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 城中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罕区 城中村.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赛罕区6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全部为手续齐全商品房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1日11时48分稿源:内蒙古新闻网日前,记者从赛罕区政府了解到,巧报镇小台什村已有1092个院落签定拆迁协议,仅余1个院未签,该村拆迁协议签订工作即将完成。除小台什村以外,赛罕区另外5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也在稳步推进,预计年内完成全部拆迁任务。6个城中村改造后计划新建8处安置房小区,全部为手续齐全商品房。据悉,新建的8处安置房小区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拟建安置房2.1万套,215.49万平方米,投资总预算约64.59亿元,30个月内完成建设实现入住。各小区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垃圾转运站、幼儿园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其中5个
2、小区建有小学。此外,在具备条件的小台什、前巧报村等城中村,还规划建设有便捷酒店、便民超市、公租房等产业,以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赛罕区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已拆除4268户内蒙古新闻网11-11-19 19:38【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本网讯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城管行政执法局了解到,自今年3月启动的赛罕区南二环路沿线城中村拆迁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已接近尾声,截至目前,共拆除4268户。据了解,此次拆迁占地总面积5040亩,4797户,现已拆除4268户,共投入123人次,强制拆除30处10500平方米。其中,小台村已全部拆完,整村占地900亩,共拆除2000户村民的880个院落,拆除面积40万平
3、方米。大台村已拆除1306户,其余的94户也初步达成拆迁意向;后巧报村已拆除490户,已签订拆迁协议的有962户,剩余的435户正在协商沟通中。呼市赛罕区“以建促拆”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房地产门户-搜房网2011-07-14 17:40:00来源: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据了解,按照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在年内将二环路周边的城中村全部改造完成,并为村民建设安置房”的重大战略决策,赛罕区将大台什、小台什、前巧报、后巧报、双树和黑土凹6个城中村列入整体拆迁改造范围。拆迁建筑面积369.54万平方米,涉及村民7156户,约2.3万人。为确保被拆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赛罕区以改善人居环境、美化城区景观为
4、着力点,在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通过整体规划、以建促拆、边建边拆的方式,优先为广大村民建设安置小区。据悉,此次安置房建设由区政府和市土地收购储备拍卖中心共同投资,按照商品房实施开发建设,共规划建设安置房小区8处,2.1万套。同时还规划有学校、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区政府还聘请知名设计公司进行各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并把安置小区效果图及回迁户型图版全部张贴在各动迁指挥部,便于村民选择。在具备条件的小台什、前巧报等城中村,还规划建设便捷酒店、便民超市等服务设施,用于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保障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区政府、市土地收储中心和建设单位共同签订城中村委托开发建设协议书。严格
5、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并由市建委质检站提前介入,规范操作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工程监管,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目前,大台什村西区、小台什村、前巧报村、后巧报村设计方案已经确定,现已开工建设,已有18栋楼地基开挖,其余计划7月中旬全面开工建设。双树村、黑土凹村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正在审批中,计划近期动工建设。1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工程-赛罕区近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破土动工 新华社呼和浩特月日电(记者张玥)月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工程-赛罕区近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破土动工。赛罕区副区长云忠厚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呼和浩特市近郊大部分村民已纳入城区范围,但因市政设施严重匮乏,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功能配套缺失,几乎所有的村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居住拥挤不堪,群众生活极为不便,推进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为确保被拆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我们优先为广大村民建设安置小区。据介绍,赛罕区城中村改造和村民安置工程是将个城中村列入整体拆迁范围,改造总占地面积约亩,其中拆迁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涉及村民户,约万人。改造项目除安置房外,还规划建设学校、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城中村改造让呼和浩特赛罕区村民住上了新楼房2011年09月06日 14:19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参与互动(0)【字体:大 小】
