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硅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_参考.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5691845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8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硅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_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工业硅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_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硅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_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硅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_参考.docx(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工业硅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业硅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一、 公司简介3二、 竞争优势的维持4三、 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构筑7四、 竞争优势14五、 企业价值的创造17六、 增长型战略的适用条件19七、 增长型战略的类型21八、 紧缩型战略的优缺点44九、 紧缩型战略的类型45十、 稳定型战略的适用条件49十一、 稳定型战略的优缺点52十二、 使命或愿景动因54十三、 环境动因56十四、 战略后应式57十五、 战略先应式58十六、 成功变革的主要因素60十七、 产业环境分析63十八、 工业硅下游包括硅铝合金、有机硅、多晶硅64十九、 必要性分析64二十、 法人治理65二十一、

2、 SWOT分析说明78二十二、 项目风险分析86二十三、 项目风险对策88二十四、 组织机构管理90劳动定员一览表90一、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贺xx3、注册资本:83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1-4-117、营业期限:2011-4-11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

3、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二、 竞争优势的维持正如美国学者达维尼教授所归纳的那样,当代竞争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2)密集、快速的竞争行动,使企业无法长期维持其已有的优势。(3)竞争互动导致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质量不断提升,而

4、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竞争优势的维持都是困难的。为此,企业必须对已有的竞争优势加以保护,以保证企业良好的赢利能力。为了避免其他企业通过模板而获得与自身相匹敌的竞争优势,企业一般都会设置一定的模仿壁垒。分析竞争者模仿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辨认、激励、分析、资源的获取。(一)辨认企业在采取模仿行动时,首先必须分辨出哪些企业在产业中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找出与超额利润获取相关的竞争优势,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模仿。然而在当今这个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利润率、市场情况等信息都被视为商业机密而加以保护。因此,在分析辨认阶段,企业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如上市公司的年报、财务信

5、息的披露等)来获得相关信息,并分析找出那些绩效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因此,如果企业在信息披露时将关键的信息加以隐瞒,那么就对竞争对手的辨认设置无法跨越的障碍。此外,有些企业为了保护自己能拥有长期的利润率,甚至会以牺牲短期利润为代价,即采取限价战略,将价格刚好限定在一个无法吸引新进入者的水平上。(二)激励当竞争者成功地辨认出了企业超额利润来源后,就会分析如果采取模仿战略,是否会招来被模仿者报复行为,并权衡采取模仿策略的成本和收益,再确定是否采取模仿策略。因此,如果能减少对竞争对手的模仿激励,企业也能避免来自竞争者的冲击。当竞争对手意识到,即使采取了模仿战略它们也不可能会获得超额利润,那么

6、竞争对手就会放弃。因此,企业可以对竞争对手进行威慑,告诉它们一旦进行了模仿,企业就会采取报复行为。如此一来,竞争对手就不敢再对企业发起挑战。为了让竞争对手相信企业确实会这样做,企业可以保持过度的生产能力或过多的存货。(三)分析竞争者想要模仿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则必须了解这种竞争优势究竟来源何处,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才能获得这种竞争优势。而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要找出与竞争优势息息相关的关键要素条件实属不易。例如,海尔强大的创新能力除了与企业内部适合创新的企业文化相关以外,创新人才的获取、培养及激励措施也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联性,甚至还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其他因素。因此,竞争对手在采取模仿策略

7、时,由于有限资源的限制,必须有所取舍,选取那些与竞争优势的培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加以模仿。正是如此,企业就可以制造因果模糊性,将与竞争优势相关的要素多样化,减少对单项资源和单项能力的依赖程度,从而增加竞争对手要分析成功决定因素的难度。(四)资源的获取一旦竞争者成功地找出了与竞争优势相关的要素,那么企业只能在最后关口资源获取上位竞争者设置障碍。通常企业获取资源的途径不外乎两个:外购或自己发展。对于通过外购来获取资源的竞争者来说,只要企业控制了关键性资源获取的渠道,那么竞争对手就无法获得关键性资源,即使获得了也是以较高的价格为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竞争者模仿的成本将增大,当然也就会有效地抑制它们采取模

