有得到。这种损失虽然与直接损失有些区别,但这种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实质上并没有区别。对于间接损失如果不能全部予以赔偿,被侵权人的权利就得不到全部保护,同时侵权人的违法行为也得不到应有的制裁。因此,间接损失也应当全部赔偿。这里所说的间接损失,是客观的、实际的损失,是有切实依据的可得利益损失,并不是主观臆想的损失,对于这样的损失,必须予以全部赔偿。第二,需要赔偿合理损失。在实行全部赔偿原则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予以赔偿的损失必须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损失不应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体现的
36、就是赔偿合理损失,按照这一规定,计算财产损失的基本方法是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这个方法基本可行,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损害发生时市场价格较低而案件审判时市场价格较高,按照损害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就对补偿受害人的损失不利。如果损害发生时市场价格较高而案件审判时价格较低,则这样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合理的。对此,应当着重解读后一个说法,即“或者其他方式计算”,可以采取实事求是的方法确定损失范围,确定赔偿数额。第三,实行损益相抵。实行全部赔偿,必须从全部损失中扣除新生利益,实行损益相抵。对此,应当依照损益相抵原则,进行科学、准确的计算,对其相抵以后的损失额,予以全部赔偿。第四,财产损害赔偿是否适
37、用预期利益损失规则。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过程中,专家对财产损害赔偿是否应当适用预期利益损失规则,进行了研究,最终立法没有采纳,但这种规则是应当考虑的。例如,沈阳故宫门前上马石毁损案中,上马石被新手司机在倒车中撞折,经过鉴定,损失达数千万元之多,但侵权人无此巨额利益的损害预期。北京市植物园试验栽培的葡萄被他人偷吃,损失价值也达数千万元,侵权人也无此预期。如果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亦不公平。如果适用预期利益损失原则,确定适当的赔偿数额,则较为稳妥。故应当在司法实践中总结经验,将来在司法解释中解决。2、非财产损害赔偿(1)人身损害赔偿,人身损害是指侵害他人的身体所造成的物质机体的损害,根据损害
38、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般伤害、残疾和死亡三种类型。无论是一般伤害、残疾还是死亡,均属于对他人身体的损害。因此,人身损害的赔偿首先涉及的就是对他人身体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然而,人身损害不能仅以受害者遭到损害的物质机体本身的价值作为赔偿的确定标准,还应考虑受损机体得以恢复所需的全部费用。(2)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失是指当受害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等人格权受到侵害时精神上的痛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第11款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
39、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做了界定,扩大了赔偿范围。精神损害表现为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痛苦的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它不能像财产损害那样,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加以确定,对于精神受到损害的人给予金钱赔偿,并不具有等价性,而是具有补偿、惩戒的特征。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解释列出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的注意事项:第一,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的,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抚慰金/如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以支持。第二,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
40、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十一、 人力资本损失度量人力资本损失风险的大小需要从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两个方面来考虑。1、损失频率的估算(1)死亡。死亡的频率即处在各年龄段的人的死亡频率,一般从寿险业的生命表中可以得到各年龄段有关死亡概率的信息。(2)健康状况恶化。健康状况恶化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很难用某一个指标来描述健康状况恶化,只能从某一个角度侧面来看,比如致残率和同医疗保健机构的接触等。致残率可以反映比较严重的健康状况恶化,集体来说,活动受限天数、病人卧床天数及误工天数(耽误工作或耽误上学的天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致残
41、率。而同医疗保健机构的接触主要是指看医生的频率,一般可以从历史平均数据得到。(3)年老和退休。年老和退休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这意味着收入减少,而医疗费用、护理费用可能会增加,而且这个数量非常不确定。有关平均剩余寿命的数据可以由中国经验生命表编制委员会所制“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查到。(4)失业。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指的是非自愿失业。它不是由健康状况恶化引起的,也不是由死亡和年老引起的,而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失业是另一个威胁个人收入能力的重要因素。很多公司,都会通过政府强制的失业保险为员工提供失业方面的保障;国外也有一些公司为员工提供了间接的保