7、8月24日,笔者走进赛罕区讨号板新村村民李平大爷的楼房里,感到丝丝的凉意,今年63岁的李大爷说起现在的家兴奋不已,爱好“写点什么”的他首先拿出了最近刚刚完成初稿的一首小诗给笔者看:“数伏天里天闷热,楼房空调凉丝丝,三年拆迁大变样,住在高楼喜心中”李大爷告诉笔者,他小时候记忆中的讨号板村只是一个城边小村,曾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蔬菜地,是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带动了小村周围的环境改变,也使这个小村变成了现在高楼林立的大型社区。这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只是李大爷回迁房中的一套,另外还有两套租赁。在这套三室两厅的房间里,没有太奢华的装修,不过,高档的实木家具、42寸的大液晶电视还是能看出李大爷一家对这个家的精心设
8、计。“从平房到二层小楼,再到如今的高楼大厦,我们的生活可以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李大爷笑着说,现在不用再担心雨天漏雨、冬天烧煤这些问题了,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美,小区建得像花园一样,而且,视野也比以前开阔了,“以前的视野就是门前一亩三分地,现在从家往外看,整个呼市的繁华景色尽收眼底。”说起现在的生活,李大爷感慨的说“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现在,天天都可以吃饺子,天天都像过年一样。”这只是赛罕区城中村改造的一个缩影,从2003年开始,赛罕区先后将西把栅乡讨号板、黑兰不塔等19个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目前,桥靠村、如意和村、徐家沙梁村、讨号板村和小厂库伦村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黑兰不塔村拆迁改
9、造工作已接近尾声。今年围绕二环路周边和机场路,将大台什、小台什、后巧报、前巧报、双树和黑土凹等六个村列入全市城中村拆迁改造重点村。拆迁总占地面积4449.78亩,拆迁建筑面积389.54万平方米,涉及村民7697户,约2.3万人,投入资金约50亿元。截至目前,6个村累计签订拆迁协议2427户。在拆迁过程中赛罕区在认真调研、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下发赛罕区小黑河以北区域集体宅基地征收房屋补偿安置方案,实行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相结合的补偿方式,以建筑容积率作为补偿基础,在最大限度保障被拆迁村民实际利益的同时,有效遏止了违章、违法“种房”现象。并且从城管、乡镇和行政村抽调专人,深入群众中走访调查
10、,了解民情民意,向群众释解政策条例,各项目拆迁指挥部均设在拆迁现场,领导干部食宿不离岗,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在拆迁过程中实施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各动迁小组透明操作程序,拆迁管理一把尺子量到底,同类条件、同样情况、同等补偿,领导干部和党员带头拆迁,拆迁补偿及时兑现,安置政策落实到位,切实避免了讲关系、搞亲疏,通过安置手段索取私利的行为发生。为确保被拆迁村民得到妥善安置和保障,彻底告别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建成配套完善、设施一流、管理先进的城市新型社区,赛罕区投资64.6亿元,为6个城中村新建回迁安置房8处,2.1万套、211.0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大台什村西区、小台什村、前巧报村、后巧报村安置房
11、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52栋楼地勘工作,已有30栋楼地基开挖,建设施工围墙4270米,修建施工道路1500米,搭建工棚450余间,其余楼座计划近期全面开工建设。全部工程计划在30个月内完成。此次安置房建设,改变以往“小产权”建设模式,全部为手续齐全的商品房,各安置小区还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垃圾转运站、幼儿园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其中5个小区建有小学,方便学龄儿童入学。此外,在具备条件的小台什、前巧报村还将规划建设便捷酒店、超市、公租房等,重点用于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同时还为这些涉及拆迁的村民加入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赛罕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2011-1
12、2-05 10:18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字体 大中小 打印 发表评论 关闭 今年赛罕区城中村改造的6个村中,巧报镇小台什村已有1092个院落签订拆迁协议,该村拆迁协议签订工作即将完成。其余5个村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预计年内将完成全部拆迁任务。赛罕区城中村改造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得益于其坚持拆迁方案不变、补偿标准不变、回迁房位置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及全面完善的后续保障建设。据了解,赛罕区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广泛征求意见,根据6个村的实际情况,制订的补偿安置方案打破以往仅以建筑面积为补偿依据的做法,更加科学地以宅基地建筑容积率作为补偿基础,实行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置换,有效遏止了“种房”的行为。同时,
13、公开、透明、坚持原则的拆迁方式打消了村民观望、等待的错误观念,调动了村民自觉拆迁的积极性,最大限度保障了被拆迁村民的实际利益。今年赛罕区实施改造的6个城中村共计划新建8处安置房,全部由政府投资实施建设。拟建安置房2.1万套、215.49万平方米,投资总预算约64.59亿元,全部工程计划在30个月内完成建设,让村民入住。此次安置房建设,改变以往“小产权”建设模式,全部为手续齐全的商品房,各安置小区还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垃圾转运站、幼儿园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其中5个小区还建有小学,方便学龄儿童入学。此外,在具备条件的小台什、前巧报村等城中村,还将规划建设便捷酒店、便民超市、公租房等设施,重点用于