8、仿行为。如果企业打算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发展所需的资源,那么企业则可以采取延长竞争者获得这种能力的时间,例如利用专利保护,或增加竞争者的模仿难度。三、 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构筑(一)为什么需要构筑可持续竞争优势(1)无论在什么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想要长期地维持其竞争优势都是困难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利益驱动者,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模仿优秀企业的成功之处。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成为竞争对手们竞相模仿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从长期保有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起一定的保护机制,以减缓竞争优势消亡的速度。(2)企业目前的成功通常都是与

9、某些特定因素相关联的,一旦特定因素消失时,这种优势也将受到影响甚至随之消失。例如,早期的中国电信依赖于国家的政策保护,使得中国电信因此也获得了超额利润率。但是,当国家为了增强通信行业的竞争力而将其拆分后,电信的政策性优势也就随之消失了。因此,企业除了要保护现有竞争优势外,还应该,积极地创新,以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来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3)任何竞争优势都有其生命周期,都遵循着“优势的形成一优势的维持一优势的侵蚀”的发展轨迹。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尽量地延长每一个竞争优势的维持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期地分享由可持续竞争优势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当竞争优势发展时,经济利润增

10、长。然后当优势维持时,经济利润保持不变。最终优势被侵蚀掉,经济营利性下降。理查德达维尼认为,在许多市场中,优势维持阶段在缩短。在这种情况中,公司只有不断发展优势新来源,才能保持经济利润。(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包袱。此时,企业洞察环境、适应环境、应变环境的能力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但现实中的情况却是,要让企业主动改变过去已做得很好的事其成本十分昂贵。就如熊比特所强调的一样,公司一直以特定方法生产给定系列的产品也许不会生存下去。公司保持和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被戴维迪斯、加里皮斯诺和艾米舒恩称为动态能力。实践表明,那些具有

11、有限动态能力的公司,通常都无法培育出独特的优势以适应动态竞争;而那些具有较强的动态能力的公司却能在资源、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而且能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来创造竞争优势的新源泉。在动态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整合、变革、创新能力的竞争。那些在适应、整合和重组企业内外技能、资源方面具有一定能力的企业,通常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快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动态能力强的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与学习、创新,往往能创造出高于市场价值的战略,并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无法在短期内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这种能力具有独到的、短期内不可模仿和复制性,它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积累

12、性学习,长期获取能力以及持续创新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动态竞争下企业动态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大小。1、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正如达维尼给出的建议一样,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应该:先摧毁自己的优势;不按牌理出牌才是合理的方法;企业必须能够快速行动,以建立优势,并瓦解对手的优势。因此,要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移动我们的“靶位”,让模仿者跟不上我们的脚步;或者迅速地行动以抢占先动者优势。(1)移动靶位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企业模仿的速度有了明显的加快。因此,在竞争优势创造的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其保持时间也在逐步地缩短。达维

13、尼将这种“竞争优势的来源正以逐渐加快的速度被创造出来和侵蚀掉”的现象称为超级竞争。达维尼认为在超级竞争环境中,如果企业将全部精力用于如何维持现有竞争优势上,那么可能将会出现致命的失误。他指出,现代企业应该以破坏已有的竞争优势,并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通过不断地创造一系列的短暂优势,企业就可以比产业中其他公司领先一步。通过这种不断地创新,企业还可以模糊竞争对手的视线,让它们找不出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企业的成功。一旦竞争对手无法确定关键性成功因素,它们也就无从模仿。这比起前面被动地建立防护机制更有效。波特把这种“使得其他战略集团难以采用的战略行为”定义为移动壁垒。并进一步指出,构成移动壁垒

14、的因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转移成本、资金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等。(2)抢占先动优势事实表明,那些能迅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总是能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率。通常当新的需求出现时,能抓住市场机会并迅速地提供市场所需的新产品的企业都是极少数的。此时,在全新的领域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还相当低,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此时的议价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都能获得超额利润。更重要的是,率先行动者往往能左右市场竞争规则的建立。加上“先人为主”的优势,先行动者能比后进入者享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因此也在无意中为后来加入的竞争对手设置了更大的障碍。(1)学习曲线。由于提前行动,企业往往在生产、营销等

