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663401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重庆七中20222023学年度(下)高2024级3月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总分150分 3.试卷页数8页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

2、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

3、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认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

4、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与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

5、,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

6、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中国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B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的主流价值一直不变,是因为其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 C“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D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一般观念认为,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即便是君主,也不应该

7、贪图享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B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两大特征,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C厚德载物、刚健自强、仁义至上、民为邦本、辩证思维、经世务实等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D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是说老百姓理应地位高贵,君王要轻看自己。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理论依据诠释材料中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8、不能屈。 B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D三国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材料二在论证上结构完整,思维严密。请指出结构特点,并简要概括各部分大意。(4分) 5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贡献 苏联施.波列沃依 过了一些时候,河两岸已竖起了耸入蓝天的、像镂空了一样的巨大铁架子,架设在两岸铁架子上的电线,在湍急的河流上空微微下垂。在预定输电的前一天,检查员发现在河中心上空的某一相

9、电线上有一个断头。 这是一个可怕的发现。只有一个办法:找一个人,不是一般的人,而要找一个高手,让他顺着悬在河面上空一百多米高的电线,爬到断头的地方,安上接线套管。这样的活儿,电网建设公司的安装工人中谁也没有干过。 过去在前线打仗时,遇有危险而艰巨的任务,往往派志愿者去执行,现在工程师也这样做,他把优秀的安装工人集合在一起,问他们之中谁志愿去完成这项艰巨而危险的工作。 谁都没有说话。彼得.西尼津也在场。当工程师问谁志愿去修理时,他突然想起扎哈雷奇那天夜里对他说过的话,当时工长说,人不管干哪一行,都会有表现自己的时刻。这个想法在他头脑里闪了一下,他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就走到工程师身边,急忙说:“我

10、爬上去。”然后唯恐别人把这一任务抢去似的向其余的安装工人看了一眼,为了争这个冒险的权利又加了一句:“我爬上去,我去安装套管!” 彼得.西尼津背着工具袋,敏捷地向铁架子顶上攀登,从下边向上看,春天水气很重的浮云碰到铁架子上,被碰成一块一块的;这时,彼得的同伴们都焦急不安地注视着他。他们看见彼得变得越来越小。他的脸已经看不清了。只有他的身影在匆匆掠过的污浊的浮云中,时隐时现。 “还刮风,真可恶!”在场观察的高空作业工人中有人这样说道。 “又潮湿电线现在很滑。”另一个人补充说。 “别说话!”扎哈雷奇像呻吟似地哼了一句,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远处小小的身影。 彼得.西尼津到了断线的地方。 开头,当他爬上嗡嗡

11、作响的、被风吹得有点颤动的铁架子顶端,看到伸展在他面前的电线和钢索,他吓得腿都哆嗦了。这里没有可用来支撑手脚的坚实的东西。他将要在上面爬的钢索,摆动得很厉害,好像要从他身体底下滑走一样。胸口产生了一股冷气,心里直发怵,这股冷气很快使全身肌肉变得僵硬起来。手脚失去了平时的弹性,变得不听使唤了。 怎么办?爬回去?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向前,只能向前!他的思想、意志、精力等,全都集中在实现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心上:爬到断线处,装上接线套管。 彼得.西尼津在无底深渊的上空慢慢地晃悠着。他在给电线安套管。这活儿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在摇晃不定的电线上做这件事可不简单!而且还有风,一会儿停,一会儿又出其不意地刮起来

12、,仿佛原来藏了起来,然后悄悄地向你扑过来,竭力想要把你推下去似的。 “不行,你想捣乱,没有用!”彼得咬着牙说,两只手不停地工作着 不久,一切都弄好了。可以往回爬了。但在身边,风吹得电线和钢索来回直晃,发出呜呜的声音。这个高空作业工人立刻出了一身冷汗,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感到高得可怕,感到被风吹动的电线很不稳当,感到风的力量非常凶狠。 他的头立刻晕了起来。双手失去对自己力量的信心,他紧紧地抓住电线,而且开始令人讨厌地颤抖起来。一切仿佛都变得模糊不清。彼得慢慢地失去了平衡,抽搐似地一扬手,就从摇摆不定的支撑点上朝灰蒙蒙的、微波荡漾的无底深渊往下落 “啊啊啊” 这一声意思不十分清楚的叫喊,同时从躺在船

