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版全国I卷).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7168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版全国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版全国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版全国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版全国I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版全国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 1,完成 13 题。图 11每年情人节(2 月 14 日) ,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 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图 2 为 45N

2、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图 2,完成 46 题。图 2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 纬度位置 D洋流5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图 3 示意某城市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 1300 万。据此完成 78 题。图 3720 世

3、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图 4 示意我国某地区 14 日 6 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 200 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 4,完成 911 题。图 49图中甲地 14 日 69 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 日 14 时 B14 日 19 时 C15 日 4 时 D15 日 11 时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

4、原,3、4 月份 B四川盆地,1、2 月份C黄土高原,10、11 月份 D东南丘陵,4、5 月份36 (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昆明为 7.7,成都为 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 7a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7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 7(1)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 分)(2)推测攀枝花 1 月份的天气特征。 (6 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

5、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8 分)37 (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 1 134 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 世纪 50 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 8 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图 8(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6 分)(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6 分)(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6、。 (6 分)(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6 分)42 (10 分)旅游地理2012 年 6 月 21 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岛礁面积约 13 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少、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图 11 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图 11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43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 12 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图 12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

7、施。44 (10 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企业在甲地(图 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图 13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版全国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答案1C 【解析】 从世界区域图中可以看出,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美国纬度高。从“每年情人节(2 月 14 日) ”文字信息,可知该时段属于北半球的冬季,美国气温较低,而哥伦比亚气温较高,故选 C。2C 【解析】 从图中可知,哥伦比亚与美国不接壤,且中间有海洋相隔,距离较远,陆路

8、运输不便,排除 A、B。 “鲜切花”强调“新鲜” ,时效性强,而海运虽然运费低,但速度慢,排除 D。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适合急需、时效性强的物资运输,故选 C。3A 【解析 】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纬度较高,都以高原山地为主,故热量不足,排除 B。从题干信息“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可以推断出哥伦比亚在鲜切花生产技术和品种方面占优势,故排除 C、D。从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与美国接壤,距离近便,有利于降低运费,故选 A。4B 【解析】 根据题干中信息“45N ”和“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 ,可知图示区域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体现东西差异,故

9、排除 C。可知该地应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和沿岸暖流影响,但是图像中有“山脉”呈南北走向,且“距海岸约 180 千米” ,说明离海近,故排除A、D。山脉阻挡水汽深入内陆,导致图中局部(距海约 180 千米)东西部降水差异较大,故选 B。5D 【解析】 从上题中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或北美大陆西部,排除 A、C 。 “距海约180 千米”说明在沿海地区,结合基本知识“亚欧大陆西部以平原为主和北美大陆西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故排除 B,而选择 D。6C 【解析】 结合以上两题,可知该区域位于 45N 的北美大陆的西部,纬度较高,为温带地区,故排除 A 和 B,降水较多,不可能为草原,

10、故排除 D。结合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典型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局部地区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针阔叶混交林,故选 C。7D 【解析 】 图中四种柱状图分别表达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和总人口增长,结合左右纵坐标,必须看清代表的是增长率,而不是数量。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总人口增长率由 3%降低到 1.8%,故排除 A。总人口增长率虽然由 3%降低到 1.8%,但大于 0,所以总人口仍然在增长,故排除 B。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1.4%增长到 1.6%,故排除 C。人口净迁移量=(国内净迁

11、移率+国际净迁移率)总人口(大约 1300 万) ,由图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大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量为正;90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但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小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率为负,故选 D。8A 【解析】 四个选项均为发达国家,但是俄罗斯、德国和日本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 0,甚至为负,而美国虽然也是发达国家,但人口自然增长了较高,在 1%左右,甚至超过 1%,故排除B、C、D,选择 A。9B 【解析】 由材料信息“14 日 6 时的气压形势” ,题干中要求确定“图中甲地 14

12、 日 69 时的风向” ,可在图中甲点附近直接做经过甲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结合“我国某地” ,可知为北半球,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大约 3040,为偏南风,故选 B。10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图中天气系统以 200 千米 /天的速度东移” ,用直尺连接甲点和 L 点,采取相对运动的原理,并画出箭头向西(由甲指向 L) ,结合图中的线段式比例尺,量算甲到 L 大约 180 千米,.大约对应 22 小时,刚好为 15 日 4 时。但是在低压 L 以东已经出现降水,题干要求“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所以应在 15 日 4 时之前,最接近 14 日 19 时,故选 B。11D 【解析】 从

13、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比较稀疏,只有局部等压线密集且弯曲变形,同时还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说明地势有起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且 3、4 月为春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南低北高,故排除 A。四川盆地,地势中低周高,地势崎岖,但是 1、2 月为冬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 B。黄土高原,从整体上地势较平坦,局部有起伏,等压线稀疏之中,局部弯曲变形,但是 10、11 月为秋季,开始收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 C。东南丘陵,地势崎岖,东南临近海洋, 4、5 月为春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故选 D。36 【答案

14、】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底,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 )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 ,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放假。)【解析】(1)该问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此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地势、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从材料“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 13.6(昆明为 7.7,成都为 5.5) ”可知,与昆