15、方面积累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当先进入者由于先动优势而享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时,更能实现规模经济,从而能比后进入者更早沿着学习曲线向下移动,实现更低的生产成本。因此,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企业就能在同等条件下享有更多的利润,从而进一步增加累积的产量,并提高其成本优势。(2)网络外部性。当新的用户加入用户网络时,他们就会给网络中现有用户带来正的外部收益,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网络外部性。对于进入新领域的企业来说,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相关知识就能更容易地在周围群体中传播。一旦遇到产品使用问题,他们也更容易向周围的朋友寻求帮助。因此,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先进入企业因为有更大的顾客基数而处

16、于优势地位。(3)购买者不确定性。面对新产品时,消费者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而对其持有怀疑态度。而此时,已习得的产品知识及使用经验就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因此,比起后进入者,先进入者已建立起的品牌声誉也成了一种有效的隔绝机制。一旦企业树立起了品牌声誉,那么它在获取新客户时就有了优势。(4)购买者转换成本。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除了考虑商品价格外,还会考虑购买后的使用成本。如果消费者已有的消费习惯和积累的产品使用知识不能运用于新产品上时,他们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习惯或是学习新的知识,而此时也就出现了购买者转换成本。因此,当先进入者已培养了有关购买者的特定技能时,如果后进入者无法将这种技能转移到

17、替换品牌上,那么后进入者将处于劣势地位。(3)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维持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在超级竞争中,企业竞争优势的维持都是艰难的。在实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出现,当一家企业因为拥有稀缺资源或是独特的知识与技术而享有高额利润时,其竞争对手必然会学习模仿领先者的行为,此时公司的竞争优势就会受到侵蚀。别的厂商可以通过资源创造的活动来模仿或削弱厂商的竞争优势,而原厂商则可对之进行限制,理查德詹姆特把厂商的这种限制竞争优势被模仿或被削弱的经济力量称为隔绝机制。下面我们将给出三种隔绝机制,以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1)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当企业与竞争对手间的差距不大时,竞争对手通过努力就能很容易迎

18、头赶上。但是,当这种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被抛在后面的竞争对手想要跨越这段遥远的距离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给竞争对手以望而生畏的感觉。此时,行业“领跑者”的地位将坚不可摧。不过,这也要求企业必须要具有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这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毕竟长期处于领导地位,很容易满足于现有的业绩,从而缺乏变革的动力。再加上“大企业”的组织惯性,为企业的变革也带来了很大的阻力。(2)防止竞争者进入或模仿。如果无法拉大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那么企业就只能采取防御战略来保护自己。正如上面分析的那样,对于潜在进入者,企业可以在他们拟将进入的决策过程中设置种种障碍,以阻止他们进入

19、。为了阻止他们进入,企业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阻挠获利消息的泄露,增加进入成本和退出成本,采取进入阻绝战略。对于已有的竞争者,如果他们打算通过模仿来获得与企业相匹敌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则可以在他们模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隔离机制。例如,在辨认阶段,向竞争者发出报复信息,让他们放弃模仿的念头;在激励阶段,则可以采取威慑行为,让竞争者相信即使模仿成功了也不可能获得他们所期望的利润;在分析阶段,则可以制造因果模糊性,增加竞争者模仿的难度;在资源的获取阶段,企业就可以采取“将竞争优势建立在难以复制的资源和能力上”的战略,以降低竞争者模仿成功的概率。(3)不断寻求新产品。如果企业无法成功地实施以上两

20、个策略,那么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寻求新产品,以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虽然每一种新产品的竞争优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企业能不断地研发出新产品,那么就可以将这种短暂的优势长期化。该策略的实施必须以企业强大的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为基础。以上三种策略能有效地阻击竞争者的模仿行为。但是,要想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努力地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有效的隔绝机制,以保护竞争优势不被侵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发展。四、 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和充分利用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竞争优势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日本著名的战略家大前研一曾说过

21、,残酷的竞争要求企业在战略的三角中,即企业、顾客、竞争对手之间进行非常严谨的换位思考。图52表达了这样一个战略三角关系。可见,要获得竞争优势,站在企业的角度,必须要将顾客和竞争对手两方面的行为搞清楚,必须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很好地平衡企业、顾客、竞争对手三者之间的关系。1、顾客价值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向顾客换取货币。这种交换能否成功,在买方市场上,不是取决于企业如何看待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为其定价,而是取决于顾客是如何看待的,也就是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顾客感知到的;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环境复杂化、变化加速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使得企业所关注的竞争重点发生了明显的转移,即从关注产品本身转向了更,多地关注顾客