13、尾朝上看的工长嘴里,从工程师嘴里,从在岸上观看同伴干活的安装工人嘴里从这一时刻看到彼得.西尼津的所有人的嘴里迸发出来。 彼得从电线上掉了下来。但是过了一会儿,看到他挂在固定在电线上的安全带上了。 工程师由于着急咬破了嘴唇,血慢慢地沿下巴须往下流。工长又把两手放在嘴边,扯开嗓门,使劲地喊道:“彼得,彼得!别摇晃静静地挂着休息一下。彼得,休息一下,留着劲儿!听见吗?留着劲儿!” 然而彼得.西尼津什么也没有听见。他恢复常态后,喘了口气,发现是链子和安全带救了他,可是能支持很久吗?他知道他不会掉进河里。这立刻使他有可能很好地考虑一下处境。 不可能没有出路!不管链子多么结实,总不能这样在河上空挂着!要知

14、道他已爬到断线处,安上了套管,故障排除了,可以送电了。 这些想法使他彻底清醒过来。但是怎么办呢?如果他这样挂着,人们就会把电线放下来。一定会放下来的!瞧,现在已有人爬到铁架子上去了工作量很大主要问题在于,不能很快地重新架好电线,这个工作需要几个星期。怎么办,怎么办才好呢? 现在他不再受风的玩弄了。他可以自觉地指挥自己的行动了。这可太好了。他头朝下挂着,又休息了一会儿。现在他甚至不害怕了,他有了信心,电线不需要放下来了。他用双手抓住救了他性命的链子往上拔,够着了电线。一纵身,他重新又到了电线上。 在下面注视着他的人,发现他这次很快就爬到了铁架子,都感到很惊奇。而他正好相反,感到慢得折磨人,每挪动

15、一下,他都当作是一个小小的胜利。 彼得累了。有时仿佛是在机械地移动着,但是在前进刚才经受住了严重考验的意志和信心正确无误地指导着他的行动。最后手终于接触到了铁架子。由于疲乏而被抑制的全部感情,更猛烈地爆发出来。喜悦撑破了胸膛,心里似乎感到憋得慌。 这不仅是得救的喜悦,不,这喜悦要大得多。 彼得.西尼津回到地面后,大家七嘴八舌地夸他,祝贺他,而他却只用沙哑的嗓音费劲地说: “想喝点水,行吗?水要清凉清凉的给我喝点!” (有删减)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彼得高空抢修电线接头为情节发展的线索,内容紧凑,扣人心弦,深深吸引了读者。 B文中“如果他这样挂着,人们就

16、会把电线放下来”是因为人们认为他已经无法完成任务了。 C“喜悦撑破了胸膛”,喜悦包括两重内涵,有得救的狂喜,更有被众人簇拥成为英雄的喜悦。 D彼得算不上英雄,只是遇到险情时,善于把握机会、爱表现自己并战胜自我的机会主义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贡献”为标题,点明了彼得抢险的意义重大,简明扼要揭示了文章主题,暗含了对主人公敬业精神的高度评价。 B小说描写了电网架设工地的蓝天、水气、浮云等优美的环境特点,与后文刮起的大风形成对比,为抢 险的艰难做铺垫。 C为体现彼得高空作业的难度,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对地面观察人员的语言、动作进行刻画,烘托现场

17、的紧张气氛。 D小说结尾举重若轻,以彼得要水喝作结,与众人对他的祝贺、夸奖形成反差,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耐人寻味。 8文中画线部分写到了“风”,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9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性格是在人的内动力和外环境产生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请结合文本分析彼得.西尼津内心成长的过程。(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014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乃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18、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埽迹斥逐,不与共朝。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

