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与物质分类(第2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与物质分类(第2课时).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第2课时) 导学学案【学习目标解读】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并了解胶体重要的性质。【课前学案】(1)旧知回顾溶液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溶液具有 、 、 的宏观特征。浊液包括两种: 和 ,具有浑浊、不稳定的宏观特征。(2)新课预习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微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物 ,即分散系是由 和 组成的。如食盐溶液中, 是分散质, 是分散剂。2、几种常见的分散系分类依据: (1)溶液:分散质是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 (3)胶体: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
2、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溶胶)。3、胶体的特性: (1)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 。丁达尔效应是区别 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2)聚沉:胶体颗粒在适当的条件下互相结合成直径大于100 nm的颗粒而沉积下来的过程,叫胶体的聚沉,应用:盐卤豆腐,三角洲等。(3)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 做定向移动的现象。电泳现象表明胶粒 ;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具有静电 ,胶粒间彼此接近时,会产生 ,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而直接的原因。应用:电泳电镀、工厂除尘等。4.胶体的精制:可用 分离胶体和溶液。胶体 透过半透膜,溶液 透过半透膜。5.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跟踪练习】1
3、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2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聚4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5、 将1molL1 的FeCl3 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色,得到的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D 2
4、、C 3、A 4、C 5、红褐色 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3 HO=Fe(OH)3 +3 HCl 教学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二.学情分析上一节学生已经建立起物质分类方法及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胶体。三.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难点:胶体的性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
5、的制取方法;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能力培养: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的电泳、胶体的聚沉、胶体的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五教学过程【展示】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振荡而成的乳浊液。【提问】哪种是溶液,哪种是悬浊液、乳浊液?【指导阅读】课本第34页第二段,思考:(1)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概念。(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
6、?【提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辨认、回答。阅读课本,找出三个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2)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别是: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思考后得出结论: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比较。【提问】两者在外部特征上有何相似点?【设问】二者有无区别呢?【指导实验】用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直径比试管略大些),套在盛有氢氧化铁溶胶的试管外面,用聚
7、光手电筒照射小孔,从圆筒上方向下观察,注意有何现象,用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小结】丁达尔现象及其成因,并指出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另一种分散系胶体。 不同点: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均一、不稳定,悬浊液静置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仔细观察后回答:外观上都是均一透明的。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培养观察能力,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那么,二者本质区别在什
8、么地方呢?【学生总结回答】【多媒体演示】电泳实验(见课本35页)【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小结】电泳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板书】3、电泳现象 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变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学生思考、得出结论:1、通电后,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2、说明Fe(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
9、。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逐步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向学生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考: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胶体带负电荷?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得出结论:1、胶体微粒带电荷的原因: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2、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述】简介电泳原理的应用1、陶瓷工业中,借助它来除去粘土中所混杂的氧化铁杂质。简述方法。2、溶胶也可发生电泳现象,如在水泥、冶金等工业中,通高压电于含烟尘的气体时,可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空气污
10、染,净化环境,保护人民健康。倾听、思考。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胶体稳定的因素,那么我们能否有针对性地想出办法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呢?归纳总结,出示探究方案:(投影)开展讨论,提出消除胶粒所带电荷的方案。1、电解质溶液;2、带相反电荷的胶粒;3、加热。实验,观察现象,做好记录。实验现象:(1)浑浊(2)浑浊(3)产生沉淀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指导阅读】教材第35页第3段,思考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小结:胶体凝聚概念和凝聚方法。【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胶体?讨论,回答:淀粉胶体、土壤胶体、血
11、液、云、雾、Al(OH)3胶体等等。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实验介绍半透膜【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小结】1分子、离子等较小微粒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粒的大小。2介绍渗析方法及应用观察实验,叙述现象。思考后回答: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而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过渡】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一些胶体。学生实验(多媒体演示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指导实验】强调:制备胶体时要注意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随堂检测: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一种液体,初滴入时氢氧化铁胶体
12、发生凝沉而沉淀,继续滴入,沉淀消失。则这种溶液应是( )。A、0.5mol/L硫酸镁 B、蒸馏水 C、0.5mol/L氯化钾溶液 D、0.5mol/L盐酸 2、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现把氯化钙溶液、蔗糖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硫化锑胶体分别加入到硅酸胶体中,发生的现象依次是: , , , 。 3、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 ,若换成硫酸铜溶液,是否可以?其原因是 。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胶体的胶粒都是多个分子或离子形成的团粒 “雨后彩虹”与“海市蜃楼”都是自然界的光学现象,都与胶体的知识有关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可以用渗析的方法胶体的下列性质主要是由胶粒带电所决定的:电泳,加入电解质发生凝聚,渗析 答案:1、D;2、聚沉,无现象,聚沉,无现象;3、血液为胶体遇到氯化铁溶液后聚沉,故能止血;4、本节课中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 分散系分类的标准(或是本质区别)2、 胶体的性质3、 胶体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