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5659720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情感的好课文。【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在课前预习课文,读通课文,查阅资料。初读课文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由于学生大多没有“送别”的经历,特别是没有“今日一别,难以再见”的体验,对“饮酒话别”、“目送吟诗”细节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不能正确把握,很难产生共鸣。同时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古诗文的能力,更是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关

2、键点。【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4体会“文包诗”课文的特点。过程方法习惯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2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悟,读中悟,悟中读。3养成诵读、积累古诗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2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难点: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突破重难点措施】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领悟内涵。2.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诗文对照,理解诗词意思;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课件采用Powerpoint格式,共设计11页,点击鼠标播放下一页。点击声音图标播放音乐。【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音乐:送别,背景图片为扬州景色。)目的:由熟识的歌曲导入新课,从而先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感受扬州的繁花似锦,将学生带入扬州送别的情境

4、中。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多情自古伤离别。”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也以此为话题,吟咏出许多诗作名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目的:在创设扬州送别的情境之后,自然而然地出示古诗,整体感知诗中浓浓的离别意,奠定本课的感情基调。师范读。这首诗是谁写的?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篇?3这首诗写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相信学过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同学们自己就明白了。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对黄鹤楼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资料后,教师总结补充。(幻灯片出示黄鹤楼图片,并加资料:黄鹤楼,中国四大

5、名楼之一,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传说是仙人乘鹤飞升之地。共五层,高51.4米,72根圆柱,60个翘角。檐角具有显著的南方建筑特点,如飞一般,远远看去只觉得飞檐凌空。它位于长江边上,从楼上往下看,就可见滚滚的长江水,所以课文中说它俯临长江。)目的:通过黄鹤楼图片和简介,使学生对黄鹤楼充满了感叹和向往之情。而且,借助图片能帮助学生理解“飞檐凌空”和“ 俯临长江”两个词语。2那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3现在,就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这个故事。三、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2(出示词语:“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其中“烟”和“花”为红色加粗字体

6、。背景图为扬州三月景色。)目的: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扬州三月的特点,自主探究词语的含义,进而理解“烟花三月”的名称由来。交流: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是什么意思?所以人们通常把江南的三月称为烟花三月。“饯行”是什么意思?(设酒席送行)(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烟花三月,江边酒楼,美酒佳肴,李白和孟浩然在做什么?2交流: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那他们藏在心底的是什么心情?3古代交通落后,离别容易,相见难,今日一别,何时相见?想着再也不能一块月下吟诗、花间畅谈,不由得悲从中来,道别的话语再也说不出口。一声珍重也是那么的沉重。唯有相对无言。4谁能读出他们面对离别的痛彻心扉?(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不

7、忍别,终需别。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却终要说出啊!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请同学们认真读读李白的话,你能从中体会到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2(出示课文句子: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目的:重点句出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句子、重点的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交流:A李白很敬仰孟浩然。请你抓住重点词语谈一谈你的体会。李白号称“诗仙”啊,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为什么独独对孟浩然这样敬仰?孟浩然何许人也?老师请大家搜集了孟浩然的

8、资料,谁来说一说?(当时孟浩然四十岁,李白二十八岁,孟浩然已经诗名远扬,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不愿意与贪官污吏为伍,宁愿和青松白云相伴到老。)就是这样一位人格高尚、满腹诗篇的良师益友,怎么能让李白不敬仰呢?B依依惜别之情。从哪儿看出来的?未曾分手,却盼着再次相见。从这里,足见他对孟浩然的难舍难分。C请大家把李白的话再读一读,用心去感受这份敬仰之情和难舍之意。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李白的伤感、难舍。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那份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出示句子: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9、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目的:重点句出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在课文中是指什么?(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永世不绝”是什么意思?4.感悟朗读。一杯酒,几句话。道不完的朋友情,叙不完的离别谊,让我们举起酒杯,感受这依依惜别的场面吧!(分角色读)(出示句子: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

10、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目的:整体出示重点句,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走下黄鹤楼,他们来到了长江边上。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它们也仿佛沾染了他们的离愁别绪。友人登上了船,慢慢消失在天边。李白离去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李白江边凝望的背景图,出示句子: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

11、流向天边)目的:重点句出示,通过背景图情境和后文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感悟人物内心深深的离愁。同时,出示句子还便于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说一说你的体会。2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淡淡的离愁在心间弥漫让我们都来读一读,体会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创设情境朗读:友人已经登上了船,(生读: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生读: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生读: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五)学习第五自然段1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目

12、送友人登船远去,离情别绪溢满心胸,他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目的:再次出示古诗,回归整体,既可起到总结的作用,又便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3那么这首诗到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诗句的意思。长江作为我国重要的河道,应该有很多船只在这停靠、起航,为什么作者说这只船是“孤帆”?真是:“千船万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

13、然”。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再美的景色也无法冲淡友人间的离情别绪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三、拓展升华1李白和孟浩然的这段故事成为我们中国流传的一段千古佳话,有人把它写成了一首歌,以李白的口吻,道出了对良师益友孟浩然的深情关怀。(课件播放音乐烟花三月,并且出示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

14、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西湖瘦。)目的:美妙的曲调,把学生再次带入那个充满离愁的扬州三月;婉转的歌词,诉不尽悠长的离愁别绪。这样的词和曲,让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升华。2再次朗读课文,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四、课后作业1这节课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想继续学习的吗?(送别诗、李白的诗、孟浩然的诗)2古诗词是我国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拥有它们也就拥有了伴随终生的“精神护照”。3作业:(课件出示:写一写 选一首你最喜欢的送别诗,仿照本文 “文包诗” 的形式写成文章。找一找 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的诗,体会

15、诗人的情怀。读一读 课外积累更多的送别诗文,并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读一读。)目的:开放性的作业设置,既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养成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教学反思】本节课,紧扣学习目标,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中的深厚情感。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课件和老师的引导语言,力图创设当时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部,感悟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如何在教学中做

16、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我仍然处在困惑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比较注重课文的理解,对文和诗的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专家点评】本节课有以下特点:一是用学生熟悉的歌曲送别、熟知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课,自然、贴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注重了字词的教学。为引导学生跟好的理解课文,老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段、重点词,如“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永世不绝”等,引导学生理解在语境中的恰当意思,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学生在大量的读书、思考、感悟、交流等阅读实践中,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学生的情感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感染。这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四是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本课设计,教师打破课内外界限,由教材内容拓展出去,及时将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引入课堂,既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既可发展学生的认识,又可使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五是多媒体能很好的辅助教学。教师制作的课件简单、实用,教师运用的时机恰当,很好的辅助了教学。(中学高级教师:孙传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