15、明、成都相比,攀枝花 1 月(冬季)平均温度较高。从图可知,攀枝花的纬度比昆明高、比成都低,所以纬度不是主要影戏因素。从图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高。(2)该问主要考查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根据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在上题的基础上,推测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可以从“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力风向,表示天气状况”的角度描述。攀枝花 1 月份气温较高,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大气较稳定;我国冬季降水较少,晴天较多。(3)该问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该问属于论证类问题,在考纲中属于考核目标

16、与要求的第四方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目标层次高,但命题人能够化繁就简,以较为容易的题目体现这一要求。 “对空气质量的质疑” ,从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 “百里钢城”说明工业尤其重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质多,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大量废气,城市交通排放的尾气;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地形闭塞,且冬季易出现逆温,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物质积聚产生污染,多雾霾,导致空气质量差,不适宜度假。【考点定位】 该题以中国西南地区等高线图和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气候中的气温、天气特征和空气质量(与我国北方冬季多雾霾相关)等自然地理要素。【名师点睛】 第(1)题,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主要

17、从地形方面分析。攀枝花北部有海拔较高的山地,对冬季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且攀枝花位于河流谷地,气流下沉增温。第(2)题,攀枝花 1 月份的天气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风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一是“百里钢城” ,二是“地形” 。钢铁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等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使空气质量变差;.该地区地形比较封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37 【答案】(1) (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 ;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

18、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 )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4)产量大,价格高, (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解析】 (1)该问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 8 可知,维多利亚湖处于尼罗河的上游,且“湖面海拔 1134 米” ,北部多瀑布,这些都是尼罗河鲈鱼迁徙的障碍;从维多利亚湖水系分布可推测,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势中低周高,只有北部有一条河流与尼罗河相连接, “湖面海拔 1134 米”

19、 ,说明维多利亚湖地形封闭,地处(东非)高原上的高原湖泊,尼罗河鲈鱼游入的路线单一。(2)该问主要考查根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能力。从文字资料“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 世纪 50 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可推测, “体型最大”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与“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宽广相对应;“肉食性鱼”与维多利亚湖原有的鱼类众多,鲈鱼的饵料丰富相关;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 世纪 50 年代被引入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原有的生态系统缺乏尼罗河鲈鱼的天敌或制约因素,导致鲈鱼迅速繁殖。(3)

20、该问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生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题干中明确要求从“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两个方面,尼罗河鲈鱼是肉食性鱼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造成不利影响,数量减少,某些种类可能灭绝,导致生态失衡;“体型最大”的尼罗河鲈鱼势必会对捕捞业构成新的挑战,原有的捕捞业不适宜捕捞大型鱼类,新的专门捕捞业应运而生。(4)该问主要考查根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从材料“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和“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可知,尼罗河鲈鱼产量大,价格高,并可出口创汇,捕捞加工的过程延长了产业链包括捕捞

21、、加工、运输等环节,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促进运输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考点定位】 该题以文字材料和非洲局部水系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河流中的鱼类迁徙洄游、人类对自然地理事物鱼类分布的改造及其影响,鱼类的加工工业区位因素。【名师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图中有效信息、运用和迁移相关知识解 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图中显示尼罗河上游多瀑布,且湖泊地势高于河流,成为阻碍鲈鱼入湖的自然原因。第 (2)题,鲈鱼在湖泊中迅速繁殖的自然原因,可从其生存空间、食物来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尼罗河鲈鱼大量繁殖可能给维多利亚湖其他鱼类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由于鲈鱼的特点

22、与传统鱼类不同,.其捕捞方式必然会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第(4)题,引进尼罗河鲈鱼对维多利亚湖沿岸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由于尼罗河鲈鱼品质优良、产量大,有利于出口创汇,可带动捕捞、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42 【答案】独特性: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 (4 分)应注意的问题:做好旅游规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用品供给;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6 分)【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三沙市属于热带地区,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珊瑚礁丰富,旅游开发中注意的问题可从当地旅游开发评价中的不利条件入手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旅游活动

23、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为三沙市刚刚设立,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据我国大陆较远,生活资料的供给不便;同时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要注意保护环境。【考点定位】 该题以社会热点南海问题为切入点,以 2012 年三沙市的成立为背景,从地理的角度考查考查旅游资源的特性及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名师点睛】 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表现为热带海域风光和珊瑚礁景观;由于三沙市旅游环境承载量较小,所以在开发中要注意保护,避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规律总结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必须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实施主体见下表:旅游环境保护策略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健全

24、旅游环境保护法规法律法规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立法机关来源:学科网建设排 污处理设施 政府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旅游研究专家、政府工程建设禁止实施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旅游项目评价 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旅游研究者倡导绿色旅游 政府旅游环保教育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教育专家生态旅游 约束个人行为,保护旅游资源 和旅游环境 旅游者43 【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解析】 当地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可从降水、水文水系、地形等方面分析,应对措施要紧扣原因。洪灾的发生往往受降水和地形的影响较大。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洼不易排水的地区易发生洪灾。该地位于我国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