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663541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辽宁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辽宁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非遗法的加持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从物质文化遗

2、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从对物的保护上升到对人的保护,从对物件的保护过渡到对物件制作技艺的保护。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成对”保护已经成为共识。这种共识有效地阻止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断流。 但在非遗法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混淆非遗概念的问题。有人误将刚创造出来的“现产”当成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误将被改编、改造过的,甚至被西化、被娱乐化的东西当成遗产。其次是保护理念的问题。非遗法重点强调了“原真性”保护原则。所谓“原真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汁原味”,目的是确保每个项目的真实。如果经过我们的保护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东西,保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历史价值。传承人的底线就是

3、不能传递“假情报”。要严把传承人“入口关”,并将那些伪传承人及早“踢”出传承队伍,不能因为他们影响有序传承。活态传承是非遗的最大特点,但活态传承的本义并不是让非遗改变,而是让非遗通过一个个泥人的制作、一首首山歌的演唱以活态的形式传承下去。活态传承理念的提出也是在告诫人们要礼敬传统,而不是对传承人所传文明随意改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非遗的“原真性”。 随着非遗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修订非遗法时还会涉及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从理论上讲,真正的非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共同遗产,而不是留给某个人的私人遗产,这一点与文创产品不同。但从传承规律上讲,其知识产权的界定比较复杂,比如一些以家族为传承线的项目,其本

4、身就有不外传的规定;比如经过再次创作的具体作品,因为作品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创作者应该拥有知识产权,如传承者翻唱的非遗民歌具有个人声音。 (摘编自刘海红有法可依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化报2022年5月) 材料二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这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的一个最大困扰就是原本乡村属地的非遗传承主体流失或者缺乏稳定性,导致非遗传承后继乏人。 提升非遗在城市的共享度,实际上就是扩大非遗传播的范围,让城市居民能够感知、共享乡村非遗的魅力。如果从保护非遗本真性的角度看,似乎这样的共享并不适宜,但要破解传承的困局,通过提高共享度,进而扩大非遗

5、的受众范围,受众的增加可能潜在地提高其中少数人成为传承人的可能性,从而营造非遗传承的条件与环境。如今的城市人口结构中,属于第一代进城的人群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在这一群体中,大多数人无论在情感上、记忆上,还是文化认同上仍然与乡土社会保持着高频度、深层次的联系,因此,涵盖了民俗在内的诸多非遗成为连接城乡、沟通新市民和乡村社会的纽带,而第一代进城的人群作为乡村文化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既了解乡村文化的过去,又肩负着将其传递给下一代的使命,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乡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我们也知道,随着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文化的交流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乡村非遗的城市共享既可以丰富

6、公共文化一体化的内容,又可能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带来机遇。 从这个意义上说,非遗的适度进城,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共享,而且与政府的“送文化下乡”,共同构成了城乡文化双向互动的景观,改变了以往从城到乡的单向文化输入模式,客观上也拓展了非遗未来可能的传承发展空间。 (摘编自杨旭东提升共享度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 材料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两部文化遗产基本法,到有关遗产保护利用创新的一系列特定领域的专项发展条例、管理办法,我国形成了各种专项政策和法律法规互补兼容、相互推进的制度化网络,构建了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三条主线的保

7、障体系,为高效率、高质量的遗产保护发展事业提供了制度支撑。 我国的遗产保护发展实践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遗产的概念、范畴和价值的理解日益开放包容,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充实。我们所理解的文化遗产已经超越“架子上的文物”和静态的遗址、建筑的传统范畴,走向更宽泛意义上的包括景观空间、生活方式在内的“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不断深化,“大遗产”发展思维更加成熟稳健。 我国的遗产保护发展并非局限于单一的专业领域实践探索,而是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总体性、时代性的战略部署。国家宏观设计越来越突显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地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强化与遗产领域

8、的交集和互动。多重国家政策的交织共力、相互呼应,体现了遗产保护发展的“大战略”理念。 (摘编自林秀琴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智慧)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随着我国非遗法的施行,“成对”保护已成共识。 B.文化的历史价值基于真实基础,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只有完全不改造非遗文化,才保有其“原真性”,才是真正的活态传承。 C.非遗传承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驾护航,但由于非遗传承规律的复杂和特殊,在非遗保护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的界定也会变得复杂。 D.城乡文化共享或许不适宜保护非遗本真性,但却能扩大非

