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摘 要: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互联网特征赋予网络道德以自主性、自律性、多元性的特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主要涉及知识产权教育、言行自律教育、网络交友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病毒防范教育。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是当前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德育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一、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双重影响1
2、.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电子平台。首先,信息传播的透明与快捷,有利于德育工作者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及时化解矛盾。其次,网络的互动性决定了网络文化是一种善于消除隔阂、建立轻松话语氛围的平等文化。其三,建立在匿名交流和随意互通基础上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了旧有的“金字塔”式的纵向人际结构,民主、宽松、平和的氛围为消除校园内的各种隐性矛盾提供了难得的文化基础。最后,校园网络构建了一个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的虚拟世界,也为大学生广泛接触与互助、角色扮演与体验、互相影响与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给高校德育提供了难得的
3、机遇。2.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全新挑战在校园网络上,多重价值判断标准,尤其是某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观念的存在和传播,势必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网络文化在为大学生提供人际接触机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院系、班级、社团等传统人际组织形式的作用,造成了人际交往虚拟化、等距化和现实关系疏离化的倾向。交互模式的改变也容易使一些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产生排斥,导致冷漠、孤僻、情感缺失,从而引发心理问题,产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因素。因为网络文化是一种强调个体选择与自我控制的文化,而一旦自控缺失,极易导致兴趣重心偏移、沉迷于不良信息、网络成瘾等灾害性后果。近几年来
4、,大学生由网络的主人蜕变为网络的奴隶,甚至引发学业荒废、道德失范乃至违法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也正体现了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严峻挑战。二、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1.网络道德的特点网络道德存在自主性、自律性、多元性的特点。这些都是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互联网特征赋予网络道德的特点。自主性即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行为是一种无人监督和无需顾及舆论的自主行为,内心信念决定了行为方式。而这种内心信念包含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自律性则是由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都是一种符号,不像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标识和身份,网上的任何行为需要靠自身道德来进行约束,共同维系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世界。开放性则体现为网
5、络面向不同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人,落后与先进的道德意识并存。多元性是由于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因冲突与融合的频繁发生,而必然显示出多元化、分层次性。多元性是与其开放性相统一的。2.高校网络德育的主要内容网络道德的特点,决定了自律原则是网络道德的核心。因此,只有加强自律意识方面的教育才能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近年来,国外对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一些研究机构、组织纷纷成立,并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为计算机伦理学所制定的十条戒律,这十条款戒律对我们今天的“网络社会”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其具体内容是:(1)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
6、你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3)你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4)你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5)你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6)你不应使用或拷贝没有付钱的软件;(7)你不应未经允许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8)你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9)你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10)你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具体来说,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第一,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在大学生中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未经授权借用、移植、复制他人的程序和其他信息。其次是利用网络破坏、修改他人或机构电脑里的信息和程序,制造、传播病
7、毒。这种行为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有的是恶意攻击和破坏。因此,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伦理教育。第二,言行自律方面的教育。由于网络具有不受控性,任何个人和组织均可在网络上自由发布信息,开展各种活动,因此,这种滥用通讯自由权利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的危害。特别是通过网络查看、传播和接受黄色信息的行为,它极大地毒害和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因此,必须加强言行自律方面的伦理教育。第三,网络交友方面的教育。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博客和个人聊天室,通过这些可以加入网上公众聊天。有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不明情况之下,很容易掉入对方甜言蜜语的陷井,轻信上当,与对方通信、电话联系、甚至见面和交往,结果往往被一
8、些社会骗子骗财骗色,给自己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必须加强网络交友方面的伦理教育。第四,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目前,未经本人允许进入他人计算机窃取、篡改和传播个人和其他机构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第五,网络病毒防范意识的教育。由于防范病毒能力不足,很容易在病毒高发时期被感染,轻则使计算机瘫痪,资料丢失,软件破坏,重则使计算机硬件受损,造成财产损失。对付网络病毒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而不是图省钱去网上下载一些杀毒软件。为此,必须加强网络病毒防范意识方面的教育。三、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互联网的发展
9、使得高校德育工作的环境、对象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虚拟网络所建构的社会交往空间成为高校德育活动的新境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在网络文明的影响下具有新的发展变化。只有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改进方式方法,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不断增强。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网络环境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形成的新型主客体关系在网络德育工作中的要求和体现。网络社会的崛起促使青年一代在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成长意识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表现出理性、自信、自主、自觉的崭新精神面貌,他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更表现出一种与单向度的主客体关系不同的、更加重视主体际关系的崭新态度和行为方式。一方面,受
10、教育者是主动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则是具有辅助、服务功能的客体;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还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于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具体的德育情境之中实现着互动作用,形成了具体而并非抽象、运动而并非静止的主客体交替重叠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这一新型的德育主客体关系的形成正是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迅速发展和逐步成熟的结果。因而,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须确立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尊重并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活动,在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要、服务辅导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的目标。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