42、险项目,常常是在员工离开公司时一次性支付失业补偿和在员工的薪水中连续支付一定金额的补偿金。失业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每个人所经历的失业的本质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
43、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造成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一是技术变化,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下降;二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劳务的偏好的改变,使得某些行业规模扩大而另一些行业规模缩
44、小,处于规模缩小行业的劳动力因此而失去工作岗位:三是劳动力的不流动性。流动成本的存在制约着失业者从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个行业,从而使得结构性失业长期存在。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失业现象,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风险管理者必须清楚地了解公司员工所面临的失业情况,因为每种失业引起的问题都各不相同,降低这些失业概率的措施也各不相同。2、损失幅度的估算人力资源风险的损
45、失主要来源于收入的减少和费用(主要是医疗费用)的增多,但精确估计这种损失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无法准确预计如果继续工作,我们的收入会是多少。所以人力资本风险的损失幅度都是一个近似的估计。(1)生命价值法。生命价值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评价雇员的损失。当雇员死亡或永久性残疾时,其损失主要是收入损失,并且是永久性的,与时间长短呈正相关。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雇员在继续工作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收入来估计员工或其亲属所遭受的损失,即计算每年的税后收入减去员工自身消费后所剩金额的现值总和,这就是生命价值其具体计算步骤为:第一步,预测雇员在退休前每年能得到的税后收入。第二步,如果损失原因是死亡,就要减去用来支付雇员自身消
46、费的那部分收入。第三步,把每年的收入贴现后相加。生命价值是一个近似的估计值,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几点:第一,收入贴现和的估计是近似的。员工的年收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受到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受总体工资水平的影响,但在计算生命价值时,必须事先预计出年收入,这个预计值和实际值之间就可能存在差异。第二,消费的估计是近似的。员工自身的消费也是近似的估计值实际中可能会发生变化。第三,利率的估计是近似的。在贴现中所用的利率也是一个平均的估计值。第四,收入流与消费流发生的时间是近似的。(2)需求法,需求法是从支出的角度来评价损失,它是指雇员为保持家属当前的生活水平所需支出的现值。用需求法来估计损失
47、,不需要考虑雇员的收入以及家属能使用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只需考虑家属的正常支出,以及这种正常支出如何受员工死亡的影响。需求法在计算时考虑到了家庭收入的补偿因素,如社会保障计划中为死者家属提供的福利,其具体的计算步骤和生命价值法类似。两种方法相比较,从理论上说,生命价值法是一种更为正确的方法,因为它主要考虑潜在的损失,而非不同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但在实际中,人们更喜欢用需求法,因为需求法更简洁明了,并且能直接描述雇员家庭的经济福利。十二、 风险管理措施的分类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归纳为3大类11种。1、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是通过避免、消除和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机会以及控制损失幅度来减
48、少期望损失成本。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降低)和控制型风险转移(分担).风险回避就是退出会产生风险的活动。风险回避可能包括退出一条产品线、拒绝向一个新的地区市场拓展,或者卖掉一个分部等。损失控制就是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同时降低两者。它几乎涉及各种日常的经营决策,控制型风险转移就是通过转移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或者分担一部分风险,常见的技术包括购买保险产品、从事避险交易或外包一项业务活动。2、融资型风险管理措施融资型风险管理措施的着眼点在于风险损失一旦发生后,获得用于弥补损失的资金,其核心在于将消除和减少风险的成本分摊在一定时期内,以避免因随机的巨大损失发生而引起财务上的波动。其中,风险自留(承受)是指不采取任何措施去干预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将风险的影响在公司内部的财务上分摊。而保险、套期保值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更多的是将风险转移给他方。3、内部风险抑制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和融资型风险管理措施都是从降低期望损失的角度来控制风险的,而内部风险抑制的作用在于降低未来结果的变动程度,即降低方差,这使得风险管理者对未来的判断更有把握。对于重大风险,公司通常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