19、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欲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改) 10.下列对文中

20、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B.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C.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D.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用以表达德行的别名。古代男子弱冠而字,女子及笄而字。 B.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科目。后来被举荐的人

21、也称为“孝廉”。 C.印绶,是古代印信的统称,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可以随身佩戴;也可代指官爵。 D.悌,爱护弟弟,顺从弟弟。常与“孝”并列,作为儒家实行“仁”的根本条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严整疾恶,不徇私情。范滂严加整顿不良风气,绝不与之为伍;他认为外甥李颂没做官的才能,就搁置了唐衡对李颂的任用。 B.范滂不畏豪强,揭发佞史。范滂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二十余人。 C.范滂注重砥砺节操,受人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D

22、.范滂与同僚相处,耿直自傲。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时任光禄勋的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心怀不满,辞官而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 (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李斯) 14.范滂被诬告结党营私,王甫审问他,范滂为何能打动王甫,让王甫心怀哀怜并解除了他的刑具?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

23、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诗人在游览了成都名胜锦江之后向成都东北行绵谷(今四川广元县)时援笔吟成此诗绵州,蜀中城市名,在成都与绵谷中间。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寄给昔日游锦江时认识的友人蔡氏兄弟的。在首联,诗人直接道出曾一年两度游览锦江之事。 B.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写出蔡氏兄弟的热情挽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来实写眼前山水相送的画面,达到了物我交融之境。 D.尾联交代了本诗写作缘由,并回首远望锦城,再次抒发情感,具有情韵悠长、余味无

24、穷之妙。 16.结合全诗内容,请从“情和景关系”角度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 (2)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3)杜甫登岳阳楼中“_,_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 际的景象。 (4)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_,_”与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

25、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展现出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 (5)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中,“_”一句塑造了一个头发稀疏、衣衫单薄的词人形象,“_”则刻画出词人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的形象。 (6)游园(皂罗袍)两句“_,_”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 曹雪芹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不能不说这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后来遭遇变故,生活贫困,过起了_的生活。在历史上曹雪芹并不出名,对于像曹

26、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_的人物来说,()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 曹雪芹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写了不少诗和判词,其中大都预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_。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坐上了近年来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20世纪80年代,87版电视剧红楼梦借助刚刚火热的电视,红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_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

27、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家徒四壁闻名于世不忍卒读莫名其妙 B一无所有闻名于世不堪卒读莫名其妙 C家徒四壁闻名遐迩不堪卒读神乎其神 D一无所有闻名遐迩不忍卒读神乎其神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根据一项调查,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B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坐上了近年来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C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坐上了近年

28、来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D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疑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才是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B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C红楼梦在今天被更加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是纪念曹雪芹最好的方式之一。 D人们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红楼梦,无疑是今天对曹雪芹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

29、1小题。 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_: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去遐想,去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_。“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惋,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

30、剧氛围之中。(三)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_。“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 21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2.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请问该判词涉及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暗示了这两个人怎样的命运?请结合判词加以具体解释。(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有许多版本,不过,有

31、人又设想出这样的版本: 第一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着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过,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第二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的精神呢?它们有猴子捞月,我们有狐狸摘葡萄,说不定也会成为千古佳话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读了上述材料后,请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数不少于800字。 重庆七中20

32、222023学年度(下)高2024级3月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是因为其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强加因果,“口耳相传”只是说明其传播方式,并未说是其主流价值一直不变的原因。 C“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 D“即便是君主,也不应该贪图享乐”错误,放大程度,材料一中说的是“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它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错误,将已然当未然,材料一说的是“纳入了政治风格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却是“将成为”。 B.“其内涵有相同性”错误。结合“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与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分析可知,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的内涵不同。 D.“是说老百姓理应地位高贵,君王要轻看自己”理解错误。材料二对“民为邦本”的解说是“君主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并非说老百姓的地位高贵,君王要轻看自己。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