22、、提高顾客的价值。竞争优势的市场表现主要反映在顾客价值的创造上,准确把握顾客价值的构成,能够更好地找到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顾客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取决于顾客认知利益,即顾客感觉到的收益总和,可以通过对于种类、价格、质量、服务、速度、信誉等方面的满足程度来衡量;另一方面取决于顾客认知价格,即顾客为获得和使用该产品与服务而付出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神成本等方面的高低来反映。顾客的购买决策是建立在对两者理性比较的基础上的。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如何给予顾客较之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对顾客价值进行认真分析,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快速的供应,将大大增加

23、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在顾客价值分析中我们只考虑了只有一个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假设,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市场中除了企业自身外,还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还与竞争对手有关。在这种情况下,顾客不仅将自己的期望与所获得的价值相比较,还会在几个企业提供的类似产品或服务之间进行比较。2、竞争对手企业为顾客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获得了竞争优势。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是那些能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更好顾客价值的。正如大前研一在战略定义中,所指出的一样,战略其实就是“一个公司在运用自己有关实力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将尽力使自己区别于竞争者”的方式。

24、因此,企业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竞争者。通过与竞争者的比较,我们就能更了解自己,更了解竞争者的优劣势,企业也就更能创造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独特价值。尤其是在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分析竞争者的行为更是至关重要。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一种产品市场份额的提高,就意味着另一种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因此,任何企业想要保住原有市场份额或是更进一步地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具有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要么是能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为消费者提供比竞争者更大的产品价值;要么是能提供某种独特的产品价值,以满足消费者独特的需求。然而应该采用哪种策略,就必须视企业的资源、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者所采取的竞争战略而定

25、。即使是在竞争程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中,关注竞争者的行为同样是重要的。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消费者就有选择的权利,同一行业中企业的绩效就会有所不同。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任何企业都希望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能比竞争者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不管是处于什么位置的企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就是不断地调整自己以创造出比竞争者更大的竞争优势。五、 企业价值的创造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盈利性由产业结构和它相对于竞争对手创造的价值来决定。创造更多价值的企业能在赚取更高的利润的同时,比竞争对手更多地将净收益转移给消费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呢?在

26、定义价值创造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可察觉收益和消费者剩余这两个概念。1、可察觉收益和消费者剩余可察觉收益是指消费者主观意义上对产品价值的判断。它可以看成是产品的“可察觉毛收益”(这依赖于产品的性能)减去“产品的使用成本”(包括产品的安装、保养等成本)和“交易购买成本”(除去购买价格本身,还包括产品的运输成本等)。消费者剩余是指产品市场价格与可察觉收益之差。企业间的竞争可以看成是企业通过价格和产品特性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者剩余的“出价”过程,顾客会选择消费者剩余最大的企业。2、价值创造在了解了可察觉收益和消费者剩余后,我们进一步来介绍企业的价值创造。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企业创造的价值等于产品价格与生

27、产成本之差。不过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企业如何来创造价值的。企业创造的价值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利润。为了使企业创造的价值变大,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1)在消费者剩余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即成本领先战略。(2)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剩余,即差异化战略。(3)在提高消费者剩余的同时降低成本,即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因此,从价值的创造来看,企业要想获得高的利润率,就必须要有能创造出更大消费者剩余的能力,或是能将产品的成本降低在行业的平均水平之下的能力。六、 增长型战略的适用条件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增长是一种求生的手段。不断地变革能够不断地创造更高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从

28、而能在不同的环境生存并发展。企业增长得越快,企业管理者就越容易得到升迁或奖励,这是由最高管理者或最高管理集体所持有的价值观决定的。所以,采用增长型战略与其企业生存发展和经营者自身的利益相关。但增长型战略的使用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增长型战略容易忽视企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其使用的条件。(1)企业必须分析战略规划期内宏观经济景气度和产业经济状况。企业要实施增长型战略,就必须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如果未来阶段宏观环境和行业微观环境较好的话,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这些资源,所以就降低了实施该战略的成本。另一方面,从需求的角度看,如果宏观和微观环境的走势都较为乐观,消费品的需求者和投资品需求者