14、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在抓好拆迁改造的同时,赛罕区把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就业问题放在改造工作的首位,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后续生活有保障。以村集体为单位统一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社会养老保险安置。目前大台什、小台什、后巧报、前巧报、双树实现整体加入了失地村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统筹,到龄村民每月可领取480多元的养老金,生活就医得到保障,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改造后,村民利用土地拆迁补偿金和分配的商业房,投入运输、超市、饭店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村集体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如讨号板村在会展中心旁建设2.7万平方米的酒店,大台什村即将建设的综合写字楼等,都将进一步安置农民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15、。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就业、科技、工会、妇联等部门及相关乡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驻区各单位及入区的万达广场、金盛国际家居、保全庄农贸市场、汇商广场等单位主动对接,联系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对失地农民进行了定向岗位就业技能培训,主动帮助解决就业。同时,支持、帮扶失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在城中村改造中,很大一部分村民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逐步融入了城市生活中。赛罕区:城中村改造以群众利益为先呼和浩特11-09-20 12:07【打印本页】 【字体:小中大】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如何切实保障群众利益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今年,赛罕区在认真总结以往城中村改造经验的基础上,针对6个城中村的实际确
16、定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因村施策、重点推进”的改造工作方针,并制订了改造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在改造过程中以群众利益为先,将人员安置、拆迁补偿、安置住房、解决就业、后续生活保障等问题进行统筹考虑、统一安排,一揽子措施让村民从生活保障到住房保障,从就业保障到身份置换等一步到位,彻底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据了解,今年赛罕区重点围绕二环路和机场路周边,对大台什、小台什、前巧报、后巧报、双树和黑土凹等6个城中村进行改造,涉及到的征地面积为1.19万亩,拆迁面积4449.78亩,拆迁建筑面积390.57万平方米,涉及村民7836户,约2.3万人。目前,6个村的拆迁工作完成了150万平方米,完成任务总量
17、的39%;征地工作已经完成总量的80%。据赛罕区副区长张伟介绍,为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后续生活有保障,赛罕区首先在认真调研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下发了赛罕区小黑河以北区域集体宅基地征收房屋补偿安置方案,以建筑容积率作为补偿基础,实行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置换,在最大限度保障被拆迁村民实际利益的同时,还有效遏止了违章、违法“种房”现象。其次重点建设村民安置小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今年赛罕区6个城中村共计划新建8处安置房,建设规模达215万平方米,此次安置房建设全部由区政府和市土地收购储备拍卖中心共同投资,按照商品房实施开发建设,安置房全部为手续齐全的商品房。同时实施社保、医保双保险
18、,确保被拆迁群众生活有保障。赛罕区从征地款中预留办理社保的专项资金存入财政专户。凡征用土地项目,在原征用土地补偿标准基础上,按照每亩5.5万元标准作为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全部缴入区财政设立的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目前大台什、小台什、前巧报、后巧报、双树等村已实现整村加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统筹,到龄村民每月可领取460元的养老金,生活就医也得到保障。此外,合理布局村集体经济,扶持失地农民重新就业。在今年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中,除规划建设村民安置房外,区政府计划在所涉及改造的城中村规划建设便捷酒店、便民超市等服务设施,并配套建设学校、社区用房及卫生服务中心,安置区域
19、内功能一应俱全,用于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保障问题。特别是前巧报村,针对其具体情况,区政府专门为广大村民设计12.6万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确保户均一套,用于解决村民的后续生活问题。呼和浩特赛罕区拆除城中村建筑10500平方米 搜房网2011年11月09日08:53来源:北方新闻网提要从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近一段时期以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府多次组织区国土、城管、城建、公安、信访、巧报镇政府以及市公证处等部门,依法对赛罕区今年实施城中村改造的巧报镇小台什村、后巧报村、大台什村30处共计10500平方米村民院落等建筑物实施了强制拆除。从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近一段时期以来,呼和浩特市
