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说课稿(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说课稿(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二、实验器材磁力搅拌器、烧杯、铁架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胶头滴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碘水、亚硫酸钠溶液、酚酞试液、淀粉溶液。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一)课本实验的创新1.实验装置的改进用口径较大的烧杯取代口径比较小的锥形瓶,便于实验操作。借助磁力搅拌器,这样使反应更充分快捷。 2.实验内容的扩展与提升两个新增实验,复习旧知,学习新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更贴近高考,服务生活。新增实验和改进实验创设了更丰富的实验情境。(二)
2、课堂形式的创新通过七个环节使课堂内容充实紧凑。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三)学习方式的创新课内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核心素养;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情景导入,再通过回顾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入滴定操作;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讨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小结得出误差分析的关键点;最后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两个新增实验。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操作和仪器的使用。(2)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3)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基础知识进行提升、
3、扩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滴定的操作,提升数据处理定量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滴定实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六、实验教学内容酸碱中和滴定是高考要求的基本实验之一,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并且该方法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由生活中的实例情景导入,把课本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计算进行扩展、提升。利用实验的改进装置,做两个新增分组实验:实验1:用0.1mol/L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滴
4、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溶液10mL,通过滴定实验求得草酸的浓度是多少?指示剂如何选择?实验2:用0.2mol/L的碘水和未知浓度的亚硫酸钠溶液10mL,通过滴定实验求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浓度是多少?指示剂如何选择?新增实验和改进实验创设了更丰富的实验情境。知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深化了对滴定过程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的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更贴近高考。七、实验教学过程(包括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设计意图:揭示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第二环节:复习回顾,推进新课问题1:什么是酸碱中和滴定?使用到的仪器有哪些?问题2: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问题
5、3:若现有食盐、NaOH、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只用酚酞试液如何来鉴别呢?设计意图:问题1问题2的设置,是通过对第一课时知识的回顾,巩固仪器的使用,为接下来的滴定操作作准备;问题3的设置,初步解决滴定终点判断的问题,为以下环节的实施作铺垫。第三环节:体验活动,实验探究1.首先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初步掌握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和操作过程。2.学生的分组实验按照下列实验方案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略),将学生分6组,每组选一人操作,一人协助记录,其余同学仔细观察本组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归纳总结以下问题:问题1:滴定过程操作有哪些步骤?要注意哪些问题?问题2:每组同学得出的3组数据若有一组差别较大时,
6、怎么处理?问题3:每组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分别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对实验的测定结果有何影响?通过学生的观察,小结出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设计意图:学生在观看完教师的演示视频后,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讨论小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滴定的操作步骤。并且从中找出常见的操作误区,从而引出误差分析,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第四环节: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展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不当之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行误差分析。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得出操作不当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养成实验严谨细致的作风。第五环节:问题探究,深化扩展1.设问:
7、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可以求出酸或碱的浓度,通过选择不同的酸碱指示剂作为终点判断的依据。那么是否所有的滴定反应都需要选择指示剂作为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呢?给同学们新增两个实验。(略)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实验1:不需要指示剂。因为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能与草酸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盐溶液,当滴加最后一滴KMnO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钟内不变色,即达到了滴定终点。实验2:指示剂为淀粉溶液。因为碘水能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当滴加最后一滴碘水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亚硫酸钠反应完全,即达到了滴定终点。3.学生做两个新增实验的分组实验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口径较大
8、的烧杯取代口径比较小的锥形瓶,便于实验操作;借助磁力搅拌器,使反应更充分快捷。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前边讨论得出的结论,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草酸和亚硫酸钠溶液的浓度。设计意图:新增实验和改进实验创设了更丰富的实验情境。知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深化了对滴定过程的理解,更贴近高考。这种教学体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六环节:学以致用,课堂巩固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及时巩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强对误差分析的能力,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很好的突破本课时的难点。第七环节:课堂小结,应用拓展1.板书设计我采用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设计,旨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2
9、.作业布置课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滴定的分类及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八、实验效果评价1.分析能力的提升: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的分组实验,从中找出常见的操作误区,从而进行误差分析,培养了学生误差分析能力。两个新增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最终分析本质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2.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到学生的分组实验,最后做两个新增实验的分组实验,需要学生具备实验探究能力越来越高,并且进行了实验装置的改进,创新空间也更大。3.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环节三中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计算公式比较容易求出氢氧化钠的浓度。但两个新增实验,不仅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及方程式的配平,对数据的处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知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深化了对滴定过程的理解,更贴近高考。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