29、都会有一种理性的预期,认为未来的收入会有所提高,因而其需求幅度将会有相应的增长,保证了企业增长型发展战略的需求充足。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选择增长型战略之前必须对经济走势做一个较为细致的分析,良好的经济形势往往是增长型战略成功的条件之一。(2)增长型发展战略必须符合政府管制机构的政策法规和条例等的约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因而一般来说这类企业可以考虑使用增长型战略。(3)公司必须有能力获得充分的资源来满足增长型战略的要求。由于采用增长型战略需要较多的资源投入,因此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获得资源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的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通常意义上的资本资源,也包括人力

30、资源、信息资源等。在资源充分性的评价过程中,企业必须自己问一个问题:如果企业在实行增长型战略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受阻,它是否有能力保持自己的竞争地位?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表明企业具有充分的资源来实施增长型战略,反之则不具备。(4)判断增长型战略的合适性还要分析公司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以稳定性为其主旋律的话,那么增长型战略的实施就要克服相应的文化阻力。当然,企业文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事实上,积极和有效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以企业战略作为指导依据。这里要强调的只是企业文化可能会给某种战略的实施带来一定的成本,而并不是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战略。增长型战略遵循这样一种思路:首先,在

31、现有业务范围内寻找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其,次,如果所在的行业仍有前途,重新整合供应链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也可以分析建立和从事某些与目前业务有关的新业务的可能性,考虑通过一体化增加新业务;最后,如果原来的经营框架已无法发展,或有更好的机会,也可以考虑发展与目前业务无关但是有很强吸引力的业务,实现多元化。这样就形成了三种类型的增长战略:密集发展战略、一体化成长战略(纵向、横向)和多元化战略。七、 增长型战略的类型(一)密集发展战略密集发展战略是一种在现有的业务领域内寻找未来发展的各种机会。企业的经营者在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时,首先应该考虑现有产品是否还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然后,应该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产

32、品开发一些新市场,最后,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的市场发展若干有潜在利益的新产品。它还需要考虑为新市场开发新产品的种种机会。密集发展战略主要有三种类型: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1、市场渗透市场渗透是指企业在现有的市场上增加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增加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经营优势或竞争对手的弱点,进一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努力增加产品的销售收入。市场渗透有三种主要的方法。(1)尽力促使现有顾客增加购买,包括增加购买次数、增加购买数量。如牙膏厂可以向顾客宣传餐后刷牙是护齿洁齿的最好方法,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如果能增加顾客的刷牙次数,也就增加了牙膏的使用量,从而增加顾客购买

33、牙膏的数量。(2)尽力争取竞争者的顾客。可以通过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为周到的服务,在市场上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信誉,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等方法,尽可能把竞争对手的顾客吸引到本企业的产品上来。(3)尽力争取新的顾客。市场上一般总存在没有使用过该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或是由于支付能力有限,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则企业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分期付款、降低,产品的价格等,使这些消费者成为本企业的顾客。在以下五种情况下,市场渗透战略可能特别有效。(1)目前,该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尚未饱和。(2)现有顾客对产品的使用率可能会显著提升。(3)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减少,而产业的总销售却在增加。(4)根据历史数据,销售额营

34、销支出的相关系数一直居高不下。(5)可以借助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2、市场开发市场开发战略是通过增加市场开发费用和促销费用,利用现有产品和服务,以现有市场为基础不断向外扩张,开辟新的市场,满足新市场对产品的需要。市场开发有三种主要方法。(1)在当地寻找潜在顾客。这些顾客尚未购买该产品,但是他们对产品的兴趣有可能被激发。(2)企业可以寻找新的细分市场,使现有产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如一家以企事业单位为目标市场的电脑商,开始向家庭、个人销售电脑。(3)企业可以考虑扩大其市场范围,建立新的销售渠道或采取新的营销组合,发展新的销售区域,如向其他地区或国外发展。在以下六种情况下,市场开发

35、战略会卓有成效。(1)新的分销渠道可用、可靠、实惠以及高质量。(2)企业在其经营的业务领域非常成功。(3)存在新的未开发或未饱和的市场。(4)企业拥有管理扩大业务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5)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6)企业的主营业务处于正在迅速全球化的产业中。3、产品开发产品开发战略是通过增加产品开发费用,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使现有产品以新的姿态投放到现有市场上,以增加竞争力,扩大业务的一种方式。具体的做法有:利用现有技术增加新产品;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改变产品的外观、造型,或赋予产品新的特色;推出不同档次、不同规格、不同式样的产品。以下五种情况非常适宜推行产品开发战略。(1