9、遗受众范围,增加传承的可能性,营造传承条件和环境,从而打破传承困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传承者的代代相传,因此在非遗传承过程中能否吸纳优秀传承人进行传承至关重要。 B.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造成非遗传承主体流失或不稳定,势必影响非遗传承乃至城市化进程。 C.文化遗产基本法的颁布、各项条例法规的出台,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D.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对遗产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充实,“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下列不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或保

10、护的一项是(3分)() A.“薄施淡染:陈扬龙釉五彩瓷艺术形成与发展”文化展览在株洲博物馆隆重举办,展览引人入胜。 B.国家级非遗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参加北京文博会,进行银饰加工现场演示等活动。 C.湖南皮影戏省级传承人吴升平,纸影戏影偶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渊进入校园宣传皮影戏的表演艺术。 D.赫赫有名的岳麓书院,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下来。 4.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是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根据材料三进行要点提炼,每个要点不超过20个字。(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秦腔(小说节选) 贾平凹 夏天智睡倒了两天后,添了打嗝儿的毛病,嗝声巨大,似乎是从肚里咕噜噜泛上来的。一辈子爱吃水烟,突然觉得水烟吃了头晕,甚至闻不得烟味,一闻着就呕吐。太阳正中午的时候,他让夏天义把他搀到院中的椅子上,然后把四婶、白雪、夏雨都叫来,开始问白雪和夏风的婚事。白雪先还是隐瞒,他就说他看到夏风的那封信了,白雪便放声哭了起来。白雪一哭,鼻涕眼泪全下来,四婶和夏雨都慌了手脚。夏天智说:“事情既然这样了,我有句话你们都听着:只要我还活着,他夏风不得进这个门;我就是死了,也不让他夏风回来送我入土。再是,白雪进了夏家门就是夏家的人,她不是儿媳妇了

12、,我认她做女儿,就住在夏家。如果白雪日后要嫁人,我不拦,谁也不能拦,还要当女儿一样嫁,给她陪嫁妆。如果白雪不嫁人,这一院子房一分为二,上房东边的一半和东边厦屋归夏雨,上房西边的一半和西边的厦屋归白雪。”说完了,他问四婶:“你听到了没?”四婶说:“我依你的。”夏天智又问夏雨:“你听到了没?”夏雨说:“听到了。”夏天智说:“听到了好!”靠在椅背上一连三声嗝儿。白雪哭着给他磕头。他说:“哭啥哩,甭哭!”白雪不哭了,又给他磕头。他说:“要磕头,你磕三个,大红日头下我认我这女儿的。”白雪再磕了一次。夏天智就站起了,不让夏雨再搀,往卧屋走去,说:“把喇叭打开,放秦腔!”夏雨说:“放秦腔?”他说:“辕门斩子

13、,放!” 这天午饭时辰,整个清风街都被高音喇叭声震荡着,辕门斩子播放了一遍又一遍。差不多的人端着碗吃饭,就把碗放下了,跟着喇叭唱:“焦赞传孟良禀太娘来到。儿问娘进帐来为何烦恼?娘不说儿延景自然知道。莫非是娘为的你孙儿宗保?我孙儿犯何罪绑在了法标?提起来把奴才该杀该绞!恨不得把奴才油锅去熬。儿有令命奴才巡营嘹哨,小奴才大着胆去把亲招。有焦赞和孟良禀儿知道,你的儿跨战马前去征剿。实想说把穆柯一马平扫,穆桂英下了山动起枪刀。军情事也不必对娘细表,小奴才他招亲军法难饶。因此上绑辕门示众知晓,斩宗保为饬整军纪律条。” 自后的日子里,夏天智的肚子便不舒服起来,而且觉得原先的刀口处起了一个小包,身上发痒。他

14、每日数次要四婶帮他抓痒,自个手动不动就去摸那个小包,说:“县医院的大夫缝合伤口不行,怎么就起了个疙瘩?!”,小包好像还在长,甚至有些硬了。但夏天智的精神头儿似乎比前一段好,他就独自去找赵宏声,让赵宏声瞧那个小包。赵宏声捏了捏小包,说:“疼不?”他说:“不疼。”赵宏声说:“没事没事,我给你贴张膏药。” 夏天智从赵宏声那里出来,随路去秦安家转转,没想夏天义也去了。夏天义越发黑瘦,腿却有些浮肿,指头一按一个坑儿。他们说了一阵话,夏天智就回家了,一回家就让夏雨把庆金、庆满和庆堂、瞎瞎叫来,没叫庆玉,也没叫任何一个媳妇,他说:“四叔(夏天智在仁义礼智四兄弟中排行第四)把你们叫来,要给你们说个事的。这事我