20、赛罕区政府多次组织区国土、城管、城建、公安、信访、巧报镇政府以及市公证处等部门,依法对赛罕区今年实施城中村改造的巧报镇小台什村、后巧报村、大台什村30处共计10500平方米村民院落等建筑物实施了强制拆除。目前,巧报镇小台什村、后巧报村、大台什村的安置房已如期开工,进展情况良好,一方面保障了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保护了村民的合法利益,将城中村改造工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影响程度降到了最低。赛罕区 6个城中村将城市化记者 桂梅 通讯员 王文礼 本报讯 昨日,呼市赛罕区2011年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工程奠基仪式在小台什村举行,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赛罕区预计投资66亿元,共规划建设8处安置房小区
21、,让2.3万村民从脏乱差的平房中搬到整齐美观的楼房。按照呼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在年内将二环路周边的城中村全部改造完成 ,并为村民建设安置房”的重大战略举措,赛罕区将大台什、小台什、前巧报、后巧报、双树和黑土凹6个城中村列入整体拆迁改造范围。随着呼和浩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外来流动人员涌入城市并聚居于城中村,导致城中村内人口极度膨胀,房屋不断扩建。无序的发展使得城中村的消防安全形势尤为严峻,集中的表现就是耐火等级极低的房屋云集、狭窄的街巷无法让消防车辆驶入、私接乱拉电线现象突出、没有消防水源等,一旦发生火灾,势必会火烧连营。在“清剿火患”战役中,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将6个
22、城中村全部纳入清剿范围,着力消除影响7156户家庭、2.3万余群众的消防安全问题。问题突出监管难 城中村消防安全成“心病”脚下是泥泞窄小的街巷,不足两三米宽的道路两旁是林立的小饭馆、小超市和五金店;天空中满是繁杂且低垂的电线,以及屋顶上密集的烟囱这就是2012年之前的呼和浩特市小台什村,一个被巧报镇派出所佟俊霆副所长称为“心病”的地方。小台什村之所以成为佟俊霆的“心病”,还要佟俊霆的工作说起。佟俊霆是巧报镇派出所分管消防工作的副所长,他的日常工作中,有一项就是要负责对辖区内的农村、社区的物业服务单位、单位及个体工商户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而他的辖区内,就包括小台什村等城中村。作为呼和浩特地区典
23、型的城中村,这里普遍存在房屋密度大、耐火等级低、消防基础薄弱等问题,再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人员消防意识淡薄、私接乱搭电线现象频繁等,这给日常消防监管带来重重困难。同时,频频发生的火灾事故也给群众造成巨大的影响。火灾频发影响大 根治火灾隐患源头是关键“城中村火灾频发,因灾致伤、因灾致贫的家庭不在少数,还有的是自家起火引燃邻居家的房屋,导致多年的老邻居对簿公堂,这类事件的发生让人痛心不已”赛罕区消防大队大队长刘杨称。据统计,2011年全年,呼和浩特市内共发生火灾2403起,与前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上升15%,其中城中村发生火灾976起,占总数40.62%,直接财产损失约元,而起火的主要原因就是电
24、气故障、生产生活用火不慎、吸烟和玩火等。2011年3月11日16时许,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前巧报村一户村民因乱扔烟头引燃院内堆放的杂物,恰逢辖区派出所民警走村串户查火灾隐患时发现险情,并及时组织村民扑救火情,才避免一场火烧连营事故的发生;2011年5月22日20时30分许,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小台什村内一处平房起火,户主及时发现火情并逃生,但火势蔓延迅速,共将3间平房4间简易房烧毁。消防官兵到场后,于1小时后扑灭大火,并抢搬出4罐煤气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赛罕区消防大队积极联合辖区派出所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联合检查,组织专门培训,以此不断提升村民的消防安全素质和防火灭火能力。与此同时,为了从源
25、头上解决,消防大队多次向赛罕区区委区政府汇报情况,并形成关于加强赛罕区“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报告,引起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2011年8月,赛罕区政府抽调城管、消防、文化、卫生、安监等重点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赛罕区各城中村对消防工作进行调研考查,力求查明情况,实施源头治理。借东风剿火患政府给力 6个城中村整体拆迁改造“清剿火患”战役打响后,赛罕区政府将城中村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纳入重点整治范围,成立由政府牵头、消防、治安及公安派出所民警为主力的“清剿火患”检查组,走村串户查火患,挨家挨户做宣传。同时,针对隐患突出大台什、小台什、前巧报、后巧报、双树和黑土凹6个城中村,赛罕区政府结合市委市政府
26、提出的“二环路周边城中村改造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将这6个城中村列入整体拆迁改造范围。为确保拆迁改造期间不发生火灾事故,赛罕区消防大队集中印制了5000多份致居民单位安全知识一封信,以及大量安全宣传图册,派出工作组走村入户进行宣传,并在这6个城中村的群众集散位置长期设置了20多块安全宣传牌、警示牌;制作、悬挂50余条横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提高群众对清除火灾隐患、拆迁治理的知晓度和理解度,并与相关的商户、住户签订了500余份“业主安全承诺书”。小台什村便民市场是此次拆迁改造清除火患工程中的一块“硬骨头”。 该市场是村民将民房改造搭建成的,市场内无水源、间距不足、电线乱接乱拉,管理混乱,在建成营业三年期间多次发生火灾,都因消防队扑救及时未造成重大损失。在对小台什村便民市场的拆迁工作中,赛罕区消防大队监督员逐个商户动员,现场为商户、村民讲解市场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经过一个多月的协调努力,市场商户全部同意搬迁。在村民的理解和配合下,赛罕区大台什、小台什等6个城中村全部实施拆迁改造,截至到2月27日,6各城中村的总拆迁建筑面积达369.54万平方米,涉及村民7156户,约2.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