36、)企业拥有的产品非常成功,但已经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熟阶段。采用新产品开发战略可以吸引老顾客尝试新的(改进后)产品,因为他们对企业现有产品或服务有良好的感受。(2)企业在技术发展迅速的产业中竞争。(3)主要竞争者以可比价格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4)企业在高速增长的产业中竞争。(5)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奉行密集发展战略的企业大多数是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以上三种战略也常常同时使用。采用该战略的企业面临一个主要的危险,即如果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企业则会遇到麻烦。一些非企业所能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引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例如,顾客偏好的不稳定性在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复杂性

37、在增强,技术变革、政府政策的改变,这些都对实行密集发展战略的企业构成威胁。(二)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统称为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有利于公司加强对分销商、供应商以及竞争者的控制权。1、前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就是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行产销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是指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也就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可能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在生产过程中,物流从顺方向移动,称为前向一体化,采用这种战略,是为获得原有成品深加工的高附加价值,一般是把相关的前向企业合并起来,组成统一的经济联合

38、体。这通常是制造商的战略。当一个企业发现它的价值链上的前面环节对它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时,它就会加强前向环节的控制。典型的实施这一战略的例子是可口可乐公司,它发现决定可乐销售量的不仅仅是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分装商也起了很大作用时,它就开始不断地收购国内外分装商,并帮助它们提高生产和销售效率。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借助互联网和直销队伍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也是一种前向一体化。实施前向一体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特许经营,采用特许经营的形式授权其他厂商经销自己的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是用途最广也是非常有效的前向一体化方式。在以下六种情况下,企业推行前向一体化战略可能特别有效。(1)企业当前的分销商要价太高、不可

39、靠,或者没有能力满足企业的分销要求。(2)企业目前可以利用的合格分销商非常有限,因此,前向一体化可以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3)企业处于不断上升且预期会继续显著成长的产业中,可以实行前向一体化。而当企业所处产业衰落时,前向一体化会削弱企业多元化的能力。(4)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管理分销自己产品的新业务。(5)当企业生产力稳定这一优势特别明显时,可以考虑前向一体化,因为企业可以借此更好地预测产品的未来需求,减少产品生产的波动。(6)企业当前的分销商或者零售商拥有较高的利润率时,企业可以通过前向一体化,在销售自己的产品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同时给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报价。2、后向一体化后向一

40、体化就是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原材料供应商,拥有和控制其供应系统,实行供产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利用自己在产品上的优势,把原来属于外购的原材料或零件,改为自行生产的战略。在生产过程中,物流从反方向移动,即通过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增强对其控制来求得发展。在供货成本太高或供货方不可靠或不能保证供应时,企业经常采用这种战略。后向一体化,目的是为了保证物资供应来源,以发展自己的产品。采用这种战略,般是把原来属于后向的企业合并起来,组成联合企业或总厂,以利于统一规划,保证企业顺利发展。在以下七种情况下,企业推行后向一体化可能特别有效。(1)企业现有的供应商要价太高、不可靠,或者不能达到企业对零配件、

41、组装件和原材料的需求。(2)供应商数量少,而竞争者数量庞大。(3)如果企业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产业中,可以实行后向一体化。而当企业处于衰退的产业时,一体化会越弱企业多元化的能力。(4)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管理为自己提供原材料的新业务。(5)当价格稳定这一优势特别重要时,可以采取后向一体化。企业可以通过后向一体化稳定原材料的成本,进而稳定相关的供应价格。(6)企业当前的供应商的利润率较高时,可以推行后向一体化,因为高利润率意味着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有利可图的。(7)企业急需购买所需物资时,也可以考虑后向一体化。3、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指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纵向一体化是企

42、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自行对本公司产品做进一步深加工,或者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或公司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来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如钢铁企业自己轧制各种型材,并将型材制成各种不同的最终产品即属于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则是企业自己供应生产现有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或半成品,如钢铁公司自己拥有矿山和炼焦设施;纺织厂自己纺纱、洗纱等。(1)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优势(1)带来经济性。采取这种战略后,企业将外部市场活动内部化有如下经济性:内部控制和协调的经济性、信息的经济性(信息的获得很关键)、节约交易成本的经济性,以及稳