15、一直等着你们谁出来说,但你们没人说,也只好我来说了。你爹你们也看到了,年纪大了,去冬今春以来身体一天不如了一天,他是不去了七里沟”庆金说:“他还去哩。”夏天智说:“我知道。他现在去是转一转,干不了活了。他确 实是干不了活了!可是,你爹你娘还是自己种着俊德家那块地,回来自己 做自己吃,我去了几次,做的啥饭呀,生不生熟不熟,你们是应该伺候起他们了!我给你们说了,你们商量着看咋办呀?”庆金庆满庆堂和瞎瞎都说四叔你说得对,我爹我娘是不能单独起灶了。四个儿子便在夏天智家商量,虽然仍是争争吵吵,言语不和,但最后终于达成协议:五个儿子,每家管待两位老人一星期饭,到谁家,谁家就是再忙再穷,必须做改样饭,必须按

16、时,不能耽搁和凑合。商量毕,夏天智说:“好了!”让他们给爹娘说去。可到了后晌,夏天智拿了他的书在台阶上看,看出了一个错别字,正拿笔改哩,庆金来说,他爹见不得庆玉,执意不肯去庆玉家吃饭。夏天智说:“我估摸你爹不肯去庆玉家,那你们四家就轮流么。”庆金说:“我兄弟四个没意见,可几个媳妇难说话,嚷嚷爹娘生了五个儿子为什么他庆玉就不伺候老人?恶人倒得益了!他不伺候,也该出钱出粮呀!我去给庆玉说,庆玉却口口声声不出钱也不出粮,说他要管待老人的,剩下了他,村人怎么戳他脊梁,他才不愿意落个不孝顺的名儿。”夏天智哼道:“他说的屁话!他知道你爹不愿去才说这话,他要孝顺咋不出钱出粮?你回去给你们的媳妇们说,你爹不愿

17、去庆玉家,就不去庆玉家,四个儿子不准看样!你就说这是我说的,谁有意见让来找我!”又骂庆金是软蛋,把庆金赶走了。 文本二: 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初一,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到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

18、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台下就乱了,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前边的说最前边的还立着;场外的大声叫着亲朋子女名字,问有坐处没有,场内的锐声回应快进来;有要吃煎饼的喊熟人去买个,熟人买了站在场外一扬手,“日”地一声,隔人头甩去,不偏不倚目标正好;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

19、里边向外拱,人的漩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一会儿倒西,会儿倒东。 (节选自散文秦腔)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得知儿媳白雪遭儿子夏风抛弃后将其“认作女儿”并作出“一分为二” 的分家安排,这体现了夏天智对传统道德的维护和坚守。 B小说人物命名别有深意。夏家老一辈兄弟四人以“仁、义、礼、智”命名,暗示了乡土农村的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C小说秦腔以极其现实,甚至显得琐碎的几幅生活场景,揭示了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类精神困境,使小说具有了人文关怀意义。 D散文秦腔描写了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及当地的人们对秦腔的热衷程度,直接表现了秦腔在当地的巨大且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20、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秦腔语言质朴,字里行间语言乡土气息浓厚,“场子”“叮叮咣咣”“起风”“倒西”“倒东”等词语简单明了,极具生活气息。 B“你听到了没?”“你听到了没?”通过疑问句的重复,表现出夏天智急于让心愿得到妻子四婶和儿子夏雨理解、落实的心理。 C“我就是死了,也不让他夏风回来送我入土。”和“谁有意见让来找我!”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夏天智对待儿子的愤怒和独断专行。 D.散文秦腔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扬”“日”“甩”“踩”“叫”“挤”,连用动词和拟声词,来刻画秦川百姓对秦腔的热爱。 8小说“秦腔是一部用秦语说秦事,寄寓深远的作品”(薛正昌语)