43、定关系的经济性。(2)有助于开拓技术。在某些情况下,纵向一体化提供了进一步熟悉上游或下游经营相关技术的机会。这种技术信息对基础经营技术的开拓与发展非常重要,如许多领域内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发展前向一体化体系,就可以了解零部件是如何进行装配的技术信息。(3)确保供给和需求。纵向一体化能够确保企业在产品供应紧缺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总需求很低时能有一个畅通的产品输出渠道。也就是说,纵向一体化能减少上下游企业随意中止交易的不确定性。当然,在交易的过程中,内部转让价格必须与市场接轨。(4)削弱供应商或顾客的价格谈判能力。如果一个企业在与它的供应商或顾客做生意,时,供应商和顾客有较强的价格谈判能力,且它的投

44、资收益超过了资本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那么,即使该投资不会带来其他的益处,企业也值得去做。因为一体化削弱了对手的价格谈判能力,这不仅会降低采购成本(后向一体化),或者提高价格(前向一体化),还可以通过减少谈判的投入而提高效益。(5)提高差异化能力。纵向一体化可以通过在管理层控制的范围内提供一系列额外价值,来改进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差异化能力。例如,云南玉溪烟厂为了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香烟,对周围各县的烟农进行扶持,使他们专为该烟厂提供高质量的烟草;葡萄酒厂拥有自己的葡萄产地也是一种一体化的例证。同样,有些企业在销售自己技术复杂的产品时,也需要拥有自己的销售网

45、点,以便提供标准的售后服务。(6)提高进入壁垒。企业实行一体化战略,特别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以使关键的投入资源和销售渠道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而使行业的新进入者望而却步,防止竞争对手进入本企业的经营领域。企业通过实施一体化战略,不仅保护了自己原有的经营范围,而且扩大了经营业务,同时还限制了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使企业的定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从而获得较大的利润。例如,IBM公司即采用纵向一体化的典型,该公司生产微机的微处理器和记忆晶片、设计和组装微机、生产微机所需要的软件,并直接销售最终产品给用户。IBM采用纵向一体化的理由是,该公司生产的许多微机零部件和软件都有专利,只有在公司内部生产,竞争对手才

46、不能获得这些专利,从而形成进入障碍。(7)进入高回报产业。企业现在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有较高的利润,这意味着它们经营的领域属于十分值得进入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其总资产回报率,并可以制订更有竞争力的价格。(8)防止被排斥。如果竞争者们是纵向一体化企业,一体化就具有防御的意义。因为竞争者的广泛一体化能够占有许多供应资源或者拥有许多称心的顾客或零售机会。因此,为了防御的目的,企业应该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否则将面临被排斥的处境。(2)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局限性(1)带来风险。纵向一体化会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投资,提高退出壁垒,从而增加商业风险,有时甚至还会使企业不可能将其资源调往更

47、有价值的地方。由于在所投资的设施,耗尽以前放弃这些投资的成本很大,所以,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常比非一体化企业要慢一些。(2)代价昂贵。纵向一体化迫使企业依赖自己的场内活动而不是外部的供应源,而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比外部供应源还昂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纵向一体化意味着通过固定关系来进行购买和销售,上游单位的经营激励可能会因为实在内部销售而是竞争有所减弱。反过来在从一体化企业内部某个单位购买产品时,企业不会像与外部供应商做生意时那样激烈地讨价还价。因此,内部交易会减弱员工降低成本、改进技术的积极性。(3)不利于平衡。纵向一体化有一个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平衡

48、生产能力的问题。价值链上各个活动最有效的生产运作规模可能不大一样,这就使得完全一体化很不容易达到。对于某项活动来说,如果它的内部能力不足以供应下一个阶段的话,差值部分就需要从外部购买。如果内部能力过剩,就必须为过剩部分寻找顾客,如果生产了副产品,就必须进行处理。4、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它是一种获得对竞争对手的所有权或者增加竞争对手控制权的战略。国际化经营是横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在以下五种情况下,推行横向一体化战略可能特别有效。(1)企业所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2)企业所在行业规模经济较为显著。(3)企业的横向一体化符合反垄断法的规定,并能在局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4)企业所在产业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