21、,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夏天智在完成分家遗愿并将白雪认作女儿后,特意交代儿子夏雨用高音喇叭播放秦腔辕门斩子,请简要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窦参,字时中。少以门荫,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

22、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 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 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 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

23、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 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对,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中官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窦参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B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

24、参 C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D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 B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C对,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D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25、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 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 C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珽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 D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驩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26、成现代汉语。(8分) (1)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4分) (2)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4分) 14文中说“(窦参)甚为有识所嗤”。请用原文词句概括窦参被人讥笑的原 因,并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苦雨王安石 灵场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 注灵场:祭祀仙灵神鬼的坛场。京囷(qn):储粮圆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总领

27、全诗,其中“雨”字点明了写作对象,“苦”字透露了作者的感情。 B、第二句借道路不通表现雨之大,点明了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 C、颔联写景,以风吹云乱、水冲堤岸写下雨之况,同时引出了沟洫多废的内容。 D、诗中的“古人”一词指的是古代忧国的圣贤之人,但其实也是指作者自己。 16、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 (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两句,形象写出了夫妻相见,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任

28、凭泪水倾盈的梦境,让人感到无限凄凉。 (3)贾谊过秦论中,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读书则须考试,他们视考试为苦事,可受苦难的不只是考生,命题的人也是在受考验。出题目来难人,好像最轻松不过,但其实不然。命题人深恐成为,不敢掉以轻心。出的题目不能太僻,亦不能太泛,要恰如分际,不刁钻,不炫弄,不空泛,不含糊,实在很难。所以在考生挥汗应考之前,命题人早已好几次了。()。不过阅卷百苦,尚有一乐。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为人

29、所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我们不能不叹服,的考生中不乏富于想象力的奇才。有人在宽宽的格子中写蝇头小字,也有人写一行字要占两行,有人全页涂抹,也有人曳白。有人颇艳羡美国大学之不用入学考。平心而论,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前,我们的考试还是不可废的。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寻找改善考试的方法,要求其简化,要求其合理,不要令大家把考试看作戕贼身心的酷刑!这才是的道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口诛笔伐汗颜无地良莠不齐颠扑不破 B众矢之的汗流浃背参差不齐颠扑不破 C众矢之的汗颜无地参差不齐坚不可摧 D口诛笔伐汗流浃背良莠不齐坚不可摧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

30、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阅卷工作也要受考验,不同于命题工作 B阅卷工作要受考验,和命题工作是一样的 C不但命题工作这样,而且阅卷工作也这样 D命题工作要受到考验,阅卷工作也这样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 B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使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 C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 D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令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 河南特大暴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副热带高压气团与往年相比向北偏移

31、了一些,形成了一股东南风,一个原本在沿海的低涡,被吹到了河南。低涡有个特点,_,从而可能造成降雨。而低涡在河南,就是吸收了太多的水汽,才降下了暴雨。那这么多的水汽是打哪来的呢?台风“烟花”在海上发育,吸收了很多水汽,虽然势力很大,_,所以控制不住那么多水汽。而甩出去的水汽,没了副高的阻挡,被低涡吸引,被东南风推动,蜂拥一般源源不断来到河南。水汽被吹到河南后,遇到了两个大麻烦:一是大陆高压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会堵在高空;二是太行山和伏牛山_。就这样,一个 堵上面,一个堵下面,形成了降雨。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三)语

32、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5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红楼梦中多见“圆形”人物,其特点是形象复杂多样,“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而这正体现文学作品塑造人物性格真实立体与复杂丰富的特点,如林黛玉,在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大家看了黛玉的诗后“都道是这首为上”,可见其才华出众;在18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她误会宝玉把荷包转送了别人,就赌气剪破了香囊袋,还“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可见是个爱使小性儿的,在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她几次说刘姥姥是“母蝗虫”,并把惜春的画作戏称“携蝗大嚼图”

33、,可见其口角轻薄,牙尖嘴利。 王熙凤、刘姥姥也属于这样的“圆形”人物,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要求:概述原文情节,概括出人物形象的不同特点。(至少两处情节,两个特点。请分点简述。)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引发网友热议。 这三天的号外分别来自1964年10月16日、2003年10月16日和2022年10月16日三张。同样是人民日报号外,同样是10月16日,但是,同一天的号外却有不一样的精彩: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22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从1964年到2022年,“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下了一代代中